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百年诺贝尔文学奖》讲座稿
一、诺贝尔文学奖的来历
1833年10月21日,诺贝尔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祖父是名军医,父亲伊曼努厄尔·诺贝尔是一个科学家、发明家,致力、及其它爆破性化学的研究。并对外科器械设计和造船工程学也很感兴趣。他把科学研究的精神传给自己的儿子阿尔弗列德。在父亲的影响下,阿尔弗列德·诺贝尔从小热爱化学、物理学和机械工程学。起初,诺贝尔对造船工程极感兴趣,17岁时,到美国学习造船工程学。在此期间,诺贝尔经常到郊外游玩,看到工人们在荒山野岭里用铁锤砸石头,为了开通一条铁路或公路,他们劈山斩岭,花费很大心血和劳动。这在他的心中留下很深印象,他经常想:能够发明一种东西,一下子就能把大山劈开,那该多节省力气呀!回国后,他便同父兄合作,先后在瑞典和俄国从事和其它烈性的实验和制造。经过他们刻苦的试验和研究,1866年,诺贝尔终于制造成功了一种。这种爆炸力极强,人们把它称为“诺贝尔炸油”,被全世界普遍使用。但是,这种有一个极大的弱点,就是容易引起爆炸,尤其是在长途运输过程之中,受到震动和磨擦,往往会自动引爆。美国旧金山的一辆火车,就是在运送这种时受到震动,整列火车车毁人亡。还有一次,一艘满载的巨轮“欧罗巴号”,在大西洋航行的时候,因为风浪颠簸,引起爆炸,整条船沉没在大西洋中。这种事件的不断发生,一下子使得人们非常紧张。一谈到这种“诺贝尔炸油”,便退避三舍,不敢接触。这样,许多政府不准它进口,许多运输公司也拒绝运送这种可怕的
东西。诺贝尔并不气馁,他开始着手实验一种安全的,从此以后,他少言寡语,整日躲在实验室,潜心于新的研制。的研制要经过无数次试验,而第一次试验都是非常危险的,稍不注意,便会发生爆炸事件。1864年9月3日,这一天,诺贝尔一大早便出外办事。等到晚上回来的时候,一下子惊呆了,他的实验室变成了平地,到处是碎砖破瓦,空中还弥漫着浓浓的硝烟。空荡荡的地面上,到处沾满了鲜血。更让诺贝尔痛心的是,他亲爱的弟弟和同甘共苦的5名工作人员,因爆炸身亡,父亲也成了终身残废。诺贝尔从此陷入无限的悲痛之中,脑海里进行着强烈的斗争,怎么办?是放弃试验,还是继续?!。但诺贝尔明白,科学实验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如若从此放弃试验,弟弟和同事的鲜血不是白流了吗?于是,在朋友的帮助下,诺贝尔租了一条大船。在瑞典首都附近的马拉伦湖上搞实验。这样,可以避免因爆炸引起其它人员和建筑物的伤亡或破坏。诺贝尔在船上冒着生命危险,进行几百次的试验。4年以后,经过自己艰苦、认真的工作,他终于获得了成功。他把吸入一种硅土里面,这样,即使遇到一定的温度或磨擦、震动,这种固体的也不容易爆炸。这样,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就问世了。但这种必须经过引爆后才能爆炸。为此,诺贝尔又发明了人类历史第一个——。这就给人们提供了很多方便,使人类有计划的利用,进行开山劈路,钻隧打井,节省了很多力气。后来,诺贝尔又着手发明更具爆炸力的,投入了艰苦而又复杂,而且是更加危险的试验。经过无数次试验,诺贝尔终于制成了这种,但对的爆炸力缺乏正确的判断,因而进行了一次冒险的试验。这一天,他把工作人员统统赶出实验室,自己一人留在哪里,要亲自点燃导火线,大家不放心他的安全,多次劝说不让他点燃导火线,但诺贝尔执意不肯,他清楚记得1864年9月3日那天
的爆炸事件,因此,他一定要让危险远离他人。大家见劝说无效,只好远远的离开,躲在实验室四周,静静地等待着试验的结果。实验室,诺贝尔安装好,又仔细地检查了一遍,便上前点燃了导火线。火星“兹兹”地冒着,导火线越来越短,诺贝尔为了仔细观察的爆炸情况,一动不动地站在跟前,双眼死盯着燃烧的导火线。“轰!”的一声,爆炸了,浓烟从实验室里飞速地向外涌出。附近的人们睁大眼睛看着,始终不见诺贝尔的身影,他们顾不得危险,纷纷向实验室奔去。刚跑到门口,就见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从实验里跑了出来,边跑边叫道:“我成功了!我成功了!”大家看到诺贝尔还活着,便激动地跑上前去,一边替他检查伤势,一边热烈地祝贺他。这是1875年的一天,诺贝尔终于成功发明了威力强大的胶质。于是,诺贝尔在很多国家建造厂,并申请专利,很快便成为拥有巨富的“大王”。后来,他移居巴黎,在实验中继续进行各种的研究和实验。
1887年,诺贝尔又发明了无烟,这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他意大利的工厂里突然去世。在死前一年,即1895年11月27日,诺贝尔立下了一个独特的遗嘱,把自己一生的积蓄捐献出来当作基金,将其利息作为奖金,每年奖给世界上对物理、化学、医药学、文学和促进世界和平有特殊贡献的人。后来,又增加了经济奖,这就是现在很多科学家为之骄傲的“诺贝尔奖金”的由来。诺贝尔奖到去年刚好成立了100年,因为他一生共获得335项技术专利,发明了八十多种火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安全的生产技术。诺贝尔不仅是一位发明家、
科学家,还是一名杰出的企业家。他开设工厂,兴办科研、生产和销售一体的国际性企业集团,在诺贝尔逝世前,他的全部资产已达到900多万美元,相当于现在的10多亿美元。大概他感到火药为制造军火的原料,足以引起残酷的战争,而有愧于心,因此他在生前便立下了遗嘱,他将所有的遗产变卖获得3千100万瑞典钱克朗,(折合美金为2亿3千万)成立了诺贝尔基金,他将每年的存款利息分为5份,奖与物理、化学、医学、文学、和平,对世界与人类有卓越成就的人,且订在每年的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之日颁发。其中的三个科学奖项从1901年第一次评奖至今已经整整一百年,以其权威性和公正性而成为全世界最受关注和尊重的科学奖项。
诺贝尔(1844年-1896)在逝世前一年的1895年11月27日立下了遗嘱,将他的全部财产,即当时的3100万克朗(相等于现在的2亿3000万美元)设立基金,用每年的利息授予一年来在物理、化学、医学、文学、和平等五个方面对人类社会做出卓越贡献的人。瑞典政府立即建立基金会,并决定在每年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纪念的这一天举行颁奖仪式。欧莱雅纯植物染发剂
二、诺贝尔文学奖如何产生
诺贝尔文学奖是一项国际性大奖,但是评审者都是清一的瑞典人。瑞典皇家学院有18位院士,其中6位组成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有遍布全世界的“外围”组织,这是各国大学的文学教授、作家协会领导以及学者、文学家、翻译家,他们推荐候选人,提供候选人作品和背景资料。皇家学院内还设有专设的翻译机构,专门翻译评审委员会需要的资料。
每年2月1日以前,推荐书和资料汇集到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这时约有两千名候选人。每星期四下午五时起开会讨论,邀请专家做报告介绍。讨论到五、六月份,名单缩至
五、六人,评审委员会把名单送至瑞典皇家学院每位院士手中,然后休会。院土们则在夏季阅读这五、六人的作品,直至9月份再复会讨论、投票,这之后,每星期四晚上进行讨论、辩论、投票,直到人选中有一名候选人获得9票以上。如果一直无人达到9票以上,可考虑颁给两人或延期至下一年。一般在10月份第一或第二个星期宣布结果。
罗志祥多平台取关周扬青这是评选的程序,全世界非瑞典皇家学院院士或非评审核心工作人员知道的也只是程序。至于专家报告内容、意见陈述、争论焦点,都是保密的,不得泄露,更谈不上发表。诺贝尔文学奖颁布前没有一点风声,突然宣布某某某是得奖者,这过程有点像梵蒂冈选教皇。法国一名记者说过一句俏皮话,从保密性和神秘性来说,英国情报处跟它相比简直是一只大漏斗。
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选择范围很广,但也是有限度的。它不选择已经不在人世的作家,因此像普鲁斯特、卡夫卡这些死后才被公认的一代文豪,是不会得奖的。美国评论家乔治-斯特纳在《纽约时报》发表过一篇文章,反响很大,但是在这点上指责诺贝尔奖有欠公允。评审委员审阅的只可能是已经出版的作品,不可能是作家尚未出版的手稿。没有好好译成西方大语种的作品也不容易引起注意。一种文字发展愈成熟愈奥妙也愈难译。这样一想也可以使某些心高气盛的汉子心态平衡一些:“我们没有得奖是我们的作品太难译。”
这话是有道理的,一位法国深知中国文化的学者说,法国人读了法译本《红楼梦》,怎样也不理解中国人怎会那么推崇这部令人读了不懂的作品。令人读了不懂的是译作,不是《红楼梦》原作,原作虽也有部分地方令人费解。译作不佳,当然无法对原作作出正确判断,这时放弃判断,也理所当然,不能要求评委予以优惠评价,译作成绩40分的,给予原作80分。
三、诺贝尔文学获奖的作家
整整100年前的那一年,第一次颁发诺贝尔奖,文学奖的得主是法国作家苏里-普吕多姆,瑞典文学院11日宣布,将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出生于中美洲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英国作家比迪亚达尔·奈保尔,以表彰“其著作中富有洞察力的叙述和不为世俗左右的探索融为一体,将扭曲的历史中的真实展现出来。”今年69岁的纳保尔祖籍印度。1932年生于特立尼达,18岁后长期定居于英国。1957年他发表的第一部作品《神秘的按摩师》被认为是最杰出的小说之一。
法国12人,美国9人(不包括有美籍的布罗斯基),英国6人,德国、瑞典各7人,意大利、西班牙各6人俄国5人,丹麦、挪威、波兰、爱尔兰各3人,瑞士、智利、希腊、日本各2人,澳大利亚、比利时、印度、哥伦比亚、芬兰、瓜地马拉、冰岛、以列、南斯拉夫、捷克、尼日利亚、埃及、墨西哥、南非、特里尼达、葡萄牙各1人
最新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以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对诺贝尔文学奖提出了看法——谁是中国人心中当之无
愧的桂冠作家、谁是诺贝尔文学奖永久的遗憾、诺贝尔文学奖对中国是否公正等等。这份报告是由汪剑钊主编、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大师经典》一书透露的,该书分
为什么警察对闯红灯的汽车司机视而不见上下两卷,根据调查结果选录了20位诺贝尔文学奖领衔作家和20位诺贝尔文学奖错失的文学大师的作品。接受调查的有翻译家、学者、作家、诗人及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学生,以下是他们对此奖项的共识。
领衔诺贝尔文学奖的20位作家
问卷结果表明,中国读者心目中威望最高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海明威、肖洛霍夫、马尔克斯、罗曼罗兰、帕斯捷尔纳克、萨特、贝克特、福克纳、托马斯曼、川端康成、叶芝、加缪、罗素、泰戈尔、黑塞、艾略特、萧伯纳、索尔仁尼琴、聂鲁达、蒲宁。其中海明威以绝对优势名列榜首。这表明,尽管人们已经肯定了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在创作中体现的探索性、前卫性,但作品主题的确定、内在的意韵和文字的信息层面,仍是打动读者的关键。
诺贝尔文学奖错失的20位大师
这是中国人的“诺贝尔情结”充分流露的一面,榜上有名的是:鲁迅、卡夫卡、乔伊斯、托尔斯泰、哈代、昆德拉、博尔赫斯、纳博科夫、易卜生、沈从文、普鲁斯特、契诃夫、里尔克、高尔基、老舍、
黑豆的吃法左拉、瓦雷里、劳伦斯、曼杰什坦姆、阿赫玛托娃。显然名列榜首的鲁迅在中国人的心中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四、百年诺贝尔奖与中国文学
1967年,瓜地马拉的作家阿斯图里亚斯在获奖演说中称赞瑞典文学院选择的获奖作家,已组成一个影响人类精神的家族,"这个家族就是高擎着光明火炬的诺贝尔家族"。可是,站立在拥有数千年文化历史土地上的中国作家,背后又是站立着12亿同胞兄弟的中国作家,却没有一个进入这个火炬大家庭。
这是瑞典文学院的问题还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自身的问题?中国究竟有没有可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大师?请跟随我们,一起去回顾百年诺贝尔奖,反思中国文学。鲁迅在1927年得知自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时曾说:“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我觉得中国实在没有可得诺贝尔赏金的人。”这句话包含着一名优秀作家的清醒与沉着。
鲁迅先生活着的时候,曾进入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名单。近年,巴金、冰心和艾青也曾入闱诺贝尔奖,成为候选人。巴金等中国作家甚至包括鲁迅,都没有打入前五名,惟独一名中国作家例外,他不仅打入了前五名,而且摘下了第一名的桂冠。
他就是老舍先生。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人曾经议论,诺贝尔文学奖该考虑中国人了吧?林语堂、胡适、梁实秋和王莹在美国也曾经讨论过,如果诺贝尔文学奖给了中国,哪位中国作家有资格呢?讨论来讨论去,他们一致认为,此奖非老舍莫属。
江苏省常州市邮编1966年,挑选一个中国作家的话题又被重新提起,瑞典文学院组织的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要看作品,可委员会没有一个人懂中文,只有从英文或者瑞典文中挑选中国作家。
老舍的著作早已在西方流传,其中还有瑞典文版的。搬来一读再读,众评委顿感这位名叫老舍的中国作家出手不凡。尤其是他的《猫城记》,寓言化地描写了人际关系的复杂,嘲讽了人的劣根性,具有超越国界的世界性。这本《猫城记》后来没有出过单行本,收在《老舍文集》中,一般中国人都能提起《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但是,要是问一问《猫城记》的作者,十之八九要摇头。而在国外,老舍的《猫城记》是和《骆驼祥子》并驾齐驱的。苏联的一本颇有影响的杂志叫《新世界》,发现了老舍的《猫城记》,连载后又出版了单行本,发行了70万册。那时,中苏关系正处于紧张阶段,江青一听说苏联如此流行《猫城记》,立即命人把上海一家出版社印的旧书来,政治局委员人手一本,看看到底苏联人为什么喜欢这本书。确实是很奇怪的事,老舍先生仿佛是预言家,在书中描写图书馆被烧了一天。江青大怒:这简直是在污蔑中国,批判!于是,不仅《猫城记》,老舍先生所有的书连同老舍先生一起被揪了出来。这时,老舍先生并不知道诺贝尔文学奖拍板定了他,他选择了与世诀别的道路。诺贝尔文学奖从来不给死去的人,无论他多么著作等身,多么名声巨大。当时,评
委们听说不少中国作家不到了,那么,老舍先生呢?于是,委托瑞典驻中国的一位外交官去打听打听。本来一个中国作家去世用不着保密,偏偏“”中谁也不知道谁的消息,甚至一家人也如此。瑞典外交官好不容易得到老舍先生自杀的消息,又好不容易证实了这一消息准确无误。于是,打回电报。老舍先生当之无愧的第一名被取消。按照常规,在剩下的四名候选人中再投票选一次,原则还是照顾东方人。这样,诺贝尔文学奖这期得主是日本的川端康成。这是东方人继泰戈尔之后第二次获得该奖。瑞典驻日本大使透露了这一秘而不宣的细节。这不该发生的故事成全了日本民族的光荣与骄傲。后来因为写不出满意的作品而自杀。
五、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籍华人高行健
高行健的获得诺贝尔文学大奖,成为100年来的第一位华文作家得此荣耀,绝非偶然,是配合了天时、地利与人和。高行健祖籍江苏太州, 1940年出生于江西赣州, 今年六十岁。高行健从小就研习琴棋书画, 五岁时曾在母亲的影响下登台演出舞台剧, 家里浓厚的文化气息陶冶了高行健的文人素质和文化休养。1962年, 高行健二十二岁时毕业于北京外语学院法语系, 毕业后分配在国际书店担任法语翻译。1971年, 高行健下了干校, 在农村教书。四年以后的1975年调回北京, 先是在中国作家协会工作, 后来到著名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担任专业创作人员。高行健勤于创作, 就是在下放干校期间他的行李里也是装满了手稿, 但是直到1978年, 中国的政治情况有了改变之后他的作品才被允许发表。
许晴
八十年代, 高行健发表著名抽象派小说「车站」, 1986年发表剧本「野人」和「彼岸」。「野人」的上演使高行健的声望在当时的中国戏剧界达到最高点。笔耕之馀他又以中国宣纸画抽象与写实的水墨画,以画山水为主挥洒于黑与白之间,他的画在欧洲各国展出,颇为各国人士喜爱而收藏。在他的小说《灵山》未获奖之前,人们只知道他是剧作家和画家,很少人知道他是小说作家。 2003年9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