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综必背简答题100道
教育综合知识 100 道必背简答题
i5处理器(1)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因此要循序渐进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2)阶段性。在一定年龄阶段,人的身心就会出现某些典型、本质的特征,人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因此要根据年龄特征和主要矛盾开展教育工作。
(3)不平衡性。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同一年龄阶段的各个发展方面也不一致。因此要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期, 使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够起最大作用。
(4)个别差异性。从体角度看, 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从个体角度看, 表现在发展水平、表现方式、构成结构等所有方面。因此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 做到因材施教。
高丝艾文莉
(5)互补性。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后, 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挥来得到部分的补偿;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也存在互补。因此要对生理或心理机能方面有障碍、学业成绩落后的学生树立信心, 长善救失。
2.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生理前提, 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个体的身心发展水平;遗传素质具有差异性和可塑性。
丁泽仁怎么了(2)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 是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成现实; 环境是人身心发展的外部条件, 推动和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
(3)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并且可以加速个体发展, 以及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人的个性, 学校教育对个体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但又不能决定人的发展。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 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和条件
学校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特殊的环境: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 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创设有利环境。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到的主导作用是相对的:
(1)学校教育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
(2)学校教育要充分调动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3)学校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协调、配合。
4.简述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
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造就‘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5.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2)坚持鲜明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3)培养劳动者, 即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4)坚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是我国教育目的的质量标准;
(5)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6.简述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
(1)德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 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郭书瑶胸围
(2)智育。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非认知因素。
(3)体育。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 增强他们的体质和自我保健意识, 培养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 增强其意志力。
(4)美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 发展他们赏美, 创造美的能力, 培养他们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
(5)劳动技术教育。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木知识和技能, 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
7.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多样化;
(5)终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6)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7)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8.简述学校教育制度的建议依据。
(1)学制的建立, 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的要求相适应;
(2)学制反映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 并受统治阶级方针、政策的制约;
(3)人口发展状况和文化传统背景都对学制的建立、改革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4)学制受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
(5)学制的建立必须吸收本国原有学制中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
9.简述课程文本的三种表现形式。
(1)课程计划。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具体规定了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2)课程标准。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 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 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3)教材。广义的教材指教学中师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 狭义的教材即教料书。
10.简述教科书的编写原则与要求。
(1)要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2)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很污很黄很撩的句子(3)强调基础性与适应性;宙斯之众神之王
(4)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
(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6)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纵向和横向联系。
11.简述德育过程的一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