窿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游览天下第一智慧山苏州穹窿——《孙子兵法》诞生地,乾隆六次祈福地。我是景区讲解员年末结转分录***(自我介绍)这次的穹窿山之旅将由我全程为大家讲解。在旅程中,假如您碰到什么疑难或者问题可以跟我提出,希望我的解答能让您满意。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度这段美好的时光!
来苏州前,您一定听说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吧!其实,把苏州比喻成人间天堂,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苏州是鱼米之乡,有古典的园林,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有风光旖旎的自然山水。那么,今天我们在穹窿山即能探索到丰厚的历史文化,又能领略到优美的自然风光。
首先我给大家来介绍一下穹窿山景区的概况:穹窿山是天目山东北延伸的余脉,山体由石英砂岩构成。山形北西走向,长约7.5公里,北高南低,北宽南窄,最宽处有4郑佩佩个人资料公里,在平面图上,整座穹窿山形似“耳”字。穹窿山位于苏州西南部二十公里处,在19982月份正式对外开放,其主峰笠帽峰海拔341.7米,为太湖东岸山之冠,景区总面积达18平方公里,是吴中地区海拔最高 、面积最大的一座山。因此被称为“苏州第一山”。穹窿山不但历史悠久,景
优美,而且人文景观众多,主要景点有御湖、望湖园、孙武苑、朱买臣读书台、上真观、宁邦寺等。
御湖
大家都知道乾隆皇帝曾六下江南,据考证六次都到过穹窿山,眼前我们看到的这个美丽的湖泊就是御湖。原来只是一个无名湖泊,但因清高宗弘历(乾隆皇帝)每次驾临穹窿山时,都要经苏福运河到善人桥御湖后弃舟登岸,也就因此得名了,所以御湖中还有迎驾亭,附近的村落为接驾村。
石牌坊正面刻有“慈恩圣德”,两边是爱国政治家、革命家于右任题的对联“人文开日月,盛绩纪尊彝”意思是说:现在人类的历史就像日月升华,乾隆的功绩可以刻在西周的青铜器上,赞扬了乾隆皇帝的功绩。反面“日月同辉”对联“云开天地月,日照山河村”,表达的是大地生辉,穹窿山很有生机的一面。谢娜档案
御湖总体面积达75000平方米,水域面积达55000平方米,最深处5米。平均水深3米,湖面呈不规则的方形。湖心我们看到的是龙涎瀑布,是苏州地区最大的人工瀑布,高18米,
洗烽录宽45米。在几里外都能感受到瀑布之声的震撼。湖边还有许多文人的墨宝:“芳涛”是宋代大文豪苏轼题写,意思是:风吹御湖,两边花草气味芬芳,鸟语花香,连湖面的波涛也带有芬芳。“天地清合”由民国元老于右任题写,意思是:事态清平和顺。“吴郡名山第一山”由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的米芾题写,显示出了穹窿山在苏州诸山中的地位。“山辉川媚”由徐枋题写,明末徐枋曾在穹窿山隐居,表达了对穹窿山山清水秀,山辉水媚自然风光的赞叹。“得山水清气,极天地之观”是于右任题写,描绘万物造化中蕴涵的山水精神,尽赏天地景象。
应天阁当年是供皇帝喝茶小憩的地方。匾额上“风物清嘉”由近代学者章本义题写,表达了苏州是个物产丰富,人文清雅,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现在我们游客也可以坐在皇帝曾喝过茶的地方,边品着杯中的香茗,边欣赏着眼前自然之美与人工巧术浑然一体的御湖,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中,舍不得离开。
御湖山庄是新建的度假酒店,拥有72间豪华装修的观景房,24小时管家式贴身服务。并设有会议室、西餐厅、室内SPA、酒吧、KTV、垂钓等多项配套设施。在湖中有一船形的观景台,是饱览穹窿山美景的最佳位置。整座山庄掩映在穹窿山的青山绿水之中,成为都市里的世外桃源,更是都市人向往休闲的好去处。
中国十佳宜居城市景区大门口
现在我们来到了穹窿山景区的北大门。刚才我跟大家介绍过,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六次都来过穹窿山,并且每次留下墨宝。大门口“穹窿山”三字就是乾隆御笔。“穹”是苍穹、高大的意思,“穹窿”是我国古代一种传统的宗教建筑形式,俗称“圆顶”,是迈向圣殿的通道,而穹窿山的山体是中间隆起,四边下垂,形如圆顶,把它叫做“穹窿山”也十分贴切。两边柱子上的对联“太湖万顷在襟袖,穹窿亿丈凌星辰”是乾隆第三次来穹窿山时留的,意思是说:在穹窿山山顶眺望太湖,八百里太湖好像就在襟袖之间,山高亿丈伸手就可触摸到天上的星星和月亮。表达了乾隆对穹窿山的赞美,一种帝王霸气有感而发,也体现出了穹窿山在我们苏州诸山中的地位。待会我们登上山顶,便可以切身体验一下这种感觉了。
走进大门,在正门背面有一块匾额“舒心畅神”是著名书画家亚明(江苏省高级干部,前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所题,表达了他游玩穹窿山之后的美好心情,感觉心情舒畅,精神倍加。两边“何处仙人被酒逃归天上去,异领词客吟诗才到此间来”这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可见,游览穹窿山之后,您便能切身体会远离喧嚣城市后的宁静,以及那种来自大自然的诗情画意。
丹泉
我们眼前看到的这潭池水是“丹泉”,据说是神农时代的赤松子曾在穹窿山取赤石脂炼仙丹,这泉就是赤松子炼丹时洗药草之水,故称为“丹泉”。
铁竹亭
铁竹亭是为了纪念穹窿山一位比较有名望的道者施亮生而建,他是上真观的开山祖师,道号铁竹道人。施亮生是苏州横塘人 13岁到苏州朝真观出家学道,23岁拜徐演真门下为徒,学五雷正法。后来又在前明巡抚吴晋锡和真人张应京的协助下兴建上真观,把上真观扩建为5048间,称为江南的道教中心。施亮生为苏州的道教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劳,这里也是他当时下山经常休息的地方。我们后人为了纪念这位铁竹道人,就在此建了这个“铁竹亭”。亭的两边有一副对联“静坐不虚兰室趣,清游自带竹林风”,清代书画家王震所题,表达了一种雅趣和感叹,坐在这里可以品赏兰之趣,行走在这条廊里。两边青竹摇摆,一股股清爽的竹风随身而行。继续往前是“足畅轩”,国民党元老于右任老先生在和风朗日的天气中,一入山门就被此处的“山水园林”所陶醉,顿感脚步轻快,心畅神舒,忍不住题了这幅对联:“修竹崇兰,静观其趣;和风朗月,足畅斯怀”。
乾隆御道
我们现在已来到了御道入口处,这牌坊是花岗石特制,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和纪念堂用的就是这种材料,两侧柱上刻有“居然五岳尊,突作三吴冠”,是明代诗人申时行《登穹窿》诗中的一句。五岳(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突出了此山在江浙一带山之冠的地位。当年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每次驾临穹窿山时,都是从这条山道上山的,故称为御道。然而大家是否发现,我们这里的御道跟其他的御道有所不同。一般我们看到的御是用青砖铺成“人”字形的,暗寓这是“万人之上”的君主走过。而此御道呢是当时本地的官员得知乾隆就要驾临穹窿山时,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在一夜间将一条山间小路铺设成现在的模样,因此更具有纪念意义。今天,各位不妨跟我来走走这条乾隆御道,也来沾点皇恩和灵气吧!
在御道的两旁有许多名人留下的石刻,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一块,也是乾隆御道上第一方石刻“民国甲子四月,西林岑春煊,武进冯家锡,宜兴朱祖荫,桐城孙发绪,桂林况周颐、吴肇邦,腾冲李根源同来游”。由著名爱国人士李根源书写,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李根源隐居小王山时,常与前去拜访他的友人一起游穹窿山,并留下多处石刻,这块石刻就是1924年李根源与六位友人共游穹窿山时,由李根源题写并请人镌刻的。
前面“乾隆御道”四字由现代书法家崔护先生题写,崔护不仅书画著名于世,还能诗善词,是中华诗词协会的创始人之一,作为一名艺术家,他的社会职务很多,其中一项却是为书法家少有,就是——苏州道教协会名誉理事。(已于2008年故世)
“小函谷”三个篆字,是 19373月,著名爱国将领李烈钧、程潜在李根源的陪同下游穹窿山时所题,因为当时看到此处景优美,御道又直通道教圣地上真观,李烈钧不禁想到了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的故事,因而留下“小函谷”三个字。边上泉水叮咚,如佩环之声。是今人张士东题的楷书“听泉”,这使人沐浴在山水清音中的同时,又逐渐进入佳境。
“吴中第一山”是由崔护的学生潘振元篆书,向我们显示了穹窿山在苏州西郊诸山中的地位。
再看,在我们右边的石头上刻有“望莲”两字。有的游客感到非常奇怪了,难道这山上有莲花不成?其实这朵莲花离我们很远,大家可以停下脚步回过头看,(现在由于路的两旁枝叶茂盛,看不清楚了)在穹窿山的北面是苏州的又一座名山——天池山!因为山顶有数块巨石矗立,远远望去形似一朵盛开的莲花,俗称“莲花峰”。
现在呈现在各位眼前的是宽达数丈的摩崖,李根源隶书“太乙天都”四字非常明显。“太乙”原为终南山的另一个山名,也可指道家最高之“道”或天神。“天都”原指天空,也可以喻为仙家天宫。传说中穹窿山乃神仙行游之地,令人有神灵胜迹众多的感觉,所以“太乙天都”旁还刻有“聚灵胜境”。整块石坡浑然一体,形如一只凤凰,在凤凰头部眼睛处有两股清泉,故称“凤眼泉”。泉水终年不枯,酷似天凤泪流不止。
那么,这只凤凰为何泪流不止呢 ?各位游客请随我到慈孝亭休息一下,我为大家讲一个凄美的故事。
相传,乾隆六下江南,一是微服私访,体察民情,更主要的是为了寻他的亲生父亲。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将这个故事演绎得曲折动人。据说乾隆刚登基不久,发现每日上朝总有一位姓陈的宰相陈阁老缺席不上朝,乾隆询问后得知是雍正特许的,心里很是纳闷,决定到陈阁老府拜访一下,可当乾隆来到陈府门前,却发现大门紧闭,两边的石条上用红漆写了一副对联:“若要此门开,除非我儿来”。乾隆见后非常不悦,心想:我作为一国之君特来看你,你却把我这当今皇上看成是自己的儿子,这不是欺君吗 ?所以没做过多的逗留就悻然离去。等乾隆一走,陈阁老就命管家将所有家仆解散,仅留下管家一人,其余老音悦v榜年度盛典exo
少在一夜之间就在京城消失了,后来乾隆为了弄清陈府门前的对联,几次差人探访都是无果而终,有一次,乾隆在茶楼听到有人说当今天子并非帝王嫡传,而是陈氏之子,而陈阁老现已逃到江南苏州一带隐居,乾隆听后觉得事有蹊跷,于是派人私下四处打听,据说乾隆到苏州后,听说穹窿山为海拔最高,更有名的是山上有江南的道教中心上真观,康熙也多次到那里朝圣,于是决定上山寻访。到上真观后,乾隆将全道观的道士一一过目,却不见陈阁老,后来从观主那得知,早上有一位道长仙逝。当乾隆在观主的带领下看到升仙台之人就是陈阁老时,禁不住流下了眼泪,所以最终乾隆带着自己的身世之谜离开了穹窿山,为了寻亲生父亲,乾隆不知走了多少路,吃了多少苦,或许这份孝心感动了上苍,这只天凤也一直泪流不止啊 !我们后人建了慈孝亭也是为了纪念乾隆的这份孝心,在慈孝亭前面“双膝泉”,相传就是乾隆跪拜上苍保佑其父子早日相遇时留下的膝印,各位,现在不妨到双膝泉洗洗手,沾点乾隆的诚意,带点孝心回去吧。
前面翠竹成片,每到春天,雨过天晴时,游人可听到新竹拔节,笋壳脱落的“叭叭”声,因此这段御道叫作“听竹幽径”。在入口处有一方石刻,是当代书法家周玛和的行楷“灵应”二字,“灵应”与“林荫”谐音,并且与我们刚看到的“聚灵胜境”相呼应。让人们在这神秘美丽的天地里自己去心灵感应。
土地祠
    继续往前是土地祠,里面供奉的是城隍爷、水仙明王、土地公公。专保护当地的百姓,深得百姓的敬重,水仙明王在道教中称水神。据《吴门表隐》云:“穹窿半山土地庙在膝潭上,神姓施,名醴泉,香山人,讨湖寇死节,投尸于太湖,有螺蛳鱼护尸之异。”
  庙因年久失修,1958年,在风雨中塌毁,现已于2006年修复,规模胜过旧观。过去香山有位抗匪英雄施醴泉,当时太湖边常有强盗出没,进村打家劫舍,下湖抢掠渔船商贩,施英勇顽强,常带领民众与之搏斗,匪徒惧之。有一回,湖匪结帮围攻,欲致施于死地。施寡不敌众,英勇殉难。事后民众屡经打捞搜索,得其遗体,满身螺蛳鱼虾护其身,久沉水中而不腐。厚礼安葬。并于穹窿半山土地庙塑造神像,逢期祭祀,颇得善男信女景仰。
  走到这里,整个御道也走了一半,因此路旁有“半山泉”三字。在旧时,一些达官贵人,善男信女去上真观进香时候,到这里都要休息一会儿,歇歇脚,喝点泉水,再继续往前。传说中有许多仙人曾在穹窿山修炼,游玩,那现在我们走过这座得仙桥就正式进入仙境,也沾点穹窿山的仙气。
土地祠继续往上步行约三分钟的路程,翠竹成林。在左边竹林中山沟的对面,有一个用石块砌的潭,直径两米左右,或许是因为地理环境的改变,潭中的水已经干枯。据山下接驾村七十岁左右的老人说,这就是“乌龙潭”,又称“乌龙泉”。旧时在乌龙潭旁有一棵粗大的柏树,称“乌龙柏”,乌龙柏上有一条如筷子长的大蜈蚣,后来被一位江西人收去做药材了。当时山中有一种说法:假若有黑蛇从潭中出现,天必定会下雨。又因为潭在竹林低洼处,光线比较阴暗,所以潭中的水深邃又显得黝黑,冷气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