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汉青年通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来源:《我们》作者:海潮生时间:2013年4月29日
张碧晨和华晨宇结婚了没常言道:爱情、婚姻是古今中外人们现实生活中一个永恒的话题,而今在西安回民坊上人中谈论这一永恒话题时多了一个内容,这就是如何看待回民青年男女(尤其是自家的子女)于异族通婚,即回民姑娘嫁了汉民女婿,回民儿子娶了汉民媳妇的问题。谈论者如果在说别人,往往以非常遗憾的口气说上两句,如果谈论者本身就是青年男女的家长、亲属,他们肯定亦无可奈何的语气,稍带自卑、或有些受到压抑的感情向听者倾诉内心的烦恼、忧虑和不安。听者多半都以同情之心安慰一下对方,引导他们多从好的方面想,以便自我解脱、自我安慰。最典型、通俗的说法是:“唉!现在这样多的很,像你这种情况很普遍,心要放宽,甭发急,认识定然……”我们说,婚姻是自由的,凡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婚姻关系都受法律保护,谁也无权干涉,当事人完全有权力自己选择和决定。这是现实,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前提。不过,我要诚心地提醒或者奉劝回民青年男女朋友,如果你们出身于虔诚的穆斯林家庭,是一个直到现在家庭成员中大多数人都能遵守回民风俗习惯的家庭,你们自幼就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长期地受到家庭及其坊上人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的影响和熏陶,脑子中储存了几乎一生都很难改变的一些概念,在择婚时如果对象是异族,就要慎重再慎重,三思而后行。因为在你们开始谈情说爱时,从年龄上说虽然已经长大成人(也许有人还未达到成年人标准),但是可以比较肯定地说,在思想上、心理上,独立生活能力诸方面,都还远远没有成熟。事实证明
这许多都是由生活经历、阅历、社会知识所决定,一般的青年人都不可能超越或提前成熟。尤其当今坊上人中的不少青年,直到本人都成了爸爸、妈妈,还需要扶着自己爸爸、妈妈的拐杖生活。处于这样的状态,自然不具备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当然这里指的不是工作中、专业技术上、经营技能方面,而是最平常的生活中过日子的能力。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偏巧在许多青年男女开始谈情说爱时却甩掉了父母、亲属的拐杖,自命不凡,连一点点长辈们的参考意见都不理睬而确定恋爱对象。特别在热恋中只看到对方美好的一面,想到诗情般幸福的未来,从不顾及由于异族通婚的特殊性在家庭和本人以后的长期生活中,可能隐藏的危机,遗留下难以处理的后遗症。
一般来说,坊上人的家庭如若出了女嫁异族这等事情,家长先是靠说教、接着就训斥、威胁甚至武力,最后宣布脱离关系、断绝来往、赶出家门(多是过三年五载以后又勉强恢复关系)。暂且不评论长辈们这种方式方法的错误所在,正是由于这种最先暴露出的家庭危机,闹得自己的处境就十分尴尬。据我所知,此时,当时人多是请亲戚朋友说情或者以书面形式和父母交谈;有时当事人的恋爱对象还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不断向长辈们表态,说明自己未来将如何忠诚地顺从回民的风俗习惯等等。在一切办法均无济于事时,一种盲目的逆反心理就形成了。如果头脑不冷静,在没有耐心的取得家庭各方面相互理解、谅解的条件下草率行事,其后果必定不可收拾,将成为以后包括大小家庭生活中的不稳定因素。有的甚至会演变成为大小家庭感情破裂、家庭“改组”的主要导火线。
在以下论述中,要附加一些具体事例,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一般叙述或具体事例都是现实生活中我
的所见所闻,事实和情节基本上没有虚构,只
是对事例作了必要的调整。
例1:
一对夫妇,男的是汉民,女的是回民。两人均是外地人,60年代国内顶尖的名牌大学毕业,曾经和我既是同事又是朋友。大约在70年代末的一天,身为教师的老父亲远道而来西安看望久未见面的女儿。到了女儿家中后,全家非常高兴,畅叙家常、表达亲情,尽情享受天伦之乐,然而没过两天,让夫妇两人感到措手不及且十分尴尬的事发生了。老人家总是出各种借口,不在家中吃饭,总是单独地或带着他们一起到清真饭馆就餐,实在不便出去时,也要向女儿公开提出支持粗茶淡饭。他们很快明白了其中的原由,只好依老人家而行。在父亲临走的前几天,女儿实在过意不去,感到父亲远道而来,难道连一顿开心的、较为丰盛的合家团聚饭都满足不了吗?在一筹莫展之际,他们终于向我求助。当时,他们提出了两条在平常人看来是最简单不过的要求。第一,请我到他们家去一趟,和他们的老父亲聊聊天;第二,请我协助购买坊上正宗的牛羊肉等。自然我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当我和老人见面时,老人不是提出一些回民坊上的情况,夹带着纯属回民常识的许多问题,也许是在确认和考察我是否属实。由于我和老人谈话很投机,后来在我亲自把购买的羊肉和白云章饺子馆的饺子馅等送到家中时,老人激动地流出了眼泪。不久老人返乡而去,但却给女儿留下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内疚。她向我
说;年幼时,她曾是父亲的掌上明珠,因而很难接受这次感情上的折磨。这次父亲的到来让她想了很多,同时也留下了感情上的创伤。
本来,回民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在党的作后盾,平时至少在社会上、在办公室、在其它公共场合,不会受到公开的歧视,不会听到
带有蔑视、侮辱性的言词。一旦发生这类事情,你可以严肃地抗议或报告领导。毋庸置疑,最终百分之百你是胜利者,有意无意歧视你的人必定向你赔礼道歉,检讨他的错误。然而在你们组成的家庭中,发生了类似的事情,就大不一样了。即便是你的丈夫或妻子对你很尊重,但不能保证家庭其他成员和亲属也有那种水平,可以时刻注意在言行上不伤害你的感情。你可能远住他方另立门户,但总会经常探望父母、拜访姑舅。在这些成员中说不定就会有人有意无意(一般来说都不是恶意)冒出一两句让你刺耳、难以接受的话语。同样可以百分之百地肯定,此时你绝对没有勇气当场提出抗议,大概只有委曲求全、忍气吞声一条路。委屈积累多了,总要爆发,对于能够相互理解,相互谅解的和睦家庭,这种情况出现算不了什么。对平时本来就有些疙瘩的家庭来说,一旦爆发,它将一下子上升为家庭的主要矛盾。如果个人修养都很差,什么出格的事都能做出来。由于特殊的生活习惯,对回民一方来说是单向的,不可逆的,例如不吃猪肉,只能是汉民一方尊重回民一方而不吃,反过来就不行,于是家庭危机就无法避免。
古代爵位例2:一对年轻夫妇,男的是回民,女的是汉民,文化程度
都不高,经营小本生意。据说当初两人谈恋爱时双方家长都不支
持,只因二人态度坚决、海誓山盟般终成眷属。婚后女的很能顺
应男方家庭生活习惯,男的父母逐渐从感情上接纳了儿媳成为家
彭昱畅女友身份疑曝光
庭的一员并住在一起共同生活。不久他们有了孩子,但也同时因
家庭琐事,二人发生争吵的情况日见增多并不断升级。由于二老
非常了解自己儿子的缺点,加之他们又很疼爱孙子,因此每当小
两口争吵时,公婆往往还偏袒儿媳,以维持全家的稳定和安宁。
按理儿媳应珍惜公婆对她的爱护,想到“团结”、“尊敬”老人的重要性,如何依靠老人调解他们经常发生的矛盾。然而再又一次发生争吵之后,她有点失去理智,赌气不在家中吃饭,抱着孩子走进了非清真饭店。事后还让孩子拿了一根猪肉香肠回到家中,并声称就是要气他(指丈夫)。谁料孩子并不懂事,当着二老的面大嚼大咽。这下子重重地撞伤了二老的心,婆婆因气愤不过,心脏病突发不日去世。家庭事态发生巨变,他们的小家庭不用说很快彻底粉碎,两人分道扬镳。据人传说,公公也是因此气病,遂继亡故。当初的海誓山盟如今竟然落了个家破人亡。
这些异族通婚家庭平时总免不了要走亲访友,少不了参加亲朋好友的家宴或到宾馆饭店聚餐。一般来说,主人绝对不会专门照顾你这位回族(妻子或丈夫)的生活习惯(除非专门招待你时),顶多主人指着餐桌上的菜肴声称这些或那些都是你能吃的,同时还会主动夹一些所谓你能吃的东西放在你面前的小盘小碟中,并不时非常热情地招呼“这是鸡块、这是牛排、这是凉拌辣子蒜羊血,味道不错请你品尝等等”。主人绝不是恶意的,是一种根本不了解情况的盛情,因为他们的概念中只知道回民不吃猪肉,凡沾猪者忌,认为只要是牛羊鸡鸭制作的食品,你都能吃甚至喜爱。可以想象此时此刻你心中的疙腻(俗话,以为心病),行态上的不尴不尬,只有你的丈夫或妻子明白。在大庭广众之下的场合,你更没有勇气直接了当作出声明,也许反而会引起主人的更加热情,他们以为你在客气,以为你是不好意思。日常生活中人际交往的事
林青霞旧照不仅仅是一次,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你将面临去也不是,不去
也不是的矛盾心理。朋友的宴请可以个借口,但如果是亲戚,
尤其是至亲,碍于人情世故不得不去,最终你又得违心地经受一
次心灵上的折磨。
家中有了丧事,尤其是老一辈如公公婆婆、岳父岳母一旦亡故,
你将遇到更为棘手的难题。由于回汉民族之间处理丧事的办法和
过程截然不同,仅以接待前来吊唁的贵宾方式来说,汉民风俗是
放花圈、设灵堂、摆供桌、挂遗像,子女包括儿媳和女婿都要肃
美容店品牌穆而立或干脆成排跪在亡故亲人遗像面前,亲戚朋友街坊邻居来
kara成员
者给遗像鞠躬,你得陪着鞠躬,来者向遗像磕头,你得陪着磕头。
这种习俗尤其在城乡结合部许多地方仍很普遍。在这种悲痛的气
氛中,你必须随乡入俗照办。一旦你要任性公开拒绝,你的丈夫
或妻子可能原谅你,但其家庭成员中总会有人不能放过你,在你
的亲属中自然而然埋下了可预测的后遗症,在感情上结下了难以
清除的隔阂。
例3:一对夫妇,男的是汉民,其父母家住农村;女的是回民,土生土长城市人。两人曾经同在一国
营商店工作,结婚直达不惑之年,夫妻关系都较好,据说男的还做了入教仪式。一天,男的父亲不幸去世,虽家中还有兄嫂弟,但作为儿子就义不容辞地回家料理。当出身回民的儿媳回到公婆家中,看到了与其从小在回民坊上所见的处理丧事的习俗大相径庭时,把她吓的了个借口躲在了别处(俗称不露面)。结果遭到其他家庭成员的“白眼”相待。有的人干脆指着她的鼻子质问:“你既然嫁到我们家做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