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犁小说世界里的浪漫乡上
孙晓燕"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南京210097)
内容摘要'945年至1956年是孙犁建构他小说世界最为重要的十年。在这个阶段,孙犁形成并稳固了自身独有的艺术品格,将民族传统的田园诗风,自然地与现代浪漫主义的审美意蕴衔接交汇,在文学的世界里建构了乡土浪漫的乌托邦构想。
关键词:孙犁;小说;浪漫主义
黑格尔以为“艺术家在他的创作中也是一种自然物,他的艺术本领也是一种自然(天生)的才能,他的活动不是和它的感性材料完全对立的概念活动,而是……以最內在的自我和那对象同一起来。这时主体就完全渗透到客体(对象)里”①。哲学家对于艺术创作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理想化关系的评述,应该是忽略了艺术外在的环境与现实存在的影响,在人类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有时确是一种奢谈。但尽管囿于现实境况,艺术家那个“最內在的自我”总会在他们的创造里获得一种实现,显出迥然有异的艺术个性。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的苏联文学创作模式成为主流意识所倡导的文学观②,但对于作家创作的自由度与风格化,以及借鉴西方古典文学(包括俄罗斯文学)等问题也采取了审慎的
接纳态度。这就使得作家创作的主体意识与艺术个性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保留和展现。从战争的烟尘中胜利突围而出的新中国,又被裹挟进“抗美援朝”的国际战火之中,战争成为建国初期文学格外关注的创作主题。“荷花淀派”的创始人孙犁将抒情传统和现代浪漫主义的艺术格调融汇于战争题材小说的创作实践之中,他的战争抒写既不同于鹤立鸡的路翎之“另类”,更迥异于听命于主将令的峻青的英雄“传奇”,而是借着战火建构了他理想的一片浪漫乡土,
"作%简介:孙晓燕,文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melogin cn
①[德]黑格尔'美学》第2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376页。
②周扬:《为创造更多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而奋斗------九五三年九月二十四H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文学))1953年第11B(
I36
成为自身灵魂逃逸现实的浪漫归宿。
创作于40年代末期,因反映土改运动而获得1951年度斯大林文学奖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被史家认为运用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尽管从未承认过这一点)的创作手法”①。“尽管从未承认过这一点”,这句加在括号中的补充性评述,不仅说明了作者丁玲未必认可这一客观事实,更表明了浪漫
主义不被认同许可的时代遭际。作品被文学史评述为运用浪漫主义创作手法以“田园诗般的优美笔调,描写受到人们高度赞美的苹果园:闪光的露珠晶莹透明,村里的顽童光着屁股无忧无虑地玩耍……”②而这些“诗意化的语言”所营造的浪漫氛围,最终成为“足以驱散任何理想化的怀疑”③的有力“工具#相较于丁玲早期小说“富有浪漫彩的独白”④的艺术格调,《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对于地域风光的诗意化描绘,远远逊于其早期作品所拥有的现代浪漫气质。刻意背离自身浪漫天性的丁玲,即使是这浮光掠影式的浪漫描绘,亦作为一种工具,为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而服务。
与“洗心革面”投身于革命文学浪潮,力求成为革命“武战士”,彻底与自身浪漫艺术个性决裂的丁玲相比,孙犁恪守着与自身个性相谐的“田园牧歌”式的抒情传统和浪漫艺术品格,将其贯穿于1949年前后的文学创作之中。40年代初期,孙犁认为“浪漫主义适合于战斗的年代,英雄的时代”,而当时“生活本身就带有浓烈的浪漫主义彩”,时代需要“积极的浪漫主义”作为渲染,“目的是要加强人们的战斗意志”。⑤客观现实促成了孙犁有意识地接受了高尔基的“力图加强人的生活意志”,唤起“对现实和现实的一切压迫的反抗”的“积极的浪漫主义”的文学创作观。⑥带着这样的认知,孙犁将文学创作的笔触投入抗日战争题材的描写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以1945年的“白洋淀纪事”系列的小说创作为肇始,将战争融入自然和人性所构筑的乡土浪漫的抒情叙写之中,创造了“荷花淀”派诗化的浪漫品格。
20年代下半叶形成的现代田园抒情小说被史家称为“土生土长的中国式的浪漫主义”⑦,避离现实的创
作姿态确是与现代浪漫主义相吻合,和“人在自我忘却和近乎无意识的状态下,作为宇宙伟大和声中的一个音符和自然融为一体”⑧的西方现代浪漫主义自然观也
—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1966—1982)》,中BI户外品牌排行榜
①[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791页(
—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1966—1982)》,中BI
②[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791页(
—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1966—1982)》,中BI
③[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791页(
④[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1966—1982)》,中BI 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790页(
⑤孙犁:《论战时的英雄文学》(写于1941年),《孙犁文论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4页(
⑥[俄]高尔基:《谈谈我怎样学习写作》,戈宝权译,见《论文学》,孟昌、曹葆华、戈宝权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163页。
⑦陈思和:《中国新文学整体观/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第2版,第305页(
⑧[丹麦4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英国的自然主义》,徐式谷、江枫、张自谋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6页(
37I
有着一些可以重叠的维度。虽然从周作人开始,经由废名到沈从文的创作,都是一脉相承于抒情传统和民族传统的审美理念,但这个小说流派的精神质地是倾向于现代浪漫主义的(孙犁的艺术个性体现出与田园抒情流派在內在审美层面上的一致性:“把大自然美的景物描写和具有风俗美的人与事作为小说一种美学追求的总体象征,抒情式地将自己对人类的悲悯或热爱倾注于画面和写意人物的描写之中。
”①由此,孙犁的小说创作被研究者认为是田园抒情小说在抗战时代的延续和承传。②二三十年代处于边缘化的田园抒情小说,其浪漫的田园诗风在孙犁的小说世界里得以充分地展现,民族传统的田园诗风和现代浪漫主义的审美意蕴在孙犁的笔下交相辉映。这除却创作个体艺术的天分与主体的追求之外,被注入充满时代精神的现实內容亦成为抒情和浪漫被允许存在的必要前提。
以《荷花淀》《芦花荡》为代表的白洋淀乡土小说,开启了“荷花淀”派田园牧歌式的乡土浪漫。这主要体现在作为小说中有机组成的“风景画”与“风俗画”的抒情书写(《荷花淀》的开篇对于浪漫乡土的描绘极富代表性:
…女人坐在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子湿润润的,…便利店名字
院子当中,手指缠绞着柔长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里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采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花荷叶香(
荷花淀秀丽的湖、编织芦苇的地方习俗以及女人,三位一体地融构成一幅灵动优美的乡土风景画和风俗画。作品一开始就将自然景致的风俗画卷的浪漫描写映入读者眼帘,使得浪漫气息所浸润着的乡土最终定格于“天人合一”的悠远意境中,在创造作品浓郁的地域彩和浪漫的异域格调的同时,暗合了作者面对客观现实的浪漫人生态度(他说:“看到真善美的极致,我写了一些作品。看到邪恶的极致,我不愿意写,这些东西我体验很深,可以说是镂心刻骨的。可是我不愿意写这些东西(我也不愿意回忆它。”③建构优美的风景风俗画以避让丑恶现实的浪漫构想,还体现在他对于题材和人物的艺术处理上,虽然战争成为孙犁不可回避的现实选择,但作家总以侧面叙写的结构方法,将现实乡土的残酷淡化,甚至滤去革命
①丁帆、王世城:《十七年文学'人”与“自我”的失落《,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18页(
②陈思和:《中国新文学整体观《,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第2版,第306页(
③孙犁:《文学和生活的路—
—同〈文艺报〉记者谈话》,《文艺报>1980年第6—7B(
i38
的暴力和血腥,让诗情画意的浪漫乡土成为规避现实的一方乐土(在《芦花荡》中,严峻残酷的战争
甚至呈现出纯净的浪漫和喜剧的风格(“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的撑船老头,在月明风清的夜晚,撑着“像一片苇叶”的小船,在“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同时也是“敌人紧紧封锁”的苇塘里,“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就像一个没事人”,“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的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当过于自信的老人在护送任务中出现一些小的差池时,在表现心疼负伤孩子的长辈心情之外,还将一个没有完成任务的战士惭愧的心态,体现得惟妙惟肖。对于老人复仇斗争的书写,则以顽皮孩童捉迷藏的轻松格调替代了残酷斗争的沉重和血腥。
这里的水却是镜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的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缠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子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的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朱亚文个人资料 照片
老头不仅为伤员复了仇,还从“芦花下面”的女孩子那里挽回了自己的自尊和颜面。对于战争场面浪漫轻松的叙写,以及对于人物行为戏谑的描述,把一个人性化的抗日英雄塑造得栩栩如生。与此同时,
作家多选择女性形象作为风景、风俗画卷中的人的形象凸现。他认为:“女人比男人更乐观,而人生的悲欢离合,总是与她们有关”,使得自己“以崇拜的心情写到她们”。①和欧洲骑士出于自恋而对贵妇人造作的崇拜相比,孙犁对于女性的“崇拜的心情”“确是在男性自然本真的审美基础上,赋予了女性人性舒展完美的浪漫理想彩。“将人生诗意化既是他感受生活的方式,也是他表达生活的方式。”②风景风俗画的铺陈和美好人性的抒写,建构了孙犁式的乡土浪漫乌托邦构想,这不仅体现在孙犁40年代的抗战文学中,且成为贯穿作家一生的“文学情结”。
1949年之后,浪漫的“乡土情结”仍是孙犁固守的精神家园。与此同时,他着力探寻文学新路,表达作为一名革命战士对于时代真诚的应和。诚如有的研究者认为:“从这位典型
①孙犁:《〈孙犁文集〉自序》,《孙犁文论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557页。
—五十年代小说艺术类型论》,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41页。
②董之林:《追忆燃情岁月—宝宝腹泻可以吃什么
39I
的解放区文学家的写作中还是可以看到,传统与文化就像一只神秘的手操纵着作家,使他们无论表现什么题材,都会由于延续了历史上不同的文学流派,展现出彼此不同的写作方式。”①无论将孙犁归于
以废名、沈从文为代表的田园抒情小说,还是以鲁迅为代表的乡土小说流派;亦不管是延续抗战文学的创作题材,抑或是关注时代的现实题材,乡土文化中的浪漫传统始终是作家所追求的目标,只有乡土生活才使“人们心中主要的热情着了更好的土壤,能够达到成熟境地,少受一些拘束”②的浪漫主义理念,始终流贯在孙犁1949年后的小说创作中。乡土情结被演绎为故乡情怀、童年记忆,表达着作者对农村这块清新、淳厚、负载着传统美德的文学热土的挚爱和眷恋,对自己青春与生命价值的认同和珍惜,以及借此对残酷现实的一种逃避和反抗,折射出作者向往田园、澹泊宁静、与世无争的传统保守的文人心态。孙犁引领着“十七年小说”中乡土浪漫的艺术风格,与处于主流地位的“山药蛋”派乡土文学做隐性的抗衡。
和现代浪漫主义者对于自然风景的感知一样,孙犁所“熟悉的地方景在他心中产生的并不只是转瞬即逝的快感,而且是未来岁月的食粮和支柱”③。风景、风俗画的诗意描绘,成就了孙犁“乡土情结”最醒目的浪漫审美体现。“可以当作一篇带有强烈的抒情成分的诗歌来读”④的《风云初记》⑤,以饱含诗情的抒情笔调将儿女柔情和变幻的时代风云和谐地熔铸于灵动的山光水之中,描绘了一幅淖沱河两岸中华儿女的抗日风云图。而以农村土改后阶级分化的现状作为背景依托的《铁木前传》⑥,在铺展着乡土景致与风情的卷轴中,又皴染着作家“有关童年的回忆”⑦的浪漫情怀。作为孙犁1949年后颇具代表性的这两部小说,与创作于抗战时期的小说相比,以更加醇厚的抒情笔墨描绘着乡土的风景与风情画,彰显出作者对于人性、人情抒写愈加迫切的心境。同样是战争题材,“白洋淀”系列将“战争”写意
性地涂抹于那飘摇着一湖芦苇、荷花的河荡中,与其中所流泻着的男人和女人爽朗的笑声共同构筑了乡土文化语境中纯净明快的浪漫喜剧性格调。风景、风俗画的描绘在成为“战争”反衬的同时,也成为美好的人性与人情的具象化载体。在《风云初记》里,芒种在星空下那段牵牛织女星的奇妙想象,不仅抒发了生命个体对于爱情的美好期盼,也表现了作为浪漫载体的自然景况和风俗对人性的抚慰和滋养。清新的自然中流泻着的和谐的人性与美好的人情,酿
—五十年代小说艺术类型论》,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22页。
①董之林:《追忆燃情岁月—
②[英]渥滋渥斯:《〈抒情歌谣集〉序言》,曹葆华译,《欧美古典作家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260页。
③[丹麦]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英国的自然主义》,徐式谷、江枫、张自谋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0页。
④黄秋耘:《一部诗的小说—
2021小年
—漫谈〈风云初记〉的艺术特》,《孙犁研究专集》,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488页。
⑤孙犁:《风云初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出版(一)、(二)集。
⑥孙犁:《铁木前传》,《人民文学))1956年12B(
⑦孙犁:《关于〈铁木前传〉的通信》,《孙犁文论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542页。
I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