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失恋三十三天演员要】自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上的力度不断加大,通过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导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河南省作为戏曲文化大省,其独特性决定了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文化、文化空间、市场三者并存,缺一不可。本文旨在研究河南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探讨河南戏曲的产业化道路,为提高河南省戏曲文化参与社会文化的市场竞争、生存、发展的能力提供理论支持。
美剧【关键词】河南戏曲文化;传承;发展;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J8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1-0019-02
美女凸点 一、河南戏曲文化的历史沿革
(一)中原文化孕育了河南戏曲
中原具有高度发展、历史悠久的古代文明,河南省舞阳县贾湖出土的八千年前的骨笛印证了中原地区发达的音乐艺术;河南省濮阳市出土的六千年前的贝壳龙诉说了当时这里已经有了技艺高超的造型艺术;而在安阳市殷墟出土的甲骨中关于国内大尺度娱乐节目“舞”的描述则证实了中原地区兴盛的原始舞蹈艺术,这些艺术形式都是形成戏曲必备的艺术元素。
中国戏曲的发展过程更是漫长。汉代,是中原戏曲产生的重要时期,各种不同的丰富多彩的技艺表演汇集于一个场地进行表演,称之为百戏。到了北魏时期,百戏的演出形式由集中发展到分散、由宫廷发展到民间、由官方组织发展到自由表演,这种变化为多种艺术的交流融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到了唐代,佛事活动变得非常兴盛,在汴梁大相国寺和洛阳龙门石窟讲经留下的变文,说明了这里的讲经活动曾经非常活跃。进入清代后,越调、卷戏、罗戏、大弦戏、女儿腔等成为了民间演出的主要剧种。再后来,随着地方戏曲的不断发展和相互竞争,越调、大弦戏、大平调、河南梆子几个剧种显示了较强的竞争力。它们秉承了河南文化铿锵有力、红火热烈、大气磅礴的特点,更容易与河南观众的文化心理产生共鸣,因此拥有较为广泛的观众。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