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的基本含义
“中庸”一词,始见于《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也乎!民鲜久矣!”。朱熹章句:“子程子(程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子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dnf好听的名字
董洁发型图片自唐代韩愈至南宋程朱理学,着力建构儒家的学术传承系统,系连出“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孔子”这样一个儒家的道统,其核心理论即是所谓“三圣传心”之法,即《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但《大禹谟》属伪古文《尚书》,其语实见《论语·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而躬,允执厥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朱熹在《中庸章句序》中申述:“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其见于经,则‘允执厥中’者,尧之所以授舜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者,舜之所以授禹也。”
中”是适中,“庸”是平常之用。对任何事情,都处理适当,且合乎通常的要求,就是中庸。“中庸”首先是无过无不及,做到合适,做到恰到好处,而且要恒常不变地保持,坚定不移。即程颐所谓“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宋卫湜引蓝天江氏曰:“圣人之德,中庸而已。中,则过与不及皆非道;庸,则父子、兄弟、夫妇、君臣、朋友之常道。”
从哲理角度看,“中”其实就是“道”。《说文》“道,所行道也,从辵从首。一达谓之道”,辵是脚板(止)在路上(彳)行进,“首”是毛发在上眼睛(目)在下的动物之头形。故“道”字构形是头朝向规定的路,是唯一走得通(一达)的必由之路。故“道”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自然规律。清颜元《四书正误》“道者,人所由之路也”。“天”就是自然,自然的东
西总是合适的、适中的、呈现为常态的,也就是“中”,是至诚而无伪的,即“诚者,天之道”,故“中”就是“天道”,就是自然法则。因此,各家学说都有各家的“道”,也就有各家的“中”。清代道人刘一明说:“儒曰‘执中’,道曰‘守中’,释曰‘虚中’。‘中’之一字,乃三教圣人之心法,所以修性命而成大道,千经万典,说来说去,只说的这一字。”
“庸”就是用,就是常用不变。人是有欲望的,贪求甚多,很难做到时时事事适度,也就很难做到“中”。因而需要修身,需要教化,使人心趋善趋诚,才有可能坚持“用中”,这就是“中庸”。“中庸”就是处事总要达到合适的程度,说它是“最优化”也好,是“黄金分割”也好,都是要达到经常性的适度。换言之,“中庸”就是修道,就是儒家教化要达到的最佳目标。人心本向善,但总有不诚不善之处,需要教化,需要修正,故“诚之者,人之道”,“诚之”就是“使人心趋向诚”。故孔子认为中庸是“至德”(最高的道德准则),人们很久都没有达到了。“德”字左边是路(彳),右边下为“心”而上为“直”,心之直路为“德”,故“中庸”是“德”是“人之道”,是人为事的道德法则。天道(自然法则)本为“中”,人道(道德法则)需用“中”,人用中则合天道,也就是“天人合德”,就是“中庸”。故《中庸》主旨在阐明“人之道”,从而拓展出“人之教”。“教化”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所在。
“中庸”的含义,第一层是指中正平和、处事适宜。要到事物最佳点,不偏不倚,恰到好处。追求的就是道德理想的“仁”,社会人际关系的“和”,也就是《大学》的“止于至善”。比如人的情感,喜、怒、哀、乐太过,就严重伤身,中正平和就适当而得以健康长长寿。“中庸”的第二层含义,中不偏,庸不易。指人生不偏离,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持之以恒是成功之道。庸同“用”,“中庸”即“用中”,人要有一技之长且用之于社会,坚守自己的岗位,恒常不变,就一定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前一层,《中庸》称为“择善”,用智慧来选择仁善的最佳状态;第二层,《中庸》称为“固执”,有勇气牢固地(固)把握仁善,用于日常生活各个方面,坚定不移,恒常不易。所以中庸的精髓就是“择善固执”。《中庸》其实也是方法论,指示人们用各种方法达到“中庸”的理想境界,而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择善固执。
贾玲个人资料“中和”的至善体现,莫过于人际关系处理的最高理想“仁”,“仁”者二人也,字形左边是人右边是二,儒家将所有二人关系归结为: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五种,处理好这五种天下通行的人际关系就是“中庸”,天下就达到太平和合的理想境界,故称为“五达道”。用来调节五种关系的必备德行是智、仁、勇,称“三达德”,这些品德是靠“诚实、善良”的品性来培植和加固的。
珉豪宋茜综艺中庸之道也是忠恕之道, “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即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的发挥。达到中庸的境界,要靠“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人们努力进行主观心性的养成,以达到“至诚”的境界。
中庸之道用来治理天下国家以达到太平和合,有九项具体工作,称为“九经”:修养自身,尊重贤人,爱护亲族,敬重大臣,体恤众臣,爱护百姓,劝勉各种工匠,优待远方客人,安抚诸侯。做好这九项工作,实际上就是调节好各种具体的人际关系,是治理国家达到太平和合理想的重要保证。
中庸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至诚”(或至德),全书以大半篇幅论“诚”,所谓“诚外无物”,要用一切功夫消除内心的点点不诚之念。诚者天之道,至诚者不会敏感于俗世的情怨,表现出来的是近乎木讷的神情,那才是合乎天地大美的品质。康德:敬仰星空与道德自律,即天道的“诚”与人道的“诚之”。
总之,中庸,就是恒常不易地处事适宜。中庸之道主旨有四:一是慎独自修,二是忠恕宽容,三是至诚尽性,四是致治太平。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通往理想的途径是“择善固执”,追求修养的最高境界是至诚。
>李天一是谁的儿子
发布评论