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句式”主要指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考查,主要通过翻译和断句的命题方式进行考查。
“不同用法”主要指词类活用,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以及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高考命题重点通过选择题(实词理解题)和翻译题的方式考查词类活用。
判断句 | 被动句 | 省略句 | 主谓倒装句 | 宾语前置句 | 定语后置句 | 状语后置句 | 固定句式
(一)判断句
——分清类别,添加成含有“是”的句子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
判断句的形式 | 例句 |
“……者……也”句 |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鸿门宴》) |
“者”“者也”句 |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小石潭记》) |
“也”字句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
无标志句 |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②臣本布衣《出师表》 |
“为”字句 |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 |
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 判断,用“非”表否定判断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春天的好词好句 |
“是”字句 | 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辞》) |
[应用体验]
yy2080小顶顶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十》)
①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译文:酒喝得很尽兴,两个狱吏绑着一个人来拜见楚王。楚王说:“绑着的是什么人?女星脸长18cm”(狱吏)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盗的罪。”
②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译文: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
就是枳树。
③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译文:只是叶子相似,它们果实的味道不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条件不相同啊。
(二)被动句——看清关键词,翻译成“被”的意思
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被动句主要有以下形式:
被动句的类型 | 例句 |
“于”字句: 谓语+于 |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师说》) |
“见”字句: 见+谓语 |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
“受”字句: 受+谓语+于 |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
“为”字句: 为+动词 |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
“为……所”句 | ①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
“被”字句 |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无标志句 | ①感斯人言(《琵琶行》) ②而刘夙婴疾病(《陈情表》) |
[应用体验]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车者罪至刖。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驾君车而出。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我!”及弥子衰而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尝矫驾吾车,又尝食我以余桃。”故弥之行未变于初也,前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至变也。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删改)
①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
译文:亲爱的麻洋街欧小剑结局从前弥子瑕被卫国君主宠爱。
②故弥之行未变于初也,前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至变也。
译文:所以,弥子瑕的行为和当初相比没有变化,以前被称赞而以后却(因此)获罪,是因
为人的爱憎感情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三)省略句——分析上下文,补充成完整的句子
文言文语句中根据习惯,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句子叫省略句。有承前省、蒙后省、承宾省、对话省以及概括性省略等。省略句主要有五种形式:
省略句的类型 | 例句 |
省略主语 | 沛公军霸上,(沛公)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
省略谓语 |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
省略宾语 |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鸿门宴》) |
省略介词 | 列坐(于)其次(《兰亭集序》) |
省略兼语 | 使(之)快弹数曲(《琵琶行》) |
[应用体验]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十一月,庚午,万寿公主适起居郎郑颢。颢弟,尝得危疾,上遣使视之。还,问:“公主何在?”曰:“在慈恩寺观戏场。”上怒,叹曰:“我怪士大夫家不欲与我家为婚,良有以也!”亟命召公主入宫,立之阶下,不之视。公主惧,涕泣谢罪。上责之曰:“岂有小郎病,不往省视,乃观戏乎!”遣归郑氏。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六十四》)
①亟命召公主入宫,立之阶下,不之视。
译文:(皇上)立即命人召唤公主进宫,让她站(在)台阶下,不正眼看她。
②岂有小郎病,不往省视,乃视戏乎?
译文:哪里有小叔子得病,不前往探视(他),(你)却去看戏的道理!
(四)主谓倒装句
——辨明语气,调换主语谓语位置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构成主谓倒装句。翻译时要根据语意、语气表达的需要,适当调整主语、谓语的顺序。主谓倒装句主要有两种形式:
主谓倒装句的形式 | 例句 |
表疑问语气 |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
表感叹语气 |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
[应用体验]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昔者文王侵孟、克莒、举酆,三举事而纣恶之。文王乃惧,请入洛西之地、赤壤之国,方
千里,以解炮烙之刑,天下皆说。仲尼闻之曰:“仁哉文王!轻千里之国而请解炮烙之刑。智哉文王!出千里之地而得天下之心。”
(节选自《韩非子·难二》)车险续保
仁哉文王!轻千里之国而请解炮烙之刑。智哉文王!出千里之地而得天下之心。
译文:文王真仁慈啊!不看重方圆千里的土地而请求废除炮烙之刑。文王真聪明啊!献出方圆千里的土地而得到天下的人心。
(五)宾语前置句
——判定形式,调整提前宾语到动词后
现代文中宾语一般处于谓语之后用来回答是“谁”或是“什么”的;而在古代汉语中,却往往出现宾语放置在动词谓语之前的情况,这种现象就叫宾语前置。其常见的类型有三种:
宾语前置句的类型 | 例句 |
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 |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
谭维维的老公 用“之”或“是”为标志, 强调宾语 |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②唯利是图 |
[应用体验]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
(节选自《吕氏春秋·高义》)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
译文:今天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采纳我的建议,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
(六)定语后置句
——察看标志词,译成定语修饰中心词
定语后置句是指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把定语放到了中心词之后的一种特殊的文言句式。定语后置句的形式主要有两种:
定语后置的形式 | 例句 |
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用“者”作为标志词 |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赤壁赋》) |
定语放在中心词后,中间用“之”作为标志词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
[应用体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