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德育
一、单项选择题
1、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德育目标)
2、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德育内容)上
3、德育过程中各种不同性质的要素的组合方式是德育过程的(结构)
5、在构成思想品德四要素中(行)是关键
6、(道德行为)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
7、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
8、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
三年级作文清明节300字
9、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需要、最易生效的因素为开端,对学生进行教育)
焦恩俊博客10、小明写了保证书,决心做到上课不再迟到。可是冬天天一冷,小明迟迟不肯钻出被窝,又迟到了。因此,对小明的教育应从提高其(道德意志)水平入手。
11、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体现了(导向性原则)
12、在构成思想品德的过程中,(知)是基础。
13、德育应坚持疏导为主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在方法上应采取(说服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14、德育过程中,如果采用简单粗野的方法来对待学生的思想问题,那就违背了(尊重理解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15、在德育中坚持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
16、学校进行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政治课和其它学科教学)
17、生动活泼地向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18、德育的特殊途径是(班主任工作)
19、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是(说服法)
2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一种(榜样法)方法
21、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践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是(锻炼法)
22、托物言志是一种(陶冶法)方法
23、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是(社会性功能)
24金希澈金起范同框、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是(享用性功能)
25、德育的核心任务是要赋于每一个个体以科学的价值观、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这体现了德育个体性功能的(生存功能)
26、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
27、德育的价值属性和平等教育子系统的作用是德育的(教育性)功能两大含义。
28、道德教育的认识模式理论的提出者是(皮亚杰)
29、德育认知模式特别注重(道德认识)
30下列属于道德讨论中“引入提问”的策略是(突出道德争端)
31、下列属于道德讨论中“深入提问”策略的是(澄清与总结)
二、多项选择题
1、德育是(BCD)
A知识教育B思想教育C政治教育D道德教育E审美教育
2、德育的形式有(ABD)
A家庭德育B学校德育C区域德育D社会德育E民族德育
3、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教育现象,具有(ABCDE)
A社会性B历史性C阶级性D民族性E继承性
4、我国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有(ABCE)
A政治教育B思想教育C道德教育D知识教育E心理健康教育
5、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主要有(ABCE)
A教育者B受教育者C德育内容D德育原则E德育方法
6、德育的主要途径主要有(ABCDE)
A政治课与其它学科教学B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C劳动D共青团活动E班主任工作
7、说服的方法包括(ABCDE)
A讲解B谈话C报告D讨论E参观
8、运用榜样法要注意(BDE)
A注意时机B选好学习的榜样C以诚待人D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E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9、锻炼的方式有(ABCD)
A哪种牌子的洗发水好练习B制度C委托任务D组织活动E托物言志
10、运用锻炼要注意的是(BCD)
A注意时机B坚持严格要求C调动学生的主动性D明确目的性E注意检查和坚持
11、陶冶的方法包括(ACD)
A人格感化B自然熏陶C环境陶冶D艺术陶冶E别人感化
12、运用陶冶法应注意的要求有(BCE)
A坚持严格要求B创设良好的情境C与启发说服相结合D调动学生的主动性E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13、运用奖励和处分要注意的要求是(ACE)
A公平、正确、合情合理B以诚待人C发扬民主D注意时机E注意宣传与教育
三、判断题
1、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X)
2、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不同,德育无论从内容到方式也不同,所以不同社会的德育是不能继承的。(X)
3、德育过程就是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X)
4、疏导为主就是对学生只能表扬,不能批评(X)
5、德育的途径就是通过教学,做到教书育人(X)
6、德育过程中应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V)
7、德育过程具有多开端性。(X)
8、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V)
四、填空题
1、学校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
2、德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形式。
3、德育随社会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具有历史性,在阶级和民族存在的社会则具有阶级性和民族性。
4刘波个人资料图片、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
5、德育内容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和主体设计。
6、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德育内容上。
7、我国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8、道德教育注重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的塑造与培养。
9、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辅导。クルマレテ
10、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讲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11、德育过程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组成。
12、德育过程的教育者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个体教育者和体教育者。
13、德育内容是受教育者学习、修养和内在化的客体。
14、德育方法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1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6、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
17、道德行为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准。
18、在知、情、意、行四要素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19、道德情感对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的作用。
20、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
21、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2、疏导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
23、德育过程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
24、学校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政治课与其它学科的教学。
25、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的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26、说服的方式有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
27、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其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等。
28、锻炼包括练习、制度、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等。
29、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30、表扬一般可分为赞许和表扬两种方式。
五、名词解释
1、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品德内部的矛盾运动,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活动。
2、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3、德育内容: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和主体设计,是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4、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
素质,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5、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6、政治教育:是按照特定国家的政治观和社会对公民的一般要求,对公民进行系统的政治理论教育和法制教育以及社会行为规范教育。
7、思想教育:是有关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相应思想观念方面的教育,包括唯物辩证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教育、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教育、劳动教育、自觉性教育。
8、德育原则:是根据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9、疏导原则: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疏导原则就是循循善诱原则。
10、德育方法:指为达到一定的德育目标,在德育过程中采取的方式和方法的总称,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两方面内容。
11、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中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一种工作方法。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
12、榜样法:榜样法是指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去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等。
13、陶冶法:是指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14、道德教育论:该观念认为道德教育旨在促进道德判断的发展及其与行为的一致性。强调道德教育的目的首先在于促进学生的首先判断不断向更高水平和阶段发展,其次在于促进学生道德判断与行为的一致性。
15、道德教育的发展性原则:该原则根据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确定教育内容,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和思考高于某一阶段的道德理由和道德推理方式,赞成学生认识失衡,引导学生在寻求新的认知平衡之中不断地提高道德判断水平。
六、简答题
1、德育的意义是什么?
答:(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3)德育是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2、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答: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受教育者品德的形成、发展规律及心理特征。
3、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1)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2)针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