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梨园春》看当今我国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樊彩霞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09年第05
        摘要:当今戏曲艺术面临衰落和边缘化之时,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栏目的红火显示出戏曲艺术仍有复兴的可能性,并对思考如何传承和发展戏曲艺术具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梨园春》 电视 戏曲
冯小刚作品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戚薇李承炫: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4-
        必须承认,现当代以来,我们曾经非常兴盛的戏曲艺术面临着衰落和边缘化的危机。但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栏目的红火却显示出戏曲艺术复兴的可能性,也为传承和发展戏曲艺术提供了某些现代思路,当然还有警醒和反思。
       
        冯柯的个人资料一、受众广泛,基础仍坚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原本即具有深厚众基础的戏曲,至今仍然具有稳定而庞大的显在或潜在的受众体。《梨园春》的红火也首要地显示了这一点。这种体是保存与发展传统戏曲的最重要基础。因为任何一项面向大众的艺术,只有具备了大众基础,才有重新振兴的可能;没有这种基础,哪怕出现戏曲创作或表演的天才,山组词也只能曲高和寡,黯然调零。深厚的众基础背后又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戏曲仍是中国人一种萦绕不绝的文化情结,这种文化情结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不但不会灰飞湮灭,平面镜成像特点反而会被强化。全球化时代文化的纷乱复杂、商业化的大行其道往往不但不能给人们的心灵提供栖居之地,反而给人们带来文化无根感,以及随之而来的惶惑感,那么文化怀乡当是人们的心灵祈向。而对于中国人来讲,中国传统戏曲无疑可以承载这种还乡祈愿。
       
        二、立足于人,形式创新
       
        李咏八卦传统的剧场形式要么已经成为精神贵族的高档消费,而与下里巴人绝缘;要么因其形式陈旧,已经激不起人们的强烈兴趣了。既然戏曲仍为老百姓喜闻乐见,面向大众,立足众,便是传承、发展戏曲的第一要义,因此要积极寻求各种形式调动受众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