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新装饰2021年3月第3卷第6
图1“水环学院”建筑功能分析图
建筑聚焦
DOI:10.lxzs.1671-9344.202106003
作者简介:席丹杰(1989—),女,汉族,河南巩义人,助理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老校区的现状,随后以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老校区为例进行了研究,介绍了该学院概况,阐述了其规划建设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结合院校发展理念和自身需求提出了更新改造的可行性建议,以推动高校老校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词:高职院校;老校区;更新改造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9344(2021)06-0006-03
高职院校发展中老校区的更新与改造
——
甄嬛是谁—以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为例席丹杰,王睿
(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3)
随着国家高职教育的发展,各高职院校开始致力于
发展职业教育,紧跟时代需求,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这使得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逐渐增加,20世纪80年代建造的大批高职院校老校区的建筑容量和环境空间已不适用于当前高职教学的需要。因此,各高职院校纷纷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和自身发展的需求,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建设新校区,其建设规模和空间环境更加优越,高职院校原有的教学设施逐渐向新校区转移。随着新校区的投入使用,老校区的发展面临着极大挑战。1我国高职院校老校区的现状
由于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教学特点和环境需求等方面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因此高校老校区的建设不仅在实践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新校区整体空间环境的设计原则也缺乏成熟的理论支持。
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高职院校老校区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新老校区的城市空间布局存在冲突,距离较远,在校区融合方面没有空间利用价值。②老校区的校园面积小,建筑功能单一、基础设施陈旧且利用率低,不能适应目前高职院校整体教学发展的需求[1]。③校园整体的建筑空间和环境设施缺乏统一规划和布局。
④随着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和高职类院校的办校理念的普及,老校区的信息化程度和实训中心已无法满足当代高职类院校的需要。⑤与新校区相比,老校区缺少现代的高职学生实训实践基地,且休闲活动空间不足,与现行高职院校建设标准差距较大。⑥我国部分建筑进入老化期,对一些老建筑的更新和改造愿望愈发迫切。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和发展,以及因城市发展带来的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和教育建设的机遇,要求对80年代建造的高职院校老校区进行更新和改造。2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的概况
(1)学院背景。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位于河南郑州,其前身为1955年建成的河南省白马寺水利学校,
前后经历了河南省水利学校、郑州水利专科学校、河南
水利学院、郑州水利学校、河南省郑州水利学校等历史变迁,1985年10月迁至郑州市花园路现址。2002年,学校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合作成立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水利职业学院,2013年河南省政府决定设置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其花园路校区占地165亩,土地性质为教育类用地。校区建设时间久,环境绿化较好,但整体校区规划较为拥挤,仍是八十年代的建筑风格,结构多为砖混结构。(2)学院建筑功能分析。如图1所示,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水环学院”)老校区由一个教学区和一个家属区组成。教学区有类似“四合院式”的教学楼一栋,实训楼和实验楼各两栋,教务办公楼两栋,餐厅两个,学生宿舍楼七栋,风雨操场一个和若干篮球、足球
等学生运动场地,占地150亩。家属区有八栋教职工住宅楼,占地15亩。
(3)学院老校区现存的问题。教学区主要问题:①由于历史原因及学院规模扩大等因素,学院缺乏整体规
划,功能混杂,布局不合理。教学区内教学楼等学习场所、学生活动场地、宿舍等功能分区混乱。②校区内主要干道狭窄、人车混行,停车位紧张且设置混乱,已无法满足目前的车辆通行要求。③部分建筑物风格杂乱无序,
6--
新材料·新装饰2021年3月第3卷第6期建筑聚焦
个别建筑立面造型陈旧,内部装饰凌乱,且因各建筑修建年限不同,使得有些教学楼墙体和楼板等结构出现裂缝现象,需对其进行整修或翻新[2]。
家属区主要有三个问题。①部分建筑物已经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建筑常年失修,建筑立面破旧,部分一楼建筑加建严重,且住宅室内空间布局和装饰老旧,有待拆除重建。②家属楼主要为6层砖混结构的板式建筑,土地面积利用率低,不能满足教职工的住房需求。③绿化设施较少,环境杂乱,基础设施老旧,缺少文化及运动场地。
3水环学院老校区更新与改造的设计原则
针对目前老校区存在的功能布局不合理、建筑设施利用率低等相关问题,基于目前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城市空间环境现状,老校区的改造应遵循以下设计原则和策略。
3.1整体系统性原则
就高职院校老校区本身而言,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建设、发展和完善之后,其已凝聚成一个完整、系统、复杂、有序的整体,因此对其的更新也不单是校区内功能布局的研究,而应将现有规划、建筑各要素、交通体系、外部空间环境、资源设施共享和校园精神文化等多方面内容整合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使建筑、规划、环境、文化等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产生一定的联系和影响,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以满足多层次需求[3]。
水环学院老校区位于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区,因此需要加强其与城市周边区域的“对话与交流”,使老校区成为所在城市片区内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设计人员应遵循整体系统性原则,对老校区内的建筑功能布局进行重新整合和规划,依托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外部空间环境和城市交通体系等,系统性和全局性地思考老校区所在区域内的城市设计方案,保证老校区在城市区域范围内的协调发展。同时,在老校区的更新改造过程中不能破坏其所在区域的整体风貌,应尽可能通过校园文化来引导城市片区的发展,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2多样差异性原则
千城一面的城市建筑是单调乏味的,城市建筑在满足整体系统性的同时,也应使差异性和多样性成为城市风貌的独特亮点。所以在追求和谐统一的整体空间环境时,老校区功能空间、建筑形态、外部空间环境等也应体现其特有的个性和特点,避免使高校老校区的整体环境过于单调、呆板,失去其应有的生机和活力。同时,差异性和多样性的设计原则还应体现在建筑或规划主体使用者的不同需求上,单一环境、模式或功能的校园很容易营造消极空间,使用率不高且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需求,因此老校区的空间功能在使用方面也应多样并存、差异互补,以吸引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多类型使用者。
在满足使用者多样性需求的基础上,文化的多元性也是老校区改造更新的重点。在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老校区是见证学校历史发展和校园文化的物质产物,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老校区的更新改造既要体现学校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也要顺应其时代特点,并结合城市区域的文化特征,探索出更多符合当下校园个性特点和发展趋势的新形式。
3.3历史人文性原则
历史人文性原则要求在展现校园文化的同时,还要体现人性化,充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根据使用者的行为模式、心理特征等对其进行更新设计,不仅要尊重使用者的行为习惯和地域特,满足使用者
的审美需求,还要使其符合使用者多层次的心理需求,营建模糊性功能空间,以满足多样化的校园行为模式。
校园文化精神是学校在时间洗礼中逐渐形成的文化底蕴和风格,其主导着校园文化的发展趋势和具体形态。这些独特的校园文化精神一方面体现在老校区内形成的独特风貌上,如建筑风格、景观绿化、纪念性标志物等;另一方面体现在校园文化传统和学术氛围上,包括历史文脉、地域文化、教学理念、学习风气等。高职院校老校区是传承校园文化的载体,其会潜移默化地对使用主体产生影响。在对老校区进行更新改造的过程中,应利用学校发展的历史文脉营造校园环境,创造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形成别具一格的校园空间环境,同时还要在传承校园文化的基础上,赋予校区以新时代的文化精神。
3.4开放共享性原则
纵观校园发展历程可以发现,老校区正在从封闭走向开放、从私有走向共享,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校园社会关系的开放及教学资源的共享。在满足原有教学的基础上,加强与社会的互动,如设立校企合作办学,校医院、餐厅等,引进社会服务管理机构进行经营,使学生进一步接触社会环境,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另外,老校区可充分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科研优势,面向社会、大
众和周边区域开放,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为周边市民提供相关职业教育。
(2)校园空间布局的开放及文体设施资源的共享。将校园内的广场、绿化等优质的环境资源面向外部城市开放,以增加社区周边人员的景观场所;也可以通过对建筑和场地的规划以实现内部空间的开放,例如为周边区域提供停车空间等;还可以通过规划和组织,在不影响学校教育的前提下共享校园的文体活动场地,从而为周边居民提供活动健身的设施及场地。
4水环学院老校区更新与改造的设计策略
4.1合理调整功能布局
水环学院可根据自身优势、周边区域需求和学校发
7
--
新材料·新装饰2021年3月第3卷第6期建筑聚焦
展定位,选择适合的发展功能[4]。基于水环学院的教育功能,可以发展社区大学、老年大学,以提高
城市区域的综合素质;也可以设立继续教育学院,开展农民工或下岗工人的职业教育和业余培训,以落实国家促进就业创业的相关政策;基于其教育、科研和区域优势,可建立专门的学科教育基地、实践教育基地,与企业合作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基于学校的文化优势及基础设施资源进行功能置换,营造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设施,大力发展传统文化宣传教育;基于学校的科研优势,与相关企业或院校合作设立科技创业园,大力推广产学研合作项目,并提供创业空间和平台,促进高素质、高水平人才自主创业。根据水环学院的功能定位,在充分尊重老校区肌理脉络的前提下,对学校内部区域进行分区规划,结合目前建筑的使用情况,充分考虑各功能区域的内容、意义及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并通过合理布局功能空间、组织交通流线、打造景观设施和营造文化环境,形成对老校区的合理规划布局。
hp打印机驱动下载
4.2充分利用校园资源
大芯板(1)加快继续教育学院的发展。学校教育资源丰富,可以依托自身优势和学院专业特发展成人继续教育及各类在职进修,完善职业教育培训,开展各类专业技术培训,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也可以与其他办学机构合作,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和国际教育等,充分发挥其管理与教学职能。
(2)校内建筑设施的共享式利用。在保证老校区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将学校体育场馆对周边市民部
分有偿开放,以达到提高场馆使用率和提升周边居民生活品质的双赢效果将空置的教学设施作为成人继续教育培训、职业技术技能培训、老年大学、成年大学等面向大众、社会和下岗失业工人的教育场所,有助于进一步加深与周围区域的联系。还可以将学校的文化设施对周边区域开放,以实现资源共享,比如周边市民可有偿共享老校区图书馆、礼堂和学术报告厅的资源,以提高文化设施的使用效率和学校的经济效益。
(3)结合校职工使用时间规划校内停车场。结合相关的规章制度和车辆管理秩序,可将校区内的停车区域作为社会停车场,主要利用周边市民和老校区职工的停车“时间差”,实现校区内停车场的最大化利用[5]。
4.3优化校园交通体系
首先,在优化水环学院校园道路系统时需妥善衔接校园内部道路与外围城市路网,使校内道路与城市交通联系得更加紧密。
其次,应根据校园道路情况,调整并完善校园现状道路体系,建立道路功能明确、人车等级清晰的校园交通体系。
再次,通过规划设计完善步行交通,建立适合步行的校园空间环境,从而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安全便捷、舒适优美的无车校园。
顾长卫和蒋雯丽
最后,通过在运动场地下方增建地下车库、在空地上建造地上停车库或在新建建筑底层设置架空停车场等以满足停车需求。除在建筑规划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之外,也应加强交通管理规章的制定,如鼓励减少机动车的使用,提倡公共交通、步行、非机动车出行等;采取对校内机动车控制管理、对外部车辆停车计费的方式,提高校园内停车位的使用效率。
4.4构建校园精神文化
淘精品高校老校区的独特魅力在于其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历史沉淀、传承和发展,从而形成独特的校园历史文化、地方文化等,其有利于构建校园精神文化,营造人文氛围及塑造校园特。水环学院的历史文脉由1955年建成的河南省白马寺水利学校开始延伸,其具有特殊的文化价值,既是见证院校发展历史和沉淀校园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区域形象和民众心理印象的标志象征。因此可利用新旧建筑外在形象的连续性和校园空间结构的延续性等传承和发展校园历史文脉;也可通过纪念性建筑、景观理念或场所造景营造历史文化氛围;还可以通过校园中的活动形式如教育、文娱、体育等给老校区内的空间环境注入新的精神文化,构建与时俱进的发展模式。最后,增强校园精神文化在老校区所在片区的影响力,将校园文化和城市区域文化相结合,以提升学院形象价值,积累区域文化资产,从而促进院校和区域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各高职院校纷纷建设新校区,出现了“一校多区、并行发展”的现象。老校区虽然存在建筑陈旧和
规划不合理的问题,但其地理位置和文化内涵有着新校区不可取代的地位。在新时期校园文化多元化和开放化的发展背景下,如何使高校老校区的建设规划更加与时俱进、使校园文化的发展更加朝气蓬勃,是我们仍需探讨的主题。
参考文献:
[1]章琳.高校老校区改造中的问题及其做法探讨[J].安徽建筑, 2005(2):16-17.
[2]赵磊,郭卫松,李强.高校老校区更新与改造规划初探———以西
安工程大学金花校区为例[J].安徽建筑,2018,24(1):90-91,142. [3]周煦.基于周边区域发展的高校老校区更新研究———以南昌
大学青山湖校区为例[D].南昌:南昌大学,2015.
[4]钟媛媛.高校发展中的老校区保护与利用研究[D].济南:山东
建筑大学,2010.
[5]李睿.从城市区域发展的角度谈高校老校区更新———以天津
大学鞍山西道片区为例[J].华中建筑,2013(2):112-116.
其他作者简介:
王睿(1989—),女,汉族,河南郑州人,助理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又什么又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