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分享.
及创新对策的探讨
平和县实验幼儿园周千红
闽南童谣主要发源于厦门、漳州、泉州等闽南一带,这一带的闽南歌谣在闽南儿童中广为流行,备受大人和儿童喜爱。而为了更好地弘扬和传承闽南文化,推广闽南童谣。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根据闽南童谣的音乐特征,结合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选取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闽南童谣进行教学,让幼儿在教学活动中感受到闽南童谣的独特魅力。本文阐述了国内闽南语童谣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闽南童谣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及创新对策。
一、闽南语童谣的现状分析
周华健的组合叫什么由于闽南童谣是以闽南方言为基础所创作,我国又是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人们大多数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国家也一再强调加强普通话的学习,普通话在事物表达的准确性上及情感的传递性上更加优于闽南话,很多年轻父母都比较喜欢使用普通话,闽南方言面临着流失的危机,闽南童谣渐渐开始远离闽南儿童。
白泽博士厦门市集美区后溪中心幼儿园的王柳红的《开展闽南童谣教学的有效方法》中提出闽南童谣具有浓厚的文化功能,其独特的韵味深受幼儿的喜欢,在教学中因地制宜地选取部分生动形象的童谣进行教学,通过学习闽南童谣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表演和活动能力以及积极的情感、态度等是一项有意义的教学尝试。
魏幼林《闽南童谣与音乐教学》中提出我们要充分利用闽南童谣的文化功能,带领学生开展校际交流和海峡两岸交流,充分利用传统美德、民间习俗和乡土亲情,加强团结,促进统一。
通过以上学者的论述,我们能够了解到闽南童谣在我国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但是如何在幼儿教学活动中让幼儿更加轻松、愉悦、主动去学习和掌握闽南童谣,却没有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幼儿园教学活动中闽南语童谣的具体应用对策。
聂远前妻二、闽南语童谣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及创新对策
qq思念签名1.运用森林教学法,教授闽南语童谣
森林教学法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当前已经风行于欧洲,但是传入我国的时间比较短,应用的还不够广泛。这一教学方法是主张孩子与大自然进行直接接触,在森林环境里学习与成长,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在自然环境中激发孩子们对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学习能力,进而增强他们的
探索精神,使他们获得成长。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想要提高闽南语童谣的应用效果,就可以运用森林教学法。首先,幼儿园教师应该加强森林教学法理论知识及实践方法的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探索欲,让孩子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其次,幼儿园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走出去,增加孩子们的实践活动,给予孩子们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教授幼儿们闽南语童谣。例如在春季,幼儿园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出去春游踏青,在欣赏美景的过程中教师教授幼儿们《果子歌》这首童谣:“正月甘蔗节节长,二月青果两头黄;三月梅子酸兰兰,四月枇杷满街黄;五月杨梅红贡贡,六月莲蓬水中央;七月红菱人人爱,八月龙眼送上门;九月香蕉双头翘,十月金桔满山园;十一月柑仔用笼装,十二月红柿甜又软。”在这种森林教育法的应用中,儿童在幼儿园教学中既学习到了这首
・54・
•成果分享
童谣,还让幼儿感受到了轻松快乐,提高了儿童学习的积极性。
2.充分挖掘闽南语童谣资源,选择适合幼儿的题材
闽南语童谣种类丰富,从内容上分为时政、育儿、游戏、动物、知识、植物、生活、民俗等等;从体
裁上可以分为摇篮曲、问答歌、叙述式、绕口令等等;从表演形式上可以分为念谣、唱谣、戏谣等等;由此可见闽南语童谣资源非常丰富,但并不是所有的闽南语童谣都适用于幼儿教学。因此,对于幼儿教师而言,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挖掘闽南语童谣资源,选择适合幼儿的题材。首先,作为幼儿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思想观念,亲身感受闽南语童谣的魅力。只有喜欢和热爱,才能够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加富有激情和热情。在充分感受到闽南语童谣的动听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教育资源和人文环境,充分挖掘闽南语童谣的教育资源,并将这些资源通过森林教学法转变成幼儿乐意接受的教育课程的能力。其次,幼儿教师在选择闽南语童谣时,应尽量选择篇幅简短,内容简单,与幼儿生活贴近的题材。闽南语童谣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愉快鲜活,内容简单易懂,闽南地方的气息浓厚。由于在幼儿时代中很多孩子会对生活中的小事感兴趣,例如日常吃的水果,教师可以选择闽南语童谣《食荔枝》来讲给学生。在童谣有这样一段话:红荔枝,粒粒圆。食入嘴,真鲜甜。前两句描写的是荔枝的颜、形状和味道,这后两句则说:食的人,一目聂。种的人,几年落。所表达的是荔枝虽然是好吃,但是却并不容易种植,需要几年才能够长成,教给幼儿有关荔枝的颜、味道、形状等内容,同时也告诉幼儿要尊重劳动者。宣传闽南语的童谣,也通过闽南语的童谣让幼儿在无意之间将很多知识存储在大脑中。在日后大家提起荔枝时,幼儿的脑中也会自然而然的浮现荔枝的样子、浮现出荔枝的味道,这种方式是一种记忆再现。使得闽南语童谣与幼儿的生活相贴近,也能够提高教学活动的效果。在幼儿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将这份宝贵的教育资源利用起来。乌龟苗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一些闽南语童谣已经不适合作为教育资源应用到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在此情况下,就需要幼儿园教师对闽南语童谣进行重新创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增强闽南语童谣的趣味性。因此,在不改变原作品的基础上,可以适度对篇幅较长、情感表达不明显的作品加以改变,
使其更加适合幼儿学习。
郑爽胡彦斌热恋3.深入理解闽南语童谣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幼儿虽然生活在闽南地区,了解闽南人的生活习俗。但是随着普通话的大力推广,很多的家庭从小就对幼儿进行普通话训练,导致现在能说出纯正闽南话的幼儿极少。而闽南语童谣中有些词语属于纯正的闽南方言,对于幼儿来说非常陌生,他们学习起来非常困难。幼儿既不了解这些词语的实际意思,也难以唱出闽南语童谣的味道。因此,想要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学号闽南语童谣,就必须要加强幼儿对闽南语童谣内容的深入理解。首先,幼儿教师可以使用“图谱”,通过视觉符号,加强幼儿对闽南童谣内容的理解。幼儿教师可以将童谣内容中的相关内容绘制成图片,展示给幼儿,加深幼儿的理解。图谱展示出来的内容更加直观和形象,可以让幼儿更加容易理解闽南语童谣中生涩难懂的词句。例如,在学习《当当啊,补雨伞》这首歌曲时,其中包含“双脚踏马鞍,马鞍载公婆,公婆面优优,载米载谷去福州”词句,幼儿教师为了幼儿一眼就明了童谣中的内容,将以上场景绘制成图片展示给幼儿,图片中有趣的图像激发了幼儿学习童谣的兴趣。其次,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闽南语童谣制作成
视频,播放给幼儿看,这种新鲜有趣的教学方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印象,让学生很快就被吸引到作品的意境当中,能够更好地理解闽南童谣的作品。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渗透闽南语童谣内容,结合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使用森林教学法进行教学,既能够将通俗易懂,易唱易记的闽南语童谣教授给幼儿,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增长幼儿的知识,实现闽南文化的传承。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基于“森林教学法”的闽南语童谣在幼儿园课程中渗透的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XB20-732)的研究成果。)
•55・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