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民间传统体育
早在明清以前就已经十分盛行。在《保靖概要》有记载说:“集男女于庭,代鼓 鸣锣,通宵达旦,名‘打猴儿鼓’”。
历史上跳鼓多随敬祖祭神的公祀活动进行,随着时代的发展跳鼓已演变为两种形式,一为古代歌舞;一为民间体育形式。
跳鼓作为歌舞形式出现在舞台上;作为民间体育形式则多在传统节日、隆重集会的众活动中进行。如:跳年会,四月八,六月六、赶秋等大型节日期间。
跳鼓形式多样,有花鼓、四人鼓、团员鼓、筒子鼓、跳年鼓、单人鼓、双人鼓、猴儿鼓等。跳鼓的打法也多捉多样,有男女单打、对打、混合双打和多人打数种。
作为娱乐活动,参加者不分男女老少,本地人和外地人,本民族和其他民族,人人都可以
参加。在比赛时,各村寨则都要推选高手,分批参加演赛。现场众和评委共同打分,分数高者为胜。跳鼓作为一捉体育运动形式,侧重点是在表演,增进友谊,真正体现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
跳鼓中的“猴儿鼓”历史悠远,来历神奇,盛行于长江三峡的建始、宣恩、巴东等地。
相传古时苗寨深山有一古庙,山中猴子猴孙常来偷食,爬上庙中牛皮大鼓,咚咚作响,将其惊呆,疑是有人作怪,四处张望,悄然无声,遂又跳上鼓面,跳跃不断、响声不绝,回味无穷。灵性极高的猴王悟出原系脚踩鼓响,反复足击为乐,好不动听悦耳。此情此景被一苗家后生窥视,甚感有趣,乃效仿之,一传十、十传百,久而久之便盛行苗族山寨。故命名曰“猴儿鼓”。
②、“八人秋” 流传于湘西苗族民间。每年“立秋小五的”在当地“赶秋节”这天举行,源于民间的一个爱情传说。所谓“八人秋”就是在一架仿造水车的架子上,依次安装八个坐位,上面坐有四男、四女人八名赛手,故得名。这种竖秋千转到时谁坐在最上面就唱歌。以在高处坐得最长、唱得最好为胜。是一种深受当地苗族欢迎的自娱性体育活动。
③、“赛龙舟” 流传于贵州黔东南台江施秉交界地区苗族民间竞技性体育活动,每年当地龙舟节农历五月二十四日举行(由于各情况不同举行的日期并不完全一致),历时三天。苗族参赛的龙舟长约20米左右,宽1米幅三根完整直形杉树杆,挖成槽形捆绑而成。中间一根,长约23米为母船,两侧为子船。另有龙头、龙颈和龙尾,上面涂有金、银、红、绿、白各,显得富丽堂皇,气氛炽烈。
苗族赛龙舟为每个龙舟上有40名水手,参赛的水手分工明确,一名鼓头是龙舟的指挥坐在龙颈处,称为鼓头,另一名是十几岁的孩子配合鼓头,专门击打挂在龙颈与龙舟相接处的那面锣,造成一种“咚咚多”的节奏,其余32名水手分别站在两侧的子船上划桨,剩下五名一名担任撑篙,五名站在船尾,操舵,调解和校正龙舟的方向。比赛时铳炮三声,数十龙舟如离弦之箭,飞驰向前,气势磅礴,场面美观,配合两岸观众的欢呼声、加油声,令人振奋,让人鼓舞。划龙舟是一项赛体力、比技术、讲促团结的竞技活动,以在一定距离内以最先到终点为胜。
④、“赶坡”又称“爬坡杆” 流传于广西隆林、融水等地。此项活动源于当地苗族纪念古代英雄的传说,每年农历正月上旬举行。比赛时是在地面上立起一个十分光滑的木杆,杆顶上
面挂着葫芦酒、腊肉和奖品,甚至是现金。要求参赛者往上爬的时候头朝上,爬上杆顶,取下杆顶的酒肉、现金,技艺高超者,甚至能用脚夹住现金;下杆时要头朝下蛇行而下,一次成功者杆顶上的酒、内和奖品,即为优胜者所有。
⑤、“打手毽”又称“麻姑” 流传于贵州都匀、丹寨等地民间的一种社交性体育运动。每年农历正月初二到十五苗族青年男女聚到有定规的活动场地——“毽塘”进行。打手毽均姑娘做东道主,邀请外赛的男青年参赛,并不准本寨小伙子入内。活动开始时一般由持毽的姑娘首先向小 抛出手毽,小伙子则用手将毽子打回姑娘一方,一来一往尽量不使毽子落地为准。姑娘和小伙子二人之间既无隔网,也无场线标志,在二人对打中可以边打边对话,甚至可以互相对歌。据说开展这种活动的初衷是希望给姑娘和小伙子创造出更多远缘结亲的机会。
⑥、走竹杆:流传于云南、贵州苗族民间的一项带有杂技表演性的体育活动,多在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欢度客家年时举行。在进行这项活动时,先在场地中央摆动放两个方桌,桌间相距5—6米,桌上加一根直径醉酒驾驶处罚10厘米左右的圆杆,表演者在竹杆上吹芦笙,一边作一些跳跃性的动作,参赛者以芦笙不断、曲调优美,动作不停,技巧高超的程度评分,分数高者为胜。
⑦、赛马: 深受苗族青年喜爱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流传于融水苗族自治县苗族民间。多在六月六“新禾节”期间举行。苗族赛马与其他民族赛马略有不同,而是在赛马的时候,先把赛马放飞,参赛的选手则在指定的地点等候,当赛马飞奔而来的时候,先手立即跳上马背,按照预定的路线,穿过山林,跨越山岗,沿着崎岖的山路向终点奔跑,以达到目的的先后决定名次。1982年贵州省首届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上,11岁的苗族小学生侯永贵获得了2000米赛马冠军,。
⑧、苗族武术:苗语称“武吉保”上海街头陈淑桦现状 广泛流传于苗族民间,以贵州凯里、松桃等地。明清时期称为“九股苗”。多在农闲时期,打谷场或庭院里等空地进行训练,在春节前后开始以武会友,进行友谊比赛 。苗族民间“武吉保”分徒手和器械两项。徒手粘功、点穴、花拳、策手和示礼五个方面 ;器械有棍术、锏与棒棒烟、钩钩刀、剑、矛、刀等,手法上以防为主,防中有攻,讲究出奇制胜,多用于健身和为节日助兴。
⑨、搓麻线:苗族妇女比赛项目,流行于贵州苗族民间。比赛要求参赛者在跑步进计中将五根麻丝搓成一能纳鞋底的麻线。比赛前参加者都要事先准备好搓线的麻丝放在起跑的起点,当裁判宣布比赛开始时,参赛者立即拿起麻丝,一边跑一边不停的搓线,直到终点时
参赛者才把搓好的篥线交给裁判,裁判则根据参加者的速度、麻线的质量判定参赛者的名次。
⑩、斗水牛: 流传于贵州和广西交界地区的苗族民间。多在农闲季节举行。所参加斗牛的水牛都是经过专门训养的水牛,在比赛时,将参赛的水牛牵入场内,一对一的方式进行对斗。一般没有时间了限制,直到其中一只水牛服输,掉头而逃,训养人拉住获胜的水牛尾巴胜出。当两只水牛久久僵持不下,为防止水牛受伤致残,需要数名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分别拉着两牛的的牛尾巴,将暴怒的水牛拉开。所以斗水牛时,也是考验养水牛者体力的活动。
除了斗水牛之外苗族民间还有斗马活动,其形式和方法也和斗水牛相同。
吹 流传于云南省文山州苗族青年喜爱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起源于生产劳动,原是一种用来保护庄稼不受侵害的工具,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随着历史的演变,吹,已发展成为深受苗族青少年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
吹一般分竹、木两种,管长一米,孔径为一厘米。弹丸用泥制成,弹丸安放在管内用嘴迅速吹气,弹丸飞出击打目标。
苗族民间传统音乐、舞蹈:
①、苗族飞歌 广泛流传于贵州黔东南,曲调悠长、优美,独具一格。
②、龙船歌 流传地区同上,专门用赛龙舟。
③、高山腔 碗莲的种植方法流传于贵州兴仁一带,歌词七言四句为一段。
④、韶萨 流传于湖南湘西,属叙事歌曲。
⑤、谢酒曲 芦笙曲属吹歌类,流传于贵州雷山、丹寨。
5、苗族舞蹈:
①、茶盘舞
②、调年鼓舞
③、踩芦笙
④、采桑织锦舞 流传于湖南湘西苗族民间。
6、苗族祝福吉祥物:(苗族居住属大分散小集中,民间工艺品虽然很多,尚不统一。)
①、花带 多用于赛芦笙时,姑娘为意中人拴在芦笙上的定情之物。
②、苗锦 苗族编织工艺,多用于女子围腰。
③、苗绣 大多数苗族认为蝴蝶是本民族的吉祥物在民间衣食住的装饰都以美丽的蝴蝶为图案。
④、工艺芦笙 近代专为观赏、收藏用的工艺礼品。
⑤、苗族知接待客人时,有唱拦路歌、敬拦路酒的习惯,而且在这种场合敬酒的酒杯多是用水牛角做成的,所以有的认为牛制作的酒杯是他们的吉祥物。在苗家门口挂着的牛角的习惯,认为:牛角也是驱邪的吉祥物。
苗族民间传统节日
龙舟节 为专门赛龙舟而设的盛大节日,故得名。流行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松桃苗族自治县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苗族民间,一般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届时,
清水江畔歌如潮,人如海,江面上参赛的龙舟披红挂彩,在起跑线上呈一字摆开,每只船上的三、四十名水手头戴斗笠,穿对襟短衣,腰系花带,立于舟上待命上,只要一声令发,所有的船只如离弦之箭,竞相前进, 岸边观众崔跃欢呼,呐喊声、助威声芦笙声响成一片。其他诸如:跑马、斗牛、踩鼓等民俗活动相伴进行,是当地一年之中最为壮观、最为盛大的节日。
龙舟节期间,出嫁的姑娘要满载鸡鸭、粽粑等食品回娘家探亲。
苗年 贵州省黔东南、广西胜水苗族自治县等地苗族欢庆丰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的传统节日。一般是在收获季节之后,有的在农历十月亥日,有的在农历九、十、十一月的卯日或丑日举行。其重视程度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节日 期间除家家备好美酒隹肴、在火塘边祭祖,而且还要在牛鼻子上摸些酒,以示对其一年来的辛苦表示酬劳。所有的一切进行完毕之后,男女青年便开始歌舞活动,给未婚男女青年创造更多的社交机会。
苗年要与民间传统节日“吃鼓藏”年相遇的时候(若干年举行的一次大家族集会,气氛更为热烈,有时要过上十来天,那时还举办各种体育赛事,其中苗族斗牛必不可少。
祝母亲节快乐 芦笙节 流传于贵州凯里、麻江、丹寨、周溪一带苗族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各地不一,多在春秋两季举行。是一种容歌舞和各种才艺展活动的节日。节日头三天为比赛是、交流、会友的活动,最后一天便进入被称为“闹春”的程序,届时姑娘可向自己为芦笙表演者献过花带的选手索要爱情信物。如果二人有情有意,便可继续交往,直到结成连理。
跳花场 流传于川南、滇东、黔西北铁盔一带。每年正月初六至初八,二月十四至十六,七月十六至十八举行的大型活动,现时伴有各种歌舞和竞技活动。
鲁酿 黔东南苗族苗年。为农历九月至十一月的卯或丑日举行。届时有斗牛、跳芦笙等活动。
固西 亦称“串月”流行于贵州毕节、纳雍、章等地,多在农历二、八、冬进行。是青年男、女交友的节日。在节日活动中伴有各种文体活动。
四月八 贵州省贵阳市附近苗族纪念古代英雄亚努的传统节日,节日源于一个古代的传说。传说当地苗族居住在一个非常美丽富饶的办格桑(贵阳附近),官兵经常派人掠夺搔扰,足智多谋亚努挺身而出,率领众人抵乱扣帽子御官兵,给予官兵很大的打击,而亚努
自己也不幸于四月八日战死。人们为了纪念他,每逢四月初八都要集会纪念他。纪念活动多在夜晚举行,届时人潮如涌,吹笙唱歌,热闹非凡。同时伴有耍狮子、玩龙灯、打球、比武等体育活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