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学设计
一、目标
会计职业道德(一)课时安排:2课时。
【设计意图】这一课题有六个话题,八个活动园,十二个读书角,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可以在两个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
(二)课程标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主题五“我们的国家”第9条“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掌握应有的历史常识,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珍爱我国的文化遗产。”
【设计意图】对照新的课程标准,还是能够从核心素养内涵、总目标、学段目标中到引领性、规定性的目标要求。教师要把新课程标准落实到教学设计中,就必须对照这些教学标准和目标要求为自己的教学设计树立标杆。
夜间儿童39度高烧处理方法(三)教材分析:
本课的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主题五"我们的国家"第9条"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掌握应有的历史常识,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珍爱我国的文化遗产"。此外,《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其理想人格,提升其政治素养。"这也是本课编写的重要依据。
本课的三个话题"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就是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的"人格修养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家国情怀教育"相对应的。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这个板块选取了立志、气节、守信、创新、好学方面的故事及相关传统美德格言,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够在人格修养方而汲取中华传统美德,不断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
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立已达人的仁爱精神"。这个板块选取五个故事及相关的名言,说明仁爱精神的具体体现,旨在让学生懂得仁爱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里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基本准则,感悟传统文化中的仁爱精神。
第三个板块的话题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此板块通过古代和现代的爱国故事,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中国大厨【设计意图】教材分为国家统编教材、地方教材、校本教材。地方教材是国家统编教材的下位教材,校本教材是地方教材的
女演员董洁下位教材,它们的地位和权威是不一样的。本课是国家统编教材中的一课,必须要站在国家的角度,从国家高度认真对待每一课的教学设计。
佟丽娅老公这一册教材的单元逻辑、单元构成和单元目标如下图所示:
【设计意图】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是上好每一课的重要保障。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既要对照新课程标准,又要通过对单元目标的把握,把教教内容与新课程标准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说,单元目标是总目标、学段目标与课题具体目标的连接点,没有单元目标,就可能
会导致课题具体目标的方向走偏。课题的具体目标与单元目标的相辅相成,才能保证总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与具体目标在逻辑上的一致性。
(四)学情分析:
女明星整容前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的精髓之一,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道德认知看,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快速期,喜欢探查未知事物,有一定的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从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看,五年级学生接受信息渠道较多,受多元文化的影响较大,耳濡目染了了一些传统美德的相关内容,但比较零散、碎片,缺少系统性,不同学生个体了解的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情,从学生经验出发,与学生生活相连,让历史人物与学生对话,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华传统美德是个人高尚的人格修养,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纽带,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源源动力
【设计意图】只有了解学情,才能做到教学的针对性。教师既要了解五年级孩子的身心特点,又要了解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教学过程有的放矢。特别是要把总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转化为教学目标,就需要教师把总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与学生实际相
结合,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具体目标,才能让总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落实落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