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解读
43
视听 2015.8
□ 王博文
以收视率为标准,比较国内电视荧屏上所有的歌唱选秀类真人秀节目,《中国好声音》无疑是最大的赢家。然而已经播出的前三季《好声音》却难逃“过于煽情催泪”“好故事而非好声音”“选手用故事炒作”的种种质疑和批评。但其实,《中国好声音》之所以能成为浙江卫视最具竞争力的品牌节目,在竞争激烈的晚间十点档中屹立不倒,正是因为“情感”这一元素,具体来说即选手个人和导师的故事化叙事。作为荷
兰节目《The Voice of Holland》在中国的唯一正版授权节目,故事化叙事也是《中国好声音》本土化的最佳体现。
秦时明月之焚书坑儒一、故事化叙事在节目整体中的重
要位置
《中国好声音》节目的定位是大型励志音乐评论节目,本质上是关于音乐艺术的真人秀竞赛。然而,电视被誉为“最多产的叙事媒体”,叙事不仅是电视上起主导作用的文本类型,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叙事结构就像是座大门,即使是非叙述性的电视节目也必须穿其而过。在《好声音》制作团队中,有专门的故事采集策划导演和“盘故事”工作组负责全面挖掘选手故事,并依据故事为选手量身打造属于自己的角定位(如第三季陈冰——绝不转弯的金融白领;第三季耿斯汉——音乐世界的孤儿等)。在节目时间安排上,除了在每位选手参赛之前录像中的个人陈述、歌唱完毕之后与导师的交流沟通,栏目组还专门在比赛之后设置《酷我真声音》访谈节目,集中挖掘选手的背景故事,回应观众和网友对选手故事的质疑和爆料。综合起来计算,选手个人和导师之间的故事化叙事部分几乎占到了与音乐演唱及导师指
导部分相当的时长。
员工福利发什么二、选手个人的故事化叙事——以第三季为样本
以《中国好声音》第三季为样本,将所有选手的个人讲述故事中最主要的元素提炼出来,大概能够概括为以下几个。
(1)梦想:所有关于梦想的描述。如唱歌是自己最大的梦想;《好声音》是梦寐以求站上的舞台等。
(2)挫折:所有关于挫折的描述。如被人否定,受到旁人冷眼嘲笑;遭遇病痛和意外。
(3)爱人:所有有关爱情的描述。如爱人的支持;爱人的反对;爱人的离去等。
2012年2月思想汇报(4)家人朋友:所有关于家人朋友的描述。如家人朋友全力支持或者极力反对;为了家庭而坚持或者放弃梦想等;自己的家庭因为音乐而发生的改变。
(5)证明:所有关于证明的描述。如证明自己能够唱歌;证明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向父母证明自己一心投入音乐的决心;决心征服导师等;
(6)家乡、祖国:所有关于家乡的描述。如对家乡的热爱,传承家乡的文化;家乡人对音乐的漠视,自己与家乡人不一样的看法;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为了参加好声音回国或来到大陆等。
(7)追求、信仰:所有关于追求和信仰的描述。例如,即使之前的努力没有结果但仍然没有放弃;不管是否成功,一直执着追求,坚持追梦等。
(8)经济、金钱:所有与经济状况有关的描述。例如,家里的经济状况不好但依然坚持;或是想要通过音乐改善经济条件等。
依据上述概括元素,可以将第三季中45名通过赛前VCR 和赛中
摘要:《中国好声音》作为每年夏季电视荧屏上受关注度最高的音乐类真人秀,节目中的“情感”
元素虽使其遭受诸如“好故事而非好声音”的争议,但选手个人以及四位导师的故事化叙事也的确是《中国好声音》在激烈的收视竞争中取得优势、成功打造品牌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中国好声音》;故事化叙事;情感元素
故事化叙事基本框架
刘志佳:(1)(4)(5) 崔中华:(1)(3)(4) 毛泽少:(1)(4)(5)(7) 陈永馨:(1)(4)(6) 陈 直:(1)(3)(5)(7) 罗景文:(1)(4)(5)(8) 楼 沁:(1)(2)(4) 郑俊树:(1)(4)(5) 吐洪江:(1)(3)(6)(7) 秦晓林:(1)(6) 周 深:(1)(4)(5)(7) 郑心慈:(1)(2)(4)(7)(8) 张碧晨:(1)(4)(5)(6) 张丹丹:(1)(3) 赵 轲:(1)(4)(5)(6)(7) 申钰琳:(1)(4)(5)(7) 开 开:(1)(3)(7) 张心杰:(1)(2)(4)(5)(6) 陈 冰:(1)(4)(5)(7) 陈乐基:(
宋小宝妻子1)(4)(5)(6) Kendy&Robynn:(1)(5)(6) 梁栋江:(1)(5)(7) 李 维:(1)(2)(5)(7) 耿斯汉:(1)(2)(4)(5)(7) 赵 祺:(1)(2)(5) 李致贤:(1)(5)(7)(8) 李 琪:(1)(2)(4)(5)(7) 秦宇子:(1)(6)(7) 王凯琪:(1)(4)(6)(8) 徐剑秋:(1)(2)(4)(5)(7) 刘 轲:(1)(2) 李嘉格:(1)(2)(5)(7) 苏琪繁:(1)(2)(4)(5)(7) 刘明湘:(1)(6)(7) 陈 昕:(1)(2)(5)(7) 夏 恒:(1)(2)(4)(5)(7) 李文琦:(1)(7) 由 美:(1)(5)(7) 于 勃:(1)(3)(4)
莫海婧:(1)(7)
刘双双:(1)(4)(8)
朱 强:(1)(2)(4)(6)(5)(8)
胡惠仪:(1)(2)(4)(5)(7)(8) 帕尔哈提:(1)(2)(4)(6)(7) 南玛子呷:(1)(2)(4)(6)(7)
视听解读
RADIO&TV JOURNAL 2015.8
与导师的交流表述过相对完整的人性化故事的选手的叙事整理出来,用编号表示,与8个元素对应起来,得到他们故事化叙事的基本框架,如上表所示。
从这样的整理结果中不难发现,选手们的故事各不相同,但基本的元素和情节却存在共性,这样,我们就能从中提炼出比较集中的两个叙事模板:
一是不畏挫折,勇敢追梦。选手们或是得不到家人朋友的支持认可,在音乐道路上孤独无助却倔强坚持(如耿斯汉、徐剑秋、陈冰);或者追梦中途遭遇病痛或至亲的离去,身心受到双重打击(如帕尔哈提)。
二是温情陪伴,坚持不懈。选手家庭条件一般,学习音乐对于家庭来说负担不小,但父母亲人朋友却倾尽全力为自己寻学习机会,助自己圆梦,而自己站上舞台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为了他们,为了向他们回馈爱和感谢,也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如罗景文、王凯琪、郑心慈)。
钟一宪在这样的叙事模板中,选手们是一个个普通人,他们并不耀眼,就像平时生活中平平淡淡的我们一样;与此同时,这些选手也同样是处于普通家庭环境下的子女、父母、夫妻,他们所描述的情感故事能够直接引起观众的共鸣。观众通过代入自己与选手类似的生活经历,将选手的故事化叙事与自己建
立深刻的联系。于是,故事化叙事便消解了选手和受众、电视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而正是这种接近性使节目收到了大众广泛的认同,能够在众多音乐竞赛真人秀节目中保持较高的受关注程度。
在节目中大量注入这样的情感元素,打造温情的节目氛围,也是中国版《好声音》相比美国版以及荷兰版等最突出的不同,是最具中国特的一部分。其中故事化叙事已成为《中国好声音》本土化的最佳体现和塑造《中国好声音》栏目品牌的一张王牌。
三、导师的故事化叙事
除了选手的故事化叙事和镜头语言的运用,在《中国好声音》节目中,导师的设置同样是整个节目一大亮点。和一般音乐选秀类节目不同,《好声音》中,评委与导师的身份相互重合,四位导师在盲选阶段担纲评委的角,一旦选手被转身,选手就拥有了反选导师的权利,导师和评委的角也在这一刻发生转换,这个过程在故事化叙事中本就具有冲突和戏剧性。在选择和被选择的交换之中,体现出“音乐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以及节目在音乐上的专业性。将评委赋予“老师”的角也让评委们的形象变得更加审慎和庄重,与某些选秀中靠“毒舌”博眼球的评委们有了本质上的区别,能间接地提升节目的品味和档次。
导师是吸引受众的重要元素,也是叙事的重要环节,除了以“说一说你的梦想是什么”“你为什么来到这个舞台”之类的话语引出选手的个性化叙事以外,导师本身的故事化叙事也充满看点,处处流露出导师
的真性情。如《好声音》第一季当中,网络游戏主唱董贞由于自己对面容的不自信戴面纱上台,虽然未被转身十分遗憾,但各位导师了解她之后立即为她宽心,给她鼓励,强调只用声音才能够真正打动人,导师刘欢说,“姑娘,你今天摘不摘下这个帽子都不要紧,有一点我可以在这里非常充分地鼓励你,唱歌与长相没那么大关系”,刘欢随即脱帽起身,“我刘欢长成这样子在中国的流行歌坛上唱了十年!”全场都响起了掌声,董贞也因为四
位导师发自内心的鼓励克服了心理障碍。
学员与众不同的表现和导师充满真性情的举动无疑为节目的叙事增添了戏剧性甚至是突转的情节,能够牢牢抓住受众的眼球。除此之外,导师在争夺心仪选手时候的抬杠斗嘴甚至为了选手上台飙歌,种种举动使得无论是在选手还是受众眼中都遥不可及的明星导师走下神坛,有了更多人情味,在受众中更具接近性,能够为受众提供一种从未有过的情感冲击与审美体验。
四、关于《中国好声音》中故事化叙事的反思
正如昂伯托・艾柯对电视的美学地位为何被贬低所作出的解释那样:“这种过度地取悦于人的、内容重复的做法,加之缺乏创新,令人觉得是种商业伎俩,而不是发人深思地提出一个新的世界观。”《好声音》中选手的叙事也因为趋同、或者是过分煽情而遭到各种批评。节目整体上呈现出“学员讲故事、导师引故事、观众听故事、制作方圆故事”的套路,容易流于庸俗。
郑爽杨洋领证公开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学员故事的过分挖掘和开发,刻意制造噱头,沦为类似“标题党”的存在;其次是节目组在挖掘学员故事的时候缺乏人性关怀,让选手经历二次创伤;再有,经过剪辑呈现出的视听语言存在失真的情况,更多是真人秀中“秀”的成分而不是真正的“真”。这些问题在《中国好声音》的制播过程中真实存在,如何掌握故事化叙事和情感元素植入的“度”,镜头语言到底应该用何种方式呈现和表达事件都是应该深入思考的。
必须承认,《中国好声音》无论从收视率还是广告收益率来看都取得了十分不俗的成绩,故事化叙事是其大获成功的重要因素。作为一档专业音乐评论真人秀,情感元素其实并不是节目的主线,但却在节目整个推进过程中起到了无法忽视的作用,为节目提供了极大的看点,满足了观众的审美需求,也增强了节目的竞争力。
今夏第四季《好声音》制作播出在即,如何充分展现节目中的故事化叙事又不让其喧宾夺主是一个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毕竟节目本身的专业性和创新性才是节目健康发展的根本动力,适当的故事化叙事和情感元素的植入能做的只是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美)罗伯特・C・艾伦. 重组话语频道[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2.尹鸿,陆虹,冉儒学. 电视真人秀的节目元素分析[J]. 现代传播,2005(5)
3.程耿金妍,冯尚钺. “好声音”中“好故事”的叙事学分析——以《中国好声音》为例[J]. 中国传媒科技,2013(4)
4.屈斯薇. 用“好声音”讲述一个“好故事”——探析故事化手法在《中国好声音》中的应用[J]. 当代电视,2013(2)
(作者系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