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国美术也同样源远流长,具体鲜明的名族风格和卓越成就,在世界美术之林独树一帜。而在学习这门课的过程中,通过了解中国美术的光辉历史,丰富文化修养,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而鉴赏能力的提高不仅能够使我们对美的认识能力提高,还能净化我们的心灵,升华我们的感情,美化我们的生活。而莫高窟地处丝绸之路的一个战略要点。它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而莫高窟,则以其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向全世界人们展示了延续千年的艺术。
一.莫高窟的雕塑
小嶋阳菜张默打童谣事件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 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的立体艺术,, 南北长1600余米,上下共五层,最高处达50米。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余平方米,彩塑2415身,飞天塑像4000余身。莫高窟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历史悠久,与山西云岗石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古代艺术家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化了外来的表现手法,发展成为具有敦煌地方特的中国民族风俗的佛教艺术品,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中外友好往来等提供珍贵资料,是人类文化宝藏和精神财富。
在隋唐时期,隋文帝杨坚允许百姓出家为僧尼及营造经向,安置北周灭法时所破坏的佛教造像,提倡僧
俗修造佛像,严禁官民毁坏佛教造像。使得佛教大肆发展起来,在唐代一度成为社会思想领域里的重要支柱。敦煌莫高窟也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壮大。隋朝开皇年间,政府派人来远处的西陲的敦煌莫高窟进行营造。隋代洞窟形制,多数承袭北朝的“支提”式,窟的中央作四方龛柱,方柱的前面和左右两面各凿一龛,龛中塑佛像。且佛龛加深,壁面趋于垂直,佛、罗汉、菩萨不再像北朝的那样身体过于前倾。塑像的尺寸加大,彩绘和塑造的结合更加讲究,彩绚丽,造型丰厚圆润,一改北朝清癯瘦削型的旧观。莫高窟的塑像在数量上和内容的丰富性上虽然不及壁画,但它是礼拜对象,是洞窟的主体。泥塑比石雕、木雕和金属铸造,在制作工艺上有着更多的自由,所以,塑像显得格外细致、真实自然和生动活泼。而17窟唐代河西都憎统的肖像塑,和塑像后绘有持杖近侍等,把塑像与壁画结为一体,为我国最早的高僧写实真像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菩萨、供养天均作少女形象,大都头梳高髻,腰系羊肠裙,袒胸露臂而赤足。端庄秀丽,温柔典雅。集中体现了隋唐时期关于女性美的高尚理想。而罗汉像的制作受礼仪规矩的限制较少,因而生活气息更为浓郁,形貌和性格特征也较为显着而多样。天王、力士的形象则充分的发挥了唐代雕塑家善于根据生活感受和特定对象的性格、气质的要求而运用夸张变形等艺术手法的本领,充分体现出一种强力之美。
隋唐在结束战乱,实现统一后,经济文化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所以隋唐时期的莫高窟大都规模宏伟,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结构严谨,彩绚烂,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经过秦汉、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加上实行比较开明的,以及对少数民族聚居区进行管辖,加深了汉族人民和少数民
族的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大大发展。使隋唐时期的莫高窟佛像在民族进一步融合后,逐渐体现出了中原地区的特,是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的结果。且由于内陆地区的统一,政府的支持和重视,通过各国使者的往来,中外文化的交流也更加频繁。敦煌唐代艺术代表了中国佛教艺术最璀璨的时代,外来的艺术和中国民族艺术水融,使得敦煌唐代艺术空前丰富多彩,为后人对那一时期的经济、文化和生活各个方面的研究都提供了依据。
黄子韬想谈恋爱二,关于莫高窟的壁画
除了雕塑外,敦煌石窟艺术中数量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部分是壁画,有人们供奉的尊像画、佛经故事画、经变画、佛教史迹画和供养人画像等。在莫高窟各个时代的壁画中,反映了当时的一些生产劳动场面、社会生活场景、衣冠服饰制度、古代建筑造型以及音乐、舞蹈、杂技的画面,也记录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事实,为现在的历史学家研究当时的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壁画中可以看到各民族各阶层的各种社会活动,如帝王出行、农耕渔猎、冶铁酿酒、婚丧嫁娶、商旅往来、使者交会、弹琴奏乐、歌舞百戏……世间万象,林林总总。一方面反映了当时绘画水平的提高,文化的高度成熟,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由于国家的统一,战乱减少,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丰富多彩。
隋唐时壁画仍是绘画的主要形式,而且发展到相当兴盛的地步。在继承汉魏传统的基础上,题材内容从图绘人物及佛道故事扩大到山水、花竹、鸟兽,形式技巧也有较大的创新。? 在大量的壁画艺术中
还可发现,古代艺术家们在民族化的基础上,吸取了伊朗、印度、希腊等国古代艺术之长,是中华民族发达文明的象征。
莫高窟隋代壁画风格有雄浑质朴而转向紧密艳丽,为唐代的辉煌隆盛开启了大门。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以及强大的唐帝国和中西亚之间的经济文化往来,敦煌在隋唐时期一度成为西北地区的繁荣都会。唐窟几乎占了莫高窟总窟数的一半。唐代社会,经济繁荣南北朝佛教中流行宣传忍耐和牺牲精神的本生故事已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而已描绘西方极乐世界的西方净土变成人们所欣赏的并大量出现。南北朝以来一直流行的维摩诘经变相,在唐代仍然是佛寺壁画经常描绘的题材。在现存敦煌唐代壁画中维摩诘经变相画幅越来越大,人物、情节更加丰富,显示了由南北朝和隋代较为单纯的画面向丰富瑰丽的风格跃进。而壁画中对佛、菩萨、天王等形象的创造,充满了现实生活气息。在中晚唐之际,吐蕃占领敦煌时期造窟之风未见衰落,张议潮收复河西后,与中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兴建窟龛,绘制壁画,仍然保持着旺盛势头。
三.隋唐时期的莫高窟繁荣的历史原因及影响
敦煌,地处丝路南北三路的分合点,当年曾是一座繁华的都会,贸易兴盛,寺院遍布。以艺术形象宣传思想的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沿路留下了大量的石窟文化遗产,其中以莫高窟为主体的敦煌石窟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佛教在隋唐时期,一
直是社会思想领域里的重要支柱。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佛教雕塑艺术的繁荣提供了优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隋朝结束了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实现统一。在经过“开皇之治”和“贞观之治”后,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社会,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发达,各民族接触密切,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且佛教道教仍为统治阶级所提倡,宗教美术在前代民族美术融合的基础上发展的更为成熟,在塑造形象和描绘宏伟场景等方面都展现了高度的艺术水平。统治者重视发展与边疆各名族及近邻国家的友好关系,对外文化交流非常活跃,对莫高窟各个方面的建设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个时期的塑像和壁画的风格,可归纳为三点:反映敦煌人们的心态,以佛家的“忍让”、“牺牲”与“乐善好施”来唤醒人们的良知;反映敦煌人们的气度和文化,以西部民族固有的、近乎于原始的野性、粗朴、求实、狂放与佛、道、儒三家的理性规范、玄想、清虚、伦理道德相融合;在艺术风格上,是西部风格、印度风格、希腊风格与中国内陆艺术风格会和而成的一种新型的敦煌独有的佛教艺术风格的雏形。而佛教的盛行,一方面反映了统治者需要借助佛教中的“轮回”等理念来约束人们,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民众要求摆脱现实苦难和对于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表达今天好冷的句子
这个时期,无论是壁画还是塑像造型,都越来越向人间靠拢,使时代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充溢于形象的表里,给人以深刻的人佛一体,人佛共窟的感觉。艺术风格完全不同于隋以前“神圣佛窟时期”的艺术风格。主要取决于整个社会时代和社会的行为取向和动力-——人生存在的价值及其功利的目标心理。体现在社会生活中则表现为“济苍生”“安社稷”,为政权献身的英雄主义的行为举动。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期的莫高窟雕塑艺术和壁画艺术出现了相结合、取长补短的造型手法。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西部本土文化精神和中国内陆文明、印度古代文明、古希腊文明的世界最古老的三大文明的交汇与融合。而这种融合的文明,恰恰是以佛教的经典集论传记等文字记载、记叙为先导,致使一佛门经卷为主体的文献遗书和反映佛教内容的壁画、雕塑艺术,成为敦煌佛教传播发展变化和敦煌历史变迁的缩影。通过对莫高窟的认识,不仅提高了我们对于美的欣赏能力,也加深了我们对于那一时期的历史背景以及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和生存环境的了解,认识到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的重要性,使我们对于如何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文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指导我们在当今社会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一幅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美术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张道一
《中国美术史教程》;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薄松年
美术鉴赏论文
指导教师:梁艳
作者:欧才伟英语四级分值分布
班级:经济贸易学院1005
3演员贾妮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