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种师团满编3.2万人,主要为三个步兵旅团,再配属一个重炮联队(155mm),一个骑兵联队,一个战车联队,还会有一些其他营团级别的战术及后勤单位。相当于今天的一个军。乙种师团2万人,三个步兵旅团不变(但旅团本身的配属也弱75mm级别的炮要少许多),无战车,骑兵和重炮各配属一个大队。其他的单位能省就省。相当于今天的一个半师。
VS
鬼子75mm以上的火炮大多编为独立野战炮联队。坦克联队更是作梦。1939年的时候日军才4个战车联队
mia saraVS
日军师团下属的是2个旅团,而且日本没有155毫米这种口径,都是150毫米的。150毫米的重炮都是隶属于军级单位的独立重炮兵联队,所有的战车联队也是独立的,冰不会隶属于某个师团,除非是后期组建的几个战车师团。日军师团下属的炮兵联队最多拥有1个12门制的野战炮大队和2个12门制的山炮大队而已。
VS
还155重炮了,老大,日本的大口径榴弹炮,像96式、4年式和38式都是150口径的。另外,到诺门坎战役的时候,堂堂关东军都只有2个150重炮团(联队),你还要让别人一个师团装备1个,呵呵。日本要
提前破产了
如果是日寇侵华战争的1937年,日师团指1师团2旅团4联队制的常备师团,不考虑实际战斗力情况下对应国军:
师团长----军(中将)    旅团长----师(少将)    联队长----旅(上校~大左)    大队长----团(中校~中左)
师团(满编分24000人、28000人两种)旅团(编制5000人-7000人)
日寇是随抗日战争进程,师、旅团规模越来越小,缩编后1945年的师团不超过14000人
PS:国军一般军辖2-3师,2师居多。1936年改编后的甲种调整师(14000人)和乙种整理师(11000人),只有大概20个师达到上述标准,其他的正规师5-6000人左右规模,地方杂牌师就别说了
VS
昭和五年定下的驮马制和挽马制师团都是两旅团四步兵联队
还坦克联队,诺门坎时安岗坦克团就是日军下了血本了;那时编成一共才四个坦克联队
昭五挽马制师团满编2.56万人,驮马制师团满编2.35万人
师团炮兵分别是一个38式120mm野战炮大队、三个38式75mm野炮大队;一个38式75mm野战炮大队、三个41式75mm山炮大队佚怎么读音
骑兵联队一个,950人
联队长就是团长了,大中少佐就是上校中校少校
还是就理解为师、旅、团、营……比较好。对于中国军队的师、旅,日文中也是写为师团、旅团的。早期的日军常设师团都是2旅团4联队,同期中国的步兵师也是一样的编制。39年以后中国军队普遍将旅一级编制撤销,改为师直辖三个步兵团,日军也一样认为2万多人的大师指挥起来很不方便,同期新成立的师团变成了三联队制,原有的老师团
也陆陆续续改成三单位,将一个联队作为组建新师团基干部队。后期,日军还有师团下辖两个旅团,,每个旅团直辖若干个步兵大队的编制。日军的师团花样繁多,很难做个准确地归结。
人数作不得标准,中国军队普遍缺员严重,3000多人的师、万把人的军都不新鲜。不过如200师这种重点建设部队,也能有2万人的编制。
二战日军先后成立了173个师团。
早期的四联队制常设/特设师团在大扩军过程中往往被抽出1个步兵联队作为新成立师团的骨干。1938年4月之后新编成的野战师团都是3步兵联队制,18000余人;中后期编成的治安师团则是两旅团八大队制,12000余人。野战师团和治安师团的区别在于是否编师炮兵联队。野战师团通常配备1个24/36门山野炮的炮兵联队(48门极少),治安师团仅编1个9门制炮兵队。骑兵/战车搜索联队在野战师团中都不是普遍存在。
除了人数和轻武器之外,二战日军的步兵师在火力上和德/苏/美相比都有很大差距。
魏国是现在的哪里日军师团步兵编制大体相当于国军的师,但有炮兵联队、骑兵和坦克联队或大队、后勤辎重和通信保障部队等等,这相当于国军的炮兵团、骑兵团,但我们几乎美元哪个师甚至哪个军有这样规模和技术水平的炮兵、骑兵和后勤等部队。
双方的军官、士兵训练水平也差距巨大,固战斗力往往是国军3个相对较好的三个师才能比得上一个日军甲种师团。
VS
你的数据过于乐观了,日本甲种师团满编约2.5W人,国军的师基本上才8000人左右,很少有过万的;装备上步兵武器国军和日军差不多,甚至略有优势,炮兵重火力可就是天差地别了,即便是蒋记
嫡系部队75毫米口径的山、野炮也属稀罕物,基本上只能依靠迫击炮作战,跟日军没法比,再考虑到通讯补给方面的差距,最好的情况下一个三师的军也顶不住日本的甲种师团。重火力的差距并不是靠人力就能补偿的,后期从印度回国的远征军因为装备和后勤均超过日本野战部队,所以战绩就十分突出,说明国军在装备改善后战斗力不次于日本军队。
一等师团满编约28000人,2旅团4联队,每联队3800人,有6门75山炮,一个约千人的骑兵联队,炮兵联队,工兵联队,辎重联队等。后来日军到处开打,主力师团都改成三联队制,约21000人。三等师团含两个步兵旅团,约14000人。治安师团只有10000人,师团长也只有少将军衔。
一般步兵联队辖3个1100人的步兵大队,每大队有2门92步兵炮。
实际使用中一个联队可以对付一个满编的约万人的国军精锐师,一个大队可以打败一个两千人的精锐步兵团。
驻印军啊~~~不要以为拿美械就很man哦。。。密支那还不是
出了一个营被一个小队全歼的笑话。数个美械团围攻300日军久攻不下,占领无人的火车站后忙于争夺战利品,被7个日本文职兵一个板载冲锋就阵脚大乱,最后被八江少尉以不到70人的总兵力全部战翻。随后赶来救援的郭营路上和一个小队的日军交战,全军覆灭,日军无一伤亡。事后国军把失败的
责任归咎为子虚乌有的日军重炮轰击和美军空地火力支援不力,国内出的《远征军战史》也沿用了国军的这个调调。国军的上限是一个团歼灭一个大队,要命的是台湾三军大学和史政局编官修战史时只知道吹一些子虚乌有的东西,只字不提这个这个实实在在的上限。大概国军自己战报乱写,搞得真假难辨了。至于下限??那是没有的。黄荷娜被判缓刑
VS
密支那之战,台湾的官修战史对此战编的妙笔生花,国内的军事书刊也多为此掩饰,照抄不误。150团在车站遭到了日军“重炮轰击一个多小时”。面对“反扑之敌”,“在弹尽粮绝”之后“勇敢的白刃作战”“伤亡惨重”,最后“奉命撤至跑马堤”。究其原因“美军总联络官孔姆中校借故离开火线,以致无法要求机场空军及炮兵支援”。
至于那个全军覆灭的89团1营,国内战史仅称在河套地区“陷入重围”,营长郭文宣当场战死,“整整一个步兵营大部牺牲,只有轻伤数人幸免于难”寥寥数语,一笔带过,讳莫如深。查阅日方史料,当面之敌仅为配属一挺机和掷弹筒的日军一个小队十余人,日方记载,国军在阵前“遗弃尸体400-500具”,至于为啥能打的这么华丽,要问国军了。89团除了1营完蛋之外,其2营的官兵密支之战后也几乎全部换了遍,原部队战损超过了95%,其中阵亡600多人。
胡康河谷之战,孙立人以两个团分成两路进攻,然后一个团碰上一个中队阵地,打不下来,结果被来
救援的小半个大队直接打爆。八莫之战,郑洞国亲自督战,事后称“鏖战一月,整个八莫的敌军阵地几乎全为我炮火及飞机轰炸所粉碎。”美械的新38师在美军一天多达200架次飞机轰炸扫射的有力支援下围攻八莫二十余日,按照孙立人的政治部主人孙克刚的说法,新1军全歼日军八莫守备队和前来救援的日军山崎支队,合计击毙日军3663+。至于被国军击毙之八莫守备队队长原好三大佐及其手下被新38师反复击毙达3次的幽灵部队为什么会原地复活,光天化日之下刺刀板载戳破孙名将战果X10倍数的牛皮越过伊洛瓦底江,这个估计要去问春哥。不要以为拿了美械就很牛X,缅北滇西反攻作战,在云南围攻56师团的远征军虽然军械、补给驳杂,打龙陵和松山时指挥也屡屡犯傻,但和全美械的驻印军弄出的诸多天才表现相比,更像一个军队。
蓝燕拍的三级开缅甸战场不计,其实按照中国战场的常态,单论可用与作战的战斗兵人数,国军两个军有时还要少于日军一个常设师团,甚至还有号称集团军的大编制实际可用人数少于长设师团编制的。台儿庄之战时孙连仲的第二集团军,从名字上看似乎很大,其实下属仅两个军,能参战的仅三个师。中期军委会下属的嫡系部队空额不少都能达到1/3以上,配齐械,能参加一线战斗的更少。
到关特演以后,随着96式15榴逐步列装,日本陆军才有些老掉牙的大正4年式15榴从独立重炮兵联队下放到少数师团所属野炮兵联队。帐面上看,师属炮兵火炮的管数与美德这样的陆军超强也差得不很
多。不过实际上,第1重炮很难配齐,日军师团所属野炮兵联队经常存在缺编现象,第2骡马挽曳的38改75野、4年式15榴质量上远逊于美军的全摩托化105榴、155榴。所以就算是关东军所属的精锐如1、8师团,到菲律宾也就是挨揍的份。至于当时日军最先进的96式15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曾经将第一批8门紧急运送到华北战场试用,炮击正定县城显示了不错的威力。诺门罕战役后,日军将重建的23师团改编为机械化师团,这8门炮就转给了23师团。
VS
帐面上看,师属炮兵火炮的管数与美德这样的陆军超强也差得不很多。
二战日军编成的170多个师团中,其中有几个师能维持48门山野炮的标准?把150重榴弹炮编制到师团炮兵联队(不是临时配属)应该是极少数特例.早期17个常设师团编有36门37MM速射炮(反坦克炮),而战时新编成的野战师团里反坦克炮就少得可怜(9门).
不能把早期24000-28000人的4步兵联队制常设师团的重武器配置数量,套到战时陆续编成的150多个师团身上.
安家结局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