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下册复习提纲
15单元: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一、俄国十月革命
1.二月革命:19173月,推翻了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覆灭,建立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四月提纲》:19174月,列宁发表了《四月提纲》的演说,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还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争取以和平方式夺取政权。
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117日攻下冬宫,起义胜利。
4.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
①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
②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现实榜样, 也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
③它成功地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为实践,结束了巴黎公社失败以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期,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突破了无产阶级革命只能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成功的理论。
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
1918年下半年,苏维埃政府在经济领域实行了一系列战时特殊措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①余粮收集制②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③在产品分配上,国家取消了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④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2.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
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
3.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与作用:
19213月第十次代表大会,党内通过了废止余粮收集制,功率因数符号实行粮食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向新经济政策过渡. 内容:①农业上: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②工业上,改变国有企业高度集中管理的办法,实行经济核算,部分国有企业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③商业方面.允许商品自由买卖,实行自由贸易.④在分配制度上:实行按劳分配
作用: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三、斯大林模式
1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平衡和持续发展;
②通过高度集中的行政手段实施的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规律的作用,造成企业生产消耗大、经济效益低,阻碍了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③为了给工业化提供资金,牺牲广大农民的利益,挫伤他们的生产积极性,造成苏联农业生产的停滞不前。
2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这一模式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积极作用。但是,它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不适用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四、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
1956年苏共二十大上作《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尖锐揭露斯大林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错误和对他个人崇拜造成的严重后果。
政治改革:平反冤假错案,为受迫害者恢复名誉,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强调集体领导原则。
经济改革:首先从农业开始,欧弟 makiyo取消农产品的交售制,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以提高粮食产量;在工业方面,扩大地方权力。
2.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后果
主要内容: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上是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通过一系列法规,调整了所有制结构。
政治领域:⑴1988年提出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而且
背离了社会主义改革道路.⑵他推出民主化和公开性,纵容自由化思想,广州小吃1990年又推行了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从根本上动摇了苏共在国家政治体系中的领导地位 
后果:社会陷入失控状态,国家政局不稳,经济连年滑坡,思想领域极度混乱,民族分裂运动愈演愈烈.,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16单元: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①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直接原因:192910美国股市崩溃具体原因: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证券市场的繁荣和股票投机过度,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②特点:波及范围广,破坏性特别强,持续时间长,影响特别深远.
③影响:  a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b各资本主义国家还加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了各地人民的反抗c危机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二、罗斯福新政
1.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
历史背景:①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加剧了美国的社会动荡。②全国上下要求改革的呼
声高涨,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采取有效的措施。③1933年罗斯福大选就任总统,宣布实行新政。主要内容:⑴新政的主要内容包括救济、复兴和改革三个方面。救济是指救助急需帮助的大批失业者和贫民;复兴是指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使经济恢复运转;改革是指采取长远措施改善全国总体经济状况。
⑵新政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33-1935年,着重调整与复兴经济;1935年着重改革。实施救济贯穿新政的全过程。
⑶主要内容:a整顿银行,克服金融危机..法令《紧急银行法》 b恢复工农业生产,通过
《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 c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联邦紧急救济法》 d保护劳工权利,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和《公平劳动标准法》e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颁布了《社会保险法》。
特点:国家对经济实行直接干预
2.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对美国而言:使美国人民度过了危机,保证了美国的民主,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例,推动美国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美国后来的政策影响深远
对资本主义国家而言;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影响深远
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危机.
三、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二战后美国、联邦德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表现;
美国.①特征:二战后至6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黄金时代  原因:世界市场的拓展,新科技应用,新兴工业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②特征: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滞胀阶段
  原因: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突出,石油危机的爆发。
③特征:20世纪80年代,经济开始复苏。   
  原因:里根政府减少政府开支,紧缩通货,削减税收,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④特征:20齐秦老婆世纪90年代进入新经济时代。
原因:克林顿宏观调控,微观自主,介于干预和自由放任之间。
联邦德国:
原因:⑴政府推行政治改革,消除法西斯主义残余势力,社会秩序比较稳定,同时实行非军事化,集中国家有限的财力、物力发展经济;⑵政府采取市场经济、国家调控和社会保障三者相结合的经济政策,注意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⑶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表现:①20世纪50年代,国民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超过美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仅次于日本.
20世纪60年代中期,联邦德国成为欧洲第一和世界第三经济大国.
2.经济政策的新变化:
⑴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⑵西方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  手袋制作⑶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⑷知识经济的兴起。
17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雅尔塔体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即雅尔塔体制,它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2.杜鲁门主义: 19473月杜鲁门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美苏冷战全面展开
3.马歇尔计划:1947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也就是马歇尔计划.目的:是用经济手段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
4.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①北约:为了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1949年春,美、英、法等12国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同年夏,条约生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简称北约。
②华约:为了稳定东欧,保障苏联的利益和安全。1955年苏联和保加利亚等八国在华沙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简称华沙条约。同年6月条约生效,正式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5.德国、朝鲜的分裂和古巴导弹危机:
①德国分裂:1949年,德国西部和东部分别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②朝鲜分裂:日本投降后,苏、美军队以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半岛的北部和南部。19488月,朝鲜半岛南部建立了大韩民国.19489月,朝鲜半岛北部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爱是什么③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被美国发现,后经谈判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这一事件表明了当时的战略优势在美国.
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1.欧洲共同体的形成和扩大:
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了西欧国家在一些具体经济领域内实现联合的计划,称为舒曼计划。
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建立。
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统称欧洲共同体。
1973-1986年,欧共体三次扩大,英国,爱尔兰,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加入欧共体。    欧共体的扩大,大大增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实力,使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也随之变化。
2.日本崛起为经济大国的表现:
原因:⑴日本政府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⑵日本经济的恢复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扶植。⑶朝鲜战争爆
发后,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火和给养。 1956-1973年,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日本政府制订出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⑸日本加强政府投资和重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