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广东地域特文化,为小学语文课堂赋能
作者:李玲玲
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1年第144期税务会计师考试科目
        【摘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历史的长河中华夏各地都有着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些都是语文的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将这些进行整合,不仅可以加强小学生对当地特文化的了解,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对广东当地特文化进行梳理与整合,与小学语文教学进行融合,并进行简要的分析,对如何有效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具有广东特的文化进行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广东文化;核心素养;文化传承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提高教师队伍加强对小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的认识。众所周知,一线教师是传播传统文化教育的首要责任人,只有让教师认识到位,教师才会发自内心的在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中。在众多学科中,语文学科本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继承、发扬和建立的学科,在语文课堂上可以自然而然地延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三国英转7
        一、融合当地特进行语文教学的必要性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语文核心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作为交流媒介,同时也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手段。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意与当地地方特文化相融合,打造具有地方特的语文教学模式。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可供语文进行教学的资源十分丰富和多样。我们不应仅仅满足于教材中的内容,而应该将眼光放长远,注重与地方特文化相整合。
        二、广东特文化与语文教学的关联性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的广东省,是珠江流域的儒家学说的故里。悠久的历史赋予了这片土地得天独厚的文化环境,每一名学生自幼便吸吮着文化的乳汁,骨髓里也就流淌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1.岭南文学与语文教学
        岭南文学就是颇具代表性的文化现象。中原传入广东的各家各派思想在这片神奇的土
地上碰撞、结合、创新,因而也诞生了许多文学大家,比如中国古代有唐代著名大诗人诗人张九龄、清代学者屈大均、六祖惠能……他们影响全国以至世界。中国近代,广东也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发源地之一,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近代中国的一代革新人物就是从这里走出。
        在小学教材中,涉及到中国革命、少年自强的课文有很多,比如六年级上册《中国少年》中写道:先驱者的热血复苏了千年冻土,神州才露出青春的笑脸,“春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中华啊!展开了崭新的画卷。今天,历史和未来将由我们焊接,时代的接力棒要靠我们相传,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响亮回答:少年要谱写中华更璀璨的诗篇! 不期望脚下处处阳关道,不幻想头顶一片艳阳天!
田亮叶一茜儿子        而一百多年前的1990年,我们广东岭南文学的代表人物梁启超也写过一篇名为《少年中国说》的散文,与这篇课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少年中国说》则是被收录在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中。“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篇散文,用尽琼华,极力赞颂中国少
年的朝气向上、蓬勃发展的精神,表达出梁启超在维新变法失败后热切盼望华夏大地出现有担当、有使命的中国少年,字里行间那种振奋人民的精神通过不拘形式的文章尽情表达,时至今日,读罢都让人热血沸腾,胸中满怀豪气。
        将这篇文章与课文教学相融合,自然而不生硬,引导学生通过一部作品,进而了解自己家乡的文化,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家乡文化的骄傲之情。
        2. 广东文房四宝与语文教学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具的学科,其核心素养指向在这两方面进行均衡培养。而现实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教学常常会偏重工具性,而轻视人文性。因此,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平衡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关系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真正让学生成为语文科目学习的主体。
怎么发消息给所有人        在语文教材当中讲解到《文房四宝》的教学内容时,可以与广东当地的特相结合。“文房四宝”中的笔、墨、纸、砚不仅是中国文人重要的学习工具,更是代表着悠久的中国文化,每一名学生都需要了解“文房四宝”。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仅仅是通过图片展
示是远远不够的,我就在课堂上将笔、墨、纸、砚带到课堂当中来,看到实物后,学生展现了十足的好奇心。观察实物的同时,我也对“文房四宝”进行一一讲解,从诞生到发展,从产地到使用。在文房四宝中,端砚就是我们广东的文化特产,端砚产地为端州,因此得名。因为其不损毛笔、砚墨快,因此在唐朝就声名远扬,故有诗云“端溪古砚天下奇,紫花夜半吐虹霓”。因此,在學生学习文房四宝的课程内容时,学生有感而发“我们家乡自古就是文化圣地,小小一方砚台让我感到无比光荣,作为广东人,我一定要努力学习语文,努力传播中国文化。”
中国好声音歌曲名单        将这些内容进行引入,既帮助学生了解了自己的家乡特,也让语文教学内容更加充实和丰富。
        3. 茶文化与语文教学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探索语文融合性语文教学的新路径。广东人酷爱饮茶,自古以来,茶文化就在这里发扬光大。特产乌龙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也是中华传统历史名茶,作为茶饮,有着极具地方特的文化内涵。在学习有关茶文化的语文课程时,教师要巧妙地引导学生在教材中领悟中国茶文化的同时,结合自己家乡的早茶文化,可以开展多
种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比如,将中国茶文化带入课堂,让学生在茶香氤氲中感悟中华文化的内涵。
        语文教师要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中国的茶文化赋能于学生,从而增强学生的母语感受与运用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在进行茶文化教学之时,可以采用齐声诵读法、接龙诵读法等,用诵读来触发学生的感悟,学生可在反复多样的诵读中享受语言的美感。课堂之外,教师则要充分开发语文相关素材,组织与之相关的读书会、主题阅读等。
        三、融合当地文化,促进语文教育的思想性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孕育了各具特的地方文化。这些优秀的文化中,不仅包括艺术、文学、哲学,还涵盖了各种风俗、道德等。优秀的地方特文化中,饱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这些当地文化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的自己提升,需要对当地特文化进行深入地了解和学习。语文学科中有很多知识可以与当地特文化想融合,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通过让学生在学习教材知识的同时,也结合广东特文化,不仅是对我国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更是对学生心灵的启迪和人格的塑造。
        1. 岭南传统建筑文化融合教学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学习到很多关于中国传统建筑的课文,比如《故宫博物院》、《颐和园》等。建筑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化标志,通过研究独具特的民居建筑,可以挖掘该地区的文化历史。我们广东地区特有的岭南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通过视频图片等资料,观察岭南建筑的建筑风格和特点,了解建筑背后的历史故事,还可以组织学生借助书籍和互联网等自主学习,增加学生独一无二的课堂体验。
        2. 岭南特饮食文化融合教学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贬谪到广东惠州期间所创作的这首诗让广东荔枝名扬天下。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苏轼的作品几乎年年可见,比如《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赠刘景文》《惠崇春江晚景》等。教师在讲解这些诗词的时候,可以将苏轼的其他作品引入,从而介绍岭南特产荔枝,让学生荣升家乡自豪感。
        除此之外,广东粤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广式点心赫赫有名,这些独具地区特的
饮食文化均可在教学中进行渗透。比如,《中国美食》这节课中,课文介绍了中国饮食文化中多种多样的传统烹饪方式,教师也可用粤菜,如叉烧肉、广式烧鹅、盐焗鸡、广式靓汤等极具特等粤菜代表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同时,提升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有利于传播家乡文化。
        3. 岭南特节日风俗文化融合教学
        岭南特的节庆风俗,比如逛花市、舞龙舞狮、宗族祠堂都组成了广东文化名片符号,教师应对比中国南北方文化差異。同时,深挖节庆风俗的渊源,让学生对家乡文化感到骄傲,为学生传播发扬家乡文化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六年级的《家乡的风俗》习作课堂上,教师要以此为基调,深挖家乡文化,让学生对家乡风俗有系统健全的了解,全面灌输学生热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
        从语文教材中,我们不难发现,在教材中有很多与地方文化相关的知识,而正是由于地方特文化的存在,也使语文教学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是百花齐放的。这些都需要语文教师本身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且能发现并利用地方文化,并将这些地方文化运用到教学当中。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习惯于仅仅从文章的角度进行讲解与分析,却忽略
了与地方特文化相结合所产生的特有的文化意义。因此,与当地特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需要语文教师首先了解当地的文化特及其内涵与精髓,在不断地发现、总结中,才能将其更好地传授给学生。而经过教师巧妙融合后的语文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具有亲切感的同时,学习的难度也降低了很多,学生的学习意愿就有所提高,并对当地的特文化产生兴趣,进而更加积极地学习当地的文化。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为融合本地文化特式的语文教学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途径,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华南师大增城学院
        参考文献:
        [1]杜星辉.核心素养下传统文化走进小学课堂的思考[J].新课程(上),2019.
        [2]张玉洁.由“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的沿革探究语文教学目标的发展[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3]章可欣.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4]陈志芳.浅析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从阅读积累开始[J].考试周刊,2019(38):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