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山东淄博的大地震郯庐断裂带
我国大致可分为二十三个地震带,淄博位于第一个地震带“郯城-庐江带,即从安徽庐江经山东郯城至东北一带”。
但是,淄博的地震烈度并不太高,在山东省属于排名第三的梯队——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王朔徐静蕾为什么分手郯庐断裂带是东亚大陆上的一系列北北东向巨型断裂系中的一条主干断裂带,在我国境内延伸2400多公里,切穿中国东部不同大地构造单元,规模宏伟,结构复杂。是地壳断块差异运动的接合带,是地球物理场平常带和深源岩浆活动带。它形成于中元古代。经历了多期构造。它不仅是一条“长寿”的以剪切运动为主的深断裂带,而且是一条近期仍继承着新构造运动方式,以右旋逆推为主的活断裂带,同时也是一条具有明显分段、活动程度不等的地震活动带。
据统计研究,自公元1400年以来,以郯庐断裂为中心200公里范围内共发生M8.5级地震1次,M7.0-7.9级地震5次,M6-6.9级地震11次。其中中段(沈阳-宿迁段)就发生8.5级地震1次,
死灵pk加点M7.0-7.9级地震7次。6级以上强震主要集中在郯庐断裂带中段。其主要地震有1668年7月25日8.5级徼莒县—郯城地震,1888年6月13日日渤海湾7.5级地震,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1969年7月18日渤海7.4级地震。
北段(肇兴—沈阳):它发育于吉黑断拗,由两条走向30-40。东的主断袭组成,宽5-20公里,为一中、新生代地堑型断裂带,带内充填4000-5000米厚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煤系地层。基底刚度较软,结构也较简单,有史记载只发生过5.8级地震。
南段(宿迁—广济):依次发育在扬子断块与华北淮阳断褶的交界处,其介质相对较软,结构比较简单,构造应力量级不高,地震活动强度也不大,其地震活动水平较北段略高一些。
中段(沈阳—宿迁):呈北北东向穿切由太古代结晶基底组成的华北断块区,主要由四条大致平行的主断裂组成,这四条主断裂在鲁中沂、沐河谷地构成了20-40公里的“两堑夹一垒”的构造,称为沂沐深断裂带。这一段是结构复杂、新活动强、基底介质刚度较高的地区。历史上1668年莒县一郯城8.5级大震就发生于该段。研究表明,郯庐断裂带处在强烈挤压并兼有右旋扭动的断裂段。由于它遭受的正应力大,剪切应力也大,易于积累大地震
的能量,而难于以中、小地震的形式来释放,故该段地震强度大,频度低。
郯庐断裂与苏、鲁交界交汇部位,自1990年以来一直被国家地震局列为地震危险重点监视区,1995年9月20日山东苍山发生M35.2级地震,2003年6月山东青岛又发生MC4.3级小震活动,该地区的地震活动值得我们注视和研究。(摘自“减灾科普”2003-11-1)
还看到一些观点,就是郯庐地震带南部终点不是到安徽庐江,终点在长江以北的湖北武穴市,原名广济县!它对面的江南就是江西瑞昌,九江地震就是该地震带的结果。
在郯城县境内,有一段非常重要的区域“路过”,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为地质探矿、地球物理和地震地质工作者所倍加关注。它南起自长江北岸的广济地区,向北经安徽、江苏、山东,跨越渤海,经东北三省,进入俄罗斯境内,在中国境内绵延2400多公里,总体上呈北北东走向,这就是纵贯中国大陆东部的巨型深断裂带——郯庐断裂。
据专家考证,郯庐断裂形成的历史已有17亿年之久,是一条活动的断裂带,也就是说,自古至今,郯庐断裂带及其附近两侧,大大小小的地震活动从未间断过,其中7级以上的地震近10次。而麦坡地震活断层就是郯庐断裂带中典型地段。    “但是根据它的形态,专家分析,
麦坡地震活断层并不是一两次大地震就可以形成的,而是经过多次特大古地震才最终形成。”8月11日,山东省地震局震灾防疫处处长王文光告诉记者,“目前我们能有史可查最早发生在郯城的特大地震的记载就是在300多年前那次,这次地震对麦坡地震活断层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苗可秀近况
因为年代久远,少有人知道当年的地震留下的伤痛,只有在地方县志和各种史料记载中,才可以清楚的看到那一次惨绝人寰的灾难。
分组图标1668年7月25日(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山东省郯城发生了8.5级地震,波及中国东部十余个省,并影响到朝鲜半岛,波及总面积近200万平方公里,有震害记载的地区达19万平方公里,破坏惨重的是作为震中的郯城、临沂、莒县等地。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历史上大陆东部一次最为强烈的地震。
据《康熙郯城县志》记载:“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地震,有声自西北来,一时楼房树木皆前俯后仰,以顶至底者连二三次,遂一颤即倾。城楼垛口、官舍民房并村落寺观一时俱倒塌如平地。打死男妇子女八千七百有奇。查上册人丁打死一千五百有奇。其时地裂泉涌,上喷二、三丈高,遍地水流,沟浍皆盈,移时即化为无语,人立地上如履圆石,辗转
女孩子喜欢什么礼物
摇晃,不能站立,势似即陷,移时方定,合邑震塌房屋约数十万间,其他裂处或缝宽不可越,或缝深不敢视,其塌陷处皆如阶级,有层次,裂缝两岸皆有淤泥细沙,其所陷深浅阔狭形状难以备述,真为旷古奇灾。”
同时代的文人也对这次地震进行了记载,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资料。清康熙进士冯可参写下《灾民歌》,“……忽听空中若响雷,霎时大地皆翻覆。或如奔马走危坡,或如巨浪摇轻轴。忽然遍地涌沙泉,忽然顷刻皆干没。……举头不见眼前人,举头不见当时屋。……”
蒲松龄也亲身经历了这次地震。他说当时他正和表兄弟对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地震后,“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这次地震破坏主要表现在,地面变形,包括地裂、喷沙涌水、山崩地陷;建筑物倒塌,包括城池、官衙、民房等地;人员伤亡。由于历史记载的模糊性,无法精确地统计出此次地震水灾的死亡人数,但至少有数万人葬身。
雷佳个人资料年龄简介1668年郯城地震给郯城带来相应的地面形变。“地震断层、构造裂缝、山体滑移等,从变形
带本身现象分析对比,可以看出地震对地面的破坏由南向北逐渐减弱。”郯城县地震局副局长万守江说,“正是类似这样的数次地震,最终形成了今日我们所看到的麦坡地震活断层。有专家根据断层分析,类似这样的特大地震在一万两千年来发生过4次,也就是平均每3000年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