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清民国年间,外国银元输入中国者,属墨西哥鹰洋最多。据清朝宣统二年(1910)度支部调查统计,当时中国所流通的外国银元约有十一亿枚,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墨西哥鹰洋。
  墨西哥鹰洋是指1821年墨西哥独立后使用的新铸币。它是从1823年开始铸造的。笔者保存着一枚墨西哥鹰洋。其直径为39毫米,重27.58克。正面图案是墨西哥共和国国徽的造型:一只雄鹰,张着翅膀,嘴里叼着一条蛇,伫立在一棵从湖水岩石长出来的仙人掌上。这个造型的下边由橡树和月桂的枝叶环绕,象征着力量、忠诚及和平。
  墨西哥鹰洋的成较其它外国银元为佳,而且多年不变,人们都乐于使用。墨西哥鹰洋在中国南部、中部各省流通非常广泛,几乎成为主币。上海的外国银行发行纸币,在民国八年(1919)以前都以墨西哥鹰洋为兑换标准。沈阳造币厂原名奉天造币厂,前身是奉天机器局。奉天机器局在1897年设立,1900年沙俄藉义和团事件占领,1902年交还后改名奉天制造银圆总局1907年与吉林银元局合并改名东三省制造银元总局
    民国初年,因奉省流行大洋票不兑现纸币,且生银缺乏,大银元只生产少量,以制二角小毫及造铜元为主。至于沈阳造币厂何时开始造大头,有两种说法:
1.1916年(民国五年),数量451千余枚。
2.1918年(民国七年),数量173千余枚。
3.两种说法均只生产一年。
    1919年张作霖要扩充势力向财政部强索厂房改兵工厂,财政部被迫照办,以奉省久行纸币无留存必须名义,将奉厂裁撤。1923年遣散员工,停止造币。后因两次直奉战争,奉系军费支拙,加上市场萧条通货紧缩,乃于1926年复工。
    1926-1929年间生产低成大头银元1,870万枚,此后没有记录。(有说法是只生产到1928年,总数量相同)
    1928年(民国十七年)1229日东北易帜。19307月,张学良定厂名为辽宁造币厂,造东三省一分铜币。九一八后东北沦陷,日寇于193339日宣布溥仪为执政,同年320日改辽宁造币厂为满洲中央银行造币厂
    抗战胜利后改中央造币厂沈阳保管处,后改东北银行工业处,据手边资料是195375日改由人民银行总行印制管理局领导,更名沈阳人民造币厂
    19493月为稳定金融,在将三年版袁大头修饰后恢复生产首批[后造大头]1951年依人民银行指示,再度制作两批三年版袁大头以因应偏远地区及少数民族须要。沈阳造币厂留有刻 “1951.3.26” 日期及沈阳造币厂制之复制工作模(working die)用之大头母模(hub)字为三角圆
    [后造大头]可能就是三角圆的由来。成都造币厂在50年代初期,也曾为入藏部队量产袁大头银元,大量三角圆再经尼泊尒、印度流至国外。
    海南造的银元
    国民党政府在解放军即将解放广东前夕,被迫于49116日将广东省第一造币厂迁往海南岛海口市,并将厂址设在当时的海甸造船厂内。为了给刚刚成立的海南银行所发行的银行券筹集发行兑换准备金,利用回收的银元等改铸含银量较低只有八成的,袁头九年银元,随之又改铸含银量更低的仅有七成五的二十三年帆船银元,但因二十三年帆船成太差,最后又铸含银量为八成的孙头银元。这三种银元因紧急超负荷制造,又因压制时压力不够,造成币面不平,不正,质量较差。经笔者区分,与下版同样币比,三币银元的版别特征如下:
    海南造孙头银元,币面上方中华民国和下方开国纪念币文字销高;
    海南孙头和常见版孙头比,左边中的花饰,常见版孙头三棵草\|/)。海南版则为少了二棵草,变为二个点(●|●);常见版孙头右边中的花饰为三棵草\|/);海南版则为三个),花饰比常见版少三棵草
    海南造二十三年帆船银元其边缘比原版宽,币背字第一竖笔常见版距内缘约1.2毫米,海南版币则为0 .8 毫米。海南造二十三年帆船和云南1949年造的二十三年帆船版区别不大。
    海南造袁头银元,币面上方中华民国九年造重生耽美文,字体微细,特别是字更为明显,字则较低小。币背花饰不平,不正
    银元是一种使用较多的金属货币。在银本位制的国家中,为了便于流通和计价,大量铸造银币作为主要的流通货币。银元起源于外国,所以在中国又名叫洋钱洋细番饼。在16世纪时,西班牙银元首先流入我国,后来是墨西哥银元,嗣后英、日、美、法、俄等资本主义国家的银元亦伴随着武装入侵流入我国,充斥市场,为经济掠夺服务。因此,有一个时期市场上流通的银元都是外国银元,后来我国地方和私人也逐渐仿照外国银元铸造少量银元在国内流通。
  我国银元于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90)开始正式由官方铸造。民国初期,始以银元作为主要流通货币,进行大量铸造。
  银元种类很多,在我国大约有二百多种,流入我国的外国银元约有三四十种,其成重量,颇不一致。成最高为98.5%,低的只有60%左右,私人铸造的甚至更低。重量最大的为36.5克,一般以26.5克居多(合库平七钱二分)。银元中还有半元、二角、一角、五分,一钱、二钱、三钱以及一毫、二毫等小银元(也叫银角子),这些大都作为辅币应用。
  下面具体介绍一下各种类型的银元:
  一、本国银元
  ()中国苏维埃币
  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币:正面镌有镰刀斧头,周围有全世界无产阶级及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的字样,背面为壹圆二字,以麦穗图围之,周围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五年制字样。
 
  2.中国苏维埃共和国币:正面镌有李大钊像,长髯光头半身便服,周围为中国苏维埃共和国国币一九三一年字样,背面中间为镰刀斧头及壹圆二字,周围为花纹,上有一空心五角。
  3.平江县苏维埃币:这是平江县苏维埃政府在1931年所铸。正面中间为空心的五角星、嵌铸铁锤和镰刀,周围有平江县苏维埃政府一九三一年制字样,背面中间为壹圆二字,以嘉禾托之。
  4.1932年造苏维埃币:正面中间为一地球,嵌镌实心的是铁锤和镰刀,周围为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啊字样,背面中间为壹圆二字,周围上面为一九三二年造,下面为俄文字。
  5.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币:正面镌有地球、镰刀、斧头,周围有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啊字样,背面中间为壹圆二字,周围为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工农银行一九三二年造字样。
  6、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币;正面中间镌有地球及镰刀斧头,周围为粉碎敌人五次围攻决战临时军用币,背面中间为壹圆二字,周围为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一九三四年字样。
  7.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币(川陕):此系川陕造币厂1934年所铸。正面中间为一地球,嵌镌空心的铁锤和镰刀,周围有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一九三四年字样,背面中间为壹圆二字,周围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川陕省造币厂造字样。
 
  ()满清统治时代银币。
  1.光绪元宝:有广东省造、湖北省造、江南造、北洋机器局造。安徽省造、四川省造、吉林省造、北洋造、奉天省造、东三省造、云南省造、天津造币总厂造等多种,各省铸造者大同小异,其正面镌有光绪元宝四字,中间有小满文,字上有铸造地名,字下为库平七钱二分宋祖儿今年多大字样,背面为盘龙,龙之四周为英文字。
 
  2.大清银币:正面为大清银币四字,上面为满文,下面为宣统三年,背面镌有团龙围绕壹圆二字,下有英文。
 
 
  3.宣统元宝:广东、湖北、云南等地均曾铸造。正面为宣统元宝四字外,其余均同光绪元宝。
 
  4.一两大清币:正面镌有大清银币四字,中间有满文,四周有光绪三十年湖北省造库平一两字样,背面铸有二龙珠图,图中为壹两二字。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银币
  1.袁头银币:正面为袁世凯侧脸像和铸造年份,背面为嘉禾图,图中有壹圆二字。此币有1914(民国三年)1919(民国八年)1920(民国九年)1921(十年)数种。天津、武昌、南京、广东、杭州、安庆各造币厂均有铸造。
 
 
  2.袁世凯共和国纪念币:正面有戴帽武装的袁世凯半身像,背面为壹圆二字,围有嘉禾图,上边有中华民国共和纪念币九字,下边为英文字。
  3.袁世凯洪宪币:正面为袁世凯半身像,着军装戴高缨帽,背面为一飞龙,上有中华帝国四字,下有洪宪纪元字样。此币是袁世凯1915年窃国称帝后铸造。
  4.洪宪元年开国纪念币:正面为袁世凯半身像,着古帝服,戴天平帽(帝王帽),背面为团龙,上有洪宪元年四字,下有开国纪念四字。此币系袁世凯于1915年窃国统治时试铸,数量不多,流通不广。
  5.黎元洪光头开国纪念币:正面镌有黎元洪像,光头半身,上有中华民国四字,下为开国纪念币五字,背面中心为壹圆香水edt和edp的区别二字,以嘉禾托之,四周有英文字。
  6.黎元洪戎装开国纪念币;此币除黎元洪像为戎装之外,余皆与黎元洪光头开国纪念币相同。
  7.徐世昌纪念币:正面为徐世昌半身像,背面有殿堂及人物,并有仁寿同堂四小字,上面有中华民国十年九月八字,下面有纪念币三字。
  8.曹锟纪念币:正面为曹锟戎装脱帽半身像,背面有五旗及军旗,上下有篆文纪念二字,周围有五角星六颗。
  9.段祺瑞执政纪念币:正面有段祺瑞半身西服像,上镌中华民国执政纪念币,背面有篆文和平二字,以嘉禾图托之。
  10.甘肃袁像币:与袁头银币相同,惟像之左有字,像之右有字。
  11.四川汉字币:为四川军政府所造,上面镌有四川银币四字,中心有海棠花一朵,上边有军政府造四字,下边为壹圆二字,背面为18个圈绕成一环,中镌篆文字,大环内有横线纹,外有纵线文,上面有中华民国元年字样。亦有1928(民国十七年)四川铜元局所铸者,字下小圈内有两须,而1914(民国三年)成都造币厂所铸者,字下小圈内无两须。
  ()国民党统治时期银币
  1.孙头银币:正面镌孙中山半身像(俗称小头),上有中华民国,下有开国纪念币字样,背面为麦穗围绕壹圆二字,四周为英文字。
 
  2.孙船银币:有三种版式,一种是1929(民国十八年)试铸,正面为孙中山大头像,上边有"中华民国十八年"字样,背面三帆船图,两边是壹圆二字。一种是1932(民国二十一年)版,正面为孙中山像,上边有中华民国二十一年字样,背面为双帆船图,帆上有飞鸟三只,船的右边有太阳,左右两边是壹圆二字,以上两种流通不多,而比较多的是1933(民国二十二年)版,正面为孙中山像和中华民国二十二年字样外,背面也只有双帆船图和壹圆二字。此种银币1934年亦有铸造。
  国民党退到台湾后,曾仿铸三种银币:一种是袁头银币,周边圆点及袁像眉眼肩章都模糊不清,背面壹圆二字及嘉禾都显得粗糙而无光泽,音响微尖;一种是孙头银币,其边缘突出部分不明显,中英文字笔划较粗,版面均模糊不清,正面梅花上角叶纹中间缺少三条直纹;一种是孙船银币,其边缘突出不均,孙像模糊,眼角无珠,纽扣不朋显,背面波浪与船身之细纹模糊尤甚,音响尖而有金属声。
 
  二、外国银元
  1.西班牙银币(俗称本洋):正面镌有西班牙国王半身像,周围有西班牙文字,背面上旁有一僧帽,帽下有上方形下圆形之格,格内分五小格,中间格为椭圆形,有三个塔状物,左下角及右上角之格内,各有小狮作起立状,左上角及右下角之格为城墙状,周围有西班牙文字。
  西班牙银元是在墨西哥铸造,其所以称为西班牙银元,乃因当时墨西哥为西班牙的属领(墨西哥于1810年独立),银元上镌有西班牙国王像。16世纪中叶,由西班牙商人输送到中国。1684年,东印度公司在广东建立商铺,输入于福州、厦门、台湾及广东等地颇多。东印度公司从中国输出茶叶、丝茧、陶器、绢织物、大黄及其它中国产品,多以西班牙银元支付。
  2.墨西哥银币(俗称鹰洋):有新版和旧版两种。新版正面为一飞鹰,上面为西班牙文,下面为花叶状,背面为丘形教士帽放出光芒,帽下为西班牙文字。旧版正面与新版同,背面上镌小形丘状教士帽放出光芒,其下为一天平和宝剑,亦有西班牙文字。
  3.英铸香港银币:正面镌有英女皇维多利亚头像,上下边有英文字,左右边是丁字不断头花边,背面中为如意迥纹图,嵌有香港壹圆字样,边亦为丁字不断头花纹,内圈与边之间有英文字。
    福建最早出现的是外国银饼,称重计算,大的称马钱,是海马形,中的称花边钱,小的称十字钱花边钱有大中小三等,大的重七钱三分左右,中的重三钱有奇,小的重一钱有奇。民间通称为洋番番钱。明末,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外商到福建大量采购茶叶、瓷器等土特产所使用的货币,就是外国银元。
  外国银元主要有西班牙本洋、墨西哥鹰洋、香港银元、日本龙洋、美国贸易银元、还有荷兰、智利、越南银元等多种。由于银元具有质量形态划一、使用方便等特点,比银锭优越。后出现以银元套购白银,引起白银大量外流,于是福建的漳州和台湾以及上海等地,为适应市场需要,已开始自铸银元。
一、福建银圆 
福建省最早铸造的银币是道光十八年(1838)在台湾铸造的,形式仿西班牙本洋,正面有寿星像,左右分列篆书道光年铸足纹银饼字样,像下有正楷库平七二四字;背面铸一鼎,并有满文台湾字样,俗称寿星银饼,行使不广。
  道光二十四年(1844)闽浙总督刘韵珂在漳州铸有漳州军饷银币,成98%,直径3.84厘米,正反面都有汉字楷书,无图纹,正面横书漳州军饷字样,下有草书签押七十四,指币重七钱四分。反面横书足纹,直书通行,是本省早期试铸的银币。漳州军饷银币还有3种版别,外形、面文、成、大小都相似,但签押各不相同。由于主要对漳州军饷的草书签押认识不同,对该币的铸造年代和何人所铸问题,学术界有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漳州军饷银币的花押是字与字。传说是同治三年(1864)至四年,曾国藩、左宗棠在漳州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时所铸。但币上草书签押是否字组成仍有争议。另一种意见是漳州军饷银币的签押分别为朱成功国姓大木所组成。原来郑成功名森,字大木。后隆武帝赐姓朱,改名大木,据此认定漳州军饷就是郑成功大元。根据这种论点漳州军饷铸造时间应该是顺治九年(1652)前后,使福建省自铸银币时间要提前近200年。
  光绪十五年(1889),福建省开始自铸光绪元宝龙洋。光绪二十年清廷命令各省管理本地银元的铸造。光绪二十二年十月户部又规定:无论金、银、铜任何一种钱币,统归官局铸造,不准商人附搭私股或私自铸造。
  光绪二十八年(1902),经度支部批准,成立福建官局,铸造面额1元的光绪元宝龙洋,直径3.8厘米,成88%,重量26.56克。当时又铸造一种福建恭进银币,正面有光绪半身像,背有图纹中寿字,直径3.93厘米,成98%,重量36克。
  宣统三年(1911),清政府颁布币制则例,正式规定银元为本位币,铸币权收归政府。同年5月,开铸大清银币流通福建省。
  中华民国元年(1912),国民政府铸造开国纪念币。民国3年政府公布新国币条例,仍以银元为单位铸造袁世凯头像银元,俗称袁头。民国16年北伐胜利,国民政府禁铸袁头,改铸孙中山头像币,俗称孙币袁头孙币在福建省广为流通,从此外国银元逐渐退出市场。
193371日(民国22年),福建省奉命发行新的孙中山银元(俗称新币),由中央造币厂统一铸造,银币正面铸孙中山像,下有中华民国二十二年”8字,背面正中铸双帆船1艘,两旁有壹圆字样。
  同年7月底财政部通知:为统一币制,除由中央造币厂铸造新币行使外,各种旧币一律不准流通。各省中央银行限期收兑各种旧币,福建的中央、中国两银行奉命收兑鹰洋、本洋、袁币、龙洋、北洋等旧银元,全部运往上海中央造币厂改铸新币。
  民国24(1935)11月,实行法币改革,规定中央、中国、交通银行(后增加农民银行)钞票为法币,从此不再兑换银元,其它银行钞票一律停止发行,并禁止银元在市场流通。
  福建在历史上流通使用的银元,除外国银元和本省自铸银元外,还有外省铸造的银元流入福建省也不少。流通范围最广的是孙中山币,其次是袁币龙洋;闽南地区流通最多的是鹰洋本洋。各种银元比价,大部分可以十足流通使用,偏远地区对外国银元须加贴水。
    1949年国内局势动荡,物价飞涨,民众对纸币毫无信心,政府被迫于七月初正式公告恢复银本位制,并重新制造及发行与二十三年版船洋形式原完全相同之银元。
一般仅知曾向美国订购三千万枚,其余情况均不甚详,为不容青史尽成灰,现将所知之以前泉界先进所留数据加以整理后简述如下供参考:
.上海中央造币厂:
抗战胜利后中央造币厂于次年迁回上海,因辅币停产业务中断,赖经营副业维持。筹备恢复银本位时令该厂先行制作二十三年版船洋以备不时之需。至五月底上海前计造币6625千枚,而因战况危急,所制银圆均提前发放。
.成都分厂:
由中央银行成都分行于七月间与该厂订约,代工费为千分之二十五。八月即开工生产,所用原料大部自香港运来,少数为原有库存。至十一月止共制3945千枚,交央行成都分行。
.重庆第二十兵工厂:
央行会同中央造币厂与兵工厂署第二十厂于七月初签约,委托生产船洋200万枚,费用比照成都分厂。生银亦来自香港及重庆分行库存,次月中旬即开始交货,至十一月中旬交清,月底时原拟续约,但因兵临城下乃告作罢。
.台北分厂:
同年四月间已战火波及京沪地区,中央造币厂为安全计将上海总厂机器设备分别疏散至成都及台北,九月正式开工。原预定日产10万枚,但因自厦门、汕头等地供应之银料不顺,到十二月底止计出1048千枚。
.美国财政部造币厂:
中央银行奉命更改币制后,六月在广州设金融顾问委员会,规划有关财政、金融、外汇等业务。为支撑新币制之信用,向美国订购银币三千万枚。由费城、丹佛、旧金山等三厂赶工制造;数量分别为2025万枚、655万枚及320万枚。首批即便在当月中旬装船,末批则于七月底完成,共分八批,自七月初起运抵香港,总计3000万枚。
上述五厂所制二十三年版船洋,约有4360万枚。据报导,云南当时虽未受委托,但也曾制作船洋,数量约176万余枚。另在贵州之八十九军军长刘伯龙亦曾私造低减重船洋3万余枚。后制1949年版船洋制额,估计在4500万枚以上。
以上统计数量并不齐全,1949年尚有其它地方制作船洋,此谨供参考之用。
1999年春台北中央信托局公开标售银币,首批是六千枚,系当年撤退来台时留存之物。后又陆续拍卖数批,详细数量不明,共计有数万枚之多。据了解,除船洋外,亦有大头、小头、鹰洋等等。刚开始拍卖时,许多人对市场走势持悲观态度,但决标价是逐次升高,最近一次标售之成交价超过1999年价格的一倍,零售市价自然是水涨船高。
    清末四川通用龙模铸造银币,民国成立后废除龙模,由四川军政府自创模型,一面中书四川银币四字,中心作海棠花一小朵,上边加军政府造四字,下边加壹圆二字;另一面用十八小圈绕一大圈,圈内篆文汉字,以直线纹为底。上边加中华民国某年字样,其银字的金旁系连书四画。此项模型即为四川银元定型,一直未变。(见《四川军阀史料》第二缉)
民国元年(1912),成都造币厂开铸四种银币,一元币重七钱二分、五角币重三钱六分、二角币重一钱四分四厘、一角币重七分二厘。当年共铸二百九十余万元。其中各种角币约一十一万元。此后一角、二角的银币完全停铸,只铸五角币。故一、二角银币当时即在市面流通很少,现更其难觅。
    民国二年(1913)川督胡景伊为镇压熊克武在川发动的二次讨袁革命,军需孔急而大肆鼓铸汉字川版银元,至民国四年陈宦入川时止,共铸一千三百余万元,其中仅有五万余元五角币。民国六年(1917)罗佩金、戴戡主持川政时,又完全停铸五角银币,只铸一元者。
    根据《国币条例》规定,一元银币主币其成为银九铜一,而银辅币为银七铜三。为防止辅币过多,有损币信,同时又规定规定,辅币之铸造量应限制在主币的百分之二十之内。 民国十一年(1922)年,刘存勋主川时,为求铸造余利,则反其道而行之,公然违反《国币条例》,加大五角银辅币铸造比例。当年 鼓铸一元银元约二百八十万左右,而鼓铸的五角银币达八十三万余元,几乎为主币的三分之一。民国十三年(1924),杨森任四川军务督理,为扩军筹饷,竟下令造币厂停铸一元银币,只铸五角银币。
    民国十四年(1925)邓(锡侯)、田(颂尧)、刘(文辉)三军联合逐走杨森,进入成都后,邓锡侯接管造币厂,即步杨森后尘,全铸半元银币。由于邓锡侯独占造币厂,引起刘文辉不满。刘遂收买造币厂制模工匠,为其雕模,在其防区雅安开铸银币。川中军阀尽皆仿效,刘部旅长刘元塘在会理、邓部李家钰在成都忠烈祠、城隍庙及遂宁防区、谢德勘在成都外南倒桑树街、罗泽洲在顺庆、邓国璋在郫县、黄逸民在灌县、扬荣向在金堂、陈书农在合川、田部何瞻如在安县、曾南夫在三桥南街纷纷开厂铸币。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川中军阀铸币之所多达28处。其铸皆五角币,且成低下,含银竟有低至3-5成者。故四川民间为区别之,称前成都造币厂所铸五角币为厂版,称各地军阀设厂所铸五角币为杂版
由于军阀私铸滥造,致使川中币制大乱。因各地所铸之银币成不一,在流通中需对其含银高低进行鉴别,大大造成了经济活动中的严重困难。据《成都文史资料》记载,当时成都安乐寺(银钱总市)上,川铸大洋壹圆(汉字版),四笔横写的全字旁高于金字旁;双须高于无须。五角币厂版高于杂版;厂版又分尖花、园花、以及圆字开口、角字出足等名目。
低成杂版五角币泛滥成灾,成都金融紊乱达于极点。成较高之一元币大多隐匿不出,而厂版五角作九折、杂版五角作八折行使。且各地之折率不一,波伏较大。民国十六年(1927),四川边防军总司令李家钰在其防区擅自规定杂版作五折使用。故大量杂版涌入尚将杂版以八折行使之成都,引起人心惶惶,市场一片混乱,从而激起了一场杂版风潮。商民惊恐,交易停止,店铺关门,形成罢市。四川民间文人刘师亮即有一联以讽之:半元生洋破、烂、哑;三个死人邓、田、刘!
    民国十七年(1928),杂版在市面仅以二折行使,完全跌致原材料价值之下。各地军阀私铸半元杂版已无利可图。故又回收杂版提取白银,改铸一元大洋。历时一年半之久的杂版风潮渐息。但川中军阀大小造币厂铸造壹圆川板仍贯其始终。四川军政府壹圆银币,因其铸主众多,铸期较长,再加铸造期间换模修版等原故,现存于世者版别极其繁杂,当在百种以上。
    船洋银元是上海中央造币厂为民国时期南京政府发行的银本位币的俗称。其正面图案铸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身着汉装的侧面头像,上方纪中华民国二十二或二十三年;背面图案是双桅帆船放洋图,纪值壹圆两字列在船的左右,银元直径3.94厘米,重量26.697克,成88%,含纯银23.49克,外环直齿边。船洋发行后,在市场上深受民众欢迎,并和袁大头开国纪念币一起逐渐取代了流通于市面的各式龙洋和外国银元。直至1935年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政策,禁止银元流通为止。
    在该币系列中,民国二十三年1元币较常见,总铸数是9874万枚,市价每枚210元。其次是民国二十一年1元币,总铸数是4640万枚,市价是每枚260元。在船洋银币系列中,有一种民国二十一年版的银币有着戏剧性命运。
·一八事变之前,国民政府发行了民国二十一年银元,币面刻有一艘双桅帆船,顶上有三只飞鸟,东方有一轮初升的太阳,俗称三鸟。寓意国运一帆风顺旭日东升。不料刚发行,正逢日本军队发动·一八事变,当时有人把空中图案附会为日本国正要升起,三只鸟被说成是东三省要飞掉了,因此舆论哗然,纷纷指责国民党。政府也感到天上的飞鸟是外国人的徽记,凌驾于中国帆船之上,都认为不妥,马上下令收回这版银币,以制止谣言流传。如此小小方圆之间,竟然蕴藏着如此深刻的历史内涵。民国二十一年版船洋总铸量为226万枚,实际流通不足5万枚,目前市价从年前的每枚3000元,升到现在的每枚7000 ,翻了两番。
    除以上发行流通三种船洋外,还有数种船洋试铸币流传于世。一是美国、英国、意大利、日本、奥地利版试铸样币,图案正面为孙中山侧面像,上缘刊写中华民国十八年,背面为三桅帆船图。这五个国家试铸样币图案基本相同,均是按照政府所拟定的标准图设计雕刻试铸,为数极少。所以,能得到其中任何一枚皆非常可贵,市价都在两万元以上。二是民国二十五年版试样币。这版试铸样币,没有正式发行,它归结为卢沟桥事变后,由于抗战爆发,国民党政府内迁,所以发行受阻。现发现有几种民国二十五年银元存世,一种是双桅帆船图,面值有1元、中元(半元)等两种。另一种是古布图,面值有1元、中元等两种。以上均未正式发行,存世极少,图书所标参考价高达3万至8万元,属珍稀品。
船洋因其系贵金属所铸,制作数量比铜元、纸币少得多,加上民国时期社会动荡,银元主要集中在少数官宦商贾手中,又由于解放后的大量兑换,存世所剩很少,比现发行的邮票、纪念币数量少得多。可以预见,船洋银元必将成为收藏界的一匹蓄势待发的黑马。(信息来源:中国商报 陈阿泉)
    袁大头壹圆银币的主要版别 玛尼情歌袁大头壹圆银币版别纷繁,现择要述之。 第一,民国三年版中的主要版别 民国三年版正面为袁世凯侧面像,上列中华民国三年字后没有字,其它年版都在字后面有一字。三年版字中有一,而其它年版民字无。三年版有老模和新模两种模具,老模具为185道边齿,新模具为170道边齿,铸量都较多,属普通流通版。另外有数种铸造量较少的版别: 1.“O”记版。即在嘉禾图案中有“O”形暗记,在嘉禾结带处呈横“8”字形,左上方的带孔中有一极小的“O”形圆圈,而且袁像下巴前衣领未封领,肩章较宽,五星比较凸出。 2.粗发版。袁头发较粗,发型呈波浪。嘉禾结带没有形成纵横交叉“8”的结花,右边一束嘉禾结带处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圆。 3.三角圆版。此币背面圆字内的字形成形,而其它版别是形。 4.开口贝版。此币壹圆的字内字最下一横未与竖笔连接,形成开口贝。该版袁像肩章条纹明显,袁眼中有一从上至下的直线,俗称睁眼,这一特征也是其它版别未见的。 5.加铸甘肃两字版。此币系甘肃兰州造币厂沿用民国三年版旧模,在袁像左右加铸甘肃两字,其余与开口贝版相同,铸量仅数万枚。 6.签字版。此为天津造币厂试铸样币,并未流通。该币在袁像右侧刻有一竖行英文字母“L.GioRGi”,是在华外籍铸币专家意大利雕刻师鲁尔治·乔治签名缩写。 7.“T”字边、鹰洋边。此两种币均为天津造币总厂试铸样币。正、背图案与流通的一般袁大头相同,仅在边齿上为“T”字形边或为鹰洋币形边。第二,民国八年版袁大头主要版别 八年版中的普通版流通量较多,钢模由外国代制,文字书写符合汉字结构,字形没有变异,嘉禾规范有序。有一特征是正面袁像胸襟花饰前内边齿多一细齿,而无一空挡(其它年号版有一空挡)。另外有几种铸量较少的版别,主要在字的书写上有几种不同: 1.“字的第三笔一竖从第四笔的一横向下伸出,形成了字,但与下面的字不相连,故称字版。 2.有的字与字相连,故称连口版。 3.“字中的字少了上横一笔,形成缺口,称为缺口版。 4.“字中的字很扁,字中看不见中孔,称为无口心版。第三,民国九年版中的主要版别九年版中主要有袁像未封领版和大耳版两种,前者为普通版,铸量较多,后者铸量较少。大耳版指袁像耳朵比其它版要大,而衣领全为封领。第四,民国十年版中的主要版别 十年版中的普通版,其图案文字与一般袁大头无大差别,铸量较大。另外有一些在字中的一点写成一竖或“7”字形,但铸量较少。袁大头壹圆银币除上述版别外,还有许多大同小异的版别,笔者难以说全。
    “袁大头银圆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袁大头是我国银圆史上铸量最多,流通时间较长的银圆,也不可否定它发挥了一定的历史作用。 第一,袁大头的发行,对抵制外国银圆起了一些作用。袁大头发行后,广大民众愿用国币,不要洋钱。如在1919五四运动反帝高潮中,上海钱业公会宣布使用袁大头,这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钱币。 第二,袁大头的发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内乱制各式银圆的现象。因当时颁布的《国币条例》明确规定:国币铸发权专属于政府。旧有各官局所铸发之壹圆银币,政府以国币兑换改铸之。凡公款出入一律用国币。后在1917年官方规定以袁大头为税收本位币,更加巩固了袁大头的第一主币地位。这在客观上使各地乱制各式银圆的现象有所收敛。 第三,袁大头的发行,改变了清代实质上长期实行不完全的银、铜平行本位制的紊乱局面。银、铜平行本位制是把银和铜都作为货币的材料,分别铸造成货币,但铜制币规格不很统一,纹银的铸造成、重量的计算单位各地更是各搞一套,这必然形成流通中的币种繁多、比价不一、换算复杂的局面。袁大头发行后,规格、成统一,并以此为本位,使币制在一段时间内有所统一,紊乱状况稍有改善。 第四,袁大头对在军阀间经济分割时起了一些缓解作用。袁世凯称帝后,中华民国形式上的大体统一也已瓦解,军阀混战、各据一方、各自为政,在经济上也都相互控制和争夺。此时袁大头尚能在全中国大部分地方通行,这对全国大部分地区间的物资交流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客观上对军阀间分割经济的状况起了一定的缓解作用。 第五,袁大头的发行对融通货币资金,恢复与发展生产起了一些积极作用。袁大头壹圆银币铸造量颇多,据南京造币厂统计,在民国四年二月至民国五年的近两年时间内,该厂铸造袁大头379819210元。全国各厂铸造数虽未见综合资料,但从南京造币厂铸造数可见袁大头是我国银圆史上铸量最多的一种,基本上满足了当时市场流通的需要。 但是袁大头铸造和流通的时期是军阀混战时期,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货币紊乱的状况没有得到也不可能得到根本性改变,本国各式银圆、银两、铜币、纸币及外国银圆、纸币等还是混杂流通。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之后,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独立自主的、统一的、稳定的货币制度才真正得以实现。
    清末,币制紊乱,清政府在全国整顿金融秩序,为收回铸币权利,并使铜元、银元整齐划一,而整顿币制。光绪29年(1903年)3月,户部奏派军机大臣徐世昌及陈壁、张允言等为提调主其事,在天津勘定地势,筹设户部造币总厂。该址占地面积31916平方米,于光绪31年(1905年)春竣工,最初定名为铸造银钱总局。该厂引进美国、日本、德国等最新的机器设备,在当时堪称国内规模最大、设备最精良、技术最先进的造币厂,也是全国货币制造的中心。因该厂直属户部管辖,故于光绪33年(1907年)将原名铸造银钱总局改为户部造币总厂
  造币总厂初创时,拟定铸造金、银、铜三种货币,称为大清金币大清银币大清铜币,通行天下,已归一律。
  光绪32年(1906年),户部易名度支部,造币总厂亦改名为度支部造币总厂
  宣统2年(1910年)2月,清政府下令铸造权收归中央,度支部奏准,将各省所设银、铜元造币厂一律裁撤,统归造币总厂统一铸造。4月,度支部颁布《币制则例》,铸造大清银元,据《币制则例》明令,国币单位,定名曰元,定为单位,定银元为国币,标准趋于统一。至此,从光绪10年(1884年)宣统3年(1911年),共27年的货币单位银元制与银两制之争方休,铸造大清银币的标准趋于统一。
  清末,造币总厂铸造的光绪元宝银币数量很大,仅就光绪34年(1908年)来说,就铸造了近1亿枚,宣统3年(1911年),铸造大清银币7700万枚。北洋银元局和该厂从1902-19075年间共铸铜元约6.8亿枚。此间也有许多版式品种的银元,由于未经户部核准,只铸出试样钱。但已核准版式的银币便大量铸造行用,推动了货币改革,是中国近代货币史的新开端。
  1912年,度支部造币总厂与度支部造币津厂(原北洋银元局)合并,更名为中国财政部天津造币总厂。度支部造币津厂称为西厂,专铸铜元;原度支部造币总厂称为东厂,专铸银元。该厂组织完备,机器精良,堪称全国造币厂之最。民国3年(1914年),当时任国民党政府财政部长兼造币总厂监督吴鼎昌为该厂题写造币总厂四字门额。
  19142月,根据颁布的《中华民国国币条例》规定,袁世凯头像银币(俗称袁大头)为国币。
  袁大头铸造数量很大,自1914年开铸至1917年共铸有1亿8千余万元,此后杭州、南京及武昌各分厂开铸,估计其总发行量在5亿9千万元以上。该币在中国辽阔的疆域内普遍流通,长达数10年之久。
  1923312日,国民政府以总统敕令公布了国币型式,俗称泫雅 张贤胜龙凤币。民国时期,造币总厂还铸多种试样币和纪念币性质的金银币。比如:为孙中山、袁世凯、徐世昌、曹锟、段祺瑞、褚玉璞、张作霖、张学良等政要名人铸造了纪念币,铸量比较少。
  1927年,北伐战争胜利后,民国政府禁止铸造袁世凯头像银元,改铸孙中山头像新币。该厂于1920年始铸孙中山头像银币,至1929年铸币9000余万元。
  民国初期,造币总厂恢复了铜元的铸造。1919年,每日铸铜元达50万枚,至1922年,每日铸数高达500-600万枚。仅1922年一年间即铸当二十、当十铜元约8.5亿枚。由于质量日趋低劣,加之各省造币厂铸造的廉价、不足量、成低的铜元充斥天津市面,遂形成铜元一再贬值,铸造铜元也已无利可图,加之商民的极力抵制,造币总厂从1927年起时铸时停。
  1935年,日本为侵占华北地区,积极策动华北五省的所谓自治运动。同年12月,国民党政府决定在北平设立实质上脱离南京政府管辖的自治政权冀察政务委员会,由原国民党平津卫戍司令宋哲元任委员长。1936年,原造币总厂受命制造自治政权的铜元。
  1940年,造币总厂停业。造币总厂的创建和发展,在我国金融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
    明治元年,日本由香港购得全套铸币机器(英国人的机器,18661868年曾在香港铸造过香港第一套货币),在大阪成立国家造币厂。明治三年,造币厂落成,马上开铸银圆,大小币值分5?10?20?50?15,定为日本的本位货币,即实行银本位制度?
    日本初铸银圆,其意是驱逐当时在日本大肆横行的本洋(双柱)?鹰洋,统一货币?由于头版的龙银铸量少,人们一时不能接受,结果这场银圆日本龙洋大败而终,于是明治八年,日本又铸造了贸易银?这种贸易银与旧版相比,成不变师胜杰什么病,重量增加,结果又被民间收藏熔铸,日本再败一阵?
    日本连败两阵后,马上应变,于明治十一年停铸贸易银,回复到明治三年的成重量水平?明治十一年至三十年,龙洋的铸造量逐步递增,进入了日本龙洋的黄金时代?
    日本把头对外,军事?经济均开始实行扩张,需要大量的殖民贸易货币?此时的日本龙洋不但成功地在本土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而且把影响力扩大到了东亚?东南亚的广大地区,其中中国东北?华东?华南地区受其影响较深。
明治三十年,日本仿照西方当时的风气,实行金本位制,发行5?10?20圆等面值的金币,次年停铸银圆?此项措施引起日本人的巨大恐慌,纷纷抛售银圆,套购黄金?
    为了防止人们用龙洋到日本国内套换黄金,日本政府将手头上约2千万枚销往中国?台湾?朝鲜等地的各式龙洋经由东京?大阪两厂打上?所以明治三十年(含三十年)以前龙洋均有这种字版存世?左银”?“右银两种?“字打在龙洋背面一圆两边的空白处?“字在左,是大阪造币厂产品,左银”,18,350,000;“字在右,是东京造币厂产品,右银”,2,100,000?也发现有把字打在龙洋正面,或者直接打在一圆上面的,比较少见?
    明治三十四年恢复铸造银圆,完全沿用明治三十年前的模式,直至大正三年(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