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
疫情专题
《人民日报》突发性事件前期报道分析
《人民日报》纸媒平台前期发布内容分析前期报道内容可划分为九类主题。本文自《人民日报》于2020年1月21日第一次发布与疫情相关稿件起,探寻报道前两周发布内容的特点,共计167篇。笔者按照稿件的内容总结出九个主题,分别是中央疫情防控部署占比25.1%、疫情实况报道占比14.3%、疫情科普4.7%、国际社会16.1%、政策支持12.5%、表达抗议决心11.9%、抗议个例故事7.1%、致敬英雄5.9%以及其他1.7%。
报道利用顶层设计引导舆论。其中中央疫情防控部署主题由中央统一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战略部署,发挥中国的制度优势和强大凝聚力,该主题占比最大。习近平同志曾阐述新闻舆论工作,强调必须要坚持“四个牢牢坚持”的原则,即“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昼的部首
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1]
。中央疫情防控部署主题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要求,发挥了执政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能够有效的稳定民心。
廖昌永遭实名举报
疫情实况跟踪报道指的是与新冠肺炎有关的实时资讯。此主题可以满足其求知欲与知情权,发布权威信息,很大程度上消除公众的恐慌心理。疫情科普类侧重于科普小知识。这两类主题能够使人们清晰的认识新冠病毒,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
国际社会主题内容主要是各国领导人的态度、国外确诊病例相关报道等,占比较大;政策支持主题为疫情发生后我国作出的医疗卫生、金融科技、社会保障等抗疫有力举措,系统的阐述了政府积极“抗疫”的应对能力;表达战疫决心主题为阐述中国的必胜信念,起到了鼓舞人心的作用。此三类主题都刻画了政府积极作为、高效履职的形象。
世界童话故事
抗议个例故事与致敬英雄主题都采取了共情策略,即利用“同理心”“同情心”影响读者的想法与行为,并且在用词上出现了大量的“英雄”“致敬”“战”等词语。
发生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以后,传统媒体不能满足于日常的新闻报道,应该有战略层面的积极设计,体现出舆论引导性,以更
积极的姿态参与社会治理。[2]
陶晶莹此次《人民日报》在新冠肺炎的相关报道中,利用九类主题刻画出政府负责履职的结构框架,有效的引导舆论,掌握了新闻话语权。
《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传播方式分析
《人民日报》作为主流媒体拥有资源优势,在新冠肺炎爆发时,旗下的媒体平台例如人民日报、抖音账号、客户端等,在疫情媒体平台的竞争中崭露头角。
在微博平台中,《人民日报》的主打策略是评论互动与数据可视化,例如疫情资讯、短消息、短视频、海报设计等。这种传播效果是人民日报所需要的,即构建一个透明、权威的理想环境,使用户产生获取信息渠道的依赖性。
但《人民日报》也因为其权威性产生了众的行为引导,其中不乏存在盲目跟风行为。在2020年1月31日,人民日报平李昊燃
(烟台大学 山东烟台 264000)
摘 要: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由武汉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爆发,改变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生活方式。本文以《人民日报》关于新冠肺炎的前期报道为切入点,选取1月21日至2月2日的所有相关报道,分析党媒应对突发性事件前期的发布内容、传播方式并探究其特点。
关键词:人民日报;新冠肺炎;突发性事件;报道内容分析
台发布“上海药物所、武汉病毒所联合发现:双黄连可抑制新型冠
状病毒”的内容。该消息一经发出,立刻引发市民疯狂抢购双黄连口服液的行为。隔天,人民日报又发布一则“抑制并不等于预防和”的消息,才使“双黄连”风波逐渐平息。
抖音平台中,自2020年1月20日正式对疫情进行报道,短视频凭借生动、直观、接地气等特点,使抖音账号迅速成为公众获取信息与在线讨论的重要来源之一,为“抗疫”打下了防控基础。
问题与应对
狗血喷头是什么生肖
在这次有关新冠肺炎的报道中,《人民日报》针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表现可圈可点,针对疫情做了详细的跟踪报道与专题研究,形成了良好的传播效果稳定民心。但在新媒体语境下,其中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思辨的问题。
加强时效性。2019年12月31日,武汉卫健委首次公布新冠疫情病例,而《人民日报》开始报道与疫情相关的资讯时,已是2020年1月21日,新冠肺炎患者已多达291例,基本可以确定存在人传人现象。以批判性思维分析,“清晰地、准确地、相关地、有深度、有
广度和有逻辑性地对思维进行分析和评价”[3]
如果报道的速度提前一些,并且加强初期对新冠肺炎的重视程度,会不会疫情没有如此严峻,答案无从得知。
丰富传播手段 增强互动化、可视化信息传递。在《人民日报》的新媒体平台利用中,采用了很多图表、海报、疫情实时病例数等静态图表,利用了简单的形式使公众一目了然,但缺乏互动性与可视化,很难产生记忆点。海报采用的形式也较为单一,没有出现新颖、高效的传播方式。除此之外,抖音平台上的某些短视频质量堪忧,选用的视频素材以及音乐素材过于死板,强行传递价值观。
警惕过度使用共情策略 加强深度报道在疫情期间的相关报道中,《人民日报》多次刻画英雄的形象,大量使用情感符号,给受众产生强烈的冲击。例如人物特写、烈士家属细节描写等,使读者与报道主人公产生情感联系,引起共鸣。但需警惕过度煽情化,避免“毒鸡汤”与“灾难美学”,长期处于情绪渲染中的公众可能会产生反感情绪以及批判性思维,逐渐麻木,因此共情策略的使用需要恰到好处。
离婚具体流程怎么走
疫情前期《人民日报》调查报道以及深度报道微乎其微。媒体的报道不应歌颂灾难,而是吸取教训克服灾难,关注新冠肺炎产生的原因与影响,通过深度报道激发受众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看待事物的新视角。
参考文献
[1]孙祥飞.新闻传播学热点专题80讲[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7( 11) :75.
[2]谢耘耕,曹慎慎,王婷.突发事件报道[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33.
[3](美)理查德.保罗,琳达·埃尔德批判性思维工具[M]侯玉波,姜佟琳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9.
——以新冠肺炎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