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驹先⽣的爱国情怀
张伯驹
张伯驹先⽣常讲:“⼈⽣在世,爱国是⼤事,决不能糊涂,⼩事满可不必计较。”
张伯驹
张伯驹(1898—1982)曾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国家⽂物局鉴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博物馆副研究员、副馆长,中央⽂史馆馆员,任燕京⼤学国⽂系中国艺术史名誉导师,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1918年毕业于袁世凯混成模范团骑兵科,历任安武军全军营务处提调、陕西督军公署参议,盐业银⾏董事、总稽核,华北⽂法学院教授、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北平市美术分会理事长,国家⽂物局鉴定委员会委员、第⼀届北京市政协委员,吉林省博物馆副研究员、副馆长,中央⽂史馆馆员等职。1982年2⽉26⽇病逝于北京。艺术⼤师刘海粟曾说:“他是当代⽂化⾼原上的⼀座峻峰。从他那⼴袤的⼼胸涌出四条河流,那便是书画鉴藏、诗词、戏曲和书法。四种姊妹艺术互相沟通,⼜各具性格,堪称京华⽼名⼠,艺苑真学⼈。
屠炉公主
张伯驹新世界十七
张伯驹先⽣⼀⽣醉⼼于古代⽂物,致⼒于收藏字画名迹。他⾃30岁开始收藏中国古代书画,初时出于爱
好,继以保存重要⽂物不外流为⼰任,他不惜⼀掷千⾦,虽变卖家产或借贷亦不改其志。如曾买下中国传世最古墨迹西晋陆机《平复帖》,传世最古画迹隋展⼦虔《游春图卷》等。经过他⼿蓄藏的书画名迹见诸其著作《丛碧书画录》者,便有118件之多,被称为天下第⼀藏。⾃云:⼀件《游春图卷》使他从豪门巨富变为债台⾼筑,甚⽽被匪徒、⽣命堪虞,犹
称“宁死魔窟,决不许变卖家藏”,其传奇般的际遇,成为久传不衰的佳话。
不惜代价,甚⾄置性命于不顾以求保藏⽂物珍品,既是出于爱国⾄诚,也是基于对民族⽂化遗产的深刻认识与由衷的酷爱。张先⽣慧眼识宝,所藏书画件件堪称艺术史上的璀璨明珠。在他的藏品中,晋陆机《平复帖》是中国传世书法作品中年代最早的⼀件名⼈⼿迹,隋展⼦虔《游春图卷》则是传世最早的卷轴画,也是最早的独⽴⼭⽔画,合为双璧。此外还有唐杜牧《张好好诗卷》,宋黄庭坚《诸上座帖》、赵佶《雪江归棹图卷》,元钱选《⼭居图卷》等等,都是在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的重要⽂物。
张伯驹先⽣和夫⼈潘素⼥⼠
对于斥巨资购藏并⽤⼼⾎保护的法书名画,张伯驹先⽣和夫⼈潘素⼥⼠并不视为⼀⼰所有,⽽是看作全民族的⽂化遗产。⾃20世纪50年代起,张先⽣夫妇陆续将收藏30年之久的书画名迹捐献国家,使这些⽂物成为故宫博物馆的重宝,表现了崇⾼的爱国情操和⽆私的奉献精神。
1965年,张伯驹将《百花图》以及所剩的其他古书画共计三⼗多件藏品捐献给吉林省博物馆,也就是今天的吉林省博物院时,当时吉林省有⼀位⽂化官员握住张伯驹的⼿说:张先⽣⼀下⼦使我们博物馆成了富翁了。
张伯驹先⽣和夫⼈潘素⼥⼠高考结束后的祝福语
张伯驹在诗词、戏曲、书画等领域均卓有建树,颇具名⽓,其书法渊源追学王羲之《⼗七帖》,融真、草、⾪、篆于⼀炉,中年学钟繇。1940年,张伯驹购得宋四家之⼀蔡襄的《⾃书诗》之后,⼼摹⼿追,书艺⼤进,⾄晚年形成⾃⼰的独特书风,⽤笔飘逸,如春蚕吐丝,⼈称“鸟⽻体”。张伯驹的绘画也是⾃成⼀格,其《楚泽流芳》《红梅》及《兰⽯》等,皆为张伯驹的书画艺术代表性作品。
张伯驹
1982年2⽉26⽇,⼋⼗五岁的张伯驹在北京病逝。⼀个⽉后举⾏的追悼⼤会上,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送了花圈,赵朴初等⼆百多⼈送了挽联,其中⼀副挽联写道:“爱国家,爱民族,费尽⼼⾎⼀⽣为⽂化,不惜⾝家性命;重道义,重
怎么给游戏设置密码朴初等⼆百多⼈送了挽联,其中⼀副挽联写道:“爱国家,爱民族,费尽⼼⾎⼀⽣为⽂化,不惜⾝家性命;重道义,重友谊,冰雪肝胆赍志念⼀统,豪⽓万古凌霄。”这是张伯驹⼀⽣的真实写照。冯小刚
张伯驹出⽣贵胄门第,早年与袁克⽂、张学良、溥侗并列为民国四公⼦,是集收藏家、书画家、诗词家、戏剧家于⼀⾝的旷世奇才。夫⼈潘素原名潘妃,苏州望族之后,后流落风尘,张伯驹见之钟情,赠联云:“潘步掌中轻,⼗⾥⾹尘⽣罗袜;妃弹塞上曲,千秋胡语⼊琵琶。”红袖添⾹夜读书,张伯驹造就了潘素,同时,也因为潘素,张伯驹才成为了真正的张伯驹。
超性感动漫美女图片2018年是张伯驹先⽣诞⾠120周年,谨书此⽂,以表纪念之情。
作者_张鸿俊
本期编辑 _ 周冰倩
欢迎分享,留⾔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