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 e o ry Re s e a rc h 学论理★★★★收稿日期:2012-04-25
作者简介:王勃亮(1988-),男,陕西咸阳人,2011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经济社会学研究。
新农合制度中的利益博弈
———基于政治社会学的多元视角分析
王勃亮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武汉430072)
引言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一种互助共济的医疗保
障制度,是在旧有的农村合作医疗上的新发展。2002年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
定》
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到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基本覆盖农村居民”
,新农合在全国各试点先后实施,本着多方筹资、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然后面向全国推行。
在新农合制度推行的过程中,主要是政府组织、引导
及支持,农民的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通
过这样运行的制度逻辑来保证其顺利的实施。但是在新农
合制度运行的背后由于有多方的参与合作,包括主导者政
府和直接受惠体农民,这种制度就变成了利益博弈的场
域。新农合制度就是这样涉及众多的利益分布,一个多方
力量参与的博弈场域,其中主要包括政府、
经济体及农民。一、新农合参与各方的利益诉求
由于参与各方在制度的实施中扮演着不同的角,其
利益的取向也有所差异,就会有不同的利益诉求。
(一)政府的多重角扮演
由于市场失灵的情况决定了政府介入、干预新农合发
展的必要性。政府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中的作用是由
市场的缺陷和不足决定的。政府在新农合实施中扮演多重
角。主要包括:公益人角,政府在其中履行公益人角
的职责在于实现并维护一定的公共目标;监管人角,监
管人角的职责是对保险经营机构和医药部门的活动进行某些限制和规定,防止损害公众利益,防止和打击农村医药领域和合作医疗发展中的违法犯罪行为;调控人角,由于各自利益的限制,市场主体在经济行为中不可避免地表现出短视性和功利性,所以医疗资源和保障资源会在城乡之间产生配置失衡,造成宏观性失灵。政府的调控人角的职责在于对宏观经济总量的平衡和结构的调整优化。(
二)农民———制度保障的体新农合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要发挥作用,它的目标主要是满足农民基本的医疗卫生需求,所以农民在新农合中的利益诉求就是能为自己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因为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是,物价上涨,医疗水平低下,农民人口众多,传统的社保覆盖面小和收效不大,在中国农村中实际运行起来困难重重。在新农合制度中,农民的利益并不具有主动性,这种制度给农民带来的利益农民只能被动地接受。(三)经济体———制度的合作方经济体就是政府在制度设计与实施时必然要与之合作的带有商业性质的机构和企业。政府在主导新农合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中要与之合作、管理与利益的博弈,这些机构企业一般包括各级医院、各级卫生所以及众多的医疗指定药店,这些要承担新农合制度的物质载体,成为农民看病买药的地方。既然是商业性的机构,那么就不可避免地带有经济利益的收获,“经济人”的假设是成立的。在农摘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作为一种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就目前实践的情况来说显示出了其本身制度设计的惠民性与目标策略的明确性。但是在其制度的背后必有它实践的逻辑,其制度包含了多方利益的参与博弈,其参与主体本身也处于政治与社会场域的不同层次中,这也就决定了新农合制度的利益取向及发展方向。基于政治社会学的多元视角来分析制度中的博弈,通过利益的分配的多寡来探求制度运行的困境。
关键词:新农合;利益博弈;政治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6-0124-02124
S h e H u i Y a n J i u ☆社会研究☆
民、政府部门与之互动的过程中,这些经济体要得到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以保证其本身的再生产。总之,在新农合中它的着眼点就是经济利益。
一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公顷
二、多方利益的博弈——
—多元主义视角解读
多元主义假定权力的分布是分散、非单一集团控制的(张静,1998)。C.Ham和M.hill认为社会中包含许多与官员有联系的团体,他们在利益和价值方面相互冲突,这些团体互相讨价还价、协商和斗争,通过竞争性的整治市场形成权威,广泛的社会动员和政治参与构成了基本的政治生活秩序[1]。这种模型,多方利益参与其中相互博弈摆脱了传统的单方面的控制与主导,政府在市场经济中不能一刀切,制定一个完善的普遍性的制度政策,它要调和来自不同方向的关注自己利益的目标体。现代社会也是一个崇尚民主与竞争自由的时代,对决策者而言需要的是用多元化的视角去分析其中的利益博弈问题,力求在实践中做到公平、平等而且还有利益所获。
在这种利益的博弈过程中,政府主导并且扮演着调节的角,作为供给方的医疗机构和需求方的农民两者之间的利益分配者。另外,政府“公益人”的角站在它自己的立场上也要与商家讨价还价,在合
核电站利用什么发电作中协商制度的衔接问题,争取以最低成本来为农民获得医疗方便,使农民获得尽可能低价优质的医疗服务水平。反过来政府在农民身上所要取的并不是经济利益,因为它是站在农民的角度来设计制度的,以农民为重心,以稳定为中心来实行它的行动目标。因为谁掌握与控制农民谁就会来领导中国,人们还认识到农民的问题就是中国的问题,所以政府的着眼点就是农民问题。解决好农民问题,争取为农民谋利益,这就是新农合制度所要达到的策略目标。
在多元利益体的博弈中,由于所处地位的不同,掌握的资源也有所差异,各参与方事实上处在不同层次、不同等级上的场域位置,因而不公平性就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权力资源、物质资源及经济资源等不同的资源被不同的人所有,政府就是制度的制定者,新农合制度的制定就是为了解决农民实际困难,维护社会稳定。另一方面政府很大程度上掌握着经济资源,因为新农合的资金补偿很大的缺口都是政府的财政填补的,通过与经济体的互动,事实上就是用经济资源购买经济体的物质资源来保证农民的医疗卫生质量。但是由于政府与经济体都握有不同的资源,处于博弈的优势地位。
三、农民的角扮演——
—国家与社会的辩解
新农合制度的主体之一农民体,是制度设计现实目标所在。制度的收益性与农民的获益性是紧密相关的,我国政府历来设计的政策法令制度都是以农民大众为行动目标的,考虑的也是农民大众的各种
需求。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农民始终处于社会突出的位置,但是目前这种地位是有所下降的,因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农民从过去那种集体经济中蜕变成为市场经济的个体,改变过去那种崇高的政治身份与低能的经济地位,其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逐渐趋于平等化。农民的这种地位的转变实际上体现的是作为国家政治的身份与作为社会自由个体的身
份之间的转化。
从这个角度来说,农民体处于国家政治统治和社会
发展运行之中,国家的行动方式与社会运行是不同的。国
家与政治历来有“国家中心论”和“社会中心论”的对垒,国
家中心说强调国家自主性,认为它具有组织资源,推进发
展的“行动者”的角,社会中心论强调发展的动力存在于
社会之中,国家对于社会是一种限制力量,干预越少越好[2]。
制度的设计就是国家的统治阶级或者说领导者用来影响
社会事务的,通过这样的政策弥合农村发展带来的病伤以
张杰和谢娜怎么认识的及弥补整个社会带给农民利益的受损,维持农村的发展与
稳定来达到推动社会发展的目的。农民在国家与社会中的
角是矛盾的、还是和谐的?一方面农民要面对自己的国
家,在国家的和谐中发展自我,在国家这个机器里满
足其各项需求。另一方面又要在社会中生存与发展,毕竟
国家是虚拟的,而社会是具体的、实在的。所以农民的身份
角在国家与社会两者中是复杂的、矛盾的。
国家与社会也处在一定的博弈当中,在新农合制度的
利益博弈中,政府、农民及经济体由于代表不同阶层、不同
体利益,代表国家的与代表社会的两者之间处于一种博梅州旅游景点大全
弈当中。由于经济体掌握的是物质利益,可以影响政府的
决定。但是社会与国家没有绝对分离,它们两个是相互合
作的,并相互为依存条件,国家与社会相互适应。但是这一
过程中农民明显处于一种弱势地位,这不仅是由农民自身
决定的,还取决于这个国家与社会本身的博弈环境。
四、结论与对策
新农合制度的实施必须满足各方的利益诉求,使其利
益的分配达到一个均衡点,即参与者(政府、农民、经济体)
能够在自己立场上获取不同的利益。政府既是参与者,又
扮演着“公务人”的角,在这种利益的分配中起着很大的
作用,其制度的反身性也必须依靠政府的权责来实施,这
样为新农合制度的实施创造和谐的社会平台,才能保证新
农合制度在未来的社会中良性运行。在新农合的实施过程
中,政府要扮演好自己的职能角,是新农合制度运行的
李育玫关键,农民也要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公民意识,注重社会组
织的培育,形成强力以维护自己的公正利益,经济体最终
需要由国家制度来约束以及有行业自律精神。形成这样均
衡的、合作的利益博弈场域是新农合制度发展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C.Ham and M.hill,The Policy Processinthe M odern Societies
[J],Harvester Wheatsheaf,1993.
[2]张静初.政治社会学的研究方向[J].社会学研究,1998,(3).
[3]余仕荣.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难点问题的思考[J].
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4,3(2):6.
佘诗曼 郑嘉颖[4]聂建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矛盾剖析
及思考[J].农村经济,2008,(8).
(责任编辑:姚丽)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