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县)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
绝密★启用前
2020年上半年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
真题练习试题 含答案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
1、所得材料自然、真实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
A.问卷法
B.谈话法
C.观察
D.实验法
2、在白布上,贴上紫的茄子,这样的贴绒教具使用了(    )的感知规律。
A.感觉后像
B.感觉对比
C.知觉的整体性
D.知觉的理解性
3、陈鹤琴先生认为,幼稚园课程的实施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在他的课程实施中采用(    )。
A.小组教学法
B.游戏
C.整个教学法
D.故事教学法
4、有个正常幼儿,在同龄人都能独立走路时,他还必须拉着成人的手才能走路。其实质上是缺乏独立行走的(    )。
A.目的
B.需要
C.兴趣
D.有意性
5、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注重教学做合一,强调(    )。
A.做是中心
B.学是中心
C.教与学是中心
D.教是中心
6、一名幼儿画小朋友放风筝,将小朋友的手画得很长,几乎比身体长了3倍,这说明了幼儿绘画特点具有(    )。
A、形象性
B、抽象性
C、象征性
D五月一日放假安排、夸张性
7、(    )不是幼儿期儿童性格的典型特点。
A.活泼好动
B.喜欢交往
C.好奇好问
D.稳定性较强
8、幼儿想象的典型形式是(    )。
A.无意想象
B.有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9、《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    )。
端午节屈原四句诗
A. 自尊、自信,培养幼儿关心、友好的态度和行为,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B. 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关、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C. 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认识能力
D. 参加游戏和其他各种活动,体验和同伴共处的乐趣
10、人们在谈论现在的孩子比过去的孩子聪明,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特征的(    )。
A.延续性
B.多变性
C.稳定性
D.可变性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牛肝)
1、简述角游戏活动中教师的观察要点及其目的。
2、简述现代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特点?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
1、试述幼儿注意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
1、材料分析:
    3岁的阳阳,从小跟奶奶生活在一起。刚上幼儿园时,奶奶每次送他到幼儿园准备离开时,阳阳总是又哭又闹。当奶奶的身影消失后,阳阳很快就平静下来,并能与小朋友们高兴地玩。由于担心,奶奶每次走后又折返回来。阳阳再次看到奶奶时,又立刻抓住奶奶的手,哭泣起来。
问题:针对上述现象,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1) 阳阳的行为反映了幼儿情绪的哪些特点?
  (2) 阳阳奶奶的担心是否有必要?教师该如何引导?
2、分析如下两个场景地环境创设:
    场景一:
    某幼儿园地运动场上摆放着攀爬网、独木桥、高跷、跳袋、推车等运动器具,小朋友们自由选择好器具后开始玩了起来.通过观察发现攀爬网、独木桥被冷落,较少幼儿喜欢玩.过了一会,一个叫圆圆地幼儿对好朋友哲哲说:我们一起去玩攀爬网好吗?.哲哲皱着眉头说:不要,我害怕. 圆圆又指着稍矮一些地独木桥说:那我们一起去玩那边地独木桥吧,这个矮一点,你该不怕了吧! 哲哲还是一脸为难地样子说:我不想去,还是你自己去吧.说着就去玩小推车了.就这样圆圆只能独自一人去玩了……,一连许多日子,虽然老师在不断地鼓励幼儿,但是运动时段里像圆圆那样去攀爬网运动地小朋友较其他地方地要少许多.
    场景二:
    在提供地运动器械地基础上,幼儿教师们增加了一些小道具:如瓢虫帽子、软布小花、软塑积木、用纸板箱制作地猫咪、钓竿及幼儿绘画地小鱼等,创设出给小猫喂鱼(设置了独木桥)、瓢虫种花(设置了攀爬网)、造高楼等游戏情景.经过观察发现,这三项活动参与地幼儿人数不相上下.有意地观察了圆圆和哲哲,起先是圆圆邀请哲哲:我们去抓鱼给小猫吃好吗?,哲哲欣然应允,两人打扮成捕鱼人,提着鱼篓,手拉手跑了过去.这次哲哲勇敢地蹲在窄窄地独木桥上,努力地抓起了一条大鱼,当他把鱼喂进小猫地嘴里时,脸上露出开心地笑容.接着他主动对圆圆说:我们去当小瓢虫好吗?他们一同来到了瓢虫种花地地方,戴上瓢虫帽,把自己装扮成小瓢虫,背上负重地小包,勇敢地向小山(攀爬网)跑去……
问题:
    两个场景中地环境设计有何不同,你赞同哪一种设计,说明理由。
  五、活动设计(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30)
1、活动设计:
    最近,大三班许多小朋友用大大小小的纸盒制作小汽车等物品,马老师发现,制作的汽车装饰不太一样汉灵帝,但结构差不多,往往只有车厢、车轮、车灯等。马老师认为可以根据这种情况生成一个汽车主题活动,引发幼儿的深度学习。
    请帮助马老师设计汽车主题活动。
要求:
  1)写出主题活动的总日标。
  2)围绕主题设计三个子活动。写出其中一个子活动的具体活动方案,包括活动名称、目标、准备和主要环节。
  3)写出另外两个子活动的名称、目标。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
1C,观察法即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有突出的外显性,通过观察其外部行为,可以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同时,观察对象处于正常的生活条件下,其心理活动及表现比较自然,观察所得材料也比较真实。因此,观察法是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故选C
2B
3C
4D幼儿期是幼儿自觉行动目的开始形成的时期,缺乏明确目的。
5A
6D
7D
8A
9C
10D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
1、答案如下:
角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的一种游戏。教师对于角游戏的观察是多维度的,不同年龄班,角游戏观察的观察要点和目的也不一样,具体表现为:
(1)大班观察要点:游戏主题能否主动反映生活经验和人际关系,合理的按照自己的意愿计划游戏,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提高。
目的:培养儿童的独立性,鼓励儿童在游戏中的创造性。通过讲评让儿童相互学习,拓展思路,不断提高角游戏水平。这也是角游戏的高级水平。
(2)十三刀中班观察要点:游戏主题是否稳定,有没有与别人交往的愿望,是否具备交往的技能,发生纠纷的情节和原因。
目的:指导儿童学会并掌握交往技能和规范,促进儿童与同伴的交往,在游戏中解决简单的问题,引导幼儿分享游戏经验。这是角游戏的中级水平。
(3)小班观察要点:游戏内容是否重复操作、摆弄玩具、主题单一、情节简单。
目的:注意规则意识的培养,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会独立。这是角游戏的初级水平。
2、答案如下:
1、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由于幼儿阶段身体的发育和机能的健全发展是其他一切发展的基础,因此幼儿园教育把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放在首位。
2、幼儿的智力教育强调利用感官,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3、幼儿品德教育强调从感情教育入手,重视幼儿良好性格和习惯的培养。
4、幼儿美育把培养幼儿感受美的兴趣放在第一位,适合幼儿年龄特点。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
1、答案如下:
(1)在幼儿注意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注意的分散。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容易分散,这是幼儿注意比较突出的一个特点。一般说来,引起幼儿注意分散有以下原因:
连续进行的单调活动。幼儿园在组织幼儿活动时,活动不能太单调,形式要多样化,而且,活动时间不能超过各幼儿年龄阶段所适合的时间。例如,小班幼儿集体集中活动的时间为10分钟左右,那么,教师就不能让幼儿在那里坐20-30分钟,而且活动也不能是只让幼儿坐在那里听。
缺乏严格的作息制度。应与家长经常联系,共同保证幼儿的生活合理、有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使幼儿精力充沛地游戏和活动,并且防止幼儿注意的分散。
无关刺激的干扰。在组织幼儿的活动中,恰当地避免无关刺激的干扰显得非常重要。在环境的布置上不宜过分繁杂。教室外的嘈杂与喧闹之声、电话声、鸟叫声等,都会成为幼儿注意分散的外在的无关刺激。另外,教室的室温也要适宜,过冷或过热都容易引起幼儿注意的分散。
(2)注意转移的能力差。幼儿在从事新的活动时,心理还余生只爱你一个人惦记着前一个事物,出现注意的分散。因此,教师要善于组织幼儿活动,适当安排,有效地引导幼儿注意保持在当前的活动上。
(3)不能很好地进行两种注意的转换。教师在活动中恰当地引导幼儿进行两种注意的转换,不仅有助于幼儿维持注意,防止注意的分散,而且可以使幼儿在活动中减少疲劳,提高活动兴趣,产生愉陕情绪,从而使幼儿的活动得以顺利地进行。
(4)幼儿的多动现象。多动多动症是不同的概念。近年来已逐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多动症幼儿比起同龄的孩子来说,注意力更不稳定,动作显得更多,重的还容易出现过失行为。多动症不是家长或教师能随便下结论的。上述多动症的特征中,注意力不稳定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的表现。不能以一两个特征给幼儿冠以多动症,即便有医学的临床诊断、神经系统的检查、心理测验等都不是能从表面看出来的。对此,教师要审慎对待幼儿的多动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