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的创新观后感(范文7篇)
刘在石主持的节目流浪地球的创新观后感篇1 赵薇 许宗衡
假期里,我和爸爸踏进电影院,看了号称中国第一部科幻片《流浪地球》。
七情六欲什么意思
作为一部科幻片,当然要有震撼的片段和细节啦!这两样《流浪地球》都有。再带上3D眼镜,那震撼的效果不是我能说的。
《流浪地球》讲述的是:太阳正在慢慢的老化,膨胀。只要到了一定程度,太阳就会爆炸,就会毁灭整个太阳系。为了人类的生存,人类搭建几千个大型喷射器把地球推出太阳系,飞到遥远的新家。人类把这项计划叫做“流浪地球计划”。在计划的实行当中,因为渐渐远离太阳,导致地球地表的.温度达到零下81度。所以人类又建造了温暖的地下城图以生存。在这时,男女主角出现了,由于男女主角从小就在地下城长大,没见过地表长什么样子,对地表的印象只停留在三岁的时候。所以他们想出去看看地表。当他们出去时,一场灾难发生了:当地球接近木星时,由于木星的一些特性,导致地球的喷射器大半出了故障。如果地球被木星的引力吸去的话,会把地球撞碎的!这时无数位科学家们想了无数个办法,但都无济于事,
而男主角听到这件事情后,想起了小时候爸爸给他说的话:木星的气体百分之九十是氢气,而氢气是可燃物,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办法:用地球上的最大的喷射器发射一束激光,用激光使木星的气体点燃,发生的冲击波足以让地球脱离木星的引力。他把这个办法告诉政府,但是政府却说有一个科学家提出过这个办法成功几率为零。无奈之下他只好拉一些人来秘密潜入喷射器来实行这个计划。通过不懈的努力,他们成功地把地球拉出来,把这成功几率为百分之零的计划实现了。
看完这个电影,我认为:希望是可贵的,有了希望,才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我还想说:如果人们再不注意的话,地球上的资源将会用尽。所以,请珍惜身边的一切资源吧!
流浪地球的创新观后感篇2
《流浪地球》描述的是不幸的事情,但现在的孩子是幸福的,想想自己这个年龄的时候只有《地道战》《地雷战》《上甘岭战役》还有《铁道游击队》等等爱国教育片。现在他们都是这类科幻大片。科幻题材的电影我看过《后天》,那时候是一种震撼的感觉,但《流浪地球》比《后天》还震撼,画面的震撼,情感的震撼,希望的震撼都有之。有人可能说中国为什么前几年拍不出这样的电影呢,不可否认有借鉴参考的因素,但从零到一是创新,
从一加一大于二也是创新,《流浪地球》就属于后者,而且这一次拯救地球,拯救世界的主人换成了中国人。
  地球开始了长达2500年的流浪,这样漫长的过程中人类只能栖居底下城,看不到太阳,也看不到月亮,更是看不见曾经的蓝天空。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都是那样的渺小,人类也如此。迄今为止从我们的祖先到现在的人类,活着真不容易。对于个人也是异常艰难,小的时候到现在可能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无数次的危险擦肩而过,大家试试想一下,如果曾经的某个因素偏差可能我们都看不到现在的太阳。对于我们微不足道的个人,活好当下,珍惜现在,用力的过好每一天。
解救吾先生原型
坚定的希望是流浪地球上的人类的所具备的基本素质,我相信我们不能没有希望,如果放弃希望就是一种犯罪。电影中吴京扮演的父亲没有放弃希望,在最后关头驾驶空间站冲向木星氢气层引爆空间站所携带的30万吨燃料;剧中的刘启以及他们的救援团队没有放弃希望,在大家都纷纷撤离的过程中逆向而行去到转向动力中心去重启动力;剧中其他各国救援执行人员在感召下没有放弃希望,最终他们返回基地协助救援。正是在这样的希望之下,他们拯救了地球,拯救了人类,使得地球逃离了木星的吸引力重新回到正常的行驶轨道上来。
电影的场面再加上3D的效果会给观影的我们视觉的冲击。有北京、上海冰凌的地面,还有被寒冷冰寒封住的央视大裤衩和东方明珠;有地震带来的地壳运动导致建筑物的再次轰然倒塌的压顶;有木星大气波冲击带来的从天而降的火球冲击地面,这些场面的刻画丝毫不输国外大片。情感的叙述也是细腻周到,有父子感情的冲撞,有兄弟之情的磨合,有朋友之情的肝胆相照,所有情感的描述在大环境,大背景的烘托下都恰到好处,直润人心。以致电影结束影院的灯亮起,座位上的人们还久久不愿离去,仍旧沉浸在电影带来的那种氛围之中。
网上有人说《流浪地球》上映之后将开启中国科幻大片的元年,我非专业人士不敢妄评,我只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是一部好电影,并愿意推荐给周围的朋友,也愿意写一篇观后感来记录它,正如现在正在干的事。
流浪地球的创新观后感篇3 中华无敌前传
最近,由屈楚萧、吴京和李光洁等主演的科幻灾难电影《流浪地球》正在热映,影片根据刘慈欣的小说改编,主要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人来开启流浪地球计划逃离太阳系寻新家园的故事。网友们是如何评价这部电影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当毛笔楷书的标题“流浪地球”出现在大荧幕上,我整个人热血沸腾。中国低迷数年的科幻片市场,就像流浪地球一样,兜兜转转,终于回到了正轨。多少年来,我们看着西方科幻电影中飞船起飞,人体传送,虫洞穿越。而地球作为人类美丽,唯一的母星,一次次看着人类远远离去。但是这一次不同。在安土重迁的中国艺术幻想中,人们决定带着地球上路。家园与故土,是古老东方文明难以割舍的情怀。在无尽的星海中,多了一份牵挂羁绊和重装前行的壮烈。带着母星上路是浪漫的,然而也是沉重的。
重装上阵,人是会死的,但希望会因此延续,“子子孙孙无穷尽,而山不再高。”于是我们看到了卡车运输员为了不连累“火石”选择分离车头坠崖;看到了救援小队队员付出生命拯救老韩,只是为了让他多活几分钟;看到了刘启千钧一发修复了卡住的发动机;看到了何工程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连接上传硬件。生命付出了,但如果是为了更多生命充满希望的活,我想那是值得的。
与地球上充满人情对应的是空间站里Moss的冷酷和理性。Moss在木星引力变化后的0.42秒就已经计算出来人类的命运,于是操控转向,打算牺牲地球,用空间站物资完成火种计划。正是这些冲突,人工智能绝对理性和人类感性之间的冲突,一个人或者一代人
的死亡与作为物种的人类的希望的冲突,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冲突,让“流浪地球”最为一部电影,变得更有框架感。
与之相反的是地球上人们正在对熄灭的发动机实施“饱和式救援”,5000台发动机共运送76000个火石,派出了402600人的救援队。虽然电影中只展示了一个小队的事迹,但背后是全人类为了希望的挣扎, 希望,从不是无中生有,不是靠着一两个人的主角光环带来的。当个各国救援队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赶来增援,全人类站在一起完成最后的任务拯救地球时,我的眼泪无声的落来,随着而来的是对希望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