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宗教概况
广东省是我国最早接触外来宗教并保存多种宗教的省份,主要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目前全省共有信教众96万多人(其中佛教32万人,道教12万人,天主教20万人,基督教30万人、伊斯兰教2万人),县以上宗教团体230个,宗教教职人员6200多人,宗教活动场所2400处。
广东宗教有如下几个特点:1、五大宗教齐全,历史悠久,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除中国本土的道教由北往南传入广东外,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皆由海路经广东传入中国。且佛、道、伊各教在广东传播已有一二千年的历史。2、宗教对外交往密切。广东毗临港澳台和东南亚,是祖国的南大门,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先行地区,对外宗教交往频繁,涉外宗教事务越来越多。
3、宗教文化遗产丰富。五大宗教在广东传播历史悠久,积淀了比较丰富的宗教文化,如佛教的南华寺、光孝寺,道教的冲虚观,伊斯兰教的怀圣清真寺,天主教的石室圣心堂等寺观教堂,享誉海内外。
4、地域特突出。一方面五大宗教与岭南文化相互影响,形成了别具特的宗教人文景观,另一方面我省宗教在地理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全省信教众、宗教活动场所、和教职人员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发达地区和粤东、粤西广大农村。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重视做好宗教工作,分别于1982年、1991年、2002年三次召开了全省宗教工作会议。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及民族宗教工作部门认真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合理开放宗教活动场所,保护宗教界合法权益和正常宗教活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决打击各种违法、非法宗教活动,抵御宗教渗透,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加强对宗教界的爱国主义教育,积极引导宗教界为国家建设服务。宗教工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和服务经济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东省认真落实各项宗教政策,平反了宗教人士冤、假、错案,补发了“”中停发的宗教人士生活费,清退了被占的宗教房产和“”中停付的宗教房租,“”中被遣返的教职人员也回到了教会工作,被查抄的宗教财物基本上清退偿还,并恢复开放、重建和新建了寺观教堂,使信教众过上了正常的宗教生活;重点抓了解决落实宗教房产政策遗留问题的工作,省政府先后三次拨出专项经费帮助困难地区解决宗教房产遗留问题,各级政府共拨出数千万元帮助落实宗教房产政策和维修寺观教堂。目前,全省已解决绝大多数应该落实宗教房产政策的遗留问题;加强了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党的宗教政策的宣传教
育,特别是以学习贯彻2001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加强对广大干部进行深入的宗教政策法规教育,从而提高了各级干部对宗教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各级宗教团体建设,充分发挥其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信教众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各宗教团体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带领信徒积极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认真
贯彻“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的原则,使全省有近400多名宗教人士被选为县级以上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加强对宗
教界人士的教育培养,选送各教年轻教职人员到全国性宗教院校就读,并举办基督教广东协和神学院、佛教岭东云门、南华、尼众佛学院、天主教备修院和女修院,举办各类进修班和培训班,培训宗教人才。
为保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保护正常宗教活动和宗教界的合法权益,搞好宗教事务,广东省依法加强了对宗教事务的管理。1988年省政府制定并颁布的《广东省宗教活动场所行政管理规定》和2000年省人大审议颁布的《广东省宗教事务管理条例》,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作了比较全面而具体的规定。广东省各级宗教事务部门根据国务院《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和《广东省宗教事务管理条例》,依法对宗教活动场所进行了登记和年检,加强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还协同有关部门依法对各种打着宗教名义的违法、非法活动和宗教渗透予以制止和打击;针对借佛敛财、乱建寺庙的歪风,广东省认真开展清理乱建寺面教堂和露天神佛像工作,及时处理了一批乱建项目,促进了宗教活动的正常化。我省宗教界还坚持正信正见,反对异端邪说,积极开展宗教反邪,揭批“法”,协助政府做“法”痴迷者的转化工作。
广东省宗教人士和信教众拥护党和政府的领导,积极投身经济建设,热心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努力
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1990年以来,广东省宗教团体和寺观教堂创办工厂、商店、招待所、餐厅、幼儿园、安老院等生产和社会服务机构187个。许多教徒聚居村努力发展生产,脱贫致富,模范完成国家各项任务。各宗教团体和寺观教堂还发扬爱心和热心公益的传统,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教育、卫生、公益事业和灾区、贫困地区。据统计,1990年以来,广东省宗教团体和宗教人士为扶贫救灾和社会福利事业捐款捐物达2亿多元,为广东省的建设引进海外投资和捐赠3亿多元。如1998年,西江流域和长江、松花江、嫩江流域相继发生水灾后,广东省宗教界捐款600万元,为抗洪救灾事业做出了
贡献;2001年,广东省宗教界开展“支持大西北贫百万大行动”,共筹款216万元,其中捐款100万元支持新疆和田地区卫生事业;广州市宗教界支持民族教育联合会自先后捐款1000余万元,支持西部和我省民族地区的学校建设;2003年广东省宗教界积极做好非典型肺炎的防控工作,为支持抗非典工作捐款600多万元。2002年底,经省政府批准,省民族宗教委召开表彰会,对宗教界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进一步调动了宗教界为社会服务的积极性。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积极开展了宗教方面的对外友好交往。据统计,1980年以来,全省各宗教团体和寺观教堂先后接待了来访参观的人士达3万多批,40多万人次。与此同时,广东宗教人士也积极走出去,广交朋友。目前,广东省各宗教团体与世界各大洲几十个国家的教会均有来往。广东省宗教团体多次邀请香港、澳门的宗教人士到广东参观、交流和联谊,并经常应邀到香港、澳门以及国外参观访问,进行宗教交流。通过这些交往,增进了与宗教界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宣传了我国的方
针政策,引进了数以亿计的海外投资和捐赠,为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祖国统一和广东的现代化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岭南文化-定义概述
岭南文化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祖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岭南先民遗址的出土材料证明,岭南文化为原生性文化。基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岭南文化以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
形成自身独有的特点。岭南文化务实、开放、兼容、创新。从地域上来说,岭南文化大体分为广东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三大块,主要以属于广东文化的广府文化、潮州文化和客家文化为主,这是岭南文化的主体。明清之际,岭南三系文化相互融会贯通,岭南文化真正有自己独立的风格、精神,并区别于南方文化。岭南文化形成后在政治、哲学、学术、艺术、经济、工艺、和生活各方面全面发展,至晚清达到了高峰时期。到了近代,岭南得风气之先,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津梁,多种文化思潮交错而织成绚丽多彩的画面,岭南文化成为中国政治、思想、文化革命和发展的先导。从洪秀全太平天国起义、康梁变法直到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岭南文化都是中国近代政治革命重要代表和领导力量。这段时期,岭南文化精神实质是战斗、革命、革新精神。此后,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以及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国内各地方文化的
复兴提供了条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广东进入新文化时期,起飞的经济与岭南风格的粤语文化、粤式生活方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岭南文化的现代阶段。广州作为现阶段广府文化和岭南文化的中心,具有悠久的历史,距今四五千年的新石器时期开始,有建城前的百越文化、建城后的汉越文化融合和中西文化交融。一直绵延不断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从考古文物到文献记载,从历史遗址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园林文化、商业文化、宗教文化到各种文化艺术,都贯穿着一种开放的人文意识,特别是变改意识、商业意识、务实意识和平民意识,反映出广州人的开放观念、兼容观念和改革观念。传统的文化艺术,从粤语、粤剧、广东音乐、广东曲艺、岭南书法、岭南画派、岭南诗歌、岭南建筑、岭南盆景、岭南工艺到岭南民俗和岭南饮食文化,都反映出岭南文化丰富内涵和独具一格、绚丽多姿的岭南地方特。虽然从岭南文明史开始,粤北的韶关,粤东的潮州得益于江西学派南下闽学西进在唐宋曾为广东的文化中心,而粤西的高州一带隋唐冼夫人期间曾为政治中心,但从明朝开始广州作为广东的省城,与其他省份一样开始确立了其他府无法撼动省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
岭南文化-构成元素
元宵节怎么发朋友圈说说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特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的岭南文化,博大精深。要而言之,它有三大主要来源,构成三个组成部分:
一是固有的本土文化
。珠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地处亚热带的五岭之南,依山傍海,珠江流域,河汊纵横,生活在这里的古百越族先民,从早期的渔猎文明、稻作文明到后来的商贸文明,都离不开江海水运,喜流动,不保守,便是区别于内陆文明或河谷文明的南越文化本。
二是南迁的中原文化
徐圣恩。秦汉以后,岭南统一于中华,修灵渠、开庾岭,岭南与中原的交流日益密切;先是屯军贬官,更有几次战乱的大量移民,强势而先进的中原华夏文明有如“韩潮苏海”,席卷珠江,进而构成岭南文化的主体。
三是舶来的域外文化
胸肌怎么练。秦汉以降,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岭南作为始发地甚至是惟一通商大港,一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东西方的商业文化、科技文化、宗教文化、政治文化都从这里登陆引进,近代以来其势更甚。外来文化给岭南文化注入新活力。近代中国被迫打开国门之后,一直被视为边缘文化的岭南文化充分显示其强大生命力。岭南人得风气之先,竞相向西方学习现代科学与民主思
想,寻救国强
国的真理,从洪秀全到梁启超再到孙中山,广东成为民主革命的策源地,革新发展了的岭南文化从广
东辐射全国,在近现代中国现代化民主化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开放改革新的历史时期,广东承担着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使命,岭南文化也同样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而且已经日益显示出其与时俱进的生命力。在这时候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目标,提出对岭南文化的再认识、再评价就显得更为必要了。在历史上,岭南文化向来被视为非主流的边缘文化,一直遭到主流的传统文化的轻视和排斥,甚至在近代岭南文化走向全国之时,它的主流地位也得不到确认,这种状况影响至今,所谓“广东是文化沙漠”之类的论调便是证明。这往往出于偏见或者无知。为今之计,就应当对岭南文化给予正确认识和评价,做到:充分肯定,大力弘扬,认真正视。充分肯定:说“广东没有文化”,在于所持的是传统中原文化的标准。岭南人不必妄自菲薄,要从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中发现优秀的因素,在复杂纷纭的形式中梳理出优长的特质,如务实世俗、重商远儒、兼容求新等,从而建立自己的评价标准。
岭南文化-文化特质
9朵玫瑰代表什么意思一、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开放风气
从古老的民间传说开始,就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开放心态,至今南海神庙中还立有波罗国使者达奚司空的塑像,西来初地还有达摩祖师的遗迹。著名的岭南画派,就是在继承国画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洋画的技术而形成;饮誉世界的粤菜风味,不但吸取了国内八大菜系的技艺,也吸取了西菜烹
饪之精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人更发挥了这方面的潜质,在全国率先敞开大门,在对外经济、文化的交往中扮演了引人注目的角,这并不是偶然的。
二、努力超越“传统导向”的进取精神
岭南地区远离中国传统文化内核,处处迸发出一种超越“传统导向”的进取精神。郑信是在泰国建立吞武里王朝的广东人,而在近代文化史上,涌现了一批努力超越传统导向的文化名人,如岭南画派祖师高剑父,民主革命家孙中山,思想启蒙运动的先驱梁启超等,这些灿烂的星,代表了岭南文化的思想,他们的言行与业绩,亦可见岭南文化的特异风格。
三、实利重商的文化倾向
广东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它在唐宋时代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区,以珠江三角洲,韩江三角洲为中心向外辐射,特别是清中叶以后,随着国际市场对茶叶、丝绸需求量的增加,刺激了当地商品经济的发展,除广州、佛山两大商埠外,潮汕商人的足迹,“上沂津门,下通台厦
”,远至新加坡、暹罗一带,形成了当时商业系统著名的“潮州帮”(潮商)“广东帮”。商品经济的发展,铸造了岭南文化讲求实利实惠,偏重商业的倾向。
岭南文化-宗教文化
宗教是构成岭南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岭南历史上曾有过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的传播,并且在中国宗教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岭南为外来宗教入传中国的第一站,同时又是中外宗教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岭南地区成为全国外来宗教势力最为强盛的地区之一。广东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除中国本土的
灯谜大全及答案道教由北往南传入广东外,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皆由海路经广东传入中国。三国吴
五凤二年(225),西域人支彊梁接在广州译出《法华三昧经》,是目前所知佛经传入广东的最早记载。西晋光熙元年(306),道教理论家葛洪南来广州从事道学研究和修练,道教得在岭南绵延流传。唐宋时期的伊斯兰教主要在旅居广州的外国侨民中流传,元代之后北方各省的穆斯林大批南下广东,由此演变成为岭南回族的传统信仰宗教。天主教与基督教于晚明和清代相继传入广东时,因其倡导的宗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颇多矛盾而屡遭查禁,至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由两广总督奏请清朝庭允准,两教在广东率先“弥禁”从事传教活动。其后,两教的传教活动以广东为依托向内地推进。广州自古是中国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随着中外经济活动的频繁往来,包括宗教在内的外国文化得以最早进入岭南并向全国各地传播。因此,岭南地区对外来宗教在中国的传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中外宗教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广东现有信教众96万多人。其中佛教32万人,道教12万人,天主教20万人,基督教30万人、伊斯兰
教2万人。县以上宗教团体230个,宗教教职人员6200多人,宗教活动场所2400处。其中,18处宗教活动场所开放为外事参观点。佛教有广州光孝寺、六榕寺,韶关南华寺、云门寺,潮州开元寺,肇庆庆云寺,深圳弘法寺;道教有广州三元宫、博罗冲虚观、花都广东圆玄道观;伊斯兰教有广州怀圣清真寺及光塔、先贤古墓;天主教有广州石室圣心堂、汕头教区主教座堂、深圳天主堂;基督教有广州东山堂、广东协和神学院、深圳基督教堂。
岭南宗教——佛教
一、发展概况
岭南具体何时始有佛教,已很难查考。东汉末年避乱交州的牟子,所著之书中多有关于佛教僧侣的记载:“今沙门剃头发,被赤布,日一食,闭六情,自毕于世。”“沙门捐家财,弃妻子,不听音,不视
”等等。可见,至少在东汉时,交州佛教已颇为兴盛。就连《牟子理惑论》本身,也充满着佛教思想。
光孝寺是岭南地区年代古老、规模最大的一座佛教名刹
岭南的佛教,最先是从海路传入的。汉代,岭南的对外交通已经很发达,交趾成为东西海程的中心,商业也因之十分繁盛。佛教也随着商业贸易而传入岭南。当时,佛教发源地天竺,“其国人行贾往往至扶南、日南、交趾”。有些人还因此居留在当地。如东汉末出自岭南交州的高僧康僧会,“其先康居人,
世居天竺,其父母商贾移居交趾”
于东汉中叶以后,西域与中国内地的交通并不通畅,佛教的东传中国及中国僧人的西行求法,主要是取海路而行,岭南交广地区便成了海外佛教东传中国、中国僧人西行求法的重要桥梁。从三国至南朝梁,海外僧人由海路至岭南传教(其中一些后来北上建康等地)的,见诸文字记载的就有强梁娄至(三国)、迦摩罗(晋)、昙摩耶舍(晋)、求那罗跋陀(刘宋)、求那跋摩(刘来)、杯渡(刘宋)、智药(梁)、菩提达摩(梁)、真谛(梁)等人。
李晨饭局说李小璐下面松了外国僧人的东来,使两晋南北朝长达300多年时间里岭南佛教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岭南最早的佛教寺院,即广州城内的三归、王仁二寺,就是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年)东来的天竺僧迎摩罗创建的。外国僧人停留和行经的地方,如广州、韶州、罗浮等,均成为佛教弘化之地。六朝时期,岭南地区兴建的佛寺计37所,其中广州19所,始兴郡11所,罗浮山4所,而广州更成为岭南以至整个南朝的佛教重地。
这一时期,外国僧人在岭南的活动,除了创寺传教之外,以译经为主。这也是这一时期岭南佛教对整个中国佛教的最大贡献。据统计,从公元三世纪初强梁娄至(真喜)来广州译《十二游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