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苗族服饰民俗文化思考
钟玲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四川成都611731)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历来有“衣冠古国”的美誉,服饰文化在中国历史长河中
侣皓喆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服饰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载体,可以说所有服饰都是人类物质
创造与精神创造的共同产物。对于服饰的研究,不仅要从审美的角度来研究,更应该从自然
人类学(包括生理学)、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包括伦理学)、心理学、民俗学、艺术美学等诸
多方面进行科学的研究。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服饰风格各异,民族服饰是识别
民族的标识之一。民族服饰的形成离不开民俗风情,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民俗风情潜
移默化地影响着服饰的风格、造型和制作。因此对于苗族服饰进行立体地、多层面地剖析,
必须从人文科学特别是民俗学的视角进行研究。本文结合《服饰民俗学》一书,从服饰民俗
学视角入手,思考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苗族服饰的民俗文化。
《服饰民俗学》一书分为六章。第一章解说了服饰是一种民俗事象,具体解释了服饰民
俗的历史性、服饰民俗的自发性、服饰民俗的地域性、服饰民俗的传承性和服饰民俗的变异
性;第二章介绍了服饰是民俗的载体,从人生仪礼服饰、节日仪礼服饰、游艺民俗服饰三种服
饰阐释服饰是物质民俗的直接体现,由祭神祀祖服饰、祈福求详服饰、避邪驱魔服饰、免灾去病服饰、招魂厌胜服饰五种服饰阐释服饰是心意民俗的精神寄托;第三章介绍了服饰惯制,包括服饰本体惯制、服饰造型惯制和服饰组构惯制;第四章介绍了服饰民俗禁忌,包括日常禁忌、节日禁忌、仪礼禁忌、环境禁忌、身份禁忌和服总体禁忌;第五章简论了服饰民俗的演变,包括引进服饰的冲击结果、强制服饰的畸变结果和服饰趋新引发民俗的渐变;第六章详论了服饰民俗的现实观察与研究,包括中国春节服饰引发的思考、寿诞与节日服饰的考证、游艺与馈赠服俗的探究。
《服饰民俗学》一书中,论述服饰是一种民俗事象,也是民俗的载体。书中对服饰的民俗文化进行了阐释。服装的形成、传承、变异都是跟随着民俗文化的步伐。不同民族的服饰是由各自民族的生活风俗决定的。民俗不变,服饰得以传承;服饰变了,则必定是其民族的民俗也发生了变化。可见,服饰是民俗的载体,服饰民俗学是民俗学的一个分支。服饰是民俗的形式反映。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一个民族服饰的造型、图案、彩、制作技艺等都蕴含着这些民族经历的生活与历史,其有形可视的物质载体背后是这些民族的历史和传承的精神。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有超过千人的苗族人。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苗族服饰作为苗族服饰的重要组成,其具有重要的民族特征与历史文化传承意义。目前,较多的文献资料集中研究苗族服装与刺绣的应用。研究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苗族服饰的现有文献资料并不多。笔者走访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地区,在大山深
处捕捉第一手关于传统木里苗族服饰的图片资料,拍摄到非遗传承人所制作的苗族服饰,并对非遗传承人进行详细深入的口述实录与研究分析,收集整理苗族服饰文化资料及传承人的口述实录,结合《服饰民俗学》一书,从服饰民俗学角度透过木里苗族服饰的造型、彩、材料、工艺特征、传承人口述资料等信息洞悉其民俗文化生态,在对木里苗族服饰分析的基础上从民俗学的视角对木里苗族服饰作全方位、多层面地剖析,并从人生仪礼服饰、节日礼俗服饰、游艺民俗服饰等视角审视苗族服饰作为民俗载体的作用。
木里位于四川西南边陲,苗族民间称木里为“喇嘛山”。木里苗族是秦汉时期从云南等地迁移到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地区的苗族人族,又被称为“喇嘛山苗族”,该苗族体并不广为人知。历史悠久的木里苗族人民将对生活的热爱汇聚为一针一线,木里苗族服饰记录着祖先们来到木里开拓美好生活的历史,其中不乏美丽的传说。苗族服饰往往是在重大节日,或是人生仪礼时穿着。木里苗族服饰形象生动地体现了其民俗活动,可以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史诗”。木里苗族服饰有便装与盛装之分,其中盛装服饰有着独特的结构与特征。对于木里苗族服饰观念与服饰的形成,实际上是木里苗族这一民族的风俗境界决定的。本文从民俗视角审视木里苗
2022年中秋节高速公路免费吗?86
二战德国国旗族服饰的服饰文化,把木里苗族服放在民俗风物中进行观察与分析。在重要的人生阶段、节庆吉日、
祭神仪式中,热爱生活注重仪式感的木里苗族人总要穿上苗族盛装,载歌载舞地庆贺一番。在韩金莲老师的采访中不乏有这些关于木里苗族服饰与民俗相关的例子。通过访谈及田野调查了解木里苗族服饰的历史渊源、基本内容、主要特征、重要价值、濒危状况、政府保护等内容;木里苗族人在重要人生仪礼、节日礼俗、游艺民俗中所穿着的苗族服饰讲究,印证木里苗族服饰其作为民俗载体的作用;从信仰、神话、传说等方面去解说木里苗族服饰结构与装饰的来历。因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对木里苗族服饰的民俗文化思考:(1)木里苗族服饰的形式是木里物质民俗的直接体现。人是居生活的,木里苗族流传这样一种传说,相传苗族各个部落住在不同的区域,木里苗族老人从长江流域迁徙来到木里安居,为了留念此事,木里苗族女装中的百褶裙的裙脚上方用黑线刺绣或青布镶的两道环状线条,代表对长江与黄河的思念。因为所有部落的服饰相似,每当节庆时节,各部落的老人总是认错小孩,为了区分各自部族,每个苗族分支根据自己族的生活环境和习惯设计各自的服饰。苗族妇女服饰基本由上衣、裙子、围腰、腰带构成。木里苗族住在半山腰,地势既不高也不低,故木里苗族妇女的半身裙装既不长也不短,并且穿着裙装时,小腿上绑上白布条。传说白布条是从长裙上砍下来的,砍完布条后长裙变成了中长裙。木里苗族的男性服饰以上衣和裤子为主要样式。随着岁月的变迁,木里山里的好些苗家人搬到了山脚下的镇上。木里苗家妇女为了美观将裙子留长。可见,作为居的木里苗族人其生活习俗决定了其服饰的造型与款式。
(2)木里苗族服饰中的人生仪礼服饰。苗族人一生中要经历四个人生仪礼:诞生礼、成年礼、婚礼
樊治欣和葬礼。木里苗族人心目中人生重大仪礼非婚姻莫属。各个民族对于婚姻的重视程度都极高。许多民族的妇女从少女时期就开始准备嫁妆。木里苗族的女孩从6至7岁时就开始拿针捉线,学习苗族刺绣。从少女时期,女孩的母亲和女孩开始绣制婚服及嫁妆。木里苗族人家结婚,新人、亲朋、宾客都要穿上苗族服饰。其中以新娘、新郎的服饰最为精致隆重,一套完整的新娘装至少要包含8件:帽子、衣服、耳环、衣服、围腰、腰带、裹脚和裙子。木里苗族新娘的服饰以绣花居多,彩艳丽为佳,预示了新娘婚后生活红红火火。木里苗族新郎服饰:上衣穿衫子、下装穿裤子、头上包帕子,且服装上袋子较多。新郎装没有类似串珠的装饰,主要的装饰是绣花。花绣得越好对新郎就越吉利,苗族土话说的就是“发财”。姑娘要出嫁的时候,新郎带着挚友、说客去新娘家接新娘,俗语叫“接亲”。接亲仪式需要至少三人:说客、新郎官和接亲,接亲的亲朋主要是年轻的男孩和女孩。大家都要穿上苗族服饰,还要背一把伞。背伞是木里苗族婚俗中一个重要的规矩,接亲的人要拿一把伞。新娘被背上以后,打上伞转三圈,然后将伞收好。新娘被背到新郎家后,把伞挂在苗族家供有神龛的正堂内。传说打伞是为了把姑娘的魂魄一块儿背回来。在婚俗仪式中,服装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载体。新娘、新郎婚服的材质、装饰都透露着新娘的心灵手巧、双方家庭的实力、对传统婚俗的致敬,以及对幸福美满的未来生活的向往。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如同56颗明珠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服饰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和人们的精神价值追求及思想文化底蕴。传统
民族服饰的研究应当放在民俗学这样的语境下,探究其传承的历史与风俗文化。在运用服饰民俗学对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苗族服饰的研究过程中,将木里苗族服饰作为木里苗族民俗的载体来研究,到木里苗族服饰结构、造型、图案、彩、风格等形成的根源。从民俗学的角度到木里苗族服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要传承的民俗方面的非物质文化部分。将民间民族服饰从民俗学角度研究更有利于民众对于其物质形式的理解,有利于对其民族民俗事象的了解,更有利于对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的解读。
作者简介:
钟玲(1980—),女,汉族,四川成都人,硕士,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纤维艺术。
基金项目:2019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民间文化研究中心项目(项目编号:MJ19-110)
书名:服饰民俗学
作者:华梅著董克诚插画
寇静ISBN:9787506430876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关晓彤的父是谁啊出版时间:2004-10-01
价格:¥26:00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