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教案与PPT同步设计】人教版四上《题西林壁》集体备课
学科:语文
年级:四年级
课题
题西林壁
主备人
胡慧琴
主备教师教学设计
修改建议
教学
目标
1、会本课生字,理解“识”,“缘”,“真面目”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默写本诗。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正确看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诗句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及审美情操。二手房征税
教学
重点
学习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情景。
教学
难点
捕捉小龙虾感悟品味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北京糖葫芦
教学
准备
PPT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诗这种体裁,语言精炼,所表达的情感却十分丰富,读起来还琅琅上口,所以深受大家的喜爱。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古诗,宋代苏轼写的《题西林壁》。(课件出示课题)
 二、读题、解题。
  (齐读课题。结合书下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题”“西林”的意思。) 
你们知道吗?《题西林壁》中的“题”是什么意思?“西林”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你知道吗?(在西林寺的墙壁上题诗)
三、简介作者苏轼及写作背景
  1、有关苏轼的自然情况及写作风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诗词造诣很高。
  2、写作背景《望庐山瀑布》。李白写的有关庐山的一首古诗,谁会?郑欣宜减肥前后
庐山的风景不仅仅就是这瀑布,你看这峰峦雄伟的山峰,更是那样的壮丽迷人。大诗人苏轼在游览庐山十多天后,把这里的风景看了个遍,于是在庐山的西林寺写下这样一首诗,一起读诗题。
师:那么他写的这首《题西林壁》,距今已有920年了,为什么仍被历代的人们所喜爱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
  1、学生自由反复读古诗。说说诗中的庐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读后谈感受,初步感知庐山的美。
四、汇报交流,感悟美
  (一)交流第一、二行诗句
   1、诗人从哪几个角度来观察庐山,请大家在书上画出来。
   2、“横看成岭”是怎么看?(从正面看)“岭”是怎样的呢?你能画一画吗?
头像国旗怎么弄“侧成峰”又会是怎样的山峰呢?
3、那么,诗人从另外的角度看庐山又有什么不同呢?(课件显示远近高低的图片)
ROXY人字拖  师:庐山只有一座,怎么会呈现出这么多种形态呢?
师:你们真是爱思考的好孩子。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想象:横着看,庐山是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从侧面看,庐山是奇峰陡峭;从远处看庐山,遮天蔽日;从近处看庐山,危崖险石;从高处(山顶)看庐山,深沟幽壑;从低处(山脚)看庐山,重峦叠嶂……(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描述自己的所见所想。)从不同的角度看,所见的形状、姿态各不相同,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看看你能把庐山的美读出来吗?(个别读,集体读)真是百看不厌,越看越美呀!
师:作者是按不同的方位顺序去看庐山,看到的景各不相同。同学们还可以按什么去看庐山呢?
  生:可以不同的时间去,如早中晚;可以不同的季节去,如春夏秋冬;还可以不同的天气去,如晴阴雨等。
  师:同学们真善于思考,是啊,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天气怀着不同的心情站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庐山都不一样,真是……
4、谁能用你的朗读把这句诗的意思表现出来。(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那形态不一的庐山美景。听了你读,我仿佛看到了那千姿百态的庐山美景。)
庐山因为它的起伏变化而迷人,读古诗同样如此,抑扬顿挫才好听。咱们再来感受一遍,把两行连起来自己读读,请生来读。庐山真雄伟啊,真秀美啊,我听出了它的形态不一。
   5、仔细观察你从这两句诗中发现了什么?(横----侧,远----近,高----低)反义词的运用,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二)交流第三、四行诗句。
  1、过渡:1、诗人游了风景秀丽的庐山,却留下了一个遗憾,是什么呢?(不识庐山真面目)
  2、但从诗中,我们能明显地感觉到诗人是很认真地观赏了庐山的,诗人从多个角度来看庐山,感受到了庐山的美,难道还没看清楚它的面目吗?为什么还说“不识”(不清楚)? (小组讨论)
师:我知道了。看一处,就只有一处的形状,看多处就有多处的形状。况且,同一处,从不同的角度看也有不同的形状。所以他就弄不清庐山的真面目究竟是什么。而且因为诗人身在庐山中,只看到庐山的局部,而不能看到庐山的全貌了。这也就是我们俗话所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了。 
我们来举几个简单的生活中的例子: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地球上,但我们是时时都能看到地球的全貌吗?要看清地球的全貌应站在哪儿去看?(太空)多美丽的星球啊!套用古诗的话说:真是……生接:不识地球真面目,只缘身在地球中。再比如说:下象棋,围观的人总比下棋的人看的清楚,这就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点拨:理解“缘”并指导写法。(缘:因为)
小结:我们看事情也一样,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看待事情要看全部,不要片面化
  五、总结全文,升华美
  1、师:(看板书总结)这是一首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前两句写作者看到的景,(板书:看景)
  后两句是作者由景所悟出的道理。(板书:悟理)作者借欣赏庐山的感受,告诉我们无论看人、看事、看问题都要多角度,多侧面地去观察、去体会,这样才能得出一个比较全面、公正的评价。
  2、老师也收集了几首描写庐山的诗给大家看一看。(课件出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李白的《望庐山五老峰》;陶渊明的《饮酒》;苏辙的《游庐山山阳七咏》;的《庐山仙人洞》)。
   3、挑选一首觉得写得好的咏庐山诗抄下来背一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