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电影明星的“健美”表演研究(1931-1937)
作者:鄢佩
来源:《美与时代·下》2020年第10期
        摘 要:国内外对影星考察较早,早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中国评论者已经关注到银幕表演的技巧,并涉及手势、身姿以及脸部表情对内心感情的表达。直到英国学者理查德·戴尔(Richard Dyer)1979年发表开创性的明星学研究专著《Star》,就为“明星研究”开启了一种新的理论方向,明星研究才成为一门严谨的学术研究。30年代初期,“健美”审美成为一种大众趋向,和中国古典美学崇尚的“林黛玉式”的病态美截然不同,“健美”审美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当时的表演风格和银幕形象的塑造,“健美”影星“自然”的表演風格和塑造的“进步青年”银幕形象不仅迎合了当时民众的观影心理,而且在“左翼”团体、政治斗争和商业生存的艰难环境下取得微妙的平衡,最终“健美”女性成为“新女性”的代表。
        关键词:民国;电影明星;“健美”表演
        何为“健美”?“健美”本意为身体健康、体型优美,在现代社会的认识里“健美”引申为一种
体育运动。不论语义本身存在何种内涵,其立足的基础都在于身体,身体成为一种凝视的景观,在身体影像的凝视与被凝视中赋予身体多重涵义。20世纪30年代“健美”审美成为一种新的趋向,在电影界,以往的“肉感”明星被“健美”明星所取代。本文试图研究的问题是:其一,“健美”审美是什么?它在30年代兴起的话语背景是什么?其二,“健美”审美对银幕表演风格的影响以及银幕角形象的塑造产生了哪些影响?
        一、20世纪30年代的“健美”审美趋向
        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电影影像中,至少可以从两个维度把握“健美”审美趋向的发生。就“健美”审美的启蒙话语来看,诚如当时观众所感叹的国内明星大部分“都是杨柳腰,铜丝颈,弦子腿吧!”[1]女性像生活在笼子里的金丝雀一般,供观众欣赏把玩。因此,一方面,“健美”审美的转向毫无意外地成为女性一种关于“健康”审美的启蒙观念;另一方面,从性别与国族的角度来看,当代学者曾有过这样的类比,中国近代民族衰落与男性阳刚之气的缺乏象征着“第三世界的民族寓言”[2]。这种观察不无道理,当时西方电影中塑造的中国人形象大多“卑鄙猥琐”,进步人士对外国电影中塑造的中国人形象早有不满。以洪深“不怕死”事件为标志,当局加强了外国影片中国人形象塑造的电影审查,而随着社会矛盾愈发尖
锐,尤其是“九·一八”“一·二八”事变的爆发,“左翼”电影人进入之后开创的“身体-国家-革命”的左翼“健美”影像逐渐成为时代主流。
        (一)“健美”审美的启蒙话语
        从发生学来看,20世纪30年代“健美”审美的出现本身具有强烈的启蒙性质。首先体现在大众传播媒介上,1927年,《中国电影杂志》就曾宣传好莱坞的“健美”明星,杂志刊登健美明星照片多幅,这些照片通过运动的形式“合法”地展示身体,并且传达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观念。反观当时国内大红的电影明星如阮玲玉、胡蝶等人塑造的中国传统女性人物则是“林黛玉式”的病态形象,从而激起当时的各大报刊如《玲珑》《良友》《电影月刊》等都积极号召女性“希望姊妹们从此努力宣传健康美”[3],而对“健美”的追求首先就需要摈弃以往的审美观念。因而在女性影像的塑造上,30年代初期就涌现出一批以周璇、王人美、金焰、白杨、黎莉莉为代表的健美女星,她们的表演方式及对其的评价与以往已经有了较大不同。
        早期女性的身体展示大致经历两个阶段。在中国电影初创时期,受封建观念的影响,女性不能抛头露面。1913年黎民伟拍摄的《庄子试妻》由闫姗姗扮演的侍女一角使他成为
中国第一个电影女演员,中国第一代女演员如王汉伦、杨耐梅等人则因坚持拍戏,不得不与家庭决裂。20世纪20年代的电影女明星的收入虽然有所提升,但是仍然受到道德谴责,认为她们和“娼妓”一样,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她们对身体的展示。“身体”展示在当时引发的讨论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是社会风化,长期以来儒家“礼”的教义,使身体的公共展示成为一种“淫秽”的象征;另一方面,电影的商业属性又促使投机分子迎合小市民的低俗心理,女性身体成为被剥削和凝视的对象。而“肉感”在其中则扮演了重要的商业标签的功能。在1927年但杜宇拍摄的《盘丝洞》大获成功后,“肉感”一词便直接用于表现女演员身体裸露的描写。现存《盘丝洞》的剧照中有一张殷明珠身穿肚兜、含羞带笑、举止优雅的剧照,颇具有“肉感”审美的一些特征,比如《北洋画报》便以《FF真不愧为FF》对殷明珠进行讥讽[4]。
        晚清尤其是“五四”以来,社会中虽然不断有声音呼吁“妇女解放”,鼓励女性独立,电影为女性进入社会公共领域提供一种途径,但是社会并不提倡女性登上银幕,在“文明戏”演出中,官方就禁止女性登台表演。殷明珠是较早几位打破传统禁忌的女性演员之一,其后也因各种原因主动息影,这是传统女性在迈向现代性的进程中所做的突破与妥协。回望1921年,因为在《海誓》中的表演,殷明珠通常被认为是“国产爱情片中第一位女主角”或“
中国影坛走红的第一位女明星”[5]。其实殷明珠更被人熟知的是“FF(Foreign Fashion)女士”(西洋时髦)的称谓,因为她不拘一格的生活作风“洋气十足”[6],并且开汽车、爱运动,是十里洋场出名的交际花。
        早期电影女明星的“肉感”气质和“摩登”气质相互交织,在争议浪潮中率先打破女性身体展示的传统禁忌,直到20世纪30年代,女星身体“肉感”审美逐渐由“健美”审美所替代。就“健美”和“肉感”所代表的含义来看,二者是比较模糊的,“肉感”明星和“健美”明星都不吝身体尤其是“大腿”的展示。初期的“健美”影星几乎全部来自明月歌舞社的舞台明星。明月歌舞社由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黎锦晖创立,但是当时他被称为“黄歌曲大王”,该社拥有王人美等四大天王(薛玲仙、王人美﹑黎莉莉及胡笳),她们的歌舞表演在当时饱受争议,如1932年和王人美正在谈恋爱的金焰也曾当面骂她是“卖大腿的”[7]。此外,“肉感”明星和“健美”明星都极力鼓吹自由恋爱和女性权利,“健美”女星黎莉莉、王人美、周璇等人初期在联华公司拍摄的《野玫瑰》《渔光曲》《野草闲花》等一系列就是浪漫爱情影片。在生活方式上,“肉感”明星和“健美”明星热爱骑马、泅水、开汽车等现代娱乐方式,伴随着热闹的交际花边新闻,明星成为大众茶余饭后的谈资。
        所以,从“肉感”明星和“健美”明星的形象塑造来看,二者的文化功用是一致的,它们分别扮演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女性“现代性”的想象,女明星的身体、服装、对现代生活方式的追求通过电影、大众媒介的传播重新塑造了上海的都市流行文化。但是“肉感”明星和“健美”明星所代表的“摩登女性”形象并不一致,正如1933年《玲珑》杂志所刊发的《健全的体态美》一文所概括的,“健美”的“摩登”女性刻意淡化了西方女星性感妩媚的一面,而将着力点完全放在体育装备与健硕体格上。“性感妩媚”和“健全的体态”也是二者的区别,但“健美”女星取代“肉感”明星更大的原因在于所塑造银幕形象的“进步性”。
        (二)“健美”审美的“进步”话语陈昱霖个人资料简介
        20世纪20年代以来,进步人士已经开始不满西方电影中的“辱华情节”和对中国人刻板印象的塑造,普遍认为这是一种文化侵略。1922年3月息影后的殷明珠在《快活》杂志上发表她的《中国影戏谈》一文,言及当时拍《海誓》的情境,言谈之间双方“颇不满意于泰西影戏之摹仿东方人行为”。通常在西方拍摄的一些电影中,中国男性抽烟片、偷盗、,无恶不作,中国女性则是典型的“黄柳霜”式的东方女性。黄柳霜,祖籍广东,是第一位在好莱坞留名的中国女性,曾出演过《红灯笼》《巴格达窃贼》《上海快车》《大地》
三级寒潮预警是第几级李静 戴军等多部好莱坞影片。作为一名风靡欧美的中国人,国内的《良友》《生活》周刊对她曾持续报道,赞赏其作为一个现代女性的成就,但是她所塑造的“中国娃娃”形象,“艳丽暴露而软弱”,让华人形象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被国内舆论抵制和谴责也成为常态。
        黄柳霜多次回国活动,与影星胡蝶等名人交际,并公开强调“我是中国人”,但并没有得到国内舆论的谅解。1933年在《现代电影》的报道里,黄柳霜的照片仍被命名为“好莱坞的汉奸:失了国魂的女儿”和“十九世纪的卖国贼”[8]。正如早期进步人士但杜宇和殷明珠所认为的那样,中国人的形象通过电影“丑态传遍世界,实为国人之耻”。“九·一八”“一·二八”事件爆发之际,国人爱国情绪高涨,和以往的世俗主题、商业奇观展示不同,在面对“辱华影片”的态度上,上海电检会的审查机构、洪深等“左翼”影人文化精英,官方话语和民间舆论形成一种共识,“健美”审美在“民族主义”号召之下出现。
        其中影响最为广泛、最有代表性的就是1930年末国内发生的“不怕死”事件。《不怕死》由美国著名影星哈罗德主演,于1929年在美国上映。因为对中国男性和女性形象的歪曲和相关辱华情节,中国驻旧金山的领事李照松先后对影片制片公司和旧金山市长发函,请求照顾中国人民情感,删除相关辱华情节。作一定处理后,影片于1930年12月21日在上
海上映并拷贝到中国其他城市,在电影上映当日,就引发上海市民强烈不满,有35人给《民国日报》写信痛斥“简直塌尽了中国人的台,丢尽了中国人的脸”[9]。次日,洪深应朋友邀请赴戏院观影,在放映间隙上台号召观众退票,洪深也因此被抓捕到巡捕房,不过这件事经过报刊披露,在当时却引起巨大的争议,电影界同行纷纷支持洪深的爱国行为。事发当日,上海电检部门也迅速做出反应,对大光明戏院和光陆戏院做出严厉的惩罚,由于中国方面的交涉及舆论压力,以劳埃德道歉为终结,声明自己“完全无意触犯贵国的民族尊严,伤害贵国人民的感情”,不过当时“不怕死”事件的余波一直到当年的9月才宣告结束。
        面对美国好莱坞电影为主的文化侵略,当局尚可以通过外交、电检会、舆论等手段捍卫民族权力,但“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文化渗透,政府则完全无所作为,这大大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觉醒,也促使中国的电影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观众深恶电影界的黑暗现状,《影戏生活》杂志收到来信600多封,号召“电影界起来吧!参加救国工作吧”[10],具有“健美”审美的影片如《野玫瑰》(1931)、《渔光曲》(1934)、《体育皇后》(1934)等正是顺应了这一“進步”话语潮流。一方面“健美”影星承接“肉感”明星身体展示的特征,迎合小市民的观赏趣味;另一方面,“大腿”展示通过银幕表演成为“健美”的象征,并塑造了一批要求进步的青年男女形象。
        二、“健美”明星的银幕表演
        在“启蒙”话语和“进步”话语的双重作用下,30年代初银幕上出现一批新面孔,围绕孙瑜拍摄的一些浪漫爱情电影,出现王人美、黎莉莉、周璇等女明星。她们的银幕表演特点和塑造的银幕形象都有别于传统的女性形象,如王人美在《野玫瑰》中塑造的野玫瑰、黎莉莉在《大路》里饰演的茉莉、《体育皇后》里饰演的林璎等银幕形象,大都是出身贫寒的农家少女,天真无邪、活泼自然、野性十足,歌舞明星出身的她们曾一度以“大腿明星”闻名影坛。所以“健美”明星的“大腿”表演同样引人批评,但是和同时期美国好莱坞伯克利的歌舞片相比,“大腿”的展示重点并不在于女性身体奇观的表现,而在于表现一种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青春的歌颂。
        (一)“自然”的表演风格
安徽二本大学        就30年代报刊影评对王人美和黎莉莉等人表演的评价来看,“健美”明星表演特有“自然”“活泼”“热情”“乐观”“朝气蓬勃”等词。关于“自然”的表演风格讨论频率最高。何为“自然”的表演风格?
        1931年,联华公司全部吸收明月歌舞团成员成立联华歌舞班,年底,王人美参加联华公司出品的影片《野玫瑰》,本片由孙瑜导演,王人美在其中扮演渔家女。因王人美自然清新的表演风格引起轰动,被人称为“野玫瑰”。她健康的精神、精湛的演技、爽辣的作风,使每一位观众都感到惊奇,于是芳名渐振。影评人评价王人美的表演“所可赞美者,只王人美一人动作之活泼而已,此外不能得其好处。”1933年,王人美因明月歌舞剧社解散,参加联华公司影片《渔光曲》的拍摄。影片由蔡楚生编导,王人美在其中扮演渔家女小猫,该片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并在1935年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获得国际荣誉。影评人认为这部影片的“演员方面:王人美表演得最好,很自然,颇合剧中人身份”。自然的表演风格便成为“健美”明星表演的重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