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备考-理解文言文中不同的句式及用法
高考对文言句式和用法的考查,不进行单独命制考题,往往隐含在实词、虚词和翻译题目的考查中。这种隐性的考查方式,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各种文言句式和不同用法,迅速准确解答题目。
一、判断句——分清类别添加成含有的句子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文言文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判断句的形式
例 句
“……者……也”句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
“者”“者也”句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也”字句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无标志句
臣本布衣(《出师表》)
“为”字句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判断,用“非”表否定判断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②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
“是”字句
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辞》)
二、被动句——看清关键词翻译成的意思
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被动句主要有以下形式:
被动句的形式
例 句
“于”字句:谓语+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
黄鸿升个人资料“见”字句:见+谓语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受”字句:受+谓语+于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为”字句:为+动词
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为……所”“为所”句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被”字句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无标志句
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三、省略句——分析上下文补充成完整的句子
文言文语句中根据习惯,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句子叫省略句。有承前省、蒙后省、承宾省、对话省以及概括性省略等。省略句主要有四种形式:
省略句的形式
例 句
省略主语
①沛公军霸上,(沛公)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承前省略主语)()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蒙后省略主语)③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甚急!”(《鸿门宴》)(对话省略主语) 
省略谓语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省略宾语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省略动词宾语)②竖子不足与()(《鸿门宴》)(省略介词宾语)
省略介词
列坐()其次(《兰亭集序》)
四、主谓倒装句——辨明语气调换主语谓语位置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构成主谓倒装句。翻译时要根据语意、语气表达的需要,适当调整主语、谓语的顺序。主谓倒装句主要有两种形式:
主谓倒装句的形式
例 句
表疑问语气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表感叹语气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五、宾语前置句——判定形式调整提前宾语到动词后
现代汉语中宾语一般处于谓语之后用来回答是“谁”或是“什么”的;而在古代汉语中,却往往出现宾语放置在谓语动词之前的情况,这种现象就叫宾语前置。其常见的类型有三种:
宾语前置句的形式
例 句
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时人莫之许(《隆中对》)
用“之”或“是”为标志,强调宾语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②唯利是图(成语)
六、定语后置句——察看标志词译成定语修饰中心词
定语后置句是指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把定语放到了中心词之后的一种特殊的文言句式。定语后置句的形式主要有五种:
定语后置句的形式
例 句
定语放在中心语后,用“者”作结尾,组成“中心语+后置定语+者”的格式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赤壁赋》)
定语放在中心语后,中间用“之”作为标志词,组成“中心语+之+后置定语”的格式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之+后置定语+者”的格式
马之千里者(《马说》)
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而”,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而+后置定语+者”的格式
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孟子·梁惠王下》)
数量词用作定语,大多放在中心语的后面,格式为“中心语+数()词”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符合上述格式的句子都是定语后置句,只有强调和突出定语所表现内容的句子,才有可能是定语后置句。
七、状语后置句——分析句子结构调整状语到动词前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经常放在谓语或主语之前,作句中或句前状语;而在文言文中,这种介词却经常放在谓语动词后面作补语。翻译时,习惯上把它当作状语,所以这种语法现象称为状语后置或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的形式一般有三种:
阎娜个人资料
状语后置句的形式
例 句
用“于”字构成介词结构
月出于东山之上(《赤壁赋》) 
用“以”字构成介词结构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
用“乎”字构成介词结构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八、固定句式——看清固定结构词固定格式固定译
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或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约定俗成,经久不变。熟练地掌握这些句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快速、正确地进行文言文翻译非常有帮助。现将常见的固定句式汇集如下:
1何所 
表疑问的固定结构。是“所……者为何”的移位和压缩,可译为“……的(人、事、物)是什么”。如: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辞》)
译文:问姑娘想的是什么问姑娘思念的是什么。
2何如 
(1)代词性固定结构。常用于询问动作行为的方式或事物的性状,可译为“怎么样”。
(2)表示比较的固定结构,可译为“比……怎么样”。同义结构还有“何若”“奚如”“奚若”等。如: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
译文:樊哙说:今天的情况怎么样?
3然则 
连词性固定结构。“然”承接上文,“则”表示推断,可译为“既然这样,那么”。如: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译文:这就是说入朝为官要担忧退出江湖也要担忧。既然这样那么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快乐呢?
4是以(以是) 
表示结果的固定结构,可译为“因此”。同义结构还有“以此”“是用”“用是”“用此”“是故”“以故”。如: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译文:这些都是善良诚实、意志忠贞纯正的人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
5有所……、无所…… 
这是两个意义相反的固定结构。“有”“无”是动词,“所……”是“所”字短语,作“有”或“无”的宾语。可分别译为“有……的(人、事、物)”“没有……的(人、事、物)”。如:
(1)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
译文:死也是我厌恶的(但是我)厌恶的还有比死更严重的所以祸患()()不躲避的。
(2)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鸿门宴》)
译文:财物没有拿取的妇女没有被宠幸的。
6有以……、无以…… 
这是两个意义相反的固定结构,用在谓语动词前,相当于助动词的作用。可分别译为“有用来……的(人、事、物)”“没有用来……的(人、事、物)”。如: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荆轲刺秦王》)
译文:我才能够有用来报答太子的(机会)
7冬至的经典一句话.……孰与()…… 
表示比较和选择取舍的固定结构。只表示比较时可译为“与……相比,谁(哪一样)……”。表示比较之后进行选择取舍时可译为“哪比得上”,这种情况还可以与选择连词“与其”配合使用,译为“与其……不如……”。如: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漂亮?
8.……之谓也 
(1)表示总结性判断的固定结构。其中“之”是标志宾语前置的结构助词;“谓”是动词,“说”的意思;“也”是表判断的语气助词。可译为“说的就是……”。如:
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诗经》里面讲过:别人有想法我能猜中它。——(这话)说的就是您这样的人。
(2)如果“之谓”位于句中,宾语在“谓”的后边,这是另一种固定结构。可译为“……叫作……”“……称作……”。如:
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译文:这叫作失去了他的羞耻之心。
9……何、若……何、奈…… 
都是表示怎样对待、处置某人或某事的固定结构。其中“如”“若”“奈”是动词,含有“对付”“处置”“办理”一类意思;“何”是补语,作“怎么”“怎样”讲;中间插入的成分作“如”“若”“奈”的宾语。可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如: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译文:凭你的力量尚且不能削平魁父这座小山(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2)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译文:现在出来了没有告辞对这怎么办呢?
10……(wéi)何以……(wéi) 
都是表示询问或反问的固定结构。其中“何”是疑问代词,可用“安”“奚”“曷”等词来代替;“以”是“用”的意思;“为”是表示疑问的语气词。前者可译为“为什么()……呢”“怎么……呢”,后者可译为“哪里用得着……呢”“要……干什么呢”。如: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译文:现在人家正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钟楚红个人资料为什么要告辞呢?
11()……()…… 
表示宾语前置的固定结构,含强调意义。其中“唯()”是限定范围的副词,可译为“只”,“之()”是标志宾语前置的结构助词,可译为“只+谓语动词+前置宾语”。如:
唯余。(《左传·襄公十四年》)
译文:只看我的马头(行动)(意译:只听从我的指挥。)
最好的电子书阅读器12……之有 
表示宾语前置的固定结构,含反问语气。其中“何……”是宾语,“之”是标志宾语前置的结构助词,“有”是谓语动词。可译为“有什么……呢”。如: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译文: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13不亦……
 表示反问的固定结构。其中“亦”没有实在意义,只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句末“乎”可用“哉”“邪”等疑问语气词替换。可译为“不是……吗”。如: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译文:学习而又按时去温习它不是很高兴吗?
14得无…… 
表示反问的固定结构。它的语气比较委婉。句末“乎”可用“与()”“邪”“耶”等疑问语气词替换,可译为“该不会……吧”“莫非是……吧”“能不……吗”。同义结构还有“得毋……乎”“得非……乎”等。如:为什么u盘读不出来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