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尚彦;梁操;纪星星;罗祎浩;郝婧;刘宇;欧品智;张贤文
【摘 要】本文介绍了贵州省地震的分布、分区和区划.贵州地震平面分布划分为威宁—晴隆、遵义—贵阳和铜仁—榕江3个分区.贵州包含在鲜水河—滇东地震带、右江地震带和长江中游地震带.本文将贵州境内的长江中游地震带进一步划分为遵义—贵阳地震亚带和铜仁—榕江地震亚带.第五代地震区划图中,贵州全境地震动参数大于0.05 g,5个市(州)、18个县(市、区)、160个乡(镇、街道)地震动参数大于0.10g.
【期刊名称】《贵州地质》
【年(卷),期】2017(034)001
【总页数】8页(P1-8)
【关键词】地震分布;地震分区;地震区划;地震带;贵州地震
【作 者】王尚彦;梁操;纪星星;罗祎浩;郝婧;刘宇;欧品智;张贤文芝麻烧饼
【作者单位】什么是优质课贵州省地震局,贵州贵阳550001;贵州省地震局,贵州贵阳550001;贵州省地震局,贵州贵阳550001;贵州省地震局,贵州贵阳550001;贵州省地震局,贵州贵阳550001;贵州省地震局,贵州贵阳550001;贵州省地震局,贵州贵阳550001;贵州省地震局,贵州贵阳550001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P511.2
贵州地震的频度和强度总体处于全国中等水平。1308年至2015年,贵州共记录到3级以上地震147次(王尚彦主编,2016)。1819年以来,震中在贵州境内的6级左右地震有4次:1819年9月14日在贵定发生6.0级地震;1875年6月8日在罗甸发生6.5级地震(罗远模等,2009);1948年10月9日在威宁发生6.2级地震,覃子建(2011)提出这次地震震级应该定为6级以上,梁操等(2015)提出该地震最大震级6.2级;2015年3月30日在剑河发生5.5级地震(王尚彦等,2015)。
2008年四川汶川8.0级地震后,地震工作再次受到重视,科技工作者对贵州历史地震、水库地震、地震地质背景、地震分布和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等方面做了大量调查研究,获得了
许多很有意义的创新性研究成果(陈本金,2009;陈本金等,2014;陈翰林等,2009;梁操等,2011;卢定彪等,2011;刘家仁等,2011;欧品智等,2011;欧品智等,2014;王尚彦等,2009;王尚彦等,2011;王尚彦等,2012;王尚彦,2013a—d; 王尚彦等,2014; 王尚彦,2014a—b; 王尚彦,2015a—b;王尚彦等,2016; 王尚彦,2016; 徐祥等,2009;徐祥等,2013a—b;徐祥,2013; 徐祥等,2014),为贵州省地震灾害的防御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本文综合已有研究成果,着重介绍贵州省地震的分布特征、地震的分区(带)和地震区划。
贵州地震的分布规律,刘鼎文(1980)、贵州省地质局(1980)、 郭金城(1993)、覃子建等(1994)、刘家仁等(2011)先后从不同的角度做过研究。王尚彦等(2012)对贵州省地震的平面、垂向和时间分布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
1.1 平面分布
贵州地震分布总体特征是西部和西南部地震密度和强度较大,中部和北部次之,东部和东南部相对弱些。根据贵州地震平面分布和控制地震分布的断裂,将贵州地震平面分布划分为威宁—晴隆、遵义—贵阳和铜仁—榕江3个区。威宁—晴隆区和遵义—贵阳区的分界为北
西向的垭都—紫云断裂,遵义—贵阳区和铜仁—榕江区的分界为近北东向的松桃—独山断裂,两个边界断裂在平面上构成汉字的倒“八字”形(图1)。
1.1.1 威宁—晴隆区
本区为赫章—镇宁—紫云一线(垭都—紫云断裂)南西侧的贵州省境内地区。这个区域的地震的分布相对最密集。本区面积约为贵州省土地面积的20%。贵州有记录以来的80%左右的地震分布在这个区域。北西向断裂(带)与北东向、南北向断裂交汇区,断裂经过处,地震分布密度较大,地震主要分布在威宁、水城、晴隆、六枝、盘县、兴义、贞丰、罗甸等几个区域。
1.1.2 遵义—贵阳区
网上开店货源梦见抱着婴儿本区位于赫章—镇宁—紫云一线(垭都—紫云断裂)以东、松桃—镇远—独山(松桃—独山断裂)以西地区。这个区域占贵州省土地面积约60%,贵州有记录以来的15%左右的地震分布在这个区域。这个区域的地震,主要分布在南北向断裂和北东向(包括北北东—北东东向)、东西向断裂交汇部位附近,或者在这些断裂经过区。
1.1.3 铜仁—榕江区
本区为松桃—镇远—独山(松桃—独山断裂)以东贵州省境内地区。这个区域约占贵州省土地面积的20%,贵州有记录以来的5%左右的地震发生在这个区域。这个区域的地震多分布在北东向(包括北北东—北东东向)断裂(带)上,或者北东向断裂(带)与其他方向断裂交汇区。
1.2 垂向分布
刘家仁等(2011)选用贵州地震记录中,震源深度比较可靠的2007—2010年的地震资料,经过作图和统计,对地震深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几点认识。一是贵州的地震基本上都属于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在7 km11 km这一区间(图2)。二是以垭都—紫云断裂为界,南西侧和北东侧震源深度和能量释放变化有一定的差异。北东侧震源深度大多小于30 km,地震释放能量随深度呈现跳跃状变化,但总体上呈向上凸起的较为平缓的弧形变化,先逐渐增高,至9 km处达到最高点,而后逐渐降低。南西侧震源深度大多小于20 km,在20 km70 km也有地震发生,地震能量释放在震源深度约5.5 km处突然出现一个高达2个数量级的跃升,在深度约7 km处回落到接近跃升前的位置,而后又逐渐下降。
1.3 时间分布
从已经有的地震记录资料来看,贵州地震在历史上也有相对平静期和相对活跃期相间出现的特征。 刘鼎文(1980)研究了贵州1308—1948年的地震资料,得出这个期间贵州出现了5个地震活跃期:1526—1551年(25年),1642—1670年(28年),1809—1819年(10年),1875年(1年),1930—1948年(18年)。1980年,贵州省地质局(1980)根据1495—1980年间贵州地震记录分析,得出1495—1632年(138年)为地震活跃期,1633—1804年(172年)为地震平静期,1805—1980年(176年)为地震活跃期,这个活跃期一直延续到现在(卢定彪等,2011)。
王尚彦等(2012)选用贵州1900年到2011年的3级以上地震做地震震级的时间分布图(图3)。从图上可以看出,1975年以前的3级以上地震的频度比之后的低,这可能是地震记录方式和监测台站的密度差异造成。贵州1965年以后才有了一个地震监测台站(花溪地震监测台),开始了地震的仪器记录,但精度非常有限。到1979年,贵州又新建了盘县、毕节、贞丰和德江4个地震监测台站,使贵州的地震监测精度有所提高,监测到的小地震也就多一些,资料相对完整一些。1979年以后的3级以上地震频度比较高,可能就是地震监测精度
较高的原因。因此,将贵州1900—2011年的地震分为1900—1975年和1975—2011年两个阶段来分析研究。1900—1975年,选4级以上地震作为分析研究对象,这段时间有4个地震相对活跃期,它们是:1906—1919年为相对活跃期,持续时间13年;间隔9年后,1928—1941年为相对活跃期,持续13年;间隔7年后,1948—1955年为相对活跃期,持续时间7年;间隔8年后,1963—1974年为相对活跃期,持续时间11年。1975—2011年,选3级以上地震为分析研究对象,这段时间有3个地震相对活跃期,它们是:1978—1989年为相对活跃期,持续时间11年;间隔4年后,1993—2000年为相对活跃期,持续时间7年;间隔3年后,2003年开始进入一个相对活跃期,到2011年仍处于相对活跃期,持续时间大于7年。从这里可以看出,地震的活跃期和平静期是相对的,并与选择的地震震级有关,选择的地震震级越小,平静期时间越短,活跃期时间越长。
从1900—2011年地震时间和震级分布图上可以看出,贵州的每个地震相对活跃期的震级大小有呈正态分布特点,先是由较小的地震频繁发生,然后2个以上的相对较大(4级以上)的地震发生,再后来就是一些较小的地震频繁发生。1928—1941年和1993—2000年这2个相对地震活跃期的地震震级是比较典型的正态分布。
通过数学方式计算,贵州地震复发的周期为:4级地震1.51.7年,5级地震11-13年,6级地震85-96年。郭美美baby
贵州处于我国南北地震带南段的东侧(王尚彦主编,2016)。郭金城(1993)提出贵州位于我国南北地震带南端。全国地震带(统计区)的划分,将贵州省包含在3个地震带内(图4):①威宁县中西部为鲜水河—滇东地震带,这部分属我国南北地震带的组成部分。②大致沿赫章—紫云—罗甸一线,以垭都—紫云断裂(带)为界(南东段与开远—平塘断裂交汇后转为以开远—平塘断裂为界,在罗甸沫阳附近进入广西),北东侧为长江中游地震带,南西侧为右江地震带。
三星193002.1 鲜水河—滇东地震带
鲜水河—滇东地震带西起青藏高原中北部的昆仑山南缘,东到云南昭通、文山,包括了青海南部、四川西部、云南中东部以及西藏、新疆和贵州部分地区。区内地质构造复杂,边界断裂和块体内部断裂活动强烈,地震活动强度大、频度高。截止至2010年12月,共记录到4.7 级以上地震734次,其中8.08.9级地震1次(1833年9月6日嵩明8级地震),7.07.9 级地震31次,6.06.9 级地震107次,5.05.9 级地震397次,为强地震活动区。
贵州省威宁县中西部(兔街—双龙—麻乍以西)归属鲜水河—滇东地震带。截止到2015年底,该区记录到3级以上地震28次,其中3.03.9级地震18次,4.04.9级地震 4次,5.05.9级地震5次,6级以上地震1次。最大震级的地震为1948年 10月9日的地震,震中在威宁县石门乡,最大震级6.2级,极震区烈度达Ⅸ度(梁操等,2016)。该区主体构造为近南北向(北北东向)的褶皱和断层,叠加有北东向和北西向的褶皱和断层。区内出露地层为泥盆系—侏罗系,并分布有二叠纪的玄武岩(峨眉山玄武岩)。区内影响和控制地震发生的主要断裂为近南北向的石门断层。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