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土地运营论坛启示录
北京什么地方好玩   
    在论坛上,一个故事打动了与会者——1984年的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举办的费用不是来自政府筹措的资,而是来自一位叫尤伯罗斯的商人通过市场方式得到的各种赞助与广告。最终,这届奥运会不仅成功举办,更以首次赢利而载入史册。 在论坛上,一个事实震撼了大家——在深圳乃至全国都有名气的观澜湖高尔夫球会俱乐部创建之初,选择的不是青山绿水,不是城镇近郊农田,而是远离深圳市区的一片荒山野岭。按照“先造环境后造城”的思路,球会先是大力营造高尔夫所需要的自然环境,待整片区域环境都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后,再开发一些房地产项目。如今,观澜湖高尔夫球会正向世界最大高尔夫球场迈进。政府从这个项目中得益不少,而开发商也是赚得盆满钵满。在现场参观并感受了观澜湖高尔夫球会的周边环境与经济的巨大作用之后,参加这次论坛的许多人都不禁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在城市运营的过程中,城市政府怎样发挥开发商的作用? 显然,政府与开发商双赢是城市运营的理想目标,也是有效手段。对政府而言,与商争利绝对不是其经营城市的目的,对开发商积极性的保护不可忽视;对开发商而言,在自己获益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对政府应尽的义务、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两者偏废了哪一方面,都只能被视作一种短视行为。双赢之举,政府如何做?
著名策划大师、经济战略专家王志纲在论坛上的演讲引起了到会市长们的浓厚兴趣。他说,首当其冲的是城市定位,也就是要回答好“我是谁”的问题,要按照唯一性、排他性、权威性的原则,到城市的理念与灵魂。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中国的城市“同质化”严重,近千个城市广场一样、绿化一样、建筑一样,根本看不出个性。原因就在于,我们把城市经营理解为一步到位的城市规划,不假思索地学新加坡、学大连,而没有结合区域关系和城市的坐标,从更深层次来考虑城市的个性与定位。城市定位不能拍脑袋,要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全面、立体的眼光,即由静态的思维方式转变为动态的思维方式、由线性的思维方式转变为复合的思维方式、由封闭的思维方式转变为发散的思维方式,到准确的城市定位。有了一个清楚的城市定位后,就是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要回答“我到哪里去”的问题。城市发展战略考虑的是城市长远的计划,着重体现城市与环境变化的关系。在新的形势下,城市的经营者和决策者开始的是一次惊险的旅行,理想与现实、进步与妥协、生存与发展的博弈无时无刻不在。一个发展计划不可能一劳永逸,必然伴随时代形势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就像滑雪和溜冰一样,要善于在运动中前进,在动态中把握平衡。 接下来是城市的空间:布局与规划,也就是要搞清楚“我将如何成长”。一个城市有三种形态:经济形态、文化形态、空间形态;城市经营应该首先确立它的经济形态,并挖
掘它的文化形态,充分利用产业和文化资源,制定发展战略,然后才是城市空间的布局与规划。城市规划侧重于务实,通过具体的空间布局来落实城市的理念和发展战略,但是它必须在城市定位、城市发展战略确定之后,只有在大的方向确定之后,城市规划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持之有据,否则经常会产生城市规划“中看不中用”、脱离实际的结果。经营城市还有一方面的内容,就是城市形象的包装与推广,也就是“我将如何让世人认知自己”。应该明确的是,城市形象的背后必须要有,足够的内涵作支撑,必须注重培育相应的产业链。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双赢之举,开发商责无旁贷。开发商如何尽到自己的责任呢?综观论坛上来自各界的观点,开发商应该在以下几方面积极努力。 ——中国英文按照市场方式获取土地,参与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竞争。开发商要土地,要“市场”,以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获得,而不能“市长”;并要积极缴纳土地出让金,保证国有土地资产顺利投入城市建设。 ——严格遵守政府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不能擅自改变政府在出让土地时已经制定好的各项规划指标,要在容积率、绿化、配套等方面顺应城市的整体设计。 ——在遵守规划的前提下,在开发商自己的能力允许的范围内搞好“二次规划”。开发商要把项目的道路、绿化、商业、娱乐等配套按照人性化的要求进行设计,既方便业主生活需要,又符合城市发展的大趋势。 ——要正确处理和买房者之间的关系,克服
暴利心态,创造居民安居乐业的环境,切实提高城市居住的品味。在论坛上,“城市运营商”的概念被清晰地提了出来。按照奥园集团董事长郭梓文的观点,“城市运营”是自觉围绕城市的总体发展目标。结合城市发展的特殊机遇,以市场化的方式,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使自己的开发项目能够成为城市发展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的经营开发商。他认为,和一般的房地产开发商相比,“城市运营商”在内涵上有很大的突破和超越。在开发目标上,开发商由自我本位到社会本位与自我本位的结合;在开发方式上,由“内生型开发”到“内生开发与外源开发相结合”;在开发定位上,由单一项目的市场定位到城市区域功能的选择定位;在对房地产的理解上,由居住空间的提供者到城市公共生活空间的提供者。王志纲先生则认为,“城市运营商”的出现,解决了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政府固然是城市经营的主体之一,但不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否则要么硬性指令,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得不偿失;要么心有余而力不足,束手无策。因此,在经营城市的过程中,政府要越来越重视市场的力量,用企业化的手段来开发和运营城市。尽管对“城市运营商”概念及其作用论坛上还有许多不同的意见,“城市运营商”的概念也还没有被大多数人所认知。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一种不同于传统房地产开发商的新理念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与思考。城市土地新的运营理念,核心无疑是提高“经营城市、经营土地”的水平,求取城市建设与发展的综合效益。
“郊区城市化”引发“经营城市”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和房地产业的发展,包括北京在内的郊区城市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因此,近一个时期以来,有关“城市竞争力”和“经营城市”的话题众说纷纭。日前,国土资源部在深圳举办了中国首届城市经营论坛,经营土地这一崭新的话题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探讨。会议期间,著名经济战略专家王志纲先生对“经营城市”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经营城市”从何而来
“经营城市”首先是市场经济不断深入的结果。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社会、经济转型经历了三个有趣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微观搞活。80年代初期,市场对社会开放,社会上一些边缘人口抓住机会纷纷进入市场,造就了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体。第二个阶段是中观搞活,就是企业的搞活。第三个阶段是宏观搞活,就是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搞活。其次,“经营城市”也是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必然课题。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世界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到了30%时,城市化速度加快上升,一直到70%才平稳下来。显而易见,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已到了起飞的前夜,简单地说,20年后,中国将至少有一半人生活在城市里。既然不可避免地要城市化,自然也就离不开经营城市
的尝试与摸索。再次,在市场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大背景下,政府的职能也要跟着转变,从建设城市到管理城市,再从管理城市到经营城市,是政府运营城市的必然选择。第一个阶段是建设城市。第二个阶段是管理城市。第三个阶段是城市运营的高级阶段,也就是用系统的眼光和思维来寻求城市的发展之路,即“经营城市”。无论从客观还是主观讲,“经营城市”都已经成了中国在下一步的经济发展中不得不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经营城市”的中国特
对比中西方的城市化发展历程,有一个最根本的差异,就是发展的时空不同。首先,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的步伐。目前的工业化水平大概有50%,但城市化水平只有34%。中国的城市化不仅会以工业化为主导力量,同时在局部地区,更面临着后工业化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其次,中国庞大的农业人口基数。其三,尽管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化才刚刚开始,但已置身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城市的发展不仅依靠自身力量,还受到诸多外力因素的影响。正是这种种不同的背景交织在一起,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增加了更多的变数,必须综合考虑国情和时代的特殊要求。因此,经营城市的模式和道路也远比人们想象得更为复杂和灵活.其二,在中国的城市化过程中,服务业将成为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主力军,也将为今后的经营城市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思路。据有关方面
测算,截止到2002年上半年,我国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closer歌词40%,增长空间巨大。此外,中国的城市化和经营城市与西方相比,还有一点显著的不同。西方国家是典型的“小政府、大社会”格局,尤其以美国为代表,基本上是建立在充分的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属于“市场主导型”,政府官员在产生以及经济决策方面对社会的依赖性很大,而中国则与之不同。“经营城市”催生“城市运营商”.我们可以给经营城市一个大概的说法,就是在明确的城市定位和城市发展战略的指导下,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确立城市的先导产业,强化支柱产业,积极、有序地推进城市的扩张,打造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城市形象的塑造和推广,最终达到使城市不断增值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在城市经营中,将催生一个新事物,即城市运营商。所谓城市运营商,是指那些承政府之上、启市场之下的土地一级半开发商,有些像国外的土地整治商,它的出现,解决了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问题。他在吃透政府宏观意图的前提下,充分运用市场化的机制和手段,通过开发成片大面积的土地来带动城市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既以经济利益为导向,又注意兼顾长远的社会效益,本身也是历史的必然和进步。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正是因为“城市运营商”的崛起,才标志着中国的城市经营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经营城市”内涵细解
按照我们的实践和理解,城市经营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安排,任何单兵推进的模式都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城市就像一把紫砂壶,至少有三个形态:紫砂壶本身就是一个经济形态;其次是城市的文化形态,相当于紫砂壶中的茶垢,再次是城市的空间形态,包括城市的规划和空间布局等等,相当于紫砂壶的外观和设置。接下来的问题是,怎么经营好城市这个“紫砂壶”呢?我们认为,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当其冲的是城市定位,也就是要回答好“我是谁”的问题,要按照惟一性、排他性、权威性的原则,到城市的理念与灵魂。接着,就是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要回答“我到哪里去”的问题。它着重体现城市与环境变化的关系。制定城市的发展战略,离不开对城市产业要素的梳理与整合,要弄明白“我有哪些资源”。城市经营好比是下一盘棋,不只是“布局”,还有“中盘”的综合运作。此后是城市的空间布局与规划,也就是要搞清楚“我将如何成长”。城市经营应该首先确立它的经济形态,并挖掘它的文化形态,充分利用产业和文化资源,制定发展战略,然后才是城市空间的布局与规划。经营城市还有一方面的内容,就是城市形象的包装与推广,也就是“我将如何让世人认知自己”。 
理性看待“大盘开发”与“城市运营”
冷静分析“大盘”
  广东省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蔡穗声日前就当前出现的“大盘开发”、“城市运营商”等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房地产开发应讲求适度规模。
  关于“大盘”问题,蔡穗声分析指出,“大盘”在广州的“华南板块”表现尤为突出,有的占地甚至达到上千亩。而“华南板块”毕竟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试验田”。“实验田”里的东西是“经验”还是“教训”还有待验证,光亮的东西不一定都是金子。对于开发大盘,我们应分清楚哪些是政府该做的,哪些是开发商应该做的,毕竟二者的职能不同。比如,城市规划、市政配套、城市管理等是政府职能,谁也不能代替。所以,小区里应分清哪些是开发商做的,哪些是市政管理范畴,若二者混淆,则很不妥当;否则,政府就很可能会放弃自己的职责。开发商毕竟是商人,获取利润是其主要目的,他没有义务、责任提供这些服务,也不可能让开发商固守一个地区、一个楼盘。其实,一个占地几千亩的大盘,居住人口达几万乃至十几万相当于一个小城镇的规模,而小城镇规模应有相应的配套,如医院、学校等等,而把这些交给开发商去做不一定合适。因为有些职能是政府行为,且不以赢利为目的,如医院、学校,这些都必须提供给居民。开发商不是慈善家、不是政府,所以,我们一定要分清这些概念。如果政府强行要开发商配套,这肯定会增加房价负担;最重要的是,
这些配套设施以后必须长期营运,而有些商业价值不高的设施要继续营运的话,就必然会加重物业管理和居民的负担。对于政府而言,过多地把土地批给一个开发商,就会加大政府风险。因此,对于“大盘”,我们应该有冷静的分析。
“城市运营”是政府的事
  今天,更有人鼓动开发商做“城市运营商”,即把城市很大区域都包揽下来,这似乎不符合市场规律。因为地产商的专长是房地产开发,合理的社会分工才符合经济效益,开发商不可能“包打天下”;同时,这就难免会回到计划经济时代“企业办社会”的老路。一个小区应在政府统筹安排下,提供很多配套服务,如,公共交通、医疗、教育等等,这些应由政府而非开发商来办;政府与开发商分属不同角,不应该错位。有些人鼓吹让开发商做“城市运营商”,这是否要求开发商越位承担政府职能呢?开发商显然不具备政府职能。即使开发商能够将所有市政配套全部建立起来,那么,日后又由谁来管理呢?即使开发商能够管理,开发商也不能永远守着一个地区、一个楼盘,开发商也不会永远补贴。但是,政府就不同,无论这些市政配套盈与亏,政府都必须维持其正常运作。另外,从政府角度而言,若把市政配套、市政管理职能全部推给开发商,这就意味着政府把“大盘”所在区域的市政配套、城市规划、市政管理都交给了开发商,这是很不负责任的态度,亦是政府的失职。归
根结底,政府与开发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承担着不同的职能;政府不要做商人该做的事情,同样,商人也不应该做政府应做的事情。
  不可否认,目前开发商的确有做“城市运营商”的需求,这样可能会助长部分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即把大块土地批给开发商,从而迅速取得巨额地价款;但是,开发商又不愿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一种比较危险的情况。
  房地产开发应讲求适度规模,几万、几十万平方米的小区还是比较合适的;若再大(例如,有些小区占地达数平方公里),就应该慎重考虑,我们不提倡建规模过大的小区。
百旺新城如何造镇
随着中关村发展区建设的提速,北京海淀区山前山后地区成为房地产开发热点,板块效应日益凸显。按照中关村西北区域总体规划,这一地区将新建四座新型小城镇:西北旺、温泉、上庄和苏家屯。目前,在北京德成置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具体运作下,已经启动的西北旺小城镇建设进展顺利。
    规划中的西北旺小城镇将成为中关村地区最大的生活基地。西北旺小城镇是由北京海淀区东北旺乡和永丰乡撤乡并镇而来,因此,西北旺小城镇的建设必须同时在该地区的城市
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而,辖区内的原住民即农民的搬迁上楼,还有小城镇本身必备的造血功能,以及在原乡村环境的基础上建设相关公建与配套等问题,就与“百旺新城”的开发建设和销售一起,成为德成置地务须周详运筹的内容。
    德成置地为“百旺新城”描绘的未来是:临山而建,依水而居,环境优美,道路宽敞,配套齐全,生活方便,成为京城西北地区的一颗耀眼的明珠。显然,理想的实现程度将与开发商的运营能力直接相关。
加速城市化
伸缩窗帘杆2002年5月份,百旺新城正式启动。据了解,该项目享受北京市绿化隔离带政策,预计用五年时间完成全部建设。
    由于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而是要在打造中关村最大的生活基地的同时,加速整个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因此,开发商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原农村土地进行整理,而且必须是在耕地有所增加的前提下,帮助原住民改善居住环境,搬迁上楼。
    这样,作为一个房地产项目,百旺新城必须承担较重的搬迁成本。据了解,不仅需要搬迁百旺新城所在的原西北旺村,原东北旺乡其他行政村的居民拆迁成本也将由百旺新城的
开发商承担,包括东北旺、土井和唐家岭三个行政村。据悉,这部分成本将达到30亿元左右。此外,该项目还要承担区内其他土地的整理费用。从启动时开始计算,镇区所在地的搬迁工作将在两年内完成。
    建设新型小城镇必须传承历史文脉,百旺新城开发商认为,建造新城镇一定要营造先进的城市文化氛围。据了解,通过这个项目的建设将在城市与乡村文化的交融方面进行新的探索,充分发掘该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如百望山下的民间剪纸、根雕、面雕以及五老棍会等传统文化形式。购买回迁商品房搬迁上楼后,离土不离乡的原住民就可以使之传承下来。远洋君
商品住宅开发
   百旺新城的规划总建筑面积为172万平方米,其中136万平方米是商品住宅。目前,百旺新城已经有21万平方米商品住宅封顶,同时还有70-8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商品住宅正在建设。因为前期建成的商品房主要用于当地居民搬迁上楼,据开发商介绍,拆迁和开发一样,也是滚动进行的,全部采取货币拆迁的方式。目前已经完成166户原住民的拆迁,其中100户左右购买了百旺新城的回迁商品房。开发商估计,在全部的拆迁户中,可能将有50%以上的原住民会购买回迁商品房。
    开发商表示,其消费目标人将圈定中关村企业员工、大专院校教职员工、山前山后地区的原住民和其他经营者,百旺新城的开发建设将完完全全实践“三个代表”的思想,建设一座平民化的新城。据德成置地营销策划人员介绍,年底百旺新城可望正式向社会推出商品房。由于首批商品房将在今年10月份实现入住,届时大市政将完成,道路交通也将成形。这也意味着,百旺新城在今明两年间必将产生巨变,新城的市场号召力将形成雏形。
    据悉,整个2.34平方公里的百旺新城将是一个配套齐全的区域中心。整个项目分四期进行开发,相关配套公建和产业环境也将随着社区的形成逐渐完善。在一期,主要配套包括行政中心、商业街和少量写字楼;在二期,主要有12公顷的产业用地、一座体育休闲主题的社区公园;三期将建设一所9年制学校,与四期同时成型的将是一座文化主题公园。
经济规划先行
    与搬迁和建设同时进行的,还有关于新城镇造血功能以及城市生活的规划,也在紧锣密鼓地进展中。据了解,德成置地特意聘请了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研究所,为百旺新城制作新镇经济规划。
    在百旺新城中,规划中的底商将和拥有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非配套商业一起构成新
城商业中心。该中心的功能将主要服务新城居民生活和休闲活动,同时还辐射周边密布的产业园区。
    另外,由于在中关村发展区已经形成了上地信息城、航天城等一些科技园区,在中关村西北区域总体规划中还正在或者即将建设永丰高新科技产业园区、软件园、生命园、环保园等。因此,百旺新城中占地12公顷的产业用地,主要定位于招纳一些无污染高成长性的科技企业到这里创业,孵化成功后也便于直接迁入更大规模的产业园区。
葛兆恩微博    从某种意义上看,百旺新城的商业环境营造情况,将直接影响整个北京西北地区的商业布局。百旺新城不仅要为周边的产业园区提供居住、休闲生活的场所,更要成为其后花园,成为整个京西北的消费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