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择业观调查与分析
作者:关乔友  黄艳苹  李玲
来源:《科技资讯》 2012年第4期
    关乔友1  黄艳苹2  李玲3
    (1.广东工业大学体育部  广州  510006; 2.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广州  510225;
陕西八大怪是什么
    3.广东工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广州  510006)
    摘 要:本研究通过对广东省三个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择业观进行研究,自编《大学生择业观调查问卷》,包括专业前景、择业标准、理想工作态度以及择业问题应对方式四个方面,共调查了四个年级400名体育专业大学生,结果发现体育类大学生存在就业期望值偏高、对就业前景自信心不足,认为社会实践与专业实习等对就业能力影响较大等,并结合调查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体育专业  大学生  择业观
    中图分类号:G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2(a)-0231-02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体育类专业毕业生也相应大量增加,而体育毕业生因其专业性强,就业面相对较窄,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同时随着我国体育事业体制改革的深入,体育行业结构调整,特别是近几年来,各省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需求减小,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增大[1]。但是不可否认,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一方面来自于现实的残酷竞争,一方面也来源于体育学生自身的不量就业观念,有研究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具有择业心理功利化、择业动机理想化、择业行为程序化等众多问题,不良的择业心理导致体育专业大学生出现择业失误、择业困难等现象[2]。体育毕业生要想在残酷的就业竞争中取胜,既要进行合理的就业定位,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本文试图从体育毕业生择业心理进行调查,对其进行归因分析,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体育专业毕业生择业心理的对策。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广东省三个高校体育专业院系中进行调查,随机抽取了体育类专业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四个年级各100名被试,共抽取了400名体育专业大学生,统一发放问卷,集中收回,收回有效问卷399份,有效回收率为99.75%。
    1.2 研究工具
    使用自编的《大学生择业心理调查问卷》,共15个题目,包括专业认同及就业前景认识、择业标准、理想工作态度以及择业问题应对方式等四个方面内容。
    1.3 数据分析
    数据统一录入spss 17.0 for windows进行分析与统计。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对体育专业及就业前景认知
    在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选择上,有19.4%的大学生觉得很满意,有25.8%的大学生觉得满意,有39.8%的大学生觉得一般,有15%的大学生觉得不满意。体育类专业的大学生对专业认可的程度不高,有一半多的大学生觉得该专业一般甚至不满意。
    对行业前景的认识上,有29.4%的同学认为体育行业前景将会很好,46.2%的同学认为前景一般,10.7%的同学认为前景不好,还有13.7%同学对此表示没有了解。这也说明当前体育专业大学生对于体育事业前景还缺乏比较科学和理性的认识,对所学专业的未来信心还不足。
    对就业形势的态度,有22.4%的同学认为未来的就业形势乐观且充满信心,有39.4%的大学生认为未来
的就业形势一般,有12.4%的同学认为未来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对自己也缺乏信心,甚至对以后能否就业感到绝望。也有25.8%的同学表示不清楚未来的就业形势如何。分析表明,大部分同学对当前的就业形势以及体育专业发展前景不乐观,表现出了消极、不自信的心态。
    2.2 择业选择标准的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在职业选择的标准上,体育专业学生选择分别是发挥个人特长(34.6%),其次是经济收入(29.6%),然后依次为轻松自由(15.3%)、社会地位(12.0%)、地理环境(4.6%)、仅有3.9%的大学生选择对社会做贡献;影响自己择业的重要人或事物方面,有44.8认为自己做决定,有26.8%的大学生选择父母,有14.3%的大学生选择老师,有14.1%的大学生选择朋友,表明体育大学生就业标准认识上较有主见,但是功利思想严重。
    2.3 对理想工作单位的选择态度
    在对工作薪酬的期望选择上,有11.5%的大学生选择1000元~2000元,有66.2%的大学生选择2000元~4000元,有17.6%的大学生选择4000元~6000元,有4.7%的大学生选择6000元以上,这个标准比其他研究相对要稍高一些,因为广东省的工资水平相对较高,但是总体来看,体育大学生对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比较合理。
赚钱的方法
    而在择业地区的选择上,有62.2%的大学生选择珠三角地区,有27.4%的大学生选择家乡,只有10.4%的大学生选择到内地或者边远地区。在“工作单位的选择”上,有18.9的同学选择考公务员,36.1%的同学的第一选择是国有企业,25.4%的同学的第二选择是私人企业,10.2%选择自主创业,还有9.4%的同学的第三选择是考研。可以看出,选择公务员或者国企的同学占绝大部分。
    2.4 择业途径选择与择业问题应对方式
    调查显示,在择业途径的选择上,有34.6%的同学选择自己联系工作单位;41.2%的同学选择通过人才市场;也有25.2%的同学选择学校推荐。可以看出,大部分体育院校学生对学校推荐的方式不热衷,主要是通过自己或者人才市场来获得就业信息。  质量管控
    对择业成功的影响因素上,有74.0%的被调查同学认为社会实践或者专业实习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为将来的就业积累经验。16.5%的同学对于社会实践持一般的态度,还有9.5%的同学对社会实践持无所谓的态度,认为有没有社会实践经历都一样。可见,大部分体育大学生对待社会实践与实习的态度还是比较认可的,普遍认为到社会实践或者专业实习对于其丰富阅历、提高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于问题“如何提高就业力”上,有54.2%的同学的选择是加倍努力学习,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才能提高竞争力,51.1%的同学的选择了是努力做兼职或者实习获取社会工作经验;25.1%的同学选择了人际关系
及其他。
    3  讨论与分析
    3.1 体育学生应客观冷静地认识自我,好职业定位
    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期望偏高,尤其是在地域选择、单位选择,毕业生的择业标准显示出功利化的趋向,倾向于选择珠三角发达地区以及公务员、国企等稳定单位,对此有必要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体育大学毕业生正确的评价自我,客观分析自己的实力,全面恰当地认识和了解自己的理想、价值观、性格、兴趣爱好、能力、知识,甚至身高、外貌等,在求职过程中,不亢不卑,应当使自己的心理定位与就业目标相一致,作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从长远目标着手,积极谋划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当获得理想的职业时机还不成熟时,应学会调整自己的目标,先就业,再择业,在工作中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增长阅历,为今后的职业生涯作更充分的准备。
    3.2 体育专业独立性强,学校应加强对体育专业的就业指导
    体育专业学生不能很好的完成就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专业自身的特点,它包括体育院系的专业设置对社会需求的适应,社会本身对体育专业需求的萎缩等的客观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紧张,体育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学生在就业上缺乏一定的弹性,不能很好的适应市场形势进行的自发调整[3]。
    这种就业困难的形势,决定了体育专业学生的择业观念需要改变,要有很强的择业意识,为此,要在头脑中真正具备了自主择业的意识,才能承受来自多方面的心理压力。所以,体育院系要认真组织贯彻落实体育专业学生的择业问题,认真做好相关的择业指导和教育工作。应该认识到大学生职业意识、职业观的形成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的教育、培养和积累。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因此,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必须是全程化的,应该从新生入学起,将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与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分段实施。从感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出发,引导大学生用“全面发展”的视角形成健全的自我价值定位,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主动把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结合[4]。帮助结合自身特点,调整就业方向,帮助学生了解求职面试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分析就业形势,掌握就业政策,使体育毕业生自身的能力能够在求职中得以充分发挥,在就业市场的竞争中取得主动。
    3.3 做好择业挫败教育,提高心理调适力
    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学生遭受挫折在所难免。体育专业学生就业形势严峻,遭受的挫折更为普遍,所以体育专业学生要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要学会自我欣赏和自我接纳,对自己的本来面貌抱认可、肯定的态度,敢于竞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避免由于择业动机冲突引发的心理失衡对每一位毕业生都至关重要。近年来,高校体育学生的求职心理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表现为择业心态的失衡及心理冲突引发的心理危机日益严重[5]。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和心理辅导部门应该联合起来,从增强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帮助大学生树
立良好的择业心态,认识到择业目标的最终实现是一个长期过程,现实社会条件下,大学生的择业是一个选择与被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调节自我情绪,调适择业受挫后的心理,以良好的心态调整自己的择业目标,是成功择业的基础。
    参考文献
贾青资料
    [1]李财瑜,张文仙.关于体育专业学生择业现状的调查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5:23~25.
    [2]徐国斌.江西省部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择业意向的调查研究[J].科技广场,2008,9:56~57.
    [3]唐章晖.体育专业学生职业选择的调查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1~13.
    [4]杨茹.对体育专业大学生择业心态的调查与对策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4.
许斐刚    [5]陈丽花.福建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意识调查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10,12: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