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宁-->第一章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1.1.1 选题背景
早在2013 年的时候,《新民周刊》就针对“吐槽”现象发表了多篇文章进行讨论,认为“吐槽时代”已经到临,网友的吐槽成为一种抒发心中苦闷、获得阅读快感最便捷的渠道;爱吐槽的背后,是一颗深深的寻欢作乐之心;吐槽还能给电影带来票房,获得市场。吐槽已经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它已经慢慢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或生活态度。
“吐槽”起源于日本,闽南语中有“吐槽”一词,所以台湾的翻译都翻译为“吐槽”,后来传入中国内地,与现实生活中最接近的词是“抬扛”、“掀老底”、“拆台”。随着贴吧、论坛等社区媒体和、微博等自媒体的迅速发展而迅速流行起来。很多人都习惯了用吐槽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态度,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下,更是一言不合就吐槽。打开网页、打开微博,满屏都是诸如“躺”、“毁三观”、“我当时就震惊了”、“注定孤独一生”、“你懂的”、“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我整个人都不好了”、“臣妾做不到啊”、“说多了都是泪”、“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之类的吐槽。此外还有关于各类热点事件、一些名人等的吐槽
更是数之不尽。除了这些,观看一些吐槽类的视频也成了很多人娱乐活动的一部分,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淮秀帮系列,胥渡吧系列等等这类的视频,总能让我们对槽点满满的视频产生强烈的共鸣。总之,或是纯粹的娱乐、或是抱怨、或是讽刺现实,吐槽都已经成了我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表达方式,人们已经习惯用吐槽的方式来表达情绪和观点。
在中国的网络社会,吐槽已经不是几个人的事情,而是变成体性的集体狂欢。吐槽现象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学界对吐槽现象的研究更多的是停留在想象描述、关于吐槽定义或者特性的简单概括或者是单一视角的分析,并没有把吐槽当作一种网络亚文化现象进行全面分析。吐槽从最开始只是作为一个网络流行词,发展到现在成为一种网络亚文化,它在改变着我们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那么,到底什么是吐槽,它是如何产生,怎样发展起来的,它有着怎样的影响和价值,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值
得我们去研究。
......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亚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变成黑怎么调过来
伯明翰学派关于亚文化的研究有两本著名的著作,一本是霍尔等主编的《仪式抵抗——战后英国青年亚文化》,亚文化对主流文化的抵抗是伯明翰学派研究亚文化的一个核心问题,另一本是赫伯迪格的《亚文化:风格的意义》,这两本书体现出亚文化的两个重要特征:抵抗和风格。亚文化的“抵抗”不是通过激烈或者极端的方式,而是通过比较温和的有自己的风格的方式,主要体现在审美领域、艺术领域、休闲、消费等空间,是“富有意味和不拘一格的”。[3]也就是赫伯迪格在书中提到的,亚文化的抵抗是间接的体现在风格之中的。[4]因为这种风格性的特点,每个亚文化体都有自己表达风格特点的独特内容和文化,因而亚文化也同时具有原创性的特点。亚文化的体往往是一部分人,不同亚文化有着不同的体,因而边缘性、小众化也是亚文化的特征,他们代表着处于社会边缘体地位的利益。此外,亚文化还具有阶级性的特征,代表着某一个体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当然这种阶级性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亚文化的形态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有时甚至会转化为主流文化。
1.2.2 网络亚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网络文化在我国最初接入互联网这个大家庭的时候,它整体相对主流文化而言都是亚文化,然而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文化就出现了主流文化和亚文化之分,形成了一种有别于网络主流文化,体现着独特的审美观和价值观的网络流行文化,具有极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5]网络亚文化同样既指体,也指生活方式,作为亚文化的一种,之所以被单独研究,就是因为网络亚文化与传统的亚文化相比,其空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现实变为虚拟的网络。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依托互联网而兴
起的网络亚文化得到快速的发展,并且日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因为青少年是网民的主体,网络亚文化也主要表现为网络青年亚文化,以青少年为主体的网民运用网络表现着自己的个性和行为方式,在当下,网络亚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有:网络流行语、网络游戏、网络恶搞、吐槽、二次元世界等等。其中网络流行语是研究网络文化必然绕不过去的内容,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网络亚文化体交流的重要语言。如最早的火星文字到
“屌丝”到“然并卵”、“打酱油”到现在的“葛优躺”等等新词层出不穷。
......
第二章“吐槽”现象面面观邓家佳
简单爱你2.1“吐槽”的特征
尽管吐槽越来越多的被泛化使用,但我们仍然能够凭借一个基本的印象对吐槽现象进行判断以此来辨别生活中的吐槽现象。可见吐槽是有自己的特征,是和传统正规的表达方式有别的,在此笔者主要分析以下几个特征:
(1)被动性
强心脏姜素拉
“吐槽”本质上来说就是回应,即对他人的言语或者行为做出的反应。因此没有针对目标对象所发出的言论,不能称之为吐槽,只有对目标对象作出反应的言论才能构成“吐槽”。我们也会在网上看到有些人并没有因为什么事情的发生,只是单纯没有来由的发着牢骚,最后加上我只是吐槽而已,其实严格来说这称不上“吐槽”,如果是因为某些事情触动了他而使他发牢骚,那就是吐槽了。当我们看到这类牢骚的时候可能会在心里或在他所发的帖子下面评论,“我看你是闲的蛋疼”,这很明显就属于吐槽了,是对这个人发牢骚所作的反应。
(2)解构性
解构性是网络亚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吐槽作为网络亚文化现象的一种,自然具备解构性的特点。吐槽以它特有的表达方式对文本进行解构,并通过碎片化的表达对传统文化和主流文化的表述发出挑战,颠覆权威。以一档网络脱口秀节目《暴走大事件》为例,其中的主持人王就具备非常深厚的反讽功力,对热点事件的解构别出心裁、恰到好处。他常常将词汇翻新,巧妙的使用典故,把语言游戏玩得炉火纯青。比如“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从此,他们过上了没羞没臊的幸福的生活!”等,妙语连珠,用词大胆,给观者一种“无节操有内涵”的观看体验。[19]
(3)娱乐性
在一些吐槽作品中,“槽点”往往能够提醒和吸引观众,为观众带来笑点,并且能够把笑点升华扩大至
最佳。在“吐槽”作品中吐槽者通常是站在第三者的角度秉承着娱乐至上的精神,为观者指出包袱所在,表达着自己对事件的情绪和态度。例如以“神配音”著称的胥渡吧配音团队,他们的作品以《新白娘子传奇》《还珠格格》
及金庸琼瑶经典剧等为素材进行原创配音,对热点事件进行分析、盘点,对热门影视剧进行吐槽,我们在观看他们的作品时虽然能够感受到他们对当下事件的态度,但更多的还是从他们的吐槽中所获得的快乐。一个好的吐槽
-->作品必定是带有娱乐性的,或是让人开怀大笑或是会意一笑,这一点和网络时代大众的娱乐狂欢是分不开的。
......
2.2 “吐槽”的主体及其对象
2.2.1“吐槽”的主体
出现“吐槽”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吐槽主体的存在,吐槽现象是一种主体性非常鲜明的亚文化现象,吐槽主体是吐槽文化的核心,没有吐槽的主体就没有这种网络亚文化类型。纵观当下网络社会中的吐槽主力军,笔者在此将吐槽的主体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专业类的吐槽人。他们或是团体或是个人,大多以吐槽为业,制作优秀的吐槽类作品,很多吐槽类的流行语都是他们创造的,例如因《暴走大事件》而流行起来的“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在这类人中,又包括两类,一类是因为吐槽而被公众熟知的团体或个人;另一类是本身就是名人或者明星却喜欢吐槽的体。
范冰冰偷税有一大批有才又优秀的团队和个人因为吐槽而被大众所熟知。《胥渡吧》就是这样一个团队,被称为迄今“出品最多,精品最多,人气最高,点击最高,分享最多,还原最高”的创意配音团队。[20]其作品以经典的影视剧《还珠格格》、《白娘子传奇》等为载体进行配音,或是对热点的吐槽或是对影视剧的吐槽,很多作品广受网友喜爱,有对春运的吐槽《春运来啦》;有对逼婚的吐槽《中国式逼婚之相亲不归路》;有对高考的吐槽《高考,高考》;有对影视剧的吐槽《新还珠格格伤不起》中运用老版《还珠格格》剧情中的人物交叉式吐槽新版《还珠格格》中的人物以及剧情;更有对春晚的吐槽《戏说春晚》、《笑傲春晚》等等。因其吐槽作品的优秀,他们的影响不断扩大,胥渡吧开始形成一种品牌文化,他们还曾和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东方卫视等媒体有过合作。中央电视台还曾在2015 年的春晚专题《一年又一年》中对胥渡吧进行了报道,认同他们吐槽春晚的做法。同胥渡吧类似的这类吐槽主体还有淮秀帮、Big 笑工坊、《飞碟说》、老湿吐槽、包括的网红Papi 酱等等,他们都把自己的吐槽通过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获得众多粉
丝。在观看这种视频类的吐槽时,我们能获得多种感官上的娱乐。还有一些人不是通过视频,单单靠
段子就能把吐槽发挥的淋漓尽致,诸如留几手、天才小熊猫等吐槽段子小能手,只靠文字吐槽就能俘获不知多少人的心。
......
第三章“吐槽”的网络亚文化解析 (47)
3.1 亚文化视角下吐槽现象的成因 (47)
3.2 吐槽现象成因的传播学分析 (50)
第四章如何认识“吐槽” (56)
4.1“吐槽文化”的价值分析 (56)
4.2 对“吐槽”现象的反思 (58)
第五章结语 (60)
第四章如何认识“吐槽”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以及互联网所特有的匿名性、虚拟性和互动性为网民提供了多个交流平台,从天涯、论坛、贴吧到微博,再到各种弹幕网站,在这种多元化的语境下孕育出了新奇而独特的话语表达方式,幽默又不失犀利的吐槽就是其中一种典型的网络亚文化现象。这种文化最开始流行于ACG 圈子,是ACG 体的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后来在网络社会流行起来,很多网民开始使用“吐槽”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态度,但这并不是所有网民使用的表达方式,仍然有很多人使用传统的网络语言表达方式。在当下,网友们更多的是从吐槽中获得乐趣,把它看作是一种交流方式,这种文化的产生是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互联网技术发展的结果。在网络社会中吐槽的主体都是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对社会有着责任感,对很多事件有着思考和体会,通过吐槽来委婉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不过这其中也出现了很多以“吐槽”为生的人,如各种吐槽段子手,通过吐槽吸引人们的注意来获得经济利益,还有因为吐槽而走红的网红,如“老湿”、“PAPI 酱”等。“吐槽文化”和很多亚文化现象一样,有值得肯定的价值也有需要反思的地方。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