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州饮食文化概述
广州自古就是我国南方重镇,秦始皇统一岭南之后,汉
越文化和生活习俗很快融合,广州成为岭南文化的中心地。
粤菜,即广东地方风味菜,是我国著名四大菜系之一,它
以特有的菜式和韵味,独树一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2.广州饮食文化的自然环境
广州位于中国大陆南方,广东省的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端,濒临南海,毗邻香港和澳门,中国第三大河流珠江穿城而过,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素有中国“南大门”之称。
广州地处南亚热带,北回归线穿越北部,属南亚热带典型的海洋季风气候。广州一带河汊纵横,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其西面、东面和北面丘陵环绕、林丰草茂,岭南佳果丰富,飞禽走兽亦多;南面临海,滩涂辽阔,出产不少咸淡水产和两栖类动物,这使古广州成为中国饮食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大量中原移民岭南,使广州饮食文化深受中原影响。
由于广州地处南亚热带,在低纬度及濒临南海的共同作用下,广州雨热同期的特征,使广州地区的产生湿热的气候。正是为了应对这种气候,粤菜特点口味比较清淡,注重质和味,力求清中求鲜、淡中求美。而且随季节时令的变化而变化,夏秋偏重清淡,冬春偏重浓郁,追求、香、味、型。食味讲究清、鲜、嫩、爽、滑、香;调味遍及酸、甜、苦、辣、咸;此即所谓五滋六味。
3.广州饮食文化的历史:
时期 | 简述 |
西汉初 | 2000多年前西汉初的南越王赵眜墓可见一斑。该墓后藏室是储放食品的库房,出土的大型烧烤器和储容器共130多件。铜、陶器皿内多存动物食品。西侧室是庖丁厨役之所,出土厨具有陶、铜、漆器125件,这些炊具和食器足以证明南越国时岭南烹饪技艺造诣之高。通过对墓中发现的大量经加工的动物遗骸的探究,可以看到“食在广州”的历史根源。 |
魏 | 广州的蛇肴、烤鹅和鱼羹已有影响。 |
董子健唐 | 广州司马的刘恂所著《岭表录异》记载,当时岭南人的烹饪技艺已颇高明,民间能运用煮、炙、炸、缹(蒸)、炒、脍、烧、煎、拌等多种烹调方法,并因物料质地不同而辨物施用。 |
两宋时期 | 北宋皇帝带厨南逃,繁荣的商业促进了广州菜系的发展,不少宫廷美食流传到广州民间;南宋朱彧的《萍洲可谈》记载:“广州饭僧设供,谓之罗汉斋。” |
战争后 古惑仔7国语 | 欧美各国的传教士和商人大量涌入,广州万商云集,为饮食业的发展提供了广泛市场。 |
民国时期 | 广州较大的饮食店先后有200家之多,家家有自创的名牌菜,如贵联升的满汉全席、香糟鲈鱼球、干烧鱼翅;聚丰园的醉蟹;南阳的什锦拼盘、一品锅;品荣升的芝麻鸡;玉波楼的半斋炸锅巴;福来居的香酥鲗鱼;万栈的挂炉鸭;文园的江南百花鸡;南园的红烧鲍片;西园的鼎湖上素;的红烧大翅;蛇王满的龙虎烩;六国的太爷鸡;愉园的玻璃虾仁;旺记的烧乳猪;新来远的鱼云羹;金陵的片皮鸭;冠珍的清汤鱼肚;陶陶居的炒蟹;陆羽居的化皮乳猪、白云猪手;宁昌的盐焗鸡;利口福的清蒸海鲜;太平馆的红烧乳鸽等。二三十年代,广州饮食市场空前繁荣。 |
建国后 | 在50年代中期,广州评出“十大名厨”,使名厨重焕光彩。六七十年代广州菜系发展缓慢。8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的改革开放,广州饮食业跃上新台阶,大小饮食店、档数以万计,酒家、酒店、酒楼、宾馆、大厦、西餐室、酒吧、食街、大排档等遍布全市,给人以“五步一店、十步一楼”的感觉,店档多出奇招绝招,以创新菜点品种招徕客人。广州市于1956年举办的名菜美点展览会,展出品种有670种,据介绍,当时市面上出售的菜式达5000多种。在1983年举办的名菜美点评比展览中,展出传统和创新的品种达1238种,市面出售的品种难以胜数。从1987年起,广州每年都举办美食节,酒家餐馆纷纷推出新创制的名菜、美点,使粤菜传统发扬光大。广州菜系用料广博、选料珍奇、配料精茂,食味重清、鲜、爽、滑、嫩、脆,讲究“镬气”,注重形象,品种繁多,五味俱全。粤菜三绝,即炆狗、焗雀和烩蛇羹,经厨师们妙手烹制,令食者击节赞赏。广州的茶楼酒家环境优美,不少集中国建筑艺术、园林风光、书画盆景为一室,使饮食天地赏心悦目。遍布广州街头的小食夜宵档,经营品种繁多,如开煲狗肉、豉汁田螺、生滚肉粥、煲仔粥、干炒牛河、云吞面、绿豆糖水、芝麻糊等,价廉物美,为“食在广州”增添了浓郁的地方风采。广式点心制作精细、花样繁多、口味清新。1956年名菜美点展览会介绍的广式点心有815个品种,今天已发展到2000多种。著名的有虾饺、肠粉、粉果、芋角、烧卖、绿茵白兔饺、莲蓉角、奶皇包和广式月饼等,成为“食在广州”一大特。30年代后期,广州点心业名师有“四大天王”,即禤东凌、李应、余大苏和区标。此后,点心业名师层出不穷,著名的特级点心师罗坤、陈勋、谭力等,在广州和港澳都有很高声誉。“ 食在广州”的饮食风俗,已在珠江三角洲、内地甚至世界许多地方辐射传播,蔚然成风。 |
当代 |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广州饮食文化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粤菜博采中原美食和西餐之长,再吸收广东境内地方菜的优点,正如广州的文化,融汇古今,贯通中西,形成了有别于国内其他地区、独具特的广州饮食文化,并赢得了“食在广州”的美称,名扬海内外,无数游客慕名而来,品尝美味佳肴,感受这独特的岭南饮食文化。广州越来越提倡绿食品,讲究环境,注重饮食与文化艺术的巧妙结合,令“食在广州”的美名更加丰富。同时,随着世界各发达国家相继在广州设立领事机构,更令广州散发出国际大都市的无穷魅力。广州饮食,大大丰富了岭南文化的内涵和特,对我国以及亚太地区的饮食文化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
4.广州饮食文化的特点:
广州饮食文化的特点 | |
开放性 | 开放的环境,赋予了广州人开放的思维方式,粤菜厨师中流传着这样的祖训:“有传统,无正宗。”体现了广州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广州人什么都敢吃,并善于发掘传统地方风味食品和食法,不断移植改造,推陈出新。反映到饮食上就是一种“无所不吃”的开放心态,广州人爱吃、会吃,天下闻名,夸张点的说法就是:广州人除了四足的桌子不吃外,什么都吃,于是,麻雀、鹧鸪、穿山甲、蝙蝠、海狗、鼠、猫、狗、蛇、猴、龟……超过一千种材料可以变成桌上佳肴,甚至不识者误认为"蚂蝗"的禾虫,亦在烹制之列,而且一经厨师之手,顿时就变成异品奇珍、美味佳肴,令中外人士刮目相看,十分惊异。 |
兼容性 | 开放性的文化,同时也必定是兼容的。岭南文化具有兼收并蓄、容纳百川的特征,在广州饮食方面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广州地处沿海,交通便利,自古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埠。广州街头遍布南北各地风味的饭店餐馆,几乎全国各大菜系、世界各地风味可以到。 |
开拓性 | 用量精而细,配料多而巧,装饰美而艳,而且善于在模仿中创新,品种繁多,1965年“广州名菜美点展览会”介绍的就有5457种之多。粤菜发源于岭南,其发展渊源于吸收、融合、创新,可以这样说开拓创新正是粤菜发展的特点。 |
此外,广州人吃饱不浪费,吃不完“打包”回去,体现了广东人爱惜食物和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广东饮食习俗在博采众长的同时,能逐渐摒弃外地饮食中的某些陋习,形成不尚奢华、讲究实际的风格。广东人的饮食,讲究少而精,即使宴请宾客,也绝不铺张浪费,以吃饱、吃好为原则,这与北方的某些地方的大吃大喝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食在广州,流传历史已久,海内外皆负盛名。而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的粤菜,以其取材不限、注重质和味,滋味清鲜、百菜百味、变化无穷,遂成为海内外最受欢迎的菜式。它是由广州菜、潮汕菜、东江菜组成,而以广州菜为主体,具有选料博杂、制作精细、口味趋于清淡、富于季节性变化 、讲求营养科学的特点。粤式点心的特点是选料广泛,制作精细,花式繁多,咸甜兼备,口味清新。各款点心都讲究泽和谐,造型各异,相映成趣,令人百食不厌。
富有地方特的点心小食有:虾饺、干蒸烧卖、粉果、泮塘马蹄糕、蜂巢香芋角、鸡仔饼、糯米鸡、家乡咸水角等等。名点、名小食、名风味食品不胜枚举。广州多数酒家、餐馆都经营“三茶两饭一夜宵”,而且集饮食娱乐于一体,营业时间长,饮食市场各种风味兼容并蓄,多方面满足了各类游客的需要。
粤菜选料非常广博奇特,蛇为龙、鸡为凤、猫为虎、老鼠为嘉鹿,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中游的,几乎都在烹煮之列。粤菜讲究鲜嫩爽滑,夏秋清淡,冬春浓郁,使用独特风味的调料,采用煲、烤、泡、炒、熬和火局等技法,烹制出独具地方风味的佳肴。粤菜的“生猛海鲜”别具特,不少酒楼饭店未装修好厅房,先要设计门口的海鲜池,陈列几十种生猛海鲜,以招徕顾客。粤菜食肆菜式多变,每隔一段时间,各酒家饭店就会以新的原材料、不同的搭配来创制新的菜式,以此来增强竞争力,市面上也常常因此而掀起新的饮食潮流,这是“食在广州”的强大生命力之所在。
5.广州文化饮食习俗
广州文化饮食习俗 | |
选料杂博无所不吃 | 粤菜选料广博奇异,品种花样繁多,令人眼花燎乱,飞禽走兽、山珍海味、野菜山花,无不可入肴,蛇、鼠、雀、虫、狗、猫等,在其它菜系中令人瞠目结舌的选料,却被奉为席间珍品。 广东人的这种无所不吃的性格,也正是其开放的心态在饮食上的反映。 |
博采众长讲究实际 | 以本地的饮食文化为基础,吸收国内京、鲁、苏、川等菜系的精华和西餐的烹饪技术。博采众长讲究实际从而使广州饮食文化具有兼容并蓄的特点 |
制作精细追求享受 | 用量精而细,配料多而巧,装饰美而艳。一道鲜美佳肴的制作,有赖于各个环节之间有条不紊的协作,粤菜在配料、刀工、火候、烹饪时间、起锅、包尾、器皿、上菜方式等诸多环节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饮食制作的精细,与广东人强调个人价值、追求享受的文化分不开。 |
饮食习俗是广州文化很有特的一个分支,粤菜享誉海内外,“食在广州”也早已闻名于世。饮食的改革与创新始终不能离开文化的范畴,通过对广州饮食现象的描述与分析,我们可以透视其生活方式中所蕴含的文化底蕴。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饮食习俗更向高档次发展,对传统的价值观念进行强烈的冲击,传统儒家思想的“君子固穷”,安于“箪食瓢饮”的生存观念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儒家把操守作为衡量人格的唯一标准,把守穷作为坚持操守的象征,这种思想的本质是将人类限制在最低的生活水平线上。改革大潮中的广州人意识到,生活上不尚奢华是可取的,但绝不能以穷作为判定操守的标准,这使他们能够放开思想,去勇敢追求生活标准的不断提高。
饮食习俗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食物不仅仅是含有可供人类利用以维持生命的有机物,对于每一种食物及其消费方式,还需要由文化对其可靠性加上同意的标签。同样,广州人对其饮食的选择,也正是其文化长期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美食的改革与创新,可以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必须以文化为基础,才能够为人们所接受和喜欢。
6.广州饮食文化的特介绍:
广州茶市 广州给人最明显的感觉就是酒家饭店特
别多,只要你想吃东西,随时随地都能吃到丰俭由人、
各式各样的美食。茶市是广州饮食最能吸引人的一大特
。以前广州只有“早茶”,现在已发展成早、午、夜
三个茶市。几乎所有的酒家饭店都开设茶市,客人一落
座,服务员立即前来招呼:“开几位?饮什么茶?”茶
市供应各式咸甜干湿点心,凭君所好,各取所需,价格
也很实惠,一般市民都能消费。广州茶市成为朋友相会
、交流思想的重要社交场合,成为家人团聚、共享天伦
的重要方式,是现代紧张、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的有效缓冲,是一些人特别是老年人休闲的重要方式,一份早报,一盅两件,坐上几个小时,边吃、边看、边聊,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煲烫 粤菜中的煲烫是广州人适应地理气候环境、因地制宜的创举,“今天煲什么烫?”是家庭主妇见面聊天的必备话题,老火靓烫其中的学问实在不少。
王北车
喝凉茶 广州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同时,
广州人爱吃,会吃,有时吃的煎炸东西多了,难免会
凯瑞甘上火,于是饮凉茶也成了广州人常年的一个生活习惯。
所谓凉茶,是指将药性寒凉和能消解内热的中草药煎水
作饮料喝,以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或冬日干燥引起
的喉咙疼痛等疾患。广州的凉茶历史悠久,凉茶品种甚
多,有王老吉凉茶、三虎堂凉茶、黄振龙凉茶、大声公
凉茶、石歧凉茶、廿四味凉茶、葫芦茶、健康凉茶、金
银菊五花茶、苦瓜干凉茶等;甚至连龟苓膏汤、生鱼葛菜汤、红萝卜竹蔗水等,也成为广州人喜爱的传统老牌凉茶。 最著名的王老吉凉茶,历来为广州人所推崇。进入80年代以后,各种凉茶冲剂及软包装凉茶应运而生,如神农凉茶、夏桑菊茶等,已成为许多家庭夏季里的一种时尚饮料。
饮“功夫茶” 广州人在闲暇时以饮“功夫茶”为乐趣。饮“功夫茶”原来在潮汕地区盛行,现已在广州城大行其道。“功夫茶”对茶具、茶叶、水质、沏茶、斟茶、饮茶都十分讲究。功夫茶壶很小,只有拳头般大,薄胎瓷,隐约能见壶内茶叶。杯子则只有半个乒乓球大小。茶叶则选用乌龙茶。放茶叶要把壶里塞满,并用手指压得实实的。据说压得越实茶的香味越浓,越醇。水最好是经过沉淀的,或是矿泉水。沏茶时要将刚烧沸的水马上灌进壶里,开头一两次要倒掉。斟茶时要不停地来回斟,以免出现前浓后淡的情况。饮茶之时,一面品茗一面谈天说地,这叫做“功夫”。
宵夜 宵夜是广州人的生活习俗,一般是晚间十时以后,故名“宵夜”,或叫“夜宵”。宵夜的方式因人而异:有的晚上自己动手煮食;有的单独或邀三五知己好友到街边大排档或茶楼食肆的夜市中进食,因而市里渐渐地形成了多条“夜食街”,以及各个茶楼酒店中的“夜市”茶座。茶楼中的夜市往往开设有音乐茶座,以招徕食客。
吃糖水 广州人四季喜爱饮糖水。认为经煲制某些药材、豆类、生果、面制食品加上糖而成的糖水,有清润消暑、生津益身之功效。糖水品种名目繁多:豆类的有红豆沙、绿豆沙、眉豆沙;糊类的有芝麻糊、杏仁糊、花生糊、凤凰奶糊;药材类的有百合糖水、莲子糖水
宋慧乔宋仲基婚变、清补凉糖水;还有炖蛋、炖木瓜、番薯糖水、麻蓉汤丸、蛋奶、姜汁撞奶、糖西米、豆浆、豆腐花等。糖水煮沸后饮用的为热饮;冷冻后饮用的为冷饮,冷饮又常常与冰室(供应雪糕冰淇淋、汽水、啤酒等的冷饮专门店,广州最有名的是北京路的太平馆冰室)连在一起。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