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丰县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 )、最热闹、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开始,①一直到正月十五截止。
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②也被视为是一年的起源。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 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作过年。③由于年和春节的起源是不同的。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作“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要( )人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
甩牛鞭子,“年”被啪啪的鞭声吓得jīng huāng shī cuò。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被一家门口晒着的大红衣裳吓得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 ),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dǐ zhì它的方法,如放鞭炮,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④把“年”引申为岁名。
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两个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suí cuān B.suì cuān C.suì cuàn D.suí cuàn
2.下列对文中两处拼音对应的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接收离线消息
A.惊惶失措 坻制 B.惊慌失措 坻制
C.惊惶失措 抵制 D.惊慌失措 抵制
3.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2分)
A.庞大、觅食、彩斑斓 B.庞大、采食、灯火辉煌
C.盛大、采食、彩斑斓 D.盛大、觅食、灯火辉煌
4.文中①②③④处有语病,下列对他们修改正确且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2分)
A.把①句修改为“一直到正月十五截至”。
B.把②句修改为“也被视为是一年的起点”。
C.把③句修改为“虽然年和春节的起源是不同的”。
D.把④句修改为“‘年’引申为岁名”。
戚风蛋糕
5.文中横线处有一组句子已打乱顺序罗列如下。根据语境,以下四个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年节的日期由此国定下来。
②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
③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
杨子为什么要打黄圣依④年节古称“元旦”。
A.③①④② B.③①②④ C.④①②③ D.④①③②
一清二白造句
6.下列情境中,语言运用得体、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培训会上,主持人说:“刚才专家的发言抛砖引玉,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B. 在阅览室,弘毅同学说:“老师,您可以帮我《老人与海》这本书吗?谢谢!”
C. 公园里,舒然同学口渴了,对路人说:“喂,哪里有卖水的?”
D. 案件胜诉后,子达赞叹道:“梁律师反应机敏,真是见风使舵,让人佩服啊!”
二、古诗文阅读(26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7-8题。 (6分)
【甲】秋词(其二)①
亲爱的小妹妹请你不要不要哭泣【唐】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嗾②人狂。
【乙】秋词
【元】萨都剌
清夜宫车出建章③,紫衣小队两三行。
石阑干畔银灯过,照见芙蓉叶上霜。
【注释】①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作者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②嗾(sǒu):口中发出声音使唤狗。这里是“使” 的意思。③汉代的宫殿名,诗里泛指宫廷。
7. 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正确一项是( )(2分)
A. 甲诗前两句写夜之下,山明水静,诗人真实地勾勒秋天的景象,显示其特,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
B. 乙诗前两句写出了宫廷中人来人往,各人等欣赏宫内美丽风光、热闹非凡的景象。
C. 乙诗后两句从细节“银灯照霜”着手,动中见静,给人一种清丽之感。
D. 在写作顺序上,甲诗先写秋景,再写人的活动,乙诗则与之相反。
8. 两首诗都写到了秋,但表达的内容有所不同,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12 分)
公①生而精伟,读书尚义气。至正壬辰②,四方蠹③起,兵蔓于鄱。公倡义旅保闾閈④,民赖以安焉。或劝其乘时树功业,则俯首不答。洪武之初,乡里有剧寇马某,匿山谷,剽劫为民害,官捕之,久不获。下令购重赏,有能致者给之。公因缉其踪,纠有胆勇者数辈,往觇⑤其巢。寇觉,鼓其党舞戟出拒,公婴⑥其锋,三战却⑦之,遂逐北。寇蹶⑧,不作为犯罪
生缚之,械送有司,上功幕府,以前赏给,却而不受。议奏爵其劳,公辞谢曰:“特为民除其蠹耳,岂希利禄耶?”竟拂衣而归。同郡刘某往拜之曰:“兹不共戴天之仇,微公之计,不能殄⑨也。”献白金为寿。公笑曰:“官赏且不受,宁受私谢乎?为士者固当除残去暴,况在交游之仇,不与同国乎?”饮酒三日而别。时议多之。 (节选自《关西义隐传》)
【注】①公:指关西义隐杨焕文。②至正壬辰:元惠宗至正十二年。③蠹(dù):本指蛀虫,这里比喻危害国家和人民的人或事。此处指叛乱的军队。④闾閈(lǘhàn):指街坊里巷。⑤觇(chān):窥视,观察。⑥婴:同“撄”,碰,触。⑦却:退,击退。⑧蹶:挫败,颠覆。⑨殄(tiǎn):断绝,灭绝。
9. 解释文中加点词。(3分)
(1)鼓 ( ) (2)竟 ( ) (3)固 ( )
10. 翻译文中画线语句。(5分)
(1)或劝其乘时树功业,则俯首不答。(3分)
(2)官赏且不受,宁受私谢乎?(2分)
11. 选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请结合这两件事情分析杨公的品性特点。(4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文天祥《过零丁洋》中表明自己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崇高气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