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语文试卷
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
1.古诗阅读。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此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1)这两首诗在体裁上都属于诗,《南征》押韵工整,押韵。
2)请简要分析杜甫在两首诗中表达情感的异同。
2.阅读诗歌,完成以下问题。
南安军
【宋】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1)请简要说明诗人归乡如不归的原因。
2)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3)诗尾联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出诗中表现国家沦陷的诗句并解释其意思。
诗句:________
意思:________
2)首联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采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
4)这首诗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写作背景相似,都是诗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作,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请你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潭上作
张乔
竹岛残阳映翠微,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注】翠微:青山。
1)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的作用。
2)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1)上片写景,写登台时所见________、楼台、________________、等________时节的郊外景。
2)结合整首词,请分析下片抒发作者怎样的感情?
6.诗歌鉴赏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该诗是作者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作。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
1远书归梦两悠悠,正是诗人在盼远书而不至,觅归梦而不成的情况下,从心灵深处发出的一声长长的叹息。请赏析悠悠二字的妙处。
2)本诗三、四两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7.诗歌鉴赏
春游湖
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1)春游湖的夹岸桃花蘸水开的用的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2小舟撑出柳阴来一句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
8.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怀古之词怀想三国时期的刘备、曹操和孙权三位英雄人物,洋溢着对英雄们的敬仰之情。
B.“不尽长江滚滚流既是诗人眼前所见,又将大江和历史相联系,引出下阕历史人物。
C.“年少万兜鍪运用了借代的手法,兜鍪是士兵作战时所戴的头盔,此处代指士兵。
D.这首词简洁明快,层次分明,以三问三答来结构全篇,互相呼应,悲怆雄壮,意境高远。
2)任选角度,简要赏析词句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9.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寂寞
卞之琳
乡下小孩子怕寂寞,枕头边养一只蝈蝈;
长大了在城里操劳,他买了一个夜明表。
小时候他常常羡艳墓草做蝈蝈的家园;
如今他死了三小时,夜明表还不曾休止。
1)诗中的小孩子是一个什么形象?诗中蝈蝈”“夜明表等意象有何作用?
2)请谈谈你对诗歌中画线语句的理解。
10.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定风波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词中描写了哪两个情景?
2)这首词景、理、情水融,历来为词家所称道。说说你的理解。
11.诗歌鉴赏
春游湖
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1)春游湖的夹岸桃花蘸水开的用的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2小舟撑出柳阴来一句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
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小题。
小园(其一)
陆游
小园烟草接邻家,桑柘阴阴一径斜。
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
【注释】这是淳熙八年(1181)四月陆游在浙江山阴三山居住时,写的一首田园诗。柘(zhè):树名,其叶可养蚕。
1)这首诗前两句通过写烟草”“”“斜径等景物,营造一种的氛围。
2卧读陶诗未终卷字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其妙处。
3)请你从下面两个选项中选择.项填入尾句□□处(填序号),并说出理由。
A.捉虾
B.锄瓜
你的选择是( ),理由:
1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问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前人评述此诗通篇不着一字,却字字忆弟,句句有情,请选择其中一联加以分析。
14.阅读下面这首诗
游东田
谢眺
戚戚苦无悰 携手共行乐。
寻云陟累榭 随山望菌阁。
远树暖阡阡 生烟纷漠漠。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①悰(暗黑三 巫医cóng):快乐。陟(zhì)累榭:登上多层的台榭。阡阡:通芊芊,草木茂盛的样子。
请描绘诗中画线句呈现的景象,并写出全诗所表现的诗人情感的变化。
15.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寂寞
卞之琳
乡下小孩子怕寂寞,枕头边养一只蝈蝈;
长大了在城里操劳,他买了一个夜明表。
小时候他常常羡艳墓草做蝈蝈的家园;
如今他死了三小时,夜明表还不曾休止。
1)诗中的小孩子是一个什么形象?诗中蝈蝈”“夜明表等意象有何作用?
2)请谈谈你对诗歌中画线语句的理解。
16.阅读诗歌,完成以下问题。
南安军
【宋】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1)请简要说明诗人归乡如不归的原因。
2)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3)诗尾联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7.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笔记本电脑怎么连接无线网WIFI
纳兰性德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所展现的画面。
2)赏析演员陈丽娜北风吹断马嘶声一句的表达效果。
3)谈谈你对这首词末句古今幽恨几时平的理解。
18.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初晴游沧浪亭
苏舜钦(宋)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注释)企业所得税怎么征收沧浪亭:苏州园林之一。连明:直至天明。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前两句的画面,合理想象,30字左右。
2)三、四两句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分析其作用。
委托加工合同范本
19.诗歌鉴赏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该诗是作者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作。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
1远书归梦两悠悠,正是诗人在盼远书而不至,觅归梦而不成的情况下,从心灵深处发出的一声长长的叹息。请赏析悠悠二字的妙处。
2)本诗三、四两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20.阅读《行路难》和《过零丁洋》,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古诗词往往运用恰当的写作手法增强情感表达。《行路难》中借用姜太公垂钓和伊尹梦日的典故,抒写了诗人________;《过零丁洋》中则运用双关,巧借战败之地、被囚之境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个词,写出了诗人身陷敌手、孤立无援的感受。
2)《行路难》和《过零丁洋》这两首诗都体现出诗人在遭遇困苦时的广阔襟怀。请在(A)(B)两个画线句中任选其一 结合诗句内容的理解,说说你从中获得的感受或启示。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
1.1)五言律诗;in
2)同:都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对自己日渐衰老(伤时、悲己)的感伤。
异:《春望》一诗还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担忧和思念之情。《南征》表达出羁旅悲愁:常年躲避战乱,漂泊在偏远的地方,偷生落泪;苦无知音:多年自吟自叹,没有知音倾听理解。
2. 1)被捕归来,壮志未成,无颜见家乡父老,不如战死沙场。
2)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祖国山河依旧与城郭已面目全非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的亡国之痛。(或答祖国山河万世永存与城郭一时沦陷进行对比,突出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也可)
3)至死不渝,以死明志,保持爱国的节操;誓死报国的决心。
【解析】筒骨汤的做法【分析】本首诗的意思是梅花岭的南北路口,凄风苦雨把征衣湿透。越过梅岭谁与我同路,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山河将存万古千秋,城郭却暂时落入敌手。饿死家乡是我的愿望,梦里采薇在首阳山头。可见杂质充满了乡愁,成了囚徒,无颜回归故里,只想战死沙场。据此归纳: 被捕归来,壮志未成,无颜见家乡父老,不如战死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