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预防用疫苗研发技术指导原
目录
一、前言 (3)
二、药学研究 (4)
(一)生产用菌(毒)种研究 (5)
(二)生产用细胞基质研究 (8)
(三)生产用主要原材料 (9)
(四)生产工艺研究 (10)
(五)质量研究 (12)
汪涵与杨乐乐(六)质量标准研究 (16)
(七)临床试验申请用样品的制造检定记录 (17)
(八)初步稳定性试验 (18)
(九)直接接触制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来源、选择依据及质量标准等研究 (19)
(十)外源因子安全性评价 (19)
(十一)临床期间的变更 (20)
三、非临床研究 (21)
(一)受试物 (21)
(二)药效学研究 (22)
(三)毒理研究 (22)
(四)药代动力学研究 (24)
(五)佐剂 (24)陈慧琳图片大全高清图片
四、临床研究 (24)
(一)临床试验设计 (24)
(二)风险与质量控制 (31)
爱情礼品五、参考指导原则 (33)
一、前言
新型冠状病毒预防用疫苗(简称新冠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所致疾病(COVID-19)的创新型疫苗。为了积极应对COVID-19疫情,国内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加快相关疫苗的研发,结合近期疫苗研发中出现的新问题、疫苗研发工作的新需要,特制定本技术指导原则。
目前,新冠疫苗的研发主要包括病毒灭活疫苗、基因工程重组疫苗、病毒载体类疫苗、核酸类疫苗(质粒DNA、mRNA等)等,申请人应根据各类疫苗的作用机制、递呈方式和诱导免疫应答的类型等核心要点,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如果有可替代或适用的其他研究,应提供相应说明以及支持性的理由和依据。
鉴于生物医学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同时也受限于对新冠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认知,本技术指导原则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相关研究数据的积累,不断进行完善和适时更新。
在产品研发进程中,申请人可依据相关规定积极与审评机构进行沟通交流。
本技术指导原则适用于灭活疫苗、基因工程重组疫苗、病毒载体类疫苗和DNA疫苗的研发,mRNA疫苗相关技术要求将另行制定。
本技术指导原则是在满足注册法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着重提出在新冠病毒疫情应急情况下的相关考量。具体品种(灭活疫苗、基因工程重组疫苗、病毒载体类疫苗、DNA疫苗)研发时可一并参考相关指导原则。
二、药学研究
鉴于新冠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为了严格控制生物安全风险,疫苗的研制、生产、检验如涉及到野毒株的使用,必须符合生物安全管理的相关要求,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
临床试验用样品应在符合GMP的条件下生产。
申请人可参照《中国药典》和国内以及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世卫组织)、ICH等国际机构有关技
褚颖颖术要求完成相关部分的研究。既往有关应急疫苗研发或生产的平台知识、工艺知识、产品知识等将有利于本次应急产品研发的评价,鼓励产品知识、工艺知识积累较多的平台化产品与创新结合快
速开发。根据各类疫苗的作用机制、递呈方式和免疫应答的诱导等核心要点,对研发制备工艺涉及的重要环节开展研究、建立有效的过程控制条件、技术参数及初步适用的质量控制标准。
新冠疫苗的药学研究针对重大公共卫生紧急需求研发,其阶段性、渐进性的特点需要提前统筹设计考虑,在各阶段若有简化或减免的有关研究,应阐释说明依据和理。
(一)生产用菌(毒)种研究
1.菌(毒)种的来源、特性和鉴定
需提供生产用菌(毒)种的来源、历史(包括分离、鉴定和减毒等),特性和型别、抗原表达水平、免疫原性、毒力(或者毒性)及保护力试验等研究资料。对于病毒毒种还包括毒种对细胞基质的适应性、感染性滴度等资料。
对于采用基因工程方法构建的工程菌参照用生物制品相关要求;应重点提交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的来源、流行株的代表性,考虑所选目的基因对安全性(如对疫苗抗体依赖性感染增强(ADE)效应、肺部免疫病理反应等的潜在影侯高俊杰
响)、免疫原性(如,抗原表位分析、不同毒株之间的交叉保护作用等)、抗原表达(如,天然多聚体/VLP形成等)以及病毒抗原的完整性等方面的影响,可结合必要、适用的细胞水平病毒中和试验、抗原谱或表位的分析试验开展研究。
对于病毒载体类疫苗重点关注病毒载体及宿主细胞筛选依据、目的基因选择与研究、重组病毒构建及鉴定等。金来沅电影
DNA疫苗需关注DNA载体及宿主菌选择、目的基因、重组质粒构建及表达产物鉴定等。
2.种子批的建立和检定
生产用菌(毒)种各级种子建库的有关资料,说明各级种子批传代方法、制备过程、建库规模和限传代次。提供各级种子库(包括生产终末种子)的检定报告,检定项目包括外源因子检测、鉴别试验、特性和型别、感染性滴度、抗原性、免疫原性及保护性抗原的完整性等;主代种子批菌毒种还须进行基因序列测定。种子批系统的建立、检定等需满足《中国药典》要求。在应急状态下,至少建立一级生产用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