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和大国博弈
经济危机的产生和资本主义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马克思曾经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作出过准确的预言:
“资本家希望工人阶级大量借贷消费越来越贵的商品、房屋和新技术享用,这将促使他们背负越来越大的债务,直到这些债务大到所有银行破产,政府将私有银行进行国有化,从而最终走向共产主义之路。”
马克思早就指出:经济危机往往发作于资本主义经济高速膨胀期间,由于缺少市场制约机制,社会财富分配不均,劳动者购买力增长跟不上社会财富增长,最终导致生产过剩,资金回笼停滞,社会生产链条断裂,进而经济体系崩溃。其基本特征包括:往往发生于经济高峰之后,发生突然,呈连锁反应之势,瞬间波及整个经济层面,且在爆发过程中社会生产力并不见衰退迹象,主要是资本市场遭到毁灭性破坏。
然而,经济危机发生的历史条件和背景,不能忽视大国的崛起和大国之间的博弈。一个大国的崛起与衰落一般会从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因素进行思考。经济危机的产生是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就和一个大国对内和对外博弈息息相关。
经济危机产生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当资本主义产生在地中海沿岸时,就注定他一定会在资本主义发展较快的国家产生。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使得许多欧洲国家先后在新生资本主义的作用下繁荣昌盛,先后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可以主宰世界经济。然而也正是这些国家,发生的经济危机,逐渐波及到全世界,并对世界格局产生重大的影响。
从荷兰在继葡萄牙和西班牙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后,在1637年便发生了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金融泡沫——“郁金香泡沫”。当人们开始对这种所谓存在升值潜力的植物进行狂热投机时,引起大众抢购,导致价格疯狂飙高,随即产生了巨大的泡沫。在泡沫化过后,价格仅剩下泡沫时的百分之一,让荷兰各大都市陷入混乱。
荷兰的这次投机泡沫虽然没有造成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但使得荷兰的资本主义发展遭受重创。
不完全同于葡萄牙和西班牙以海外掠夺和殖民统治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在荷兰这个资本主义新兴国家中,荷兰人以其智慧和无谓的精神创造了声名赫赫的“海上马车夫”的神话,将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荷兰以低价格和特殊的运输船队占据了全球海上贸易的半壁江山,拥有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和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创立了现代金
融和商业制度,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并依靠商业积累起了巨额财富,而这些恰恰给经济危机的发生提供可能。终于,在1637年爆发了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经济危机。
荷兰的辉煌随着三次英荷战争的结束而落幕,郁金香凋零在太阳帝国的炎炎烈日之下。第三次英荷战争(1672-1674)也在郁金香泡沫的余波中以荷兰的失败而终结。
随后就是英国的发展。工业革命带来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变化,机器大生产模式是世界市场形成的内驱动力。为获得更多的廉价原料和商业市场,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改变了殖民侵略方式,从早期赤裸裸的殖民掠夺变为以廉价商品为主要工具,火药武器为辅助手段的经济侵略。亚非拉美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形成了西方资本主义主宰世界贸易的格局,而英国则凭借其“世界工厂”和“日不落帝国”的双重优势,成为了这个世纪中主宰世界的经济霸主。
但英国风光无限的表面下,隐藏了多少资本主义发展相伴随的经济危机所带来的痛楚。
1720邱泽唐嫣主演的电视剧年倒闭的南海公司给整个伦敦金融业都带来了巨大的阴影。当年,南海公司接受投资者分期付款购买新股的方式。在巨大的利润诱惑面前,投机者的疯狂追捧,使得股票供不
应求,导致了价格狂飙到1000英镑以上,看似五光十的利润背后却是巨大的泡沫。《反金融和投机法》在国会通过后,内幕人士与政府官员大举抛售,南海公司股价一落千丈,南海泡沫破灭。
从地理上看,英国只是一个不大的岛国,它的人口在1890年时也不过37,400,000 , 它的主要竞争对手无论在领土面积或人口总数方面都超过英国, 英国甚至连保卫自己的利益也需要仔细的外交考虑。在英国与其竞争对手的博弈中,经济危机的发生成为英国的一个致命软肋。
英国的发展,辉煌与没落,不能不谈到在其大洋彼岸的美国。美国1776年独立战争取得胜利后,在政治上脱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然而在经济上还不能完全独立,很大程度上依赖与英国。在美国独立60多年后的1837年,美国的经济恐慌引起了银行业的收缩,由于缺乏足够的贵金属,银行无力兑付发行的货币,不得不一再推迟。这场恐慌带来的经济萧条一直持续到1843年。
独立后的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还处于萌芽之中,金融发展经验不足,使贵金属由联邦政府向州府银行转移时分散了储备,妨碍了集中管理,储备分散所导致了稳定美国经济机制的
缺失。同时还有来自英国方面的压力。
然而,在资本主义历史上第一次具有世界性特点的普遍生产过剩危机是1857年的经济危机。英国在贸易和金融上对美国的侵入,使得美国新兴实业与金融形成对英国的依赖,又是同样的原因,英国的产品充斥了美国市场,阻碍了美国冶金业和棉纺织工业等当时的重要工业部门发展,并对其形成致命打击。美国成为英国产品的主要倾销地,一旦美国各部门企业破产,将反噬到英国的经济。
1857年,美国有5000家企业破产,当年秋季,美国爆发了货币危机,银行系统瘫痪,纽约63家银行有62梦见自己爬山家停止支付,贴现率超过60%,股票市场行市下跌20%-50%,许多铁路公司的股票跌幅达到80%以上。
之后,美国发生了“南北战争”。其后,奴隶制的消灭、宅地法的实施、重工业的发展,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1900年爆发了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第一次经济危机,这一次危机从经济相对落后的俄国开始,随后迅速影响到美国以及欧洲,刚刚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的日本首次遭受了经济危
机的直接打击。这种直接打击欧美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间接影响亚非拉各地区的“世界效应”,说明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190710月,美国银行危机爆发。纽约一半左右的银行贷款都被高利息回报的信托投资公司作为抵押投在高风险的股市和债券上,整个金融市场陷入极度投机状态。
战争是政治的延伸,政治是操控经济的有力杠杆,经济是政治成败的关键因素。由经济层面导致的战争,是政治结构重新分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经济运行的轨迹。从日本受世界行的经济危机影响的那一刻起,便埋下了日本侵略中国的罪恶种子。经济规律与政治手段的相辅相成,才能有效的控制经济运行。一个地区或者国家与国家间的博弈中,经济危机成为了一张王牌。在美国有一句话叫做:几乎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成就了一位伟大的总统。所以在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之初就有人如此告诫他,并劝他好好利用这次经济危机。正如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的美国总统罗斯福。
失业者排长队领取救济金和食品
破产的企业家
        再也没有哪次经济危机像20世纪30年代的这次经济危机让人类刻骨铭心了。从美国到世界迅速蔓延的经济“瘟疫”摧残着人的意志,更沉重打击着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波及到了每个国家中的所有经济部门,而且传播的速度更快,来势更加迅猛。
绝望像阴云一样笼罩了整个美国。一些看不到出路的人甚至从纽约刚刚建成的华盛顿桥上跳了下去。当时,美国和世界各大媒体都不得不用这两个字来形容30年代初的形势,那就是“恐惧”。(《大国崛起》的解说词)
在此期间,社会经济虽然有一定发展,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资本家为眼前的利润驱使,盲目扩大生产,使得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数据显示,1914-1920年期间,美国基础信用增长了1倍。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突然结束虽然导致了美国19191920怎么选择装修公司年的经济急剧衰退,但美国商业银行信贷仍大幅增长。美国所谓的喧嚣的20世纪的繁荣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信贷增长基础之上的。金本位制的终结和信贷的大幅增长,产生了一个巨大的泡沫,在美国工业生产增长强劲的同时产生了生产剩余,而美国农业却经历了长期的萧条。美国农产品出口不断下降,农产品价格不断下
跌。城乡差距急剧扩大,进而影响了农民的消费支出,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刺激了生产的相对过剩。
以下是一些当时的相关数据:
图1 美国1929年之前的贸易顺差累计额 (单位:百万美元)
 
新水浒传女演员表图2 美国大萧条前后货币供给与商业银行信贷变动状况 (单位:%
 
3 美国大萧条前后的工业生产与零售物价指数(单位:%
 4 大萧条前后美国经济增长与股市表现 (单位 %
5 大萧条前后道琼斯工业指数
6 大萧条期间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走势 (单位 %
        处于经济危机中的美国,时任总统的胡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其自由放任,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危机期间的主要经济政策及其效果如下表所示:
保存网页内容
主要政策
具体措施
效果及后果
那英前夫
维持原有工资水平
召集召开企业界巨头、劳工领袖等私下会议,达成相互合作的君子协定,即企业界保证维持现有工资水平、劳工承诺不进行罢工在政府的鼓动下,维持工资不降低的协议得到确立,以防止工资和消费螺旋式地降低
从短期效果看,在早期对于稳定人心、防止崩溃的更大蔓延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受国际金融动荡等因素影响,君子协定最终宣告破产
财政政策
扩大政府公共投资,兴建公路、国家公园、胡佛水坝等,此间,美国政府公共工程开支达7亿美元,是1900年以来到1929年总和2.5亿美元的近3倍;
下调个人和公司所得税一个百分点
有利于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国内购买力,但随后胡佛政府为实现预算平衡,又增加了税收,使得原先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
实行贸易保护
1930年签署霍莱.斯姆特法令,提高关税税率到53%的水平
使美国在此后的三年中遭到了33个国家反关税政策的抵制,国际贸易量急剧下降
加大对农业的援助
改变农业萧条的局面,股崩前,通过农业产品销售法,建立联邦农业局;股崩后,成立谷类稳定公司,力图通过收购多余的粮食来制止价格的下滑
收效甚微,损失了政府的大量财力
货币政策
没有出台任何刺激市场流动性的方案,用美国经济史学者约翰·S·戈登的话说,就是国内经济快被通缩冻毙时,美联储还开着经济过热的退烧药
货币供应量在大萧条期间减少了1/3
利率方面,初期,美国先是将利率由6%逐步降低到1.5%1931年则又将利率拉高到3.5%,并禁止银行自贴现窗口借款,致使债券市场崩盘,加剧了萧条
美国经济走出经济危机的阴霾还得益于罗斯福的新政。罗斯福新政不仅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也为其他国家实施国家干预经济,进行体制性自我调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位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通过政府行政力量,将集中起来的社会财富,向社会底层人员分散。从而使经济逐渐恢复平衡,促进经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