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卷第2期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Vol.31No.22011年3月 J ou rnal of South-Central U nivers ity for Nationalitie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 M ar.2011
收稿日期:2010-11-12
杜若溪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族地区体验旅游开发研究”(05BM Z 024)。 作者简介:马晓京(1967—),女(回族),湖北省石首市人,中南民族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民族旅游、旅游文化和民族文化遗
产。E-mail:m axiaojing6688@y ahoo
民族旅游内在矛盾与民族旅游规划管理研究
——以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旅游业为例
马晓京
(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 要:以湖北长阳土家族旅游为例,分析民族旅游发展中具有四对内在矛盾,即国家控制与民族自治
、文化独特性与现代性、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原真性与商品化。民族旅游的内在矛盾难以彻底解决,需要在理性认知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与管理。
关键词:民族旅游;民族旅游内在矛盾;旅游规划;长阳土家族
中图分类号:F 5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33X (2011)02-0034-06
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发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民族旅游,已成为我国许多民族地区现代化的手段之一。令人“好恶交织”的是,通过文化展示,民族旅
游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复兴传统,保护文化遗产,激活被开发族的内聚力和自豪感,强化族认同的同时,民族旅游也裹挟着一股引人深虑的潜在破坏力,稍有不慎,民族文化的商品化和市场化就会生成一系列社会文化问题,对当地被开发族的社会文化、生活方式和族认同产生不良影响。如何处理民族旅游开发和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推动民族地区社会文化变迁的良性发展,已成为学界近年来的热点议题,积累了丰富资料[1]
。
如果民族旅游对民族地区社会文化变迁效应的两面性是一种本质属性[2]
,
在“加快发展旅游业,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国策指导下,民族旅游的扩大化和深化都将是未来许多民族面临的必然趋势。对民族旅游的研究,在思想观念上应该尽早超越鼓吹、警示、适应阶段,进入以知识为基础的阶段[3]。沿此思路,如何规划构建以更全面、综合知识为基础的民族旅游,就成为一个新的重要议题。
根据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如果视旅游为一个场域,卷入民族旅游场域的社会关系众多,旅游与民族地区社会文化变迁的互动关系,并非长期笼罩学界
的单纯“东道主与游客”关系。在我国政府主导型旅游业的发展背景下,卷入民族旅游场域的的社会角和社会关系,如政府、企业、旅游者和民族地区民众等,对旅游与民族文化变迁的互动关系及其走向,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这些社会角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所形成的合力方向就是旅游与民族地区社会文化互动、变迁的方向。因此,民族旅游要实现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在最初的旅游规划阶段,就要对民族旅游的内在矛盾有着清醒的认识,全面了解各主要利益相关者参与民族旅游的利益诉求和目标,在协调平衡各方立场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民族旅游规划。
检索民族旅游文献时发现,少有学者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将民族旅游效应纳入民族旅游的规划过程之中,以此来研究各利益相关者对民族旅游的不同立场及民族旅游的内在矛盾,探索科学的民族旅游规划框架。本论文将做初步尝试,并以长阳土家族旅游为例,作一说明。
一、民族旅游规划的框架设想
本框架受美国旅游人类学家斯温(Sw ain)启发[4]
,用来探索民族旅游场域中旅游与民族地区社会文化的互动问题,比较各利益相关者的态度与立场,揭示民族旅游的内在矛盾,展望民族旅游的科学发展战略。本框架由三部分构成:主要利益相关者;
34
民族旅游内在矛盾;对策。
1.主要利益相关者。所谓利益相关者,指任何能影响组织目标实现或被该目标影响的体或个人。在我国,关于民族旅游的利益相关者研究很少,结合其他几位学者的研究[5],笔者认为,民族旅游场域中的利益相关者最突出的有四个:各级政府、旅游企业、旅游者、民族地区民众。各利益相关者抱着不同动机和目的投身民族旅游业,所处地位各不相同,利益诉求也不一样,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内容。每种利益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影响不同,如对政府而言,政治利益诉求高于其他利益相关者;对旅游企业而言,经济利益诉求高于其他利益相关者。
2.民族旅游内在矛盾。在民族旅游早期规划阶段,要高度重视民族旅游发展的内在矛盾。实践中,民族旅游经常生成以下几种紧张关系。
(1)国家控制与民族自治。相对其他旅游产品类型,民族旅游的特质之一是在国家控制与民族自治之间存在冲突。许多国家在开发民族旅游时并非毫无顾虑。政治影响旅游,旅游影响政治,这种博弈关系在许多国家民族旅游中表现特别明显。民族旅游有利于唤醒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信与认同,同时又会对该民族的政治目标产生重要影响。西方学者卡拉汉(Callahan)通过研究英国谢德兰岛(Shetland)的民族旅游,发现谢德兰岛出现了一种特殊认同现象,为小岛民众提供了具有政治意义的归属感[6]。
(2)文化独特性与现代性。民族旅游的主要内涵是异域风情。遗憾的是,旅游者对独具民族文化特的旅游体验需求与东道主社区民众对现代化的热切盼望之间,存在一种对立关系。对于民族地区而言,独具特的民族文化是最大吸引力,也是民族旅游发展的基础。但是,又有另外一股强大力量渗透民族地区各级政府,促使他们对民族地区实施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开发,导致文化独特性日渐消融,被纳入主流社会。在媒体宣介和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民族地区当地民众也越来越渴望现代化。
(3)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旅游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工具之一。有发展就有变化,尽管不是所有的变化都受欢迎。当民族地区社会发生急剧的重大变迁时,文化保护问题变得至关重要。为何保护、为谁保护、由谁保护、如何保护、保护什么等问题,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层面,都需要深入探讨。
(4)原真性与商品化。民族旅游是“人们远离现代社会而去追求原真性的世俗朝圣”[7]。为了满足旅游者
对原真性的需求,展现民族文化的吸引力,旅游生产者与民族社区东道主选择民族文化的某些元素,进行包装,创造了大量舞台化、商品化和标准化的文化表征和文化表演,或者说“舞台化的原真性”。但是,民族文化的商品化可能引诱当地人改变其文化行为,使得原真性的民族文化日渐失落。
明了上述几方面的紧张关系,有助于深入认识民族旅游发展的内在矛盾,全面理解民族旅游的社会文化效应。
3.对策。在民族旅游的前期规划阶段,要重视上述几方面的紧张关系,弄清各利益相关者在诸种矛盾关系中的位置,综合考量各自立场,力求尽可能减轻民族旅游负面影响,实现经济利益、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的和谐发展。
简单租房协议书范本二、长阳民族旅游场域中各利益相关者观点之比较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的清江中下游,全县总人口41万,其中土家族占50.3%。长阳旅游资源丰富,山水秀丽,风景优美,“八百里清江美如画,三百里长阳似画廊”。长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土家族的摇篮,巴人的故乡,数千年来,上古巴人及其后裔,创造出独具特的巴土文化,其中山歌、南曲、“撒叶尔嗬”(土家语“跳丧”)素有“土家三宝”之称,是著名的“歌舞之乡”。
长阳土家民族旅游业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经过近20年发展,已逐步成为长阳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截止2009年底,长阳旅游企业职工数已达3510人,开发了9大景区31个小区46个景点,形成一点(龙舟坪镇)三线(清江线、中武线、丹水线)格局,可接待游客的宾馆饭店床位6000余张,星极宾馆4家,国内旅行社3家,游船69艘,旅游车辆363辆,旅游商品62种,以土家西兰卡普、清江奇石、根艺盆景、香椿、清江银鱼等为突出代表。“巴人故里・清江长阳”、“清江天下秀・长阳歌舞乡”、“中华巴土圣山”等旅游品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清江画廊风景区已成为国家4A级景区。客源市场由以省内市场为主,迈向以省内市场为基础、华中市场为重点、北方市场和华东市场为新的增长点的新阶段。
长阳已成为湖北著名的旅游强县,旅游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08年接待游客122万人次,同比增长12.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375万元,同比增长19.5%。2009年长阳县旅游接待总人数达到135.8万人次,同比增长11.32%;实现旅
35
第31卷 马晓京:民族旅游内在矛盾与民族旅游规划管理研究
游综合收入5.8亿元,同比增长15.31%,其中清江画廊风景区游客接待数和经营收入均同比增长了80%。2010年计划实现旅游接待总人数16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9亿元,分别比上年度增长21.5%和55%,全面推进“生态文化旅游名县”战略,把长阳建设成为湖北民族旅游第一县和中国旅游强县。
有观点认为民族旅游与社区社会文化发展之间很难建立起一种真正的合作伙伴关系。民族旅游的历史,特别是在初始阶段,或是旅游全面快速发展的阶段,一直是经济利益占据主导地位,以牺牲文化价值换取旅游收益最大化的历史[8]。那么,长阳的民族旅游能否跳出这一怪圈?以下部分是研究结果。
白歆惠1.国家控制与民族自治。加快发展旅游业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包括民族地区在内的各级地方政府坚决响应中央政府决策,积极发展旅游。在长阳民族旅游发展中,长阳县政府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直接推动并参与民族旅游发展,不仅是当地民族旅游的倡导者、鼓动者、规划者、投资者,而且也是民族旅游的监管控制者,在引导、规划、调控和规范层面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仅仅在2009年一年之内,长阳县政府召开研究旅游工作的会议就多达17次,并利用民族区域自治的优势,启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旅游条例》的立法工作,并于2010年5月27日由省人大全票通过。在我国,政府不仅是民族旅游业的发起者和控制者,也是少数民族身份的识别者和认定者。长阳县政府在鼓励当地民众积极参与民族旅游的同时,对少数民族的自治权进行了严格限制。长阳一家民族文化艺术表演团负责人在接受笔者采访时明确表示,他们“主要在县里表演。对于外出活动,县里是有限制的。主要用于对外宣传。”
旅游企业非常支持政府主导下的民族旅游开发。几乎所有被调查的旅游企业家都认为,能否获得政府的支持,直接决定了他们的旅游投资能否取得成功。不论是国资、集体、个人还是外资,都竞相与政
府合作,以获取土地、税费方面的优惠和减免。对于少数民族自治问题,绝大多数外来的旅游企业持反对态度,在他们眼中,少数民族文化只是一种具有利用价值,可以获得利润的资源,只要有钱,谁都可以开发,他们基本上不愿意或是被迫与当地民众分享经济利益。
绝大多数旅游者认为民族旅游的开发,离不开政府的宏观控制,只有政府加强管理,才能保证民族旅游的产品质量,体验到“原生态的”、“土滋土味的”土家族文化。对于少数民族自治问题,绝大多数旅游者表示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甚至有人回答从来就不知道还有此类问题。经提醒,有些人表示知道该问题的存在。只有极少数的旅游者表示知道该问题,并明确表示少数民族自治不应该违反国家政策。
当地土家族民众一般都很支持政府主导下的民族旅游开发,但对由外族人开发土家族文化发展旅游则持保留意见。由于没有资金和相关知识,民众对本地的民族旅游发展基本没有或只有非常微弱的掌控能力。但是,当地民族众还是有一种日渐增长的自治意识和愿望,希望政府能够与他们进行更有效的沟通,多听取他们的意见,赋予他们更多的自治权利,由他们自己来管理社区的资源,如赋予他们土家族旅游的独占经营权。调查中有老百姓不解地说:“如果不是我们土家人自己搞,为什么还要打土家族的旗号?”当然,有些老百姓也表示,在自己不具备资金条件时,也不反对外族人开发土家族文化。
2.文化独特性与现代性。“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新时
期中国的,各级地方政府在政策上既鼓励少数民族利用独具特的民族文化发展旅游,加快现代化建设,也鼓励保持文化特,保护民族文化。在处理文化独特性的开发利用与发展现代化的关系时,长阳政府经过了一段从“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到“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一体化模式”的探索过程。在长阳旅游开发的起步阶段,县政府依托长阳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资源与自然风光,确立“清江为体、文化为魂”的发展思路,以“人人都是环境,处处都是文化”为口号,开发以土家族族源神话廪君神话发源地武落钟离山为中心的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全面开发包括历史、考古、自然、民俗、民间歌舞表演等等内容的土家民族文化资源。经过近20年的发展,长阳不仅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县”,而且是湖北省的旅游经济强县。调查表明,在民族旅游场域中,对于界定少数民族文化原真性、选择复兴、开发和保存民族文化等问题,旅游企业发挥着主导作用。旅游企业对少数民族地区外在文化风貌如当地的建筑风格是否为传统的吊脚楼,当地人是否穿民族服饰等很重视,而对当地社会风尚是否健康,是否良性发展,并不关注,甚至认为只要有特、有市场就可以。
在旅游者心中,欣赏体验独具特的土家族文化是他们选择到长阳旅游的重要原因之一。他们对土家族文化的认识是一种典型浪漫的“他者”想象。在回答“您了解土家族文化吗?”绝大多数旅游者要
36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
么直接回答不了解土家族文化,要么就是回答原始的、乡村的、传统的、甚至是落后的,只有少量游客回答听说过土家族的哭嫁和跳丧民俗,还有极少数游客回答通过长阳籍的流行歌手王丹萍知道长阳的山歌。由于绝大多数旅游者都是参团旅游,很少有机会和当地民众直接互动,对土家族文化的体验,多为观看舞台化的文化表演,主要是欣赏文化村的“下里巴人”歌舞表演,对活生生的土家族传统文化与生活,基本上没有直接体验。在当地老百姓看来,当前最迫切的愿望是赚钱和追求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只要可能,独具特的民族文化资源都能成为当地民众创收的方式。随着长阳跳“撒叶儿嗬”2006年入选中国第一批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近年来,在长阳县城和乡下个别集镇,兴起跳“撒叶儿嗬”的人统一着装,承包灵堂舞场的现象。他们一般都穿一身黄或者绿带花边的对襟装,活跃在灵堂舞场,孝家除供吃供喝供烟外,还给每人支付50-100元劳务费,报销交通费。据调查,有的艺人一年大约可以挣3000-5000元[9]。当地艺人甚至开始利用自己所拥有的民族文化优势,走上文化打工之路,在三峡地区的旅游景区、宾馆饭店等地,到处可见长阳土家族艺人的身影。长阳贺家坪村的土家族农民王纯成《我为游客喊山歌》被录制成电台节目后,曾在十多家媒体广播[10]。
3.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旅游以其“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特质,被写进中国政府报告,也因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而受到各级地方政府的追捧。经济利益是地方政府发展旅游最重要的驱动力,而独具地方民族特的文化则是发展旅游的最重要吸
引物。地方政府无论是在关于旅游的工作报告还是在对外宣传中,都高调突出当地的民族文化特。长阳县委书记马尚云多次发表文章:“长阳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灵魂和生命,这也是长阳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优势。”在对外宣传时更是激情洋溢地表示:“真正使旅游具有竞争力的是文化,我们将以灿烂的巴土文化为内核,着力打造清江旅游的航空母舰,让清江旅游成为一项富民富县的朝阳产业。”[11]为此,长阳县政府在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方面,也是不遗余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颁布了中国第一部县级传统文化保护条例《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12],制定了《长阳土家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积极开展“申遗”工作等,文化保护工作开展得风生水响,有声有,取得了累累硕果。2006年,“撒叶尔嗬”被国务院列入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以土家族“撒叶儿嗬”为创作元素的大型广场舞蹈《土家族“撒叶儿嗬”》获文化部第十四届广场舞蹈比赛星奖。2009年,孙家香、王爱民被评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毫无疑问,经济利益是驱动旅游企业投身民族旅游的内驱力。旅游企业是地方民族旅游发展的支柱,也是当地财政收入来源之一。旅游企业在民族旅游发展中投入资本,其目的是获得利润,同时促进民族旅游的发展。从理论上讲,旅游企业从民族旅游中获利最多,理所当然地应该积极参与当地文化保护工作。但是,作为外来经济资本的代表,因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旅游企业以在短期内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对自然资源和文化方面的成本不承担任何直接责任,在资源保护方面缺乏强制约束和有
效激励,并存在过度开发民族旅游资源,有使民族文化过度商业化和庸俗化的倾向。在民族旅游经营管理中,旅游企业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强调,只是停留在口头和书面文件上。与他们交谈时,一些旅游企业家甚至直言不讳地表示:“文化保护,那是政府的事。”
如果说政府、企业参与民族旅游的驱动力是经济利益,那么,旅游者则是出于娱乐、休闲、体验异域风情等文化利益而参与民族旅游。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关注旅游经历的“质量”和“满意度”。对旅游者来说,旅游活动中的文化表演,看起来是真的,有趣,好玩,关系到他们对自己旅游体验质量的评价。换言之,在旅游业中描述一件文化或往事时,再制造某些使人相信的事件比某些事件的真实性往往更重要。旅游者通过参与当地旅游活动和购买当地纪念品,为民族地区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至于文化保护方面,“由于作为临时观光客的旅游观看是非功利的、审美的、浪漫的、好奇的、欣赏的。这种旅游眼光之后潜藏着一种旅游者对某种异乎寻常的新奇之物或者是对某个可以短暂逃离并可纵情享受的‘乐土’的渴望与欲求。旅游者最关心的是自己在旅游途中的感受,如是否快乐愉悦,是否拥有高质量的服务,是否能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因此,旅游者对目的地的观看是以旅游者自我为中心的,本质上是高度的自私自利”[13],对当地少数民族文化持的是消费态度,基本上不关心民族文化的保护问题。黄海波被谁害得
总体说来,当地老百姓比较认可旅游的经济效应,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旅游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37
第31卷 马晓京:民族旅游内在矛盾与民族旅游规划管理研究
在当地经济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给他们提供了更多的赚钱机会。被访谈对象中,无论家人、亲戚或本人是否参与旅游业,绝大多数都表示如果不是开发旅游,来旅游的外地人越来越多,长阳除了原有的文艺演出队外,根本就不会出现奇石村、根艺盆景村这样的新鲜事物,更不会象现在这样红火。当地人普遍认为旅游开发令长阳的基础设施和城镇面貌得到了改善。当然,也有不少人也认为外来人的增多,令长阳的环境质量有所下降,如一些人提到清江边的许多酒店宾馆直接向清江倾倒未经处理的生活拉圾,清江的水没有以前清亮透明。对于当地发生的许多新现象新变化,如每天晚上一部分众在县城文化广场跳“撒叶儿嗬”,老年人比较关心,希望政府能够出面制止。当地一些知识精英也比较困惑。但是,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就觉得无所谓,因为在他们心中,挣钱是第一位的事,有操别人跳“撒叶儿嗬”的心,不如想想挣钱发财的办法。
4.原真性与文化商品化。大力推进文化商品化,发展文化产业,是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的一项基本国策。在民族地区,对具有产业和市场潜力的传统文化资源,各级地方政府鼓励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运用市场和产业的手段进行保护、传承和发展,特别是和发展旅游业紧密结合,开发文化产品。在民族文化商业化的过程中,政府充当平衡调节旅游企业、旅游者和当地民众利益纷争的角。政府严格监管民族文化的表征形式,在民族旅游的表述中,政府呈现的是生活在统一国家里的不同文化交融的民族主义形象。与学者观念有异,地方政府并不认为民族文化的原真性和民族文化商品化是一对矛盾。
毕夏生活照
旅游企业一般与政府关系紧密,是实施民族文化商品化的主力军,他们控制着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直接决定民族文化的旅游表达。在打造构建“原真性”民族文化形象的过程中,旅游企业是选择决定民族文化要素的最关键力量,其标准是娱乐性和吸引力。旅游企业对于民族文化的真正内涵并不关心,最关心的是能否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为了满足旅游者对异域异民族异文化的浪漫想象,他们在对外宣传推广中,总是将当地民族文化描述为“原始的”、“原生态的”、性感的。在一本名为《中国最美的山水画卷:清江画廓》的旅游宣传册中,打开封面,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读书看‘皮’:神秘的她!惊艳的她!”,书中引诱旅游者的香艳之词和照片时有出现,许诺如果参与当地的“生态运动休闲游”,“人生的艳遇从清江开始!”并毫不例外地配上与内容没有任何关系的裸女照片[14]。为了适应特殊的旅游场景,旅游企业对民族文化要素进行了置换和重组,只有那些满足旅游者需求的文化要素才符合旅游企业家心中的原真性标准。换言之,对于旅游企业家来说,原真性没有标准,或者只有一个标准,即能够吸引、娱乐旅游者,能够卖钱的文化要素就是原真的,否则,就不是原真的。
绝大多数旅游者对土家族文化知之甚少,对文化原真性要么不关心,要么根本就不知如何判断。如许多游客对土家族的认知停留在只知其名的水平上,但对于民俗村的文化表演和西兰卡普纪念品,他们又表现出极高的认可度,认为其背景虽然是人工的,演员的表演还是很真实的,表现了土家族的特,他们从中得到了娱乐和放松。当然,也有一些游客表示,“管它真不真呢,好玩就行了呗。”
在民族社区,民众对文化原真性的问题有强烈的感知。虽然绝大多数少数民族民众认为旅游使其文化
商品化程度提高,但只有极少一部分人,主要是老人,担心舞台化的表演会降低文化价值。绝大多数人对文化商品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或称“发明的传统”有比较高的认同度。如长阳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土家族先祖廪君的故乡,但旅游开发前,“廪君神话传说在民间流传的并不多,它实际上有很多东西是文化人杜撰出来的。特别是关于廪君和盐水女神的这个故事,它只是在文化界、文化人中间知道,在民间,人们并不清楚。”旅游开发后,“当地老百姓不仅向游客讲廪君故事,他们也讲给自己听,讲多了,慢慢地讲的人就越来越多了。”那些困扰研究者的所谓原真性问题,对当地人根本就不存在,他们认为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到长阳旅游,这本身就是长阳土家族文化中的“民族性”和“原真性”得以持续发展的一种证明[15]。
三、对民族旅游规划的启示
以上分析表明,各利益相关者出于不同诉求而投身民族旅游,立场各异。政府主要聚焦旅游开发的宏观控制与政策制定,旅游企业则将创造利润放在首位。旅游者因向往异域风情的少数民族文化而参与民族旅游,而民族地区民众则将发展经济和提高生活质量放在首位。旅游者对异域风情文化的向往与民族地区民众对现代生活方式的渴望形成鲜明对比,由此生成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两难处境。本项研究至少可以给未来的民族旅游规划以如下启示。
1.将民族旅游最核心最本质的原真性问题之决定权交还给当地民众。在目前我国民族旅游实践中,
38奥迪a3敞篷报价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