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十大酷刑
车裂,俗称“五马分尸”。祝高考成功的四字成语
凌迟,俗称“千刀万剐”电影 普罗米修斯。
宫刑,让你断子绝孙。
此外,还有刖刑、斩首、腰斩、梳洗、剥皮、烹煮、绞杀等多种名目。
看过祝勇《盛世的疼痛》一书的朋友,一定还记得书中对这些酷刑极其详细的描述,如车裂、凌迟、腰斩、宫刑等。
岳阳景点腰斩,用重斧从腰部将犯人砍作两截。这种刑罚周代已经出现,直到雍正年间方被废除。秦朝宰相李斯即死于此刑。
车裂,就是五马分尸,它的操作程序是把犯人的头和四肢分别绑在五辆车上,套上马匹,分别向不同的方向拉,这样把人的身体硬撕裂为五块。有时,执行这种刑罚时不用车,而直接用五条牛或马来拉。秦国的政治家、改革家商鞅即死于这种刑罚。
凌迟,别名:“陵迟”,曾用名:“寸磔”,俗名:“千刀万剐”。它的意思,是处决犯人时,将犯人身上的肉一刀刀割去,使受刑人痛苦地慢慢死去。“凌迟旅游哪里好玩”二字最早出现在《辽史·刑法志》中,但作为一种酷刑,凌迟最早出现在五代时期,可谓历史悠久。此后,金、元、明、清都规定为法定刑,只是在行刑方法上有所区别,一般是切八刀,先切头面,然后是手足,再是胸腹,最后枭首。但实际上比八刀要多,清朝就有二十四刀、三十六刀、七十二刀和一百二十刀的几类。其中二十四刀的操作方法如下:一、二刀切双眉,三、四刀切双肩,五、六刀切双乳,七、八刀切双手和两肘间,九、十刀切去两肘和两肩之间部分,十一、十二刀切去两腿的肉,十三十四刀切两腿肚,十五刀刺心脏,十六刀切头,十七、十八刀切双手,十九、二十刀切两腕,二十一、二十二刀切双脚,二十三、二十四刀切两腿。
家庭蛋糕的制作方法凌迟在明朝时期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程序复杂,刀法精细,大多数凌迟都超过三千刀。中国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连刑罚,都精益求精,这对刽子手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如果犯人在割刀的中途死去,应当算作重大责任事故,因为他没有忍受足够多的痛苦就死了,对于行刑者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巨大的遗憾。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对明朝太监刘瑾的凌迟,总共持续了三天,共四千七百刀,据说第一天割完后,刘瑾还喝了一点粥,养好
精神,等待第二天继续挨刀。袁崇焕被割多少刀,史料没有记载,或者说不忍记载,但根据明朝的凌迟风格,应在三千刀以上。行刑者的刀片,以无比细腻的刀法,一寸一寸地割去他的血肉,在他的身体上,留下一层层鱼鳞状的刀痕。
除了刘瑾,明朝还有一位人物死于此刑——袁崇焕。尤为悲剧的是,死后,皇帝甚至将这位英雄的肉标价出售,京城百姓踊跃购买。在政府的舆论导向下,受到蒙蔽的百姓们早已把袁崇焕当作了叛徒、内奸、卖国贼,在押送袁崇焕赴法场的途中,就开始撕咬他的身体,《明季北略》描述当时的凌迟场面:韩三平是谁“時百姓怨恨,爭啖其肉,皮骨已盡,心肺之間,叫聲不絕半日而止。”张岱《石匮书后集》写:“开膛出其肠胃,百姓起抢之,得其一节者,和烧酒生啮,血流颊间,犹唾骂不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尽。止剩一首,传视九边。”
而“六君子“之一的杨涟也很惨烈:据说先被打四十大棍,夹杠五十下,许显纯用刚刷蘸上盐,对,就是我们吃的盐,杨涟的肉被刚刷刷得像丝一样,他还在闲暇的时候用碎瓷片刮掉腐烂的肉,正好被狱卒看见,狱卒吓了一跳,看到的杨涟却是面无表情。最后许显纯命令用铁钉子横着扎进耳朵、用很多装满土的袋子压身,仍旧不死,最后许显纯用大钉
子从杨涟的头上扎进去,杨涟消失了。他的尸体抬出来时,全身都已溃烂,有一根长长的铁钉还残留在他的头颅中,从一只耳朵穿进去,从另一只耳朵穿出来,穿出来时,上面粘满了粘乎乎的液体。
这样的酷刑,想想就浑身起鸡皮疙瘩。我们的祖先,不仅发明了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书,还发明了这样的令人发指的酷刑。如此残忍、如此荒蛮……要多大的仇恨,竟然让一个人这样残忍的死去?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脑子里只有残忍二字。如果国人把用在发明刑法的聪明用在正途上,中国还能历经近代百年的屈辱之痛吗?希望后人不会重蹈历史的覆辙。而我始终相信,历史的轨迹是在不断前进的、上升的,视生命为草芥、把杀戮当艺术的时代不会再来。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