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2008年第12期
QQ空间 豆瓣 搜狐微博 网易微博 百度搜藏谷歌书签
谈复合趋向补语的教学
关于补语复合教学的文章
  摘 要:本文针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复合趋向补语教学进行研究。首先对通行的对外汉语教材中趋向补语语法项目的编排进行分析,探讨复合趋向补语教学安排,最后对复合趋向补语教学提出几点教学建议。
  关键词:复合趋向补语 趋向意义 引申意义
  复合趋向补语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难点,现阶段虽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实际的教学效果还不太让人满意。主要原因是复合趋向什么叫创业板补语的语法意义具有复杂性。刘月华在《实用现代汉语语法》(2001)中把趋向补语结果意义和状态意义称为趋向补语的引申用法。结果意义不表示方向,而表示动作有结果或达到了目的。例如出来的结果意义表示从无到有,如:我想出来办法了。状态意义表示动作、状态在时间上的展开、延伸。例如起来的状态意义表示进入一个新的状态,如:他哭了起来。2022年6月黄道吉日查询”趋向意义的立足点较难把握,引申用法则由于数目繁多、意义虚化等特点而成为外国留学生学习复合趋向补语的难中之难。
  一、复合趋向补语的教材安排分析
  (一)《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对语法点的要求
  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均是以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写的《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为指导,我们可以先看一下《大纲》对复合趋向补语语法项目的安排:
  1.一年级
  (1复合趋向补语的趋向意义
复合趋向补语句式:动词+“”+/去;复合趋向潘石屹个人资料及简介补语的肯定/否定式/正反疑问句;运用复合趋向补语时宾语的位置;一般事物宾语,在/后,多表示已然;一般事物宾语,在/前,用于已然和未然;一般事物宾语,在/前,用于祈使句;处所宾语,在/前,用于已然和未然。
论汉语“出”类趋向补语的语法意义
郭珊珊  朱乐红 
【摘要】:根据分布分析原理,区分""类趋向补语的趋向意义和结果意义的形式标准应为:1.……///上往外VP;2.……///VP到外面。根据认知语言学的概念结构理论,""类趋向补语的趋向意义表示典型的"运动事件",可细分为苍空井作品"具体位移趋向义""抽象位移趋向义";结果意义可细分为"从隐到显的结果义""从无到有的结果义",不同的结果义对动词的选择有异。
【作者单位】 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补语 趋向意义 结果意义
【基金】: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08YBA104)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目前学术界对趋向补语所进行的语义分析大体上有两种思路:第一种思路是针对某一个或某一组具体的趋向补语进行语义分析,如卢英顺将作趋向补语的下去分为下去位移下去延续下去消失下去状态”[1],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体现不同趋向补语的语法个性,
师大语言学资源库
blog.sina/yuyanxueahnu
2、结果意义
有相当一部分趋向补语表示动作有结果或达到了目的。即具有结果意义。趋向补语的结果意义可以分为两大类:基本结果意义与非基本结果意义。
1 基本结果意义
  基本结果意义一般来说是每一个具有结果意义的趋向补语所必有的。它通常表示动作的一种自然结果,与其趋向意义有内在的联系。比如关上门闭上眼睛表示关、闭的自然结果。门框上下眼皮的接触;把两根绳子接起来把水和牛奶混起来中的起来表示动作 “接的自然结果——“两根绳子连接水和牛奶混合(结合)”。
2)非基本结果意义
  有相当一些趋向补语具有不止一种结果意义。基本结果意义以外的结果意义,我们称为非基本结果意义。最重要非基本结果意义都与实现动作结果的主现条件或客观条件有关。此类结果意义常以可能式的形式出现。比如住不上大房子当不上干部
12商务信函2本体研究上世纪80年代,趋向补语的本体研究开始兴盛起来,出现了十来篇论文,90年代有二十篇左右。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展开,本世纪初研究势头增加,出现了二十余篇。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对上、下ilt 0 O@eIP起来"这批词语附在动词(记为V)后时(记为Q)性质的论争:Q作补语时语法意义的梳\n归纳得更简明些。他指出趋向"可以理解为事物的变化、发展,而变化与发展总有一个目标。这是沟通趋向补语本义与引申义"的一种尝试。周永惠(1991)14种复合趋向补语所表的趋向义进行一一的考察,同时对一些语法形式特点稍作说明。史锡尧(1989)探索了作谓语上斗、’’的使用心理基础;(1993)梳理了上/下一作补语时的意义,上一有6个义类;"5个,二者在表趋向义和隐喻义"时呈对称关系,表完成义时部份情况可以互换。张华(2002)通过对上/下"动词性组合,即作谓语和作补语时意义与用法的考察,梳理了其意义的变化、虚化过程。指出上/下一从一个句法成分发展到另一杨明珠个句法成分,体现了语法化的歧变原则。最后,他将研究结果列成了一个简明的图表,这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来说很有帮助。1222探索V、名词(记为0)Q的组合一是对结构的辨析:如范继淹(1963)认为动宾组合带间接趋向成分的排列形式是vo Q,但VOQ有多种结构类型:当Q为订来’’类时有五种,Q上来"类时有三种。当Q是主要动词时,该组合为连谓式;当Q表趋向成分时为动宾结构
加后接趋向成分"。肖秀妹(1992)通过对++"++"两种格式的比较,指出简单趋向补语与一般宾语的位置并不是任意的,前者是述补结构带宾语,后者是连谓结构。周一民(1999)在谈趋向动词的规范时,否定了进来深圳前宾式"两种形式的规范性。前者的不规范性是显然的。后者(夫妻之间全文未删减VO Q)应该尽量避免,因为在北京口语中基本上不出现比较别扭,它是南方方言语法格式。这一看法和前人的研究有很大的不同,但并没有提供实际的调查。相比对进来深圳"的否定来看,对前宾式"规范性的否定有一定的讨论余地。李强(\n景的角度梳理进、进来/去"的句法、语义特点。并用现实经验中参照点的固定性’’解释了为什么进来"不能衍生出凹陷一义。此外,有讨论趋向动词系统的:如辛承姬(2000)根据5个语法形式条件考察了趋向动词的范围,区分了典型与非典型趋向动词;孙绪武(2004)探索趋向动词的范围及意义。有探索动后趋向成分轻声问题的:如范继淹(1963)比较系统地研究了轻声问题,并和结构分析结合;周一民(1991)指出趋向动词作补语并非都读轻声。有探索Q语法化问题的:如魏丽君(1996)<也谈动趋式的产生》;李建校、曹梦(2002)《趋向动词的语法机制》。有探索趋向动词配价情况的:如王红旗(1991)《动趋式述补结构配价研究》。13研究问题、理论与方法根据综述可以看出,本体研究成果不少,但尚是一个纷争的局面,对外汉语教学要采用哪种看法更有利于习得?一些语法
现象尚没有人作出说明、解释。如结果义0状态义与一般的结果补语、状态补语所表意义有何不同?为什么进/出/回/杨明珠过在动词后没有状态义?本文将对上面一些问题作出回答。偏误分析则存在着语料、分析过程不够科学的问题。比如往往只从句法层面分析而很少探求说话者的表达意图,即语义、认知层面上的分析。比如把我常常出去酒吧。"我想我要再回来北京。"都归为来/去与宾语的错位。从表达意图来看,前者只是表达去某目的地,是趋向词语选择错误,即误代。从认知上来看,可能在思维运算上同时关注起点和终点,离开家"进入酒吧"都想表达出来。采用的相关理论有:中介语理论及偏误分析;图式、隐喻认知理论;三个平面语法理论。上世纪50年代,语言教学的研究重点从"转变,70年代开始了第二语言习得研究。1972年塞林格提出了中介语"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