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的城市郊区化及其政策探讨
杨洋郑爽公开恋情>新的一周摘要:郊区化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既是城市生活方式的延伸,又是城市地域结构的进化,本文试图科学地定义郊区及郊区化,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城市郊区化的现状及其特点,并比较了中国郊区化不同于西方的地方,同时试图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城市郊区化;现状特点;对策建议
2000年7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在世界银行中国代表处发言,21世纪初期影响最大的世界性事件,除高科技以外的就是中国的城市化。我国在本世纪初,城市化水平就达到33%~35%,将进入城市加速发展阶段,如何抓住机遇,提高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成为一个被广泛关注的课题。郊区化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是人类社会对城市社会结构发展的一种具有必然意义的理性选择。在我国,北京,上海,广州,沈阳等大城市在上世纪80年代就出现了在城市集聚发展背景下的郊区化现象。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我国的郊区化进程,正确理解郊区化,认识我国郊区化的现状特点,对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郊区和郊区化
(1)郊区郊区的定义应该从区位空间和地域功能两个角度来进行。从区位空间上看,郊区是城市构成体的边缘部分,是城市与乡村的结合地带,而且是一个不断生成、变动和发展的区域。因此郊区应该是一个与城市中心区相对的概念,是指空间上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外围而在功能及其结构上处于次级和附属地位的区域。
(2)郊区化对于郊区化的理解,我们不应该照搬西方的概念,将郊区化置于城市空间发展集中与分散相互对立的背景中,着力强调郊区化“离心”“分散”的特征,这掩盖了中国很多城市的集中化发展阶段与郊区化发展同时存在的事实,不利于对中国城市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这种以分散为视角,视郊区为被动的容纳者的单一分析角度,往往得出郊区化会产生不利影响的结论。我们应该认识到郊区化的实质是一种空间置换,若转换视角,郊区化则是以郊区为主体的一种“集中”过程。由此,可以看到对郊区化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郊区化是城市郊区化和郊区城市化的简称,它是城市发展从集中到扩散的一个过渡阶段,它代表了从大城市中心区扩散出的人口、就业岗位、服务业以及某些城市功能不断向郊区集中,继而在郊区形成有一定规模的新的聚集中心,推动城市与其郊区共同发展的一个“双赢”的过程。
二、中国城市郊区化
的现状特点西方的学者普遍认为,近半个世纪以来,不论是发达国际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都经历了一场城市发展的深刻变革。当城市发展到一定水平,它的内部空间的承载力达到极限,扩散效应就会超过集聚效应,出现城市的郊区化。西方发达国家大多经历了其完整意义上的郊区化:人口的郊区化、制造业的郊区化、零售业的郊区化、办公室就业的郊区化和生活空间的郊区化。江歌事件经过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的学者就开始了对中国大城市郊区化的研究。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只是出现了城市郊区化的现象,出现了人口的郊区化、制造业的郊区化,而零售业的郊区化、办公室就业的郊区化则是初见端倪,生活空间的郊区化更是尚待时日。
(1)城市人口郊区化一般认为,城市人口郊区化以城区人口总量仍在增长但增长率已低于郊区为前兆;以城区人口呈现负增长,郊区人口增长迅速为典型特征。形成人口郊区化的主要原因有:(a)实际收入的增加,(b)通勤费用的下降,(c)跟随企业迁到郊外,(d)公共政策的影响。归根结底还是城市中心区存在的许多问题与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居
住需求之间的矛盾。一方面,中国许多大城市与西方发达国家大城市一样,存在许多问题,如住房短缺、地价昂贵、交通拥挤、居住环境恶劣等等。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土地制度与户籍制度的改革,众多城市市民被近郊区宽敞的居住空间,低廉的房地产价格,优美的居住环境,便利的交通设施所吸引,这些都对城市人口的郊区化起到了推动作用。
从国内的一些学者利用几次人口普查资料及户籍人口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到,早在1982~1990年间,像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经出现了中心人口数量的下降,而郊区人口则大幅度地上升,说明在当时,这些大城市就已经进入了人口郊区化的进程。同样,我们从1990~2000年的数据可以看到,上海市城市中心区人口的增长是-17.14%,人口下降的趋势明显高于1982~1990年间的-2.26%,其它城市也亦然。这些都充分说明当前中国大城市中心区人口郊区化在进一步发展。
(2)城市工业郊区化工业郊区化主要是城市中心区的工业在市场和制度革新的作用下向郊区迁移的过程。一般来说,工业的郊区化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下,城市中心区的污染扰民工业向郊区迁移,以减少城市污染,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二是产
业结构转换中的工业企业外迁。有的城市在新的规划体系下,要转换经营战略,调整城市功能,这时需要一些工业企业向郊区迁移,比如北京规划的总部经济,将生产性车间外迁。有的城市在郊区兴建具有一定功能的开发园区,也会吸引相关的企业外迁。三是由于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而调整区位。原先无偿使用的时期,许多工业企业无偿占有城市中心大面积的土地,而土地使用制度变革为有偿时,那些对土地投入产出比低的工业企业,就不得不放弃城市中心区昂贵的地段,转而寻求郊区低廉的区位。
我国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北京等大城市就开始出现城市工业郊区化的现象。以1992年的上海为例,中心区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7.2%,而郊区的这个比值是62.8%。
(3)大城市的商业郊区化在中国,大城市工业与人口的郊区化比较明显,而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仍然以向城市中心区集中为主。中国的郊区化的进程中,并没有出现西方国家的城市中心区空心化的现象,相反,中央商务区同样繁荣,第三产业仍然不断地抽CBD集聚。不过,我们也发现,在近郊区,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人口居住密集的地区,也开始出现一些大型的购物中心,说明目前我国大城市商业总体上开始呈现出一些分散化的趋势。祛痘产品排行榜10强
(4)基础设施的郊区化基础设施的郊区化是城市郊区化持续发展的基础。我们都看到,当仅仅出现城市人口的郊区化时,郊区出现了所谓的“睡城”,除了睡觉休息,所有的生活生产活动都在城市中心区完成。而居住与活动区域分离,给居住在郊区的市民带来了众多的不便。所以,目前,国内的一些大城市正在将大量的基础设施向城郊延伸。比如北京市对地铁的建设,对11个新城基础设施的建设等等。不可否认,国内在基础设施郊区化的进程中依然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努力建设更为完善的交通通讯系统,水电等生产性设施以及医院、学校、图书馆等社会服务性设施。
总结中国城市郊区化的现状,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城市郊区化现状的几个特点,那就是基础差,双向性和孤立性。
基础差,是指我国的城市郊区化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城市化发展水平也较低的基础上的郊区化。远不如西方发达国家。正因为如此,我国的城市郊区化呈现出城市化与郊区化同时进行的现象,也就是郊区化的双向性。在产业发展中,工业企业向郊区聚集,而第三产业仍然以向城市中心区聚集为主。而在人口迁移中,普通市民与外来人口被郊区低廉的土地价格所吸引,但是也都更愿意在经济条件好的条件下迁回城市中心区。另外,我国的
城市郊区化呈现出孤立性的特点,很多郊区并没有形成一个新的增长极,郊区与郊区之间,甚至郊区与中心城区之间的关系并不紧密。
三、中国特的城市郊区化
分析我国城市郊区化的现状特点,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城市郊区化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传统意义上的郊区化,呈现出自己独有的现象,归结起来,主要表现为在城市集聚发展阶段、政府积极干预下的被动郊区化。
宋小睿黑过哪些演员
(1)我国的郊区化是城市集聚发展阶段的郊区化传统的郊区化理论,当城市发展到后工业化阶段,城市中心区的扩散效应大于集聚效应,相继出现了人口,工业,商业等的郊区化。此时,中心区的集聚效应越来越小,甚至出现经济停滞,衰退的现象。但是我国并没有出现这种“车轮”现象,相反,城市中心区更加繁荣富强,呈现出城市化与郊区化共同发展的现象,这是典型的中国特。
在我国,城市化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城市中心区的集聚效应仍然占据主导地位,CBD依然是城市经济活动的核心。向郊区迁移的工业主要是污染严重的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
而商业,金融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继续不断向城市中心集聚,带来了中心区经济活动的繁荣增长。同样的,我国外迁的市民主要是工薪阶层跟外来移动人口,中心区仍然是富裕阶层的首选区域,正因为如此,中心区集中了城市大部分的娱乐消费场所,促进了各种娱乐活动,经济活动,特别是商业活动的蓬勃发展。
(2)我国的郊区化是城市集聚发展阶段的郊区化西方国家出现人口的郊区化,主要是因为经济的发展,交通系统的完善,小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普及,同时城市内部城市病的来断呈现,中产阶级以上的市民开始寻求更好的生活环境等原因,而出现主动向郊区迁移的过程。
而在中国,政策的驱动导向作用远远大于西方国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土地有偿使用的制度,土地制度的变革,是中心城区的用地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投资收益率高的产业如金融业等继续向中心区集中,而土地投入产出率低的工业企业就不得不向郊区迁移。二是住房制度与户籍制度的改变。住房制度从传统的福利分房到商品房制度,房价成为不得不考虑的因素,普通市民,特别是工薪阶层为了获是更宽敞舒适的住房,不得不考虑购买郊区的住房,如果居住地各项基础设施并不完善的话,就很有可能出现睡城的现象。
另外,自我国放宽户籍制度管理后,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城市,他们也一般都集中居住在城市的边缘地区。三是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的政策,旧城改造,基础设施建设,都不可避免地迫使许多市民及企业外迁,比如上海南北高架桥的建设,北京中心城区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等等。
但是,从以上的几个方面,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些人口及工业企业的郊区化都不是主动的,均是不得已而为之,是被动的郊区化,在将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希望继续迁回中心城区。
四、应对城市郊区化的建议
中国的城市郊区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发展过程,而政府部门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故而政府部门应提高认识,借鉴经验,发挥作用,努力建设有中国特城市郊区化背景下的现代城市体系。
(1)提高认识,借鉴经验中国城市化的进程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所以政府部门应该提高认识,我们现在不是在讨论中国是否出现郊区化的问题,而是应该认识到我国的城市化与
郊区化并行的特点,积极地面对我国的城市发展进程。同时,应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城市郊区化的理论与实践,取其精华,洋为中用,结合中国城市郊区化的发展现状,化被动为主动,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郊区化道路。
(2)加强宏观调控,构建现代城市体系我国城市化郊区化的进程中,各种城市问题也相继出现,所以政府部门应该从全局着眼,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体系。同时发挥科学的导向作用,合理地引导整个郊区化的进行过程。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城市体系。现代城市体系,指的是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以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规模不等、性质不同的城镇及职能区域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制约的有机整体。我们应在政府部门合理规划和引导下,努力建设集工业生产、居住、生活娱乐、商业、教育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
描写月亮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