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诗词五首》分层作业
一、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浑欲不胜簪(zān)清明节的作文300个字三年级
B.塞(sài)上燕(yàn)脂凝夜紫
C.折戟(jǐ)沉沙铁未销(xiāo)
D.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
【答案】B
【解析】 “燕”应读“yān”。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杜甫是我国唐代诗人,被称为“诗圣”,其作品风格沉郁顿挫,具有现实主义特。
B.山水田园派是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代表人物有东晋陶渊明。
C.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相等,通常每句五字或七字,称五律或七律。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即为七律。
D.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与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相得益彰,在璀璨的中国诗词文化中各放光彩。
【答案】C
【解析】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为歌行体。
3.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机动车违章记录查询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C.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D.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答案】B
【解析】B项正确的朗读节奏为: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 对《饮酒(其五)》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山气日夕佳”一句在诗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紧承上句,点明南山的暮景,引出下句的飞鸟结伴归林。
B.前两句写诗人身居闹市,但门庭冷落,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C.“心远地自偏”的意思是心远离官场和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D.“悠然见南山”的“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情。
邵音音的脸【答案】B
【解析】前两句写出了诗人对闲适田园生活的喜爱以及对纷扰官场的厌恶。
5.下面对《雁门太守行》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猎人宏C.“半卷红旗临易水”中的“易水”既点明了交战的地点,又让人联想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豪情。
D.全诗以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答案】B
【解析】“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暗示了伤亡惨重,表现了战斗的激烈,意境悲壮。
6.下列对《渔家傲》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首句用“接”“连”二字连接多个意象,展现出一幅浑然无际的壮美画面。
B.这首词以天帝与“我”之间的问答勾连上下两片,衔接紧密,一气呵成。
C.“日暮”与前文的“晓”字照应,突出跋涉寻觅之久,暗寓年华老去之感。
D.“谩有”意为徒有、空有,这是作者的自谦之辞,表现了她对天帝的敬重。
【答案】D
【解析】“谩”字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7.古文默写。(29分)
(1)陶渊明《饮酒》(其五)以“ , ”写出了人之闲逸而自在,山之静穆而高远,创造
了“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之境界。
(2)陶渊明《饮酒》(其五)中,描绘傍晚时分山间云气缭绕、鸟儿结伴归巢的诗句是: , 。
(3)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生活的诗句是: , 。
(5)《春望》中写战火连绵时,强烈思念妻子儿女的句子是: ,研究生毕业登记表自我鉴定 。
(6)杜甫在《春望》中“ , 。”两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以草木丛生,人烟稀少来衬托国家残破的悲凉景象。
(7)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从声和两个方面描绘了激烈的战斗场面,渲染沉重、紧张、肃杀氛围的诗句是: , 。
(8)李贺《雁门太守行》一诗中,直接表现将士忘身报国之情的句子是: , 。
(9)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官军出其不意袭击敌人的诗句是: , 。
(10)杜牧在《赤壁》中写兴感之由,显示他对前朝故物的兴趣和对历史的思索的句子是: , 。
造梦西游3打饕餮(11)《赤壁》中诗人反说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政治上的影响,含蓄表达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平之气的句子是: , 。
(12)李清照《渔家傲》中的语句“ , ”以丰富的想象创造出似梦似幻、美妙神奇、富有浪漫彩的境界。
(13)《渔家傲》中表明词人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国难当头而文章无用的句子是: , 。
(14)词中运用屈原《离骚》诗句典故,词中意境壮阔、想象丰富、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彩的句子是: , , 。
【答案】(1)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2)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3)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4)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5)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6)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7)角声满天秋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8)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9)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10)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11)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12)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13)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14)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二、阅读赏析
(一)阅读《饮酒》(其五),回答问题。(8分)
饮酒(其五)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心远地自偏”一句该如何理解?(2分)
【答案】只要心情闲适、志向高洁,即使身居闹市也能获得内心的宁静。(意思对即可。2分)
2.“飞鸟相与还”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答案】 在美好的黄昏景中,飞鸟结伴返回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表达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得、恬淡闲适的心情。
3.关于陶渊明《饮酒》(其五),苏轼这样评述:“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你怎么理解苏轼的这段话?说说你的想法。(2分)
【答案】苏轼认为,陶渊明在东篱采菊,无意间一抬头,南山映入眼帘,一个“见”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营造的闲远散淡的氛围是吻合的;(1分)而“望”相比于“见”,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破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因此说“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4.这首诗把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巧妙地合为一体,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2分)
【答案】 一二句记叙,概括写出了诗人生活的环境;三四句议论,以设问方式揭示心志淡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原因;五至八句细致描写了采菊的过程,并通过所见来写自己的“悠然”心境;最后两句抒发感情,“忘言”中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二)阅读《春望》,回答问题。(7分)
春 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 有人说第二句中的“深”换成“生”字更妙,你认为呢?为什么?(3分)
【答案】用“深”好。(1分)“深”生动形象地写出春天到来草木疯长,长安城荒草丛生的凄凉景象。(1分)而“生”字虽然能表现春天的生机,但与诗的意境不符。(1分)
2.通读全诗,谈谈你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理解。(2分)
【答案】示例1:诗人感时伤别,见到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听到鸟儿的叫声,也禁不住魂悸心动。(2分)
示例2:运用拟人的修辞,写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2分)
3.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首诗中的“望”字包含哪几层意思。(2分)
【答案】“望”从字面上看是春天远望,望见“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片凋零、一片萧疏。(1分)从深层上看是渴望国家、家人平安团聚。(1分)
(三)阅读《雁门太守行》,回答问题。(7分)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请从炼字或修辞方法的角度,对“黑云压城城欲摧”一句进行赏析。(2分)
【答案】示例一:“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
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示例二: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敌军人马众多、来势汹汹的情景,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况。(意思对即可。2分)
2.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对“角声满天秋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进行赏析。(2分)
【答案】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1分)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做铺垫。(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3.李贺作诗,工于设,陆游就曾说他的诗“五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结合《雁门太守行》中表现彩的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呈现的面面。(3分)
【答案】敌军滚滚而来,黑压压一片,犹如乌云翻腾,几乎要摧毁城墙;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1分)肃杀的秋中,响亮的角声震天动地;寒夜里,边塞将士的鲜血凝成暗紫。(1分)带着半卷的红旗,援军赶赴易水;天寒霜重,鼓声也像是被寒气所逼、郁闷低沉。(1分)(想象合理即可。共3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