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毛概论文(2)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毛概论文篇三:《试论60年来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再认识》异地情人节怎么过
摘 要:我们认清社会主义本质经历了一个过程。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开辟了认识的新境界。社会主义本质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个判断逐渐形成为共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再认识,推进了我们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等的认识,从而不断地拓展和深化了中国特社会主义。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仍然应当以社会主义本质为核心推进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
关键词: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价值;社会主义特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本质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属性和内在规定性,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其他社会的根本标志,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全过程,决定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社会主义本质是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核心问题。过去很长一段时期,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主要是没有搞清楚社会主义本质。新中国
60年来,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再认识犹如一根不断延伸的红线贯穿于中国特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不断地推进了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也不断地增强了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一、社会主义本质认识再认识历程
新中国60年来,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社会主义特征深化到社会主义本质、由中国特社会主义本质扩展到中国特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逐步深化过程。
学校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一)1949—1992年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新中国的前30年,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主要是没有清醒地抓住社会主义本质问题。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主要是着眼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侧重于讲社会主义特征或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社会主义特征的特定含义就是它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理论概括,是社会主义不同于资本主义和其他一切社会形态的主要标志。最初我们把社会主义制度或社会主义特征的内涵理解为主要是指公有制、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原则”就是恩格斯所说的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当然在于,
在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首先是单个国家实行)的基础上组织生产”,就是列宁所说的“生产资料公有和按劳分配”,有些认识还加上了“计划经济”。1982年党的十二大第一次把社会主义特征概括为:剥削制度的消灭、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这种认识比过去大大扩展了,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性。但是,很显然,我们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来源于科学社会主义,却未能充分体现科学社会主义预示的基本特征的内在逻辑和方法,因而尚未清楚地揭示出具有特殊性的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更为重要的是,社会主义基本特征只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外在表现,是社会主义本质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的根本要求和反映。随着我们对什么不是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认识的日益深化,从80年代就提出和思考“社会主义本质”问题,到1992年南方谈话时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
(二)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企业人事管理制度
南瓜灯制作在1980年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他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①他在1985
年8月针对改革的疑问明确指出:“对内搞活经济,是活了社会主义,没有伤害社会主义的本质”。②他在1990年12月同、杨尚昆、谈话时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③他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崭新概括,突出地强调了生产力与社会主义的关系,纠正了过去离开生产力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离开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盲目追求更大、更公、更纯的生产关系的做法;把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联系起来,纠正了过去把不断地提升所有制水平、以阶级斗争为纲、进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作为发展生产力的办法的历史教训;突出了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纠正了平均主义和共同贫穷的传统观念,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并且提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这个本质论用了五个动词“解放”、“发展”、“消灭”、“消除”、“达到”,表明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是目标与过程的统一。因此,既要按照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又要按照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要求,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剥削现象和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在中国特社会主义实践中实行合理的体制和政策,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最终实现。
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对于推动思想解放和推进改革开放实践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影响重大而深远。1992年党的十四大把这个本质论写入了党章。党的十五大对此作了高度评价:“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2002年党的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没有继续写进这个本质论,这是因为我们党在2001年建党80周年时已经把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境界。
(三)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再认识
以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和发展了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在2001年“七一”讲话中指出: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因此,社会主义社会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④这就明确了社会主义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从而把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境界。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对过去的认识是个重大突破:一是把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贯通了,都是着眼于人的发展。作为无产阶级解放的性质和条件的学说,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即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规定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是进步人类的共同追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二是把社会主义本质与中国特社会主义本质贯通了。中国特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种实践形式,我们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根本上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本质规定,把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本质。三是把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了,反映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规律,体现了我们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
完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础上建立的,现在还处在初级阶段,也就是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漫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目标和前进方向,需要创造各方面的条件。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
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过程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⑤
世界名表品牌排行榜
(四)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丰富和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对社会主义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以及以人为本的认识不断拓展和深化,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价值的认识也不断升华。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以人为本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原则。2007年,的“6·25讲话”和党的十七大都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我们党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提出以人为
本的原则和最高价值取向,突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主体向度,体现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要求。
党的十六大以来,还提出了“中国特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概念,丰富了中国特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党的十七大都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把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拓展了我们认识社会主义本质和本质属性的思路。如有学者指出:既然认定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位一体奋斗目标中的“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那么,另外“三位”即富强、民主、文明也应是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都是由社会主义本质派生的,它们从不同层面反映社会主义本质,都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都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⑥60年来尤其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和拓展,表明我们逐步从最深和最高的层次上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必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