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强化训练卷(3)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延伸阅读
岁时的寄托(节选)
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节日体系,春节、端午、中秋、重阳……从古至今,中国人都是通过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活动来寄托自己在岁时中的希望和情怀的,于是就形成了独具特的节日饮食风俗。
农历的大年初一是春节,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之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节气中,大年初一这一天也称元日。在这一天,北方人都会包饺子以贺春节。饺子内还要包上钱币,吃到的人预示着在这一年就会有格外好的运气。南方人则吃年糕,取的是“年年高兴、年年高升”的吉祥之意。春节之时,亲朋好友还要互相拜年,吃年节酒。这个习俗古已有之。唐朝时,长安城内“每至元日以后,遂饮酒相邀迎,号‘传坐酒’”。古人在大年初一时还会喝屠苏酒、柏叶酒等以贺新年,取吉辟邪。
正月十五元宵节,除了看花灯、猜灯谜等节日活动外,吃汤圆是万不能少的。汤圆在北方多称元宵,在南方则称汤圆。相传宋代时已经称汤圆为“圆子”“团子”,取“团团圆圆”之意。
1.短文第1自然段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2.短文中依次具体介绍了 和 两个节日,其中介绍得最详细的是 ,简略介绍的是 。
3.根据短文内容,把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人们过春节时的不同习俗写出来。
北方:
南方:
古人: 吴亦凡14岁女孩聊天记录
4.想一想,短文中描写的元宵节与老舍笔下的元宵节有什么不同?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老人与海
[美]海明威
蔡卓妍结婚传闻 他已经在海里走了两个多钟头。这时他又看见了两条凶残的鲨鱼。
它们来了。一条鲨鱼( )了一个身,就( )到船底下看不见的地方,它把那条死鱼一( )又一( ),老头儿感觉到船在晃动。另一条鲨鱼用它一条缝似的黄眼睛望着老头儿,然后飞快地游到船跟前,张着半圆形的大嘴朝死鱼身上被咬过的部分咬去。在它那褐的头顶和后颈上,在脑子和脊髓相连的地方,清清楚楚地现出了一条纹路,老头儿就用绑在桨上的刀子朝那里攮(nǎng)进去,又抽出来,再攮进它的猫似的黄眼睛里。鲨鱼放开了它咬的死鱼,从鱼身上滑下去,死去的时候还吞着它咬下的鱼肉。
由于另一条鲨鱼正在撕咬死鱼的缘故,船身还在晃荡,老头儿松开了帆脚绳,让船向一边摆动,使鲨鱼从船底下出来。一看见鲨鱼,他就从船边弯着身子把刀子朝它身上扎去。可是鲨鱼的皮很结实,好不容易才把刀子戳进去。这一下不仅震痛了他的手,也震痛了他的肩膀。鲨鱼又很快地露出头来,当它的鼻子伸出水面来靠在死鱼身上的时候,老头儿对
准它的扁平的脑顶中央扎去,然后把刀子拔出,又朝同一个地方扎了一下。它依旧闭紧了嘴咬住鱼,老头儿再从它的左眼上戳进去,但它还是缠住死鱼不放。老头儿又把刀子扎进它的脊骨和脑子中间去……
5.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钻 扯 拉 转
6.从老人的 、 、 等动作中,可以看出老人 。
7.选文主要描写了 的情景,表现了老人 的精神。
8.读了这篇文章后,有的同学批评老人太残忍,不爱惜动物。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9.在《老人与海》这本书中,作者借老人之口说出了一句名言,请把这句话补充完整。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 。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阅读理解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那天晚上汤姆和哈克作好准备去冒一次险。他俩在客栈周围转悠到9点后才开始行动。
一个在老远处注视着小巷子,另外一个看客栈的门。巷子里没人来往,进出客栈的人,没有那个西班牙人的影子。晚上好像不太黑。汤姆回家前和哈克约定,如果夜不错,哈克就出来学猫叫,汤姆听到后就溜出去用钥匙试开门。可是那晚天明亮,哈克12点左右结束望风,到空糖桶睡觉去了。
星期二,两个孩子遭了同样的歹运,星期三也是如此。到星期四晚上,天气有起。汤姆提着姨妈那只洋铁旧灯笼,拿了一条遮灯光的大毛巾,乘机溜出去。他把灯笼藏在哈克的糖桶里,开始望风。午夜前一小时,客栈关了门,连那仅有的灯光也熄灭了。西班牙人没露面,巷子里也没人走动,一切平安无事。夜深深,万籁俱静,远处偶尔传来一两声雷声。汤姆拿起灯笼,在糖桶里点亮后用毛巾将它紧紧围住。夜幕中两个探险者蹑手蹑脚朝客栈走去。哈克放哨,汤姆摸着进了巷子。好一阵工夫,哈克焦急地等待着,心头好像
excel表格斜线压着座大山那样沉重。他希望能看到灯笼闪一下光,这虽然让他害怕,但它至少说明他还活着。汤姆好像走了有好几个小时似的。他一定是昏过去了,要么就是死了,或许因害怕和兴奋,心脏炸裂了。不安中,哈克已不知不觉地接近那条小巷,心里诚惶诚恐,时刻准备着意外不测的降临,一下子把他吓得憋过气去。事实上他已没有多少气了,他现在只能一点一点呼吸这样下去不久就会心力衰竭。突然灯光一闪,只见汤姆狂奔着从他身边跑过。
“快逃!”他说,“快逃命!”
他不必再重说,一遍就够了,还没等汤姆再说下去,哈克的速度已达到每小时三四十里,他俩一口气跑到村头旧屠宰场的空木棚那里才停下来。他们刚到屋檐下,风暴就来了,接着大雨倾盆而下。
10.从文中出合适的四字词语填空。
形容走路脚步放得很轻,也形容偷偷摸摸、很鬼鬼祟祟的样子。( )
形容非常小心谨慎以至于害怕不安的样子。( )
11.文中画线句子是一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哈克 的心情。路嘉怡 张震岳
宋茜尼坤我们结婚了12.“两个孩子遭了同样的歹运”中“歹运”指的是 。
13.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汤姆和哈克这次冒险的经历。
14.小朋友,你的童年里有没有冒险的经历呢?给我们说说吧。
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
到星期四晚上,①手语学习天气有起,汤姆提着姨妈的那只洋铁旧灯笼,拿了一条遮灯光的大毛巾,乘机溜出去。他把灯笼藏在哈克的糖桶里,开始望风。午夜前一小时,客栈关了门,连那仅有的灯光也熄灭了。西班牙人没露面,巷子里也没人走动,一切平安无事。夜深沉,万籁俱寂 ,远处偶尔传来一两声雷声。汤姆拿起灯笼,在糖桶里点亮后用毛巾紧紧围住。夜幕中两个探险者蹑手蹑脚地朝客栈走去。哈克放哨,汤姆摸着进了巷子,②好一阵功夫,哈克焦急地地等待着,心头好像压着座大山那样沉重。他希望能看到灯光闪一
下亮,这虽然让他害怕,但它至少说明他还活着。汤姆好像走了好几个小时似的。他一定是昏过去了,要那就是死了,或许 因为害怕和兴奋,心脏炸裂了。③不安中,哈 克已不知不觉地接近那条小巷,心里诚惶诚恐,时刻准备着意外不测的降临,一下子把他吓得憋过气去。事实上他已没有多少气了,他现在只能一点一点地呼吸,这样下去不久就会心力衰竭。突然灯光一闪,只见汤姆狂奔着从他身边跑过。
“快逃!”他说,“快逃命!”
他不必重说,一遍就够了,④还没等汤姆再说下去,哈克的速度已达到每小时三四十里,他们一口气跑到村头旧屠宰场的空木棚那里才停下来。他们刚到屋檐下,风暴就来了,接着大雨倾盆而下。
15.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①万籁俱静
②诚惶诚恐
16.第1自然段中,“夜深沉,万籁俱静,远处偶尔传来一两声雷声”属于 描写,联系这几个自然段来看,它的作用是什么?
17.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A.句①是动作描写,表现 了汤姆的细心和聪明机灵。
B.②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出哈克的紧张不安。
C.句③是心理描写,既表现了哈克的惊慌,又表现出他对汤姆的关心。
D.句④运用了夸张 的手法,表现了汤姆的胆小的懦弱。
18.根据选文内容,给选文拟定一个小标题,写在文前横线上。
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汤姆越想集中注意力看书,脑子就越乱。他只好叹叹气,打了个呵欠,最后取消了看书学习的念头。他觉得中午放学时间老是不到来。空气死一般寂静,纹丝不动,这是最最发
困的日子。教室里有二十五位学生在用功,他们的读书声就像是一蜜蜂的嗡嗡叫声,安抚着人们的心灵,也催人入眠。远处赤日炎炎下,卡第夫山在一层微微闪动的热浪中,显得青翠欲滴,紫莹莹的,远看上去十分柔和;几只鸟儿悠闲地在高高的天空上翱翔;只有几只牛还算是活着的东西,可它们却在睡觉。汤姆心急如焚,企盼着早点下课,不然弄点有趣的活计捣鼓捣鼓来打发时间也好。他七摸八摸地摸到了口袋,不知不觉地,他为之一振,满脸露出感激之情。于是他悄悄地拿出那个筒子,把扁虱放出来,放在那条平平的长条书桌上。这小东西大概也有种谢天谢地的快感,可是未免高兴得有些太早了,因为正当它感激万分地要逃走时,汤姆用别针把它翻了个,让它改变了方向。
汤姆的至友乔·哈帕就坐在他旁边。和汤姆一样,乔·哈帕终于有了出头之日。看见扁虱,他很感激,一下子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两个朋友平日里是莫逆之交,可到了星期六就成了对阵的敌人。乔从衣服的翻领上取下别针,开始帮着操练这个小俘虏。这种玩法立刻有趣多了。不久,汤姆说两个人玩一样东西既不方便也不过瘾。因此他把乔的写字板放到桌子上,在写字板正中间从上到下划了一条直线。
19.摘抄好词佳句。
两个景物描写的词语: 、
一个比喻句:
一个拟人句:
20.片段中画直线的句子是景物描写,从景物描写中我体会到
21.仔细读一读片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再联系整本书的内容,从片段中对汤姆·索亚的 、 描写中我感受到汤姆·索亚是一个 的人。
课外阅读。
谈创造思维
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要的要求呢?
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一事无成。因为这些适应随时都可能进
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在6分钟之后,也可能在6个月之后、6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我对此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必须的探求新事物,并为些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些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与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有删改)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