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答案)2021年九年级中考专题练习
记叙文阅读(四)
我的第一堂“同理心“之课
我11岁之前,外婆对我疼爱、照顾无微不至,直到她突然生病,住进了医院
那是一个傍晚,外婆突然喘不过气来,四姨赶紧带着外婆去医院。我看着救护车呼啸而去,仿佛永远也追不上。
之后,我又跑又走了约莫30分钟的路程(在那之前,我出门可笑得连过街都要大人牵手才敢),经过了十几个红绿灯,穿越了许多不熟悉的街道,不断问路人:“请问中山医院在哪里?”
那是我的第一次“流浪”。
我明白一个11岁的孩子在医院里不能做什么,但是我必须抵达那里……。那时外婆正被急救,医生说地可能过不了这一关。
我不是一个节俭的孩子,无论外婆给多少零用钱,我从来都只有透支,没有存余。深夜,茫然地回家,口袋里只有五块钱台币,饥肠辘辘,我走到家门口的面摊子,下意识地走进去,点了一碗阳春面。
面摊老板是一个外省退伍老兵,擀gǎn得也煮得一手好面;外婆疼爱我,常常带我到面摊子点卤蛋、海带芽、卤猪耳朵,加一碗阳春面。那个深夜,老板看我一个小孩走进来只点阳春面,便惯常地问:“卤蛋?”我平静地回答:“不要。”
第二天,中午当然没有人帮我准备便当。正在长大的孩子,到了下课放学已饥饿难忍。我又走进面摊子,问老板“我可以只要半碗阳春面,付一半的钱吗?”
老板想了一下,说:“好。”没多久,他给了我一整碗阳春面,我愣了一下,因为我怀疑他耳朵是否听不清,而且我铁定付不出一碗阳春面的钱。没敢动筷子,我走到正热腾腾煮面的摊子前,拉拉他的手:“老板你搞错了……”
他立即以浓重的四川乡音回答我:“你先吃,我忙,待会儿再说。”我坐下来,还没吃完半碗,老板突然把一个卤蛋放到我碗里,转身走了。
我静静地坐在那里,想等他忙得告一段落,再问怎么回事。约莫黄昏5点,客人少了些,他走过来问我:“小女孩儿,你的外婆呢?”
我据实以告。他立即说:“你以后天天来。外婆会好起来,你不要怕,她回来了,我再和她算钱。”
那一夜,我的三姨从台北赶回来探望外婆,我赶紧告诉她我欠面摊老板钱的事,她当晚带着我向面摊老板致谢,并还了钱。
面摊老板告诉我,他16岁就在田里被抓来当兵,一路打仗逃难,就靠许多不认识的人接济,才能活到今天。老伯伯动情地对我说:“你这女娃儿聪明,好好读书,孝顺外婆。”
11岁的我没有太多“同理心”,受到个孤穷老兵的照顾,我没明白:当他说“好好读书”时,是因为他没有读书的机会;当他嘱咐“好好孝顺外婆”时,是因为他被迫和父母离散,已无孝顺的机会。那“嘱咐”是遗憾,是另一种想家的表达,是深沉的叹息。
那是我的第一堂“同理心”之课,我不知道面摊老板识不识字,我甚至写不出他的全名,但他教导我的“同理心”之课,让我终生难忘。
写信格式
(陈文茜,选自《润·文摘》,有改动)
1.请概括文中主要讲述了什么事。
                                                                    下雪打雷是什么征兆
                                                                   
2.你如何理解文中加点的词?
那是我的第一次“流浪”。
                                                                   
                                                                   
3.文章最后一段说:“……他教导我的“同理心’之课,让我终生难忘。”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牟星比基尼                                                                   
4.你认为文中的面摊老板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外婆突然生病住院,“我”手足无措;“我”去外婆常带“我”去的面摊子吃面,一开始只点一碗面,没钱点外婆常给“我”点的食物,后来再去只能点半碗面,面摊老板给“我”多盛了半碗阳春面,又给放了一个卤蛋;三姨带着“我”向面摊老板还钱,“我”得知了面摊老板的早年经历,长大后明白了他帮助和嘱咐“我”的原因。
2.“流浪”本义指居无定所,生活没有着落。这个词在文中一方面是指年幼的“我”独自一人寻去医院的路,茫然无措,另一方面是指外婆在医院急救,“我”没有了外婆的疼爱、保护,一时无依无靠。(意思对即可)
3.面摊老板对“我”的无私帮助、满怀期待的话语,给“我”上了宝贵的一课,这堂课让“我”学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学会关注、体谅别人的心情,这影响了“我”的一生。(言之成理即可)
4.文中的面摊老板是一个做面技艺高超,善良,关爱他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关注和体谅别人的人。(意思对即可)
我们的裁缝店
我们租的店面实在太小了,十来平方米,中间拉个布
帘子隔开来,前半截做生意,后半截睡觉、做饭。吃饭时,我们就全部挤到外间,紧紧围绕着缝纫机上的一盘菜。
我们的店面虽然小,但这样的话,炉子烧起来的时候,会特别暖和。很多个那样的日子——是晚春吧,外面狂风呼啸、昏天黑地,碎石子和冰雹砸在窗玻璃上,“啪啪啪啪”响个没完没了……,我们的房子里却温暖和平得让人没法不深感幸福——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地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气熏酥掉了,很久以后会突然掉下来一块。至
于炉板上烤的馍馍片,香气虽然被羊肉的味道盖住了,闻不到,却看得到它颜金黄灿烂,还泛着诱人的淡红。小录音机里的磁带慢慢地转,每一首反复听过的歌的歌词已失去它自己的意思,只剩一片舒适安逸。
库尔马罕的儿媳妇也来做裙子了,她的婆婆腼腆地跟在后面,提个塑料袋子,宽容地笑着。我们给她量完尺寸之后,让她先付点订金,这个灵巧敏捷的漂亮女人二话不说,从婆婆拎着的袋子里抓出三只鸡来:“三只鸡嘛,换一条裙子,够不够?”她要订的是我们新进的一块布料。这块晃着金碎点的布料一挂出来,村子里几乎所有洋气点的媳妇就都来定做了裙子。这是我们这个小地方能追赶的为数不多的时髦之一。
她说:“不要让公公知道了啊!公公小气嘛,给他知道了嘛,要当当(唠叨、责怪)嘛!”
“婆婆知道就没事了?”
“婆婆嘛,好得很嘛!”她说着,揽过旁边那个又矮又小的老妇人拼命拥抱,叭的声亲了一口,又说:“等裙子做好了嘛,我们两个嘛,你一天我一天地轮换着穿嘛!”
她的婆婆轻轻地嘟囔着什么,露出长辈才有的笑容,甚至有些骄傲地看着眼前这个高挑苗
条的年轻儿媳妇。
库尔马罕的儿媳妇是我们这一带出众的两三个漂亮女人之一。她有着猫一样明艳的容颜,目光像猫的目光一般抓人。她的举止也像只猫,敏捷优雅,无声无息。长年粗重的劳动和寒酸的衣着,似乎一点也没有磨损她青春的灵气,反倒令她滋生出一股子说不出的新鲜的野气——虽然她修长匀称的手指总是那么粗糙,布满了伤痕;脚上拖着的那双干活时才穿的、还没来得及换下来的球鞋,鞋帮子早垮得没了个形状;指头也顶出来一个。
库尔马罕的儿子也是一个俊美的年轻人,但一和妻子站到一起,就会很奇怪地逊一大截子。
我们没有理由拒绝这三只鸡和她那因年轻而放肆的美梦。我们要鸡干什么?但是我们还是要了。
“家里鸡少了,公公看不出来吗?”
“看不出来。”
“家里鸡很多吗?”
日用百货批发
“多得很。”
“五十只?一百只?
“七只。”
“啊——”太不可思议了,“七只鸡少了三只,你公公还看不出来吗?”动森钓鱼大赛
“看不出来。”
当地男人不过问家务——已经严重到了这种地步。
    来这里做衣服的女人们,一个比一个可爱,可爱得简直让我都不忍心收她们的钱了。哪怕是五六十岁的老妇人,撒起娇来也跟小姑娘一样动人。她会像念诗一样哀叹自己的青春,满脸难过,眼睛却狡猾地笑。
所以,到了后来,我们的价格不得不降了一个档次——实在是没有办法呀。这样一来,我们的生意就更好了,我们也就更忙了,每天天快亮才睡下。整个喀吾图小镇上,我们家窗子的灯光总是亮到最后。
(李娟,选自《青年文摘》 ,有改动)
1.以“库尔马罕的儿媳妇”的口吻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注意概括的角度,故事的主要信息要齐全,语言要简洁。)
郑嘉颖女友                                                                   
                                                                   
2.第二段详写裁缝店的环境,有什么作用?(从所写环境的特点、环境与人物、环境与情节的关联等角度思考。)
                                                                   
                                                                   
3.品味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品析词语的表达效果,一定要结合文意,品析的角度一定要指向人物形象和这样写的好处。)
(1)她的婆婆轻轻地嘟囔着什么,露出长辈才有的笑容,甚至有些骄傲地看着眼前这个高挑苗条的年轻儿媳妇。
2)我们没有理由拒绝这三只鸡和她那因年轻而放肆的美梦。
                                                                   
                                                                   
4.本文表现的主要人物是库尔马罕的儿媳妇,为什么还要写“公公”和“库尔马罕的儿子”?(配角为表现主角服务。思考“公公”和“库尔马罕的儿子”各从哪个方面突出了库尔马罕的儿媳妇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