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一.选择题
1.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颁发遗嘱陈词烂调驰名中外
B.建树仲栽断壁残垣分庭抗礼
C.巨额平议飒爽英姿祸不单行
D.资金挪威扣人心弦乐此不疲潇洒女兵串词
2.(2016·四川雅安中考)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走到一个十字路口,左拐;继续向前,走到第二个十字路口,还是左拐,跨过马路,就是图书馆。
B.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
他们在前赴后继地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C.室外环境污染,包括建筑物外墙(最典型的是玻璃幕墙)的反射光、夜间过亮的城市灯光(如广告牌、霓虹灯、景观灯的光)产生的光污染。
D.伙计们,别放走它!这年月,咬人可不行!逮住它!哎哟……哎哟!
3.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这是新闻的电头。
B.“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一标题概括了新闻的主要事件。
C.新闻必须有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这五部分。
D.新闻主要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也可以适当使用描写和议论。
4.(2016·河南中考)请给下面的新闻材料拟写标题,并简述理由。
××网4月22日讯4月24日是首个中国航天日。为迎接首个航天日,航天专家在国家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作专题报告,总结了中国载人航天、火箭发射、深空探测等方面的航天成就,强调了中国进入太空的能力目前已经达到航天大国的水平,并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每年的航天发射数量稳居世界前三,尤其值得所有中国人自豪的是,近20年中国长征火箭的发射成功率居全球之最。
二、综合性学习
5.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绵延五千年历史
不断绝的重大支撑。②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激荡交融中,如果我们不采取措施,人民众不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那么中国人的重心就会发生漂移。③长久以来的生活习惯使得我们骨子里本身就具有了传统的情怀或气质,这是我们得到归属感的依托,更是我们血脉相承的财富。④我们要知道自己真实的故乡在哪儿,要知道自己灵魂的故乡在哪儿。
(1)请提炼第①句的主干。
(2)第③句语序不当,请你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请给第④句的横线上填写一组关联词。
6. 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
健康。他不知疲倦。他们说他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即使他还在当国民党的将领时,他的生活也跟他的部下一样简单。
混沌天下
语段出自《红星照耀中国》一书,语段中的“他”指的是,从中可以看出“他”的性格特点是。
7.“……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宝贝回家,路有多长?茫茫暗夜……”
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屠呦呦和张宝艳夫妻的颁奖词让人眼前一亮,其创作灵感来源于《诗经》《宋词》等国学经典。国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每个人都能从中汲取到成长所需的养分。请完成下列任务。
【识国学】
(1)按要求填书名。
国学经典不仅有《诗经》《宋词》,还有《》《》等。【赞国学】
(2)完成下列对联。
上联:读经典丰富人生
下联:
【荐国学】
(3)你的同学小杨打算在中考结束后多看电视剧和流行网络小说,
赵磊 模特>斗罗大陆唐三的结局你将如何说服他多读一些国学经典著作?
三、阅读题
请阅读《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完成问题。
8. 导语交代了哪些内容?
9. 文中为什么要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
中国终于造出圆珠笔头
肖复兴
①如果不是李克强总理说出来,估计好多人都不知道。3 000
多家制笔企业、20余万从业人口、年产圆珠笔400多亿支……中国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制笔大国,但一连串值得骄傲的数字背后,却是核心材料高度依赖进口、劣质假冒产品泛滥的尴尬局面。
大树的作用②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圆珠笔之问”,更是“中国
制造业之问”!宁波贝发集团品质部经理徐君道说:“我国的笔头不锈钢材料都是从日本进来的,不仅是我国,其他国家的不锈钢材料也是从日本进来的。”
③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目前,直径0.5-1.0毫
中秋节祝福语大全米的碳化钨球珠,我国不仅可以满足国内生产需要,而且可以大量出口。但直径仅有2.3毫米的球座体,无论是生产设备还是原材料,长期以来都掌握在瑞士、日本等国家的手中。中国每年要生产380亿支笔,需要用一吨12万的价格进口1 000多吨生产笔
尖的钢材,付出外汇1 500万美元。
④来自瑞士公司的笔头一体化生产设备,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笔头的关键部位,比如碗口,它的表面粗糙度要求在0.4微米。笔头最顶端,厚度仅有0.3-0.4毫米。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还不能开裂,小小“笔尖”考验着中国制造。
⑤为了给数百亿支圆珠笔安上“中国笔头”,国家早在2011年就开启了这一重点项目的攻关。因为开发这个产品没有可借鉴的资料,一个成分的配比都是从几十公斤的开始炼,各种成分加入多少的次数也
没法统计。笔头产品的生产工艺是国外企业的核心机密。太钢集团技术中心必须自主研发一套前所未有的炼钢工艺。没有任何参考,只能不断地积累数据、调整参数、设计工艺方法。
⑥突破的灵感来自家常的“和面”,面要想和得软硬适中,就要加入新“料”,相对应的钢水里就要加入工业“添加剂”。普通的添加剂都是块状,如果能把块状儿变细变薄,钢水和添加剂就会融合得更加均匀,这样就可以增强切削性。经过五年数不清的失败,在电子显微镜下,太钢集团终于看到了“添加剂”分布均匀的笔尖钢,试验在2016年9月取得成功。大规模炼钢十多次后,第一批切削性较好的钢材终于出炉了。这批直径2.3毫米的不锈
钢钢丝,可以骄傲地写上“中国制造”的标志了。
⑦在贝发笔业的测试实验室,用太钢原料生产出来的笔芯正
在进行极限测试。在同一个角度下,每支笔芯都要连续不断地书写800米且不出现断线的情况,这已经是对这一产品的第六轮测试。现在,一些笔头企业已经开始使用,在未来两年有望完全替代进口。
(选自2017年1月9日《中国日报网》,有改动)
10. 请给文章第②段的横线上补写一句话,使上下文意思连贯。
11. 请分析文章第①段的作用。
12. 请分析文中两处画线句子的语言特点。
(1)宁波贝发集团品质部经理徐君道说……
(2)突破的灵感来自家常的“和面”,面要想和得软硬适中,就要加入新“料”,相对应的钢水里就要加入工业“添加剂”。
13. 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14. 下面对原文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制笔大国,因为我们有3 000多家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