昱字怎么读本⽂来源于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作者:中国戏曲学院张书⽟
《主题公园与戏剧艺术双视⾓下的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分析》
摘要:本⽂在中国⽂旅主题公园和戏剧艺术这两个视⾓下,从项⽬特点、项⽬优势、潜在风险等三个⽅⾯对“只有河南·戏剧幻城”项⽬进⾏了系统性的分析,并据此论证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形成了⼀种名为“戏剧幻城”的全新艺术形式,这⼀创新性突破是未来中国主题公园、⽂旅演艺发展和戏剧艺术发展的新趋势。
关键词:《主题公园与戏剧艺术双视⾓下的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分析》
摘要:本⽂在中国⽂旅主题公园和戏剧艺术这两个视⾓下,从项⽬特点、项⽬优势、潜在风险等三个⽅⾯对“只有河南·戏剧幻城”项⽬进⾏了系统性的分析,并据此论证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形成了⼀种名为“戏剧幻城”的全新艺术形式,这⼀创新性突破是未来中国主题公园、⽂旅演艺发展和戏剧艺术发展的新趋势。
关键词:⽂旅;主题公园;戏剧;沉浸感
⼀、引⾔
随着中国特⾊社会主义进⼊新时代,⼀⽅⾯,⼈民对美好⽣活的需要⽇益增长,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化需求更加旺盛。另⼀⽅⾯,当前国内经济发展进⼊新常态,在国家⼤⼒推动⽂化事业的政策背景下,相关重⼤战略的相继实施,推动着⽂化与旅游产业加快融合发展,⽂旅融合跃升为国家层⾯的战略思维。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当下国内的各式⽂旅产品层出不穷。
在各种⽂旅产品中,主题公园作为⼀种能满⾜旅游者多样化休闲娱乐需求的旅游形态,市场热度⽇益⾼涨。国际⼤型主题公园的引⼊和国内本⼟主题公园的崛起,使得中国⽂旅主题公园数量增长迅猛。虽然其市场看似繁荣,但是同质化现象严重。根据AECOM数据显⽰,截⽌⾄2020年,有53%的国内主题公园仍属于“⽆明显主题”的状态,主要以游乐设备为主,其内容⼤同⼩异。在剩余有明确主题的公园中,以奇幻卡通⼈物、历史⽂化为主题的公园分别约占总量的16%、13%;以动物、⾃然景观、影视媒体或其他类型为主题的公园分别仅占个位数的⽐例;以⽂旅演艺或戏剧艺术作为核⼼主题的中国⽂旅主题公园,数量为零。
在2021年6⽉5⽇开城⾸演的“只有河南·戏剧幻城” 是中国⾸座全景式沉浸式戏剧主题公园,其既不同于传统主题公园涉及过的主题,⼜不同于⽂旅演艺在传统主题公园中的存在形式,打破了以往戏剧演
艺的固有模式,突破了此前⼀个主题公园内只上演⼀部演艺作品的局限。基于“只有河南·戏剧幻城”项⽬的独特性和创新性,本⽂对该项⽬展现的内容进⾏深⼊探究,融合主题公园和戏剧两个⾓度展开分析,总结出这⼀项⽬的特点、优势,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本⽂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第⼀,本⽂⾸次系统地总结了“只有河南·戏剧幻城”项⽬具有的特点和优势,使观众、相关从业⼈员更深⼊地了解该项⽬。第⼆,本⽂针对“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的未来发展展开讨论,为后续戏剧主题公园的发展拓宽思路与⽅向。
⽂章后续结构安排如下。第⼆节从不同维度总结“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具有的特点。第三节详细说明“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相较于其他⽂旅主题公园的优势。第四节对“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未来可能⾯临的风险进⾏讨论。最后⼀节总结本⽂内容。
⼆、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项⽬特点分析
本节从项⽬主题、⽂化主线、核⼼产品、戏剧作品特征⾓度对“只有河南·戏剧幻城”项⽬特点展开分析,得到其具有“以⼤体量戏剧为主题”“中原⽂化贯穿主线”“⽣命本质的哲学思考”“沉浸式戏剧作品”等4个主要特点。
(⼀)以⼤体量戏剧为主题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以下简称为“幻城”)园内设3⼤主剧场,18个⼩剧场,围绕特定的主题或剧情有机的黏合在⼀起,同时上演20多个剧⽬,单⽇演出总时长达5000余分钟,形成了占地622亩、可同时容纳1万⼈观演的世界最⼤的戏剧聚
同时上演20多个剧⽬,单⽇演出总时长达5000余分钟,形成了占地622亩、可同时容纳1万⼈观演的世界最⼤的戏剧聚落。这正是它与中国其它主题公园相⽐最⼤的创新之处——⼤体量、⾼纯度的戏剧艺术作品作为被消费的主体,戏剧是⽂旅产品的核⼼牵引⼒。也就是说,其⼀,它以戏剧艺术作品作为主体,这区别于传统主题公园中戏剧演艺仅依附于景区,作为项⽬中配套的⼀部分或者揽客的卖点之⼀的形式。其⼆,它打破了戏剧演艺在空间上只有⼀座剧场的固有模式,园内剧场的数量甚⾄⽐许多城市中剧场数量的总和还要多。其三,它突破了此前⼀个主题公园内只上演⼀部演艺作品的局限,⽬前园内的剧⽬数量和累计演出时长是此类⽂旅项⽬中的世界之最。
(⼆)中原⽂化贯穿主线
如此规模的戏剧聚落,聚合则为完整⼀体,分散⼜独⽴成诗,将其有机黏合在⼀起的,是⼀条清晰明确的⽂化主线,⼀个在这座“幻城”坐落的河南⼟地上发⽣的关于“⼟地、粮⾷、传承”的故事。“只有河南”,这⾥的戏剧⽂化基柱顺理成章的⽴于河南历史、河南⽂化、河南精神。⽆论是“幻城”内的户外空间、建筑陈设的场景构建,还是历史⼈物和故事的戏剧性凝练,都在多个维度上⾼度提炼、展现出
了河南的地域性历史⽂化要素,并⽤承载和孕育着⽣命的“⼩麦”、“黄⼟”作为主要元素,贯穿其中。由于河南⽂化是中原⽂化、黄河⽂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原⽂化⼜是华夏⽂明的重要源头和核⼼组成部分,所以这⾥的“黄⼟”,同样是黄河⽂化的建筑符号映现;这⾥的“⼩麦”,同样是⼈类⽂明得以传承延续的养料。不同于主题公园传统的游乐模式,王潮歌导演的⽬光不⽌于河南⽂化,把视野扩⼤⾄黄河⽂化、中原⽂化,甚⾄是整个华夏⽂明。并且,在时间跨度上跨越了从夏商西周⾄今这好⼏千年的历史长河。⼀⽅⾯,这种民族化思维使得戏剧作品的⽂化基底⼗分绵厚,创作⽴意占位在⼀定的⾼度,充满了中国情感和中国⽂化内涵。另⼀⽅⾯,其在注⼊了当代的观察和哲理思考的时,“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兼具现代化、国际化的表达⼿法,使其覆盖的观众体更为⼴泛。所以说,“只有河南”讲的不仅是河南的故事,⽽是黄河、民族的故事,更为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中国精神,让世界感受中华⽂化的⽣命⼒。
步⼊百亩麦⽥,穿越千年⽽来的风卷动着滚滚麦浪和萦绕在⾝旁的⽩雾,就如同穿⾏在时空隧道,把观众送⾄千年以前的中原⼟地,故事就此开始发⽣了。⾏⾄绵延数百⽶的夯⼟⾼墙前,曾经⽣活在这⾥的祖先为我们打开了⼀个巨⼤的时空裂缝,带领⼈们踏⼊历史的记忆,与他们同⾏,重新奏响曾经在这⾥响彻⼭河的赞曲烈歌。进⼊“幻城”⽬光所及之处,从城郭街巷、⼤院庭宅、亭台楼阁,到装置道具,台阶铆钉,⽆⼀不体现出对导演对历史和⽂化的深度洞察与思考——“⼀砖⼀⽡⼀⽚瓷皆为史诗,⼀枝⼀叶⼀抔⼟都是故事。”在“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的⼤部分演出中,始终贯穿着时空的对话,通过过去与今天的对话,将这⽚黄⼟地上承载的历史⽚段以戏剧艺术的形式⼀幕幕重现、再创作。
三⼤主剧之⼀的幻城剧场,依靠最前沿的科技⼿段,在呈现视觉奇观的同时,通过古今的交流对话,以奇幻辉煌的表述⽅式为观者讲述了浩瀚的中华⽂明史。不同时代的历史伟⼈,⽂⼈墨客穿越⾄此,时⽽严肃时⽽俏⽪,以不同以往的戏剧形象和诙谐逗趣的对话,唤起历史记忆深处的悲鸣沧桑,引发观者深度思考。灯⽕流转,⼀明⼀灭间,是前⼈的诉说和对后世的盼望;层台累榭,⾼低错落处,有挥毫的骚客和盛世的君王。千年前创造的⽂化经典,历经了百代⼈的传承,如今的⼈们依然可以和遥远的祖先对答如流。宏⼤时空碰撞中激荡起⽂明传承中绵厚磅礴的⼒量,唤发出不可磨灭的声⾳震动着⽆数观者的内⼼。
毛冬瓜除了核⼼项⽬戏剧之外,“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在其他细节⽅⾯也围绕着、服务于这条明确的⽂化主线。在如今复杂的⽂旅市场环境下,各种促进消费的⼿段和招式层出不穷,“只有河南”难能可贵地保持了戏剧业态的纯粹。偌⼤的公园内,餐饮、住宿、零售等商业配套涵盖全⾯且严格控量,价格“良⼼”;⽂创民艺、⾮遗体验、园内宣传等⽂化产品与“只有河南”密切关联,制作“⾛⼼”。观察其中散落各处的重要细节,它们连成主线,编织成⾯,⽆⼀不体现出王潮歌导演的“⽤⼼”,以及对艺术创作的原则和追求。
(三)⽣命本质的哲学思考
如果说“中原⽂化”是“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的“根”,那么“⼈”便是它的“魂”。使这座“戏剧幻城”拥有⽣命和
温度,并且能够引起观者更深⼀层共鸣的,不仅仅是象征着中原地域的静⽌符号和“中原⽂化”这个看似束之⾼阁的抽象概念,⽽是它拥有深度的⽂化内核和张⼒——探讨和关注⼈的情感、⼈的精神、⼈的本质、⼈的思考——这是这座“戏剧幻城”与其他主题公园相较,作为核⼼差异竞争⼒的“魂”,也是艺术创作的⽬的所在。
中原辽阔⼤地上,⽆数⽣命在此消逝,⼜不断有新的⽣命孕育⽣长,繁衍不息跨越万年岁⽉。这⽚⼟地上滋养的亿万⽣灵与千百代⼈的⽣命历程,凝结成“中原⽂化”的缩影。⽂化的沉淀是历史的发展传承,这个过程中两者背后的驱动⼒皆是⼈。我们与这⽚⼟地深⼊⾻⾎的联结,是⼈与黄⼟、⼩麦不可分割的交互;是⼈不会随着时间⽽消散的亲情、爱情、友情,是⼈在这⾥历经风⾬阳光、离合聚散时所产⽣的情感;是⼈在⾃我与⼤义的抉择取舍⾯前所锤炼出来的永恒不灭、感天动地的精神;是⼈代代相传、⽮志不移的信念;是⼈性在⾄暗时刻闪烁的耀眼光芒和在浩荡历史长河中燃烧出的炙热温度。可以说,这些不可⾔状的联结正是⼈类⽂明得以延续⾄今的伟⼤之处,也是历史和祖先留给后⼈的财富和
的炙热温度。可以说,这些不可⾔状的联结正是⼈类⽂明得以延续⾄今的伟⼤之处,也是历史和祖先留给后⼈的财富和底⽓,更是中华⼉⼥流淌在⾎液⾥的声⾳。因此,王潮歌导演把戏剧的聚焦点放在“⼈”上,“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真正打动观众的是“⼈”的故事,带给观众的是关于⼈类存在意义的哲学思考。
⽕车站剧场,⽤⾏进式的观演⽅式让观众跟随⼀位先辈重返中原⼤地那惨烈的1942年。⾯对饥荒的⽣死灾难,受命守卫粮仓的李站长经历了⾃我、家庭、职责、⼤义等种种⽭盾交织的内⼼撕扯后,在灾民⾄亲的命运与⾃我⽣命的抉择中毅然选择了牺牲⼩我,⼤义为先。强烈的戏剧⽭盾冲突使观众震撼感动的同时不禁思考叩问中原⽂化中,⼈的精神和信念究竟有多少的磅礴伟⼒。
李家村剧场的剧情延续李站长的故事线,讲述李家村灾后恢复⽣产背后的苦难故事。李家村六⼗岁以上的⽼⼈们选择集体赴死,将⽣的希望——粮⾷种⼦留给后代,才有了如今的“喜看麦⽥千重浪,⽆数英雄出河南”。这⾥的故事不关乎于众所周知的王侯将相,⽽是⼀个个普通⼈,那些不曾被⼈知晓的⽆名英雄的悲壮故事。也许⼀条条鲜活的⽣命在历史长河的翻涌滚动中仅存⼀个名字,也许什么痕迹都没留下。但是,当观众坐在刻印着不同李姓名字的坐席上,感受先辈⽤⽣命承托起来的如今的美好⽣活,当逝去的⽼⼈们坐着秋千从舞台上⽅缓缓⽽落,相信每个观众都对“⽆⾜轻重的普通⼈”有了新的理解。正是每⼀个具体的⽣命让⽂明延续,正是河南普通众⽆私的精神、坚定的信念以及对⼟地、对⼩麦的深厚情感,汇聚成⼀重重“中原⽂化”悠扬深远的历史钟声,余响萦绕,久久不散。
每⼀件物品背后的历史真实岁⽉,每⼀段历史的背后有情感的个体。戏剧把不同的时空编织在⼀起,不同时期的历史⼈物出现在舞台上,像观众诉说着他们在这⾥创造的历史。如今,我们取代那些早已灰飞烟灭的历史⼈物重新在这⽚天空下忙碌着,在⼤地上创造着,其中唯⼀不变的,是这⽚天空、⼤地和这个世界不停轮转的动势。陷⼊“幻城”的时空⾥,每⼀个⼈都能深刻的感受到⽣命个体被翻滚涌
动的历史长河裹挟着急速流动,这使⼈不禁思考起三⼤哲学终极命题:我们是谁?我们从哪⾥来?我们要到哪⾥去?笔者认为,“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把⽂化主题提升⾄哲学思考的⾼度——⽤戏剧艺术的形式带给每⼀位观众,即每⼀个⽣命个体,⼀个关于⽣命本质的哲学思考。把视野放在整个⼈类的宏⼤背景下,在“幻城”的时空对话中观众重新审视⾃⼰作为⼀个渺⼩⽣命个体,在⾃⼰所⽣存的世界中的定位,以及在历史长河中的定位。相信每⼀个⼈答案不尽相同,⽽这座“幻城”的答案,也许是告诉观者,“苦难不全是沉重的,劫后重⽣更令⼈释然。”要怀着感恩之⼼活在当下,因为当下就是未来的历史,⼈民众创造历史。
(四)沉浸式戏剧作品
1、新·观演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中绝⼤部分的戏剧演出的场地和环境,并没有拘泥于常规剧场和镜框式舞台,⽽是在⾮常规剧场与特殊场域中的浸没式戏剧作品,因此,不同于传统镜框式舞台的“对向式”观演关系,“幻城”的特殊观演关系使其“沉浸感”⼗⾜。
⾸先,在演出空间范围上,⾮常规剧场的浸没式戏剧最⼤程度打破了演员和观众之间的壁垒——“第四堵墙”,演出空间不再有明确的区域划分,⽽是相辅相成,融为⼀体。如⼩剧场戏剧《张家⼤院》的演出场地并不在常规剧场的传统舞台上,⽽是在夜间的户外街头,是由公共空间的开放环境改造的固定
演出空间,是创作者为之营造的戏剧环境——全剧围绕着⼀场特殊的豫商晚宴展开。舞台与观众席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演员与观众的活动范围空间得到延展,⾝着旗袍的貌美夫⼈们与观众擦⾝⽽过,观众仿佛作为⼀个⾓⾊置⾝与这场晚宴中,与剧中⼈⼀同经历在军阀割据的动乱年代下的抉择与牺牲。这使得观众与演员的物理距离与⼼理距离被缩⼩,让更多⼈参与到戏剧环境中交流,将“有国才能有家”的豫商精神展现的淋漓尽致。
其次,观演距离的缩短和观演互动的增加使观众的沉浸感、体验感更强。如三⼤主剧场中的⽕车站剧场和李家村剧场,采⽤⾏进式的观演⽅式,这使得观众摆脱了固定⽅位的“第三⽅视⾓”,单纯的听和看。换⾔之,观众不仅可以“零距离”、“⾯对⾯”的观看演员表演,还可以作为追随演员的见证者,也可以成为某个情节的参与者与之交流互动,甚⾄可以作为戏剧的⼀部分参与到整个演出中。⽕车站剧场,观众跟随“村民”随机进⼊不同房间,每个房间内都有上演着不同的情节——在⼤饥荒下,每户村民家中都有着不尽相同的不幸和苦痛。这种特殊性和不确定性激发了观众想要了解其他剧情的欲望,增加了戏剧产品的⼆次上座率。随着剧情发展,观众同“村民”⼀齐奔跑抢粮、因李⼗⼀的壮烈牺牲⽽震撼静⽴时的⼀切动作与表现都构成了戏剧表演的⼀部分,此刻的观众便是李家村饥民中的⼀员,观与演的对⽴关系被打破。并且,在这样的观赏距离下,演员的表演更具冲击⼒与感染性,观众配合演员完成情绪的表达并做出直接的反馈,激发了观众的主动参与和表现。
再次,沉浸感体现在“演员”的范围上。“幻城”的“演员”不是常规意义上的“演员”,这个空间中的每⼀个
个体都是演出的构成者、参演者:建筑景观,物品道具,⼀草⼀⽊,甚⾄观众也是“演员”。“幻城”内随风浮动的麦穗、严肃厚重的夯⼟⾼墙、古⾊庄重的建筑和眼前可见的⼀切,都是“戏剧幻城”的有机构成部分;园内所有的⾊彩、造型等内容与形式都为围绕着既定主题表现。“接下来出场演员就是你们⾃⼰,因为您需要完成我们‘只有河南·戏剧幻’城赋予您的第⼀个动作,选择往左边⾛或往右边⾛,是继续向前,还是倒回去重新再来⼀遍,因为您的每⼀个选择意味着您将会看到不同空间⾥的不同戏剧,在边⾛边选择观看的过程中,您也是演员,也在被别⼈观看,也是在完成您⾃⼰的⼈⽣戏剧。”这是“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的总构想、总导演、总编剧王潮歌在其作品发布会上的讲话。
⼩剧场戏剧《红庙学校》,带观众进⼊学⽣时代的课堂,可以说是“幻城”中最具互动性的戏剧作品。当观众在“⽼师”的引导下配合“学⽣”做出相应的动作时,也成为了“表演者”之⼀,共同完成戏剧表演的呈现。在这⼀过程中,观众的⾝份属性更加丰富,从⼀个被动的旁观者转变为主动探索的参与者,成为整个空间和作品的有机构成部分,成为戏剧《红庙学校》的核⼼。“观众不仅是演出的对象,也是演出的参与创造者。”观众的独特性与创造性使得每场演出效果独⼀⽆⼆,观众得到不同的审美体验,其现场性和真实感使得⽆数观众在演出结束时感叹,“仿佛回到了那段青葱岁⽉”。
2、幻·空间
“幻城”的戏剧演艺空间,从剧场延伸⾄特⾊建筑,延伸⾄街道的每⼀个⾓落。戏剧空间的结构形态影
响着演员和观众的参与⽅式,也同样影响着观众的参与的程度。每个空间既独⽴⼜相互连结,承载着不同的时间坐标,却都体现着过去与今天的对话,历史与当下的交叠。因此观众在“幻城”之中穿⾏,移步换景间撞击历史,哲思当下,放眼未来。
由于观众介⼊到演出的框架范围内,可以受表演区包围或者两者交错、渗透或叠合,形成了包围式、道⾏式、复合式等演出空间,并且“幻城”内每个⾮常规剧场提供的演出空间具有环境⽓氛,所以观众的⾝体与⼼理更易沉浸其中,达到观演体验的⼀致性。如⼩剧场戏剧《下沉岁⽉》,使⽤下沉的长廊作为主体空间设计,观众站着⼆层连廊上俯视观看演出,戏剧表演与铺满led屏的地板上呈现出的变幻莫测的画⾯完美配合,其独特的观看视⾓和视觉效果给观众带来新奇的体验。再如⼩剧场戏剧《覆⽃书场》的演艺空间呈下沉的覆⽃状,中⼼式剧场形成包围式空间,观众彷佛置⾝民国戏院感受当年的爱别离。
“幻城”的戏剧空间,除了真实空间,还有虚拟空间。⼩剧场戏剧《前⽣来世》、《天⼦驾六遗址坑》等作品在时空处理上,打破了传统舞台时空的幻觉性,使观众的思维和意识不受客观现实的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当物质空间与想象空间并置,整个场域便成为了⼀个超越真实与想象的虚拟空间,在这个真实的场所并置了现实与虚拟、事件与想象、历史和故事、叙述与残⽚、过去与现在,赋予了⽣命更为丰富的时空经历。所以说,“幻城”的“幻”,便在真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交错中展现。
3、融·科艺
除了独特的观演关系和戏剧空间,数字科技的参与也加强了观众的沉浸体验。“幻城”的“幻”,还体现在科技和艺术的相互融合与“物质”和“虚拟”相融并存共同营造出的奇幻感官体验。不得不提的是,“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做到了极致的舞美,主创团队⽤先进的演艺设备、前沿的舞台科技、特殊的物质材料,打造出⼀场舞台艺术的视听盛宴。虽然运⽤了⼤量技术⼿段,但并没有因此喧宾夺主,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让观众忽略了技术本⾝。
在舞台灯光⽅⾯,“幻城”内的所见空间内“见光不见灯”,景观照明、建筑外⽴⾯照明、室内照明等基础照明和演艺灯光,在保留建筑整体风貌的同时呈现最佳戏剧效果,在不同时间段创造出不同的视觉画⾯,打造出全景式沉浸体验。如⼩剧场作品《乾台》,在作为主要演出空间的户外⼩亭台中隐藏着上万台定制灯具,其四周地⾯⽆缝拼接的灯光⼯艺与景观完全融为⼀体。⽩天是坐落在棋盘上中国韵味的亭台景观,夜幕降临,配合灯光效果和武术演员的表演,即可瞬间变幻为动态⽞妙的舞台,流光溢彩间展现出光阵与太极的互动、意向与具象交融,引⼈哲思。再⼩剧场作品《光与影》是⼀场由“光”出演的戏剧,光线⾊彩、形态、节奏的变幻构建出具有现代美感的光影空间,科技本⾝便可成为艺术作品。
在多媒体技术⽅⾯,主创团队利⽤数字媒体技术将现实与想象的事物通过影像呈现出来,除了led屏,还将静态和动态视频画⾯投影在墙⾯地⾯、⼭体草⽊上。或者在⾮常规介质上进⾏视觉创作,如流动的⽔、浮动的烟雾、破碎的镜体、移动的⼈等。甚⾄在不可能成像的介质上呈现复杂的影像演绎,
如吸光性的⿊丝绒⾯、极细的铁丝⽹、⽆实体的空间等,能够达到亦真亦幻,虚实难辨的效果,神奇的感官体验给观者带来沉浸体验。如闭园秀《⽂明之光》将《清明上河图》、《千⾥江⼭图》以投影的形式幻化在328⽶的夯⼟墙这个巨幅“画卷”上,奇美壮丽的画⾯与天幕、远⼭和整个“戏剧幻城”融为⼀体,视频投影技术变成现场的“表演者”。
阳宅风水学入门兵马俑的导游词在舞台机械装备⽅⾯,主创团队应⽤了⼤量前沿的舞台机械装备辅助、参与表演。舞台机械作为艺术表现的基础载体,通过成熟的舞台机械技术与其他演艺装备密切结合,如与灯光、视频和⽔雾烟⽕⽓等特效技术的密切结合,甚⾄直接作为⼀部分参与到艺术表演中,产⽣了意想不到的演出效果。如李家村剧场中车站剧场智能翻板配合56道机械麦穗吊杆通过智能控制呈现波澜壮阔的麦浪翻滚。幻城剧场中,通过各式升降台、旋转台、机械臂等舞台机械设备使辉煌的宫殿不断旋转起落,象征着王朝的兴替和时空的转换。同时,配合视频技术与构成了⾊彩与影像变换的幻影空间,千年往事如同过眼云烟展现在观众⾯前,使其⾝历其境般的沉浸其中。
三、“只有河南·戏剧幻城”项⽬优势分析
本节从时代背景、地理位置、表现形式、受众体、经济⽂化等⾓度对“只有河南·戏剧幻城”项⽬优势展开分析,得到其以下结论。
高铁上可以带白酒吗 能带几瓶酒(⼀)时代风⼝,区位优势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具有“天时地利”的条件优势。其⼀,“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抓住了时代的风⼝。从国内看,在过去的⼗年当中,我国⽂化建设全⾯快速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化发展道路不断巩固拓展,中华⽂化国际影响⼒和国家⽂化软实⼒也在不断提⾼与增强。⼀⽅⾯,在国家⼤⼒推动⽂化事业的政策背景下,推动⽂化与旅游产业加快融合发展的相关重⼤战略在相继实施。另⼀⽅⾯,⼈民对美好⽣活的需要⽇益增长,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化需求更加旺盛。在此时代背景的风向下,它的出现恰到好处,此为“天时”。
其⼆,“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在地理位置上的区位具有⼀定优势,此为“地利”。⼀⽅⾯,“幻城”位于河南省会郑州,郑州作为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交通便利且辐射道德地域⼴,这意味着此地消费⼈⼝基数⼤,有着良好的客源市场条件。另⼀⽅⾯,⽬前中国超过三分之⼀的主题公园分布在华东地区,⽽华中地区主题公园的数量相对较少,“只有河南·戏剧幻城”避开了竞争激烈的市场。最重要是,河南的⽂化底蕴相当的深厚,以此作为创作基点的作品也同样具有相当的⽂化厚度。⽬前河南缺少代表性的⽂旅作品,“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的出现填补了河南主题公园的市场,有望成为⼀张河南⽂旅的“⾦⾊名⽚”。
(⼆)覆盖体⼴泛,满⾜不同需求
除了“天时地利”,“只有河南·戏剧幻城”还有“⼈和”的优势。⽬前国内市场中部分公园主题雷同、产品单
⼀,缺乏个性特⾊和⽂化内涵,⽽“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在主题策划上具有很⼤创新性。它具备全新的主题和模式——演艺作品不再只是主题公园的配套项⽬,戏剧作为被消费主体。⾼质量、⾼含量的创新产品开发出⼀部分没有被传统游乐主题公园挖掘的新消费体,也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的选择和的新型的主题公园消费⽅式。既有个性化,⼜有普遍适宜性的“只有河南”对所有年龄段的游客都极具吸引⼒,因此覆盖的观众体⼗分⼴泛。其中的戏剧作品既有沉浸的感官体验,⼜兼具丰富的⽂化内涵,可以对应并满⾜观众不同的游园需求。正如王潮歌导演所说,“浅者看了不深,深者看了不浅。”
著名主题公园研究专家董观志教授认为:“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不仅超越了主题公园传统的造园理念,⽽且颠覆了主题公园经典的游乐模式,是凤凰涅槃式的强势迭代和深度蝶变。”
(三)⽴体式沉浸氛围,个性化特⾊体验
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的区别“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的⽴体式沉浸氛围,符合当下消费者喜好和休闲娱乐的趋势——不⽌于单⼀的游乐项⽬、景观打卡,更多游客享受多元化沉浸式体验。“幻城”全景沉浸式的形式与此趋势相契合,通过戏剧艺术在沉浸体验上得天独厚的优势和特有的表达,辅以⾼科技含量的配套设施和整个园区内将沉浸感贯穿始终的建筑景观,予以消费者个性化、多元化的独特沉浸体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